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液压自动装卸铲头装置

液压自动装卸铲头装置

发布时间:2024-08-20 15:27:34

① 叉车升降正常铲头自己下落怎么会事

叉车升降如果正常,但是铲头自己下落,说明铲头的液压控制系统发生故障。建议检查维修。

② 装载机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液压传动系统包括工作装置和转向系统。工作装置系统又包括动臂升降液压缸工作回路和转斗液压缸工作回路,两者构成串并联回路。当转斗液压缸换向阀3—离开中位,即切断了通往动臂升降液压缸换向阀11—的油路。欲使动臂升降液压缸动作必须使转斗液压缸换向阀3回到中位。因此,动臂与铲斗不能进行复合动作,所以各液压缸的推力较大,这是转载机广泛采用的液压系统形式。

根据装载机作业要求,液压传动系统应该完成下述工作循环:铲斗翻转升起(铲装)→动臂提升锁紧(转运)→铲斗前倾(卸载)→动臂下降.

1.铲斗收起与前倾 铲斗的收起与前倾由转斗液压缸工作回路实现.当操纵手动换向阀3使其右位工作时,铲斗液压缸活塞杆伸出,并通过摇臂斗杆带动铲斗翻转收起进行铲装.其油路为: 进油路:液压泵2(液压泵1)→手动换向阀3右位→铲斗液压缸无杆腔。 回油路:铲斗液压缸有杆腔→手动换向阀3右位→精过滤器6→油箱。 当操纵手动换向阀3使其左位工作时,铲斗液压缸活塞杆缩回,并通过摇臂斗杆带动铲斗前倾进行卸载。其油路为:

进油路:液压泵2(液压泵1)→手动换向阀3左位→铲斗液压缸有杆腔。 回油路:铲斗液压缸无杆腔→手动换向发3左位→精过滤器6→油箱。 当铲斗在收起与前倾的过程中,若转向液压泵17输出流量正常,则流量转换阀18中的流量分配阀工作在左位,使辅助液压泵1与主液压泵2形成并联供油(动臂升降回路也是如此)。 当操纵手动换向阀3使其处于中位时,铲斗液压缸进,出油口被封闭,依靠换向阀的锁紧作用,铲斗在某一位置处于停留状态。

在铲斗液压缸的无杆腔油路中还没有双作用安全阀10。在动臂升降的过程中,铲斗的连杆机构由于动作不相协调而受到某中程度的干涉,即在提升动臂时铲斗液压缸的活塞杆有被拉出的趋势,而在动臂下降时活塞杆又被强制压回。而这时手动换向阀3处于中位,转斗液压缸的油路不通,因此,这种情况回造成铲斗液压缸回路出现过载或产生真空。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系统中设置了双作用安全阀10,它可以起到缓冲和补油的作用。当铲斗液压缸有杆腔受到干涉而使压力超过双作用安全阀10的调定压力时,该阀回被打开,使多余的液压油流回油箱,液压缸得到缓冲。当真空时,可由单向阀从油箱补油。铲斗液压缸的无杆腔也应该设置双作用安全阀,使液压缸两腔的缓冲和补油过程彼此协调的更为合理。

2.动臂升降

动臂的升降由动臂升降液压缸工作回路实现。当操纵手动换向阀11使其工作在右位时,动臂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动臂上升,完成动臂提升动作。其油路为:

进油路:液压泵2(液压泵1)→手动换向阀3中位→手动换向阀11右位→动臂升降液压缸无杆腔。

回油路:动臂升降有杆腔→手动换向阀11→精过滤器6→油箱。当动臂提升到转运位置时,操纵手动换向阀11使其工作在中位,此时动臂升降液压缸的进出油路被封闭,依靠换向阀的紧锁作用使动臂固定以便运转。 当铲斗前倾卸载后,操纵手动换向阀11使其工作在左位时,动臂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缩回,带动动臂下降。其油路为:

进油路:液压泵2(液压泵1)→手动换向阀3中位→手动换向阀11左位→动臂升降液压缸有杆腔。

回油路:动臂升降无杆腔→手动换向阀11中→精过滤器6→油箱。

当操纵手动换向阀11使其工作在左位时,动臂升降液压缸处于浮动状态,以便于在坚硬的地面上铲取物料或进行铲推作业。此时动臂能随地面状态自由浮动,提高作业技能。另外,还能实现空斗迅速下降,并且在发动机熄火的情况下亦能降下铲斗。 装载机动臂要求具有较快的升降速度和良好的低速微调性能。动臂升降液压缸由主液压泵2和辅助液压泵1并联供油,流量总和可达320L/min。动臂升降时的速度可以通过控制手动换向阀11的阀口开口大小来进行调节,并通过加速踏板的配合,已达到低速微调的目的。

