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油气回收装置设计规模

油气回收装置设计规模

发布时间:2024-05-31 23:18:45

㈠ 油气回收装置

油气回收装置是通过物理方法,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通过冷凝、吸附、膜分离等方法来分内离挥发性容有机化合物(VOCs)。油气产生于油品生产、储运装卸等过程中的挥发。油气的产生不仅使油品损耗严重而且还影响大气质量和人体的健康, 并带来许多安全隐患。智云~~制冷参考下

㈡ 油气回收国家标准

法律分析:国家标准的发布,是对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具体贯彻落实,使得各地区环保改造有了全面的参考标准。成为地区标准执行与指定的标杆。这一标准也是三次油气回收系统目前参考标准的统领和大纲。标准中提出了处理装置油气排放检报告,并对要求做了具体达标量化:处理装置的油气排放浓度应小于25g/m3。并对检测环境温度、检测采样时间做了具体要求。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三条制定燃煤、石油焦、生物质燃料、涂料等含挥发性有机物的产品、烟花爆竹以及锅炉等产品的质量标准,应当明确大气环境保护要求。制定燃油质量标准,应当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控制要求,并与国家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相互衔接,同步实施。前款所称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指装配有发动机的移动机械和可运输工业设备

㈢ 油气储运知识

一、油气储运中常见问题及原因
1、火灾隐患
由于石油及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碳氢化合物,具有易燃、易爆、易聚集静电、易中毒等特性,而油气储运过程中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特别是输油管道,加热加压是管道运输的特点,故具有极大的火灾及爆炸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并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主要原因主要有:(1)设备故障带来的危害。油气储运设备设计的不合理、工艺缺陷、管线的腐蚀、操作压力的波动、机械振动引起的设备疲劳性损坏以及高温高压等压力容器的破损,易引起泄漏及爆炸。(2)防静电措施不到位。油气储运过程中,油气在管道和设备内流动会因摩擦而产生静电,如果静电不能及时导除,造成电荷积累,导致火花放电,就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3)不防爆设备及电器带来的危害。工艺设备及电器线路如果未按规定选用防爆型或未经防爆处理,泄漏的可燃液体、气体遇机械摩擦火花或电气火花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4)违章动火作业。包括违章指挥,动火审批不严,在不具备动火的条件下贸然审批动火;盲目动火。有的职工不熟悉动火管理规定,或存在侥幸心理,不办理动火手续,有的职工本身不具备动火资格,忽视动火管理规定,贸然动火酿成火灾;现场监护不力,流于形式。
2、油气蒸发严重
目前,从油田→炼油厂→用户的周转环节繁杂,油气损耗量及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在石化、石油企业,如炼油厂储运系统、油库、加油站等油品装卸操作频繁的工作环节,汽油等轻质油品中易挥发的有机组分会大量汽化逸出。按全国目前原油的年使用量2. 5×108t估算,全国原油和成品油的总损耗量将达到7. 5×106t/a以上,相当于一个大油田和炼油厂的采炼量,价值3×1010RMB以上。油品蒸发损耗的主要物质是轻组分,因此,油品蒸发不仅造成数量的损失,还将引起质量的下降。除此之外,由于散发到空气中的油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超过一定浓度遇到火源即可发生爆炸。石油储运过程中的装卸站台和加油站向空气中排放的油气具有一定的毒性,会引起皮肤、内脏和神经系统的疾病;另外油气(烃类物质)与空气中氮氧化物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臭氧,为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管道腐蚀
很多输油管道在湿硫化氢环境下受到严重腐蚀并开裂,如应力腐蚀开裂(SCC)、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氢致开裂(HIC)、应力诱导的氢致开裂(SOHIC)等。造成管道腐蚀的原因通常有四种:(1)材质因素。以HIC为例,材料中包含贝氏体或者马氏体的“硬质”带对HIC十分敏感。如果材料夹杂物偏析区硬度控制在300HV以下,就能够很好的消除材料对HIC的敏感性。2、埋地管道所处的环境。埋地管道所处的环境是引起腐蚀的外因,这些因素包括土壤类型、土壤电阻率、土壤含水量(湿度)、pH值、硫化物含量、氧化还原电位、杂散电流及干扰电流、微生物、植物根系等。3、应力水平。有很多实验表明,如果材料所承受的应力超过其屈服应力的30%以上时,材料就可能发生SOHIC破坏。但这样的应力水平,在焊接构件的焊缝周围区域以及SSCC裂纹或者其它类似于裂纹的缺陷内都有可能出现。4、设计制造。一些学者参照NACE标准(对于介质为气体,设计压力,<448 kPa;对于介质为多相系统,设计压力<1 551 kPa)进行容器设计,认为可以避免SSCC或HIC发生的可能。但是实际上,这个标准的制定来源于实验室环境(空气中)。而且,酸性环境与水相的化学成分、pH值以及硫化氢分压等因素有关。
