Ⅰ α粒子散射实验详细资料大全
α粒子散射实验( Geiger–Marsden experiment(s) )又称金箔实验、Geiger-Marsden实验或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是1909年 汉斯·盖革和恩斯特·马斯登(Jishi.Y)在欧内斯特·卢瑟福指导下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做的一个著名物理实验。
Ⅱ 如图所示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在一个小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它发出的α粒子从铅盒的
A、α粒子散射实验的内容是: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角度超过
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被反弹回来),故A正确,D错误;
B、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假设,从而否定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故B错误.
C、发生α粒子偏转现象,主要是由于α粒子和原子核发生碰撞的结果,故C错误;
故选:A.
Ⅲ 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图中R为被铅块包围的______(填“α”、“β”或“γ”)粒子源
如图所示为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图中的显微镜版可在圆周轨道上转动权,通过显微镜前相连的荧光屏可观察α粒子在各个角度的散射情况.
其中R为被铅块包围的 α粒子源,F为金箔.
因为多数射线基本不偏折,少数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个别的粒子几乎被反射回来.所以减小角度θ,从M中观察到的单位时间内的闪光次数 增大.
故答案为:α;金箔;增大.
Ⅳ 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的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结果:大多数散射角很小,约1/8000散射大于90°; 极个别的散射角等于180°。
结论:正电荷集中在原子中心。
卢瑟福从1909年起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想证实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实验结果却成了否定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有力证据。在此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为了要考察原子内部的结构,必须寻找一种能射到原子内部的试探粒子,这种粒子就是从天然放射性物质中放射出的α粒子。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α粒子轰击金箔来进行实验,图14-1是这个实验装置的示意图。
在一个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Po),它发出的α射线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一束很细的射线射到金箔上。当α粒子穿过金箔后,射到荧光屏上产生一个个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可用显微镜来观察。为了避免α粒子和空气中的原子碰撞而影响实验结果,整个装置放在一个抽成真空的容器内,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能够围绕金箔在一个圆周上移动。
实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而被反弹回来,这就是α粒子的散射现象。
发生极少数α粒子的大角度偏转现象是出乎意料的。根据汤姆孙模型的计算,α粒子穿过金箔后偏离原来方向的角度是很小的,因为电子的质量不到α粒子的1/7400,α粒子碰到它,就像飞行着的子弹碰到一粒尘埃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正电荷又是均匀分布的,α粒子穿过原子时,它受到原子内部两侧正电荷的斥力大部分相互抵消,α粒子偏转的力就不会很大[图14-2(a)]。然而事实却出现了极少数α粒子大角度偏转的现象。卢瑟福后来回忆说:“这是我一生中从未有的最难以置信的事,它好比你对一张纸发射出一发炮弹,结果被反弹回来而打到自己身上……”卢瑟福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和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个很小的区域,才有可能出现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由此,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nucleus),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按照这一模型,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α粒子运动的影响很小,影响α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带正电的原子核。而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核较远,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几乎没有改变,如图14-2(b)中的1、3、4、6、7、9,只有极少数α粒子可能与核十分接近,受到较大的库仑斥力,才会发生大角度的偏转,如图14-2(b)中的2,5,8。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米~10-14米,原子直径大约是10-10米,所以原子核的直径大约是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只相当于原子体积的万亿分之一。
Ⅳ 如图所示为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图中的显微镜可在圆周轨道上转动,通过显微镜前相连的荧光
A、放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说明大多数射回线基本不偏折,可知金箔原子内答部很空旷.故A错误;
B、放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较少.说明较少射线发生偏折,可知原子内部带正电的体积小.故B错误;
C、选用不同金属箔片作为α粒子散射的靶,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基本相似.故C正确;
D、主要原因是α粒子撞击到金原子后,因库仑力作用,且质量较大,从而出现的反弹.故D错误.
故选:C.
Ⅵ (1)如图是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所做的______实验装置示意图,据此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
(1)卢瑟福复和他的同事们所做制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示意图,此实验否定了汤姆逊的枣糕模型,据此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实验中,发现只有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原子的正电荷及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2)根据玻尔原子理论,能级越高的电子离核距离越大,故电子处在n=2轨道上比处在n=4轨道上离氢核的距离近,
跃迁发出的谱线特条数为N=
C | 2
Ⅶ 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什么 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实验目的 卢瑟福从1909年起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想证实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实验结果却成了否定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有力证据。在此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为了要考察原子内部的结构,必须寻找一种能射到原子内部的试探粒子,这种粒子就是从天然放射性物质中放射出的α粒子。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α粒子轰击金箔来进行实验,如图是这个实验装置的示意图。 在一个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Po),它发出的α射线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一束很细的射线射到金箔上。当α粒子穿过金箔后,射到荧光屏上产生一个个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可用显微镜来观察。 为了避免α粒子和空气中的原子碰撞而影响实验结果,整个装置放在一个抽成真空的容器内,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能够围绕金箔在一个圆周上移动。 与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装置6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仪器烫伤后疤克什么时候用最好
浏览:881
干冰制冷剂是什么意思
浏览:97
亲手设计升旗装置的工程师是
浏览:736
曲阳五金机电位置
浏览:648
学空调制冷维修是什么专业
浏览:420
定频空调制热不制冷什么原因
浏览:537
打印机加热装置的作用
浏览:951
沈阳的五金批发市场
浏览:675
无锡市二锻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2
软式体育器材包括哪些
浏览:977
单煤气灶单阀门红火怎么调蓝火
浏览:237
表前加密阀门怎么开
浏览:724
保健器材店怎么经营
浏览:461
阀门和闸门是什么
浏览:471
热变形自动修正装置
浏览:565
天梭最薄机械表有多少毫米
浏览:785
驭胜仪表灯是什么意思
浏览:359
阀门出水口漏水怎么办
浏览:75
科莱澳冷风机怎么制冷
浏览:556
太阳能仪表盘数字反了怎么回事
浏览: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