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
(1)B点的瞬时速度vB===1.38m/s,
C点的瞬时速度vC===2.64m/s,
D点的瞬时速度vD===3.90m/s.
(2)BE间的速度vBE===3.27m/s.
答:
(1)B、C、D的瞬时速度分别为1.38m/s、2.64m/s、3.90m/s
(2)BE间的速度为3.27m/s.
Ⅱ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步骤
公冶+_+
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步骤
:
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内两个限位容孔,压在复写纸上。
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用导线分别与电源接线柱相连接。
3.打开电源开关,用手水平的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下了许多小点。
4.取下纸带,关闭电源。从能看清的某个点数起,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如果共有N个点,那么点子的间隔数为(N-1)个,纸带的运动时间:der塌t=0.02(N-1)s.
5.用刻度尺量一下从开始计数的一点到最后一点间的距离der塌x
6.利用公式
(
就是那个测平均速度的
不会打
)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在纸带上去连续6个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两个点间的距离,判断纸带的这段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判断依据是:若两个点间距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运动;反之,则做变速运动。
累呀
Ⅲ 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中,(1)需要的器材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片、导线______、______、_
(1)6v低压交变电源、纸带、刻度尺、导线
(2)A、先通电再拖动纸带,故A错误
B、先闭合电源开关,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拖动纸带,故B正确
C、纸带上的打点密集说明,纸带运动速度较小.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较小,故C错误
D、利用纸带仅可求出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不可能准确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3)
计数点 | B | C | D | E | F |
位置(cm) | 1.32~1.35 | 2.75~2.80 | 4.44 | 6.22 | 8.12 |
由读出数据可计算出打下AF段纸带时小车的平均速度为v=
=
m/s=4.05m/s
(4)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就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则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V
C=
×10?2m/s=0.388 m/s,
同理,vD=×10?2m/s=0.43m/s,
小车从C点运动D点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1.00m/s2.
(5)应用(4)的办法,依次求出vB=m/s=0.348m/s,
vE=×10?2m/s=0.460m/s,采用描点法作出图象
Ⅳ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报告,完整的
研究匀变来速直线运动
器材:打点计时自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
步骤:
1.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纸带一端固定在小车后.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确定好计数点.
5.测出六段位移长度,计算加速度的值.
Ⅳ 一位同学设计了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的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已知打点计时
(1)相邻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则相邻两计数点间间隔T=0.02×3s=0.06s.
(2)因为s2-s1=0.59cm,s3-s2=0.76cm,s4-s3=0.78cm,可知s1的数据专不可靠.
(3)根据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a1=,a2=,a3=.
则a===(4.58+5.36+6.14?2.28?3.04?3.82)×10?2 |
9×0.062 |
≈2.14m/s2.
故答案为:(1)0.06(2)s1(3)2.14
Ⅵ 一位同学设计了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的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
x1这个数值不可靠,理由如下。
左云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相邻路程内差是个常数,等于容aT^2。
现在看纸带发现所量距离都是每隔3个点记录一次数据,也就是说记录的数据都是经过相同时间间隔的数据,因此符合上面的条件,所以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相邻路程差是个常数(等于aT^2)。
对各段相邻距离做差发现:x2-x1=0.59cm,其他相邻差约等于0.77cm,故x1数据不可靠。
回答完毕,祝你学习进步~不懂情再追问
Ⅶ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
根据平均速抄度定义得:
重锤在E点和H点间的平均速度为v1=
==1.2m/s
纸带实验中,可以用平均速度代替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
则:vG==1.3m/s
故答案为:1.2,1.3.
Ⅷ 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按要求装好纸带
2.将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
3.接通电源,专用手水平的拉动纸带属,纸带上就打出了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数起,每隔4个点做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0.1S),如果共有n个计数点,那么计数点间的间隔数为n-1个,则纸带的运动时间为t=0.02*(n-1)S
5.用刻度尺测量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大小
6利用公式v=△x/△t计算出纸带的平均速度
(PS:打字好辛苦啊╮(╯▽╰)╭)
Ⅸ 一位同学设计了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的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所打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相邻的计数点间的位移之差应该几专乎相等得出有一数据不可靠,属这一数据是s 7 . 由于相邻的计数点间的位移之差不等,故采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s 4 + s 5 +s 6 )- (s 1 +s 2 +s 3 ) | (3T) 2 | =2.14m/s 2 故答案为:s 7 ,2.14. |
Ⅹ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重锤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T=0.02s.图2
①从纸带上可以看出0点为打出来的第一个点,速度为0,重物自由下落,初速度为0,所以应该先打出0点,而与重物相连的纸带在下端,应该先打点.所以纸带的左端应与重物相连.
②AB、BC间各有一个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t=2T=0.04s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vB=
=2.50m/s.
③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a=0.4358?0.328?(0.328?0.2358) |
(0.04)2 |
9.75m/s2
④在此实验中发现,重锤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总是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其主要原因重锤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阻力作用.
故答案为:①左;②2.5;③9.75;④重锤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阻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