二、防止储运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1、油气储运过程的防火准备
(1)定期对设备维护保养。针对各种设备的特性严格按保养规程进行维护,工艺流程操作前做好工作危害分析,控制操作风险。(2)做好防火设计。设备泄漏等往往起源于设计阶段,因此抓好防火设计十分重要。首先是设备的设计、选型、选材、布置及安装均应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根据不同工艺过程的特点,选用相应的耐压、耐高温或耐腐蚀的材质,按规定进行制造和安装。其次是新建、改建、扩建生产装置布局,单元设备布置,防火安全设施的设计和实施应遵循有关规范,做好严格的防火审核工作,充分考虑防火分隔、通风、防爆泄压、消防设施等因素。同时对设备、电气的防爆要求严格把关,从而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3、落实动火作业措施。拆卸禁火区内需要动火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移至安全的地方去动火,将需要动火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和相关的运行系统做有效地隔离,如在管道上加堵盲板或拆掉一节管子等,阻隔易燃易爆的物料和介质进入动火作业点。动火前应把动火点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转移至安全地方,现场应打扫干净。经检查确认无误后,开具“用火作业许可证”,落实好监护责任人。要在动火前和动火期间对动火区域内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进行分析,避免动火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油气储运中的油气挥发
首先,改造固定顶油罐。当前,很多石油企业依然用固定顶油罐来储存汽油和煤油,为了防止油气挥发,减少油品储存过程中油气污染,需要将这些汽油和煤油储罐改装成内、外浮顶储罐,并经常检查,确保浮顶密封和附件良好。可以增强油罐的安全可靠性,减少油气污染,浮顶罐的蒸发损耗可比固定顶罐降低85%左右。而且还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2、油气回收装置,治理油品灌装过程中的油气挥发,最根本的手段是采取油气回收措施,回收排放出的烃类气体。采用油气回收措施就是在油品灌装集中的地点,设置油气回收装置,将灌装过程中产生的油气回收,通过装置恢复成液态,重新送入储罐。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烃类气体排放量,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油气回收方法可分为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及薄膜选择渗透回收法等。总之,加油站采用油气管道系统方案、储油罐中固定顶罐较多的油库和炼油厂采用油气管道与专用设备结合的方案较为合理,即可在减少投资情况下达到一定效果,其他情况则应采用专用设备方案,效果较好,但投资较大。
3、管道的防腐蚀处理
(1)加强钢管材料要求。管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主要是由剥离或阴极剥离造成的,要完全控制和预防压力容器及管道中的与氢相关的腐蚀开裂,可能性非常小。为此,在材料的制造过程中,尽量控制和改善夹杂物的数量与形貌,降低含硫量与含氢量,涂敷前的钢管表面必须进行抛丸或喷砂处理,以达到标准要求的洁净度和锚纹深度,确保底漆粘结牢固。(2)把好现场补口质量。补口材料与管体防腐覆盖层有较好的相容性;补口接合部应严密粘牢,必要时可做严密性试验;必须认真处理补口处的钢管表面,达到管体表面洁净度的要求。(3)合理选择管材壁厚度。首先要防止储运过程与投运中管道的局部屈曲失稳;其次,要考虑裂纹扩展时效,防止开裂破坏。厚壁管比薄壁管有利于抗应力腐蚀开裂。因此在设计时不妨适当降低管材强度,增加管壁厚度。(4)固定式与移动式防腐作业线相结合工厂固定式防腐作业生产,由于施工环境好,可提高防腐管的质量,但对于需要长途运输的管材,防腐覆盖层易损伤,而现场修补也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故建立防腐作业线应考虑固定与移动相结合,以满足工程现实的需要。
三、结语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油气储运作业环境复杂,因此各个炼油厂和油库、加油站应必须着手在油品储运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蒸发损耗,避免强制实施油气回收时影响生产经营。将火灾防患于未然,对储运管道加强管理。但是由于油气储运过程的复杂性,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如油气回收技术等等。目前我国还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如何将一些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还需要以后的不断探索。