3.转载机铰接车架折腰转向

轮式装载机的车架采用前,后车铰接机构,因此其转向机构采用交接车架进行折腰转向。装载机铰接车架折腰转向过程是由转向液压缸工作回路来实现的,并要求具有稳定的转向速度(即要求进入转向液压缸的油液流量恒定)。转向液压缸的油液主要来自转向液压泵17,在发动机额定转速(1600r/min)下转向液压泵的流量为77L/min当发动机受其他负荷影响而转速下降时,就会影响转向速度的稳定性。这时就需要从辅助液压泵1通过流量换向阀18补入转向泵17所减少的流量,以保证转向油路的流量稳定。当流量换向阀18在相应位置时,也可将辅助液压泵多余的或全部液压油共给工作装置油路,以加快动臂升降液压缸和铲斗液压缸的动作速度,缩短作业循环时间和提高生产效率。 装载机转向机构要求转向灵活,因此,转向随动阀13采取负封闭式的转向过渡形式,这样还能防止突然转向时使系统压力突然升高。同时还设置了一个紧锁阀14来防止转向液压缸发生窜动。若操纵转向盘使转向随动阀13工作在左为和右为时,系统的压力升高,立即打开紧锁阀14,使油液进入转向液压缸以驱动活塞伸缩,使车辆转向。同时,前车架上的反馈杆随着前,后车架的相对偏转而通过出齿轮齿条传动使转向随动阀的阀体同时移动并关闭阀口,使转向动作停止。当转向盘停止在某一角度上时,转向液压缸也停止在相应位置上,装载机便动作沿着相应的转向半径运动。若继续转动转向盘,随动阀的阀口将始终打开,转向过程也将继续进行。 因此,前,后车架的相对转角始终随着转向盘的转角。锁紧阀14的作用是在装载机直线行驶时防止转向液压缸窜动时产生液压冲击,造成管路系统损坏。另外,当转向液压泵1和辅助液压泵1出现故障或管路发生损坏时,锁紧阀14将复位并关闭转向液压缸的油路,从而保证装载机不摆头。

4.换挡。换挡的工作原理:

蓄能器端部的活塞装在活塞缸内,右端顶在弹簧上,大小弹簧右端分别顶在主压力阀和壳体的凸台上。活塞左端与端部的螺塞间形成油室,并通过油道与换向阀从而使油路中油压降低,蓄能器油室的油室经单向阀补充油液,使制动器或离合器迅速结合。同时由于油室的油流出,在主压力阀控制油道的作用下,阀杆左移使系统的油压下降,当主、从动盘贴紧时,油缸停止移动,油压上升,一部分油液经节流孔流向油室,油室的压力逐渐升高,推动活塞右移,压缩弹簧,主压力阀的阀杆右移,这样系统的油压便逐渐升高,使主、从动部件结合平稳,实现平稳可*换挡。

单向阀的作用在于及时向换挡制动器或离合器的油缸补油,使换挡迅速。同时在补油后,使主压力阀的阀杆左移,降低换挡开始时系统的压力。节流孔的作用在于换挡后使系统的压力逐渐地上升,从而换挡制动器或离合器的主、从动摩擦片逐渐压紧,使换挡柔和无冲击。

5.自动限为装置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避免液压缸活塞达到极限位置而造成安全阀的频繁启闭,在工作装置和换向阀上装有自动限位装置,以实现工作中铲斗的自动放平。在动臂后铰点和转斗液压缸处装有自动限位行程开关。当动臂举升到高位置或铲斗随动臂下降到与停机面最好水平的位置时,触点碰到行程开关,发出信号使电磁换向阀8动作,使其右位工作。这时,气动系统接通气路,储气筒内的压缩空气进入换向阀11或3的端部,松开弹跳定位钢球。阀心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到中位,液压缸停止动作。当行程开关脱开触点时,电磁换向阀断电而使其回到常位,这时进气通道被关闭,阀体内的压缩空气从放气孔排出。

③ 铲车铲斗收不到位原因

铲车铲斗收不到位的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案:


1. 工作装置的关键结构部件,如倾翻杆、倾翻缸或倾翻销等强度不足,引发塑性变形。务必检查这些部件是否出现变形,如有必要,进行更换以确保其性能。


2. 铲斗软轴电缆断裂。务必仔细检查铲头软轴的电缆连接,一旦发现断裂,需立即更换新的电缆以确保正常操作。


3. 分配器前部的阀门卡滞,影响铲头控制。清理阀门,确保其顺畅运作,避免卡阻带来的问题。


4. 工作阀上的主安全阀损坏,影响液压系统。务必替换损坏的安全阀,以保证液压系统的稳定性。


5. 液压油污染导致系统故障。全面清洁整个液压油回路,以确保清洁度,提升设备性能。


6. 可能存在的制度问题,如先导压力异常。检查先导压力和溢流压力,如有异常值,需调整或修复相关零件以消除故障。


7. 行走和回转马达零件受损。仔细检查电机,修复或替换损坏的部件,以保持机械的正常运转。


8. 配流盘或机油泵零件损坏。务必排查配流盘和油泵,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部分,以保证流体动力系统的正常工作。


9. 手柄子弹卡死影响操作。对手柄子弹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研磨或更换,确保操作灵活。


10. 铲斗与动臂连接处的限位块磨损或脱落。检查并修复挡块,或更换新的,以确保铲斗动作准确无误。

阅读全文

与液压自动装卸铲头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设计圆柱齿轮减速器 浏览:743
东成电动工具电焊机 浏览:734
动车机械操作员是什么 浏览:840
o与s在阀门上的缩写表示什么 浏览:842
大棚怎么实现制冷 浏览:154
仪表如何确定精度等级 浏览:945
中国哪些机械公司 浏览:726
阀门井深怎么选 浏览:931
B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 浏览:89
重力铸造机是怎么提高生产效率的 浏览:318
自动喷灌装置安装图 浏览:179
二手车轴承怎么接 浏览:487
坂桥五金市场 浏览:832
轴承7230什么意思 浏览:376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待遇怎么样 浏览:338
仪器sst是什么意思 浏览:800
机械专业学多少钱 浏览:927
建筑环境设备是什么职称 浏览:380
清河县聚鑫机械铸造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483
机械的械在词语是什么意思 浏览: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