㈣ 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设备是什么

三次油气回收系统,即是指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国家环保总局《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定义为“针对加油油气回收系统部分排放的油气,通过采用吸附、吸收、冷凝、膜分离等方法对这部分排放的油气进行回收处理的装置“。目前市面上主要的生产代表厂家主要有洛阳三次油气回收设备有限公司。三次油气回收系统装置处磨岩亏理的是带有回收油气功能的加油枪在气瞎神液比大于1时多收集并从排气管路排放的油气,还有埋地油罐随枣盯大气压和气温变化产生正压时排放的油气。

㈤ 急!!!!然气站的安全距离

加气站站内设施与附近民用建筑距离国家标准是35米

给你几个相关参考数据:

1、按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 2006 表7.2.4《气瓶车固定车位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 储气总容量>4500——≤10000m3范围内气瓶车固定车位与明火点和建筑物(民用建筑)防火间距为25m,但气瓶车固定车位储气总几何容积不大于18m3,且最大储气总容积不大于4500m3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的规定。

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 表4.0.7《压缩天然气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储气井组、加气机、压缩机与三类保护物距离规定12m。

3、《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 5.0.1 加油加气站的围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5m以及小于或等于上2规定的防火距离的1.5倍时,相邻一侧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2m的非燃烧实体围墙。
综上所述:撬车停车位,CNG撬,地下储罐与明火点和建筑物的防火距离达到12m以上即可。

1.汽车用天然气质量
引入加气站的天然气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SY/T7514一88中规定的11类气质指标,增压后的天然气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T546-1996的有关规定。
2.加气站的分级和站址选择
2.1一般规定
2.1.1加气站的规模等级,应符合表2.1的规定。
级别 贮气装置容积(m3)
一级 25~40
二级 16~24
三级 <15

*注:本表贮气装置容积系指贮气装置当量水容积。
2.1.2市区内不宜建设一级加气站。
2.1.3在二环以内与加油站合建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各类油品贮罐和压缩天然气贮气装置总容积不宜超过85m3在合建的加气站内,汽柴油贮罐的单罐容积不宜超过30m3。
*注:柴油贮罐容积按0.5折算。
2.1.4站址的选择要求:
(1)站址的选择和分布应符合西安市城市规划的总体规划和西安市加油加气站发展规划;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防火的要求。市区内的加气站,应靠近城市交通干道或设在出入方便的次要干道上。市区公交车专用加气站,宜靠近停车库(场)。郊区的加气站,宜靠近公路或设在靠近市区的交通出入口附近。大型运输企业的加气站,由企业统一规划,宜靠近车库(场)或车辆出入口。
(2)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宜靠近天然气气高、中压管线或储配站。供气参数应符合加气站设置的压缩机性能要求。新建加气站不应影响现用气户与待发展用气户的天然气使用工况。
3.1加气站的安全距离
*注:①油气混加站应同时符合GB50156-92标准。
②防火间距以压缩机房(撬装箱体)、储气瓶组外缘计算。
③按上述距离规定设置加气站仍有困难时,可采用增加防护墙等措施来减少与民用及其他建筑的安全防火间距,但不应影响消防通道。
④撬装式加气站与民用及其他建筑距离可减少25%。
3.2加气站内压缩机组和贮气瓶组与小于或等于1000KVA箱式变压器、杆装变压器的防火间距可按表3.1的室外变配电站防火间距减少25%。
4.加气站的主体设施
4.1设计规模
4.1.1商业性加气站一般是采用贮气库快速充装加气工艺。
4.1.2一般加气站的设计规模应根据车辆充装用气量和天然气管道对该加气站的供气能力确定。
4.1.3加气母站设计规模应根据母站、子站合计的车辆充装用气量和天然气管道对该加气母站的供气能力确定。
4.1.4加气子站设计规模应根据车辆充装用气量和母站的供应条件确定。
4.2系统组成和平面布置
4.2.1一般加气站和加气母站系由天然气引入站管道和脱硫、脱水、调压、计量、压缩、贮存、加气等主要生产工艺系统及循环冷水、废润滑油回收、冷凝液处理、供电、供水等辅助生产工艺系统组成。
4.2.2加气子站系由压缩天然气的接受、贮存、加气等系统组成,在子站内可配置小型压缩机用于瓶组之间天然气的转输。
4.2.3 加气站内压缩天然气贮气瓶组与站内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
*注:撬装设备不加防爆隔墙,距离不限。
4.2.4 加气站内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
*注:①放散管主要系指贮气装置的安全阀和紧急放散、压缩冷凝液中的气体放散。放散管可沿压缩机间等建筑物外墙敷设。
②油气混加站应同时符合GB50156-92标准。
4.2.5 车辆进、出口应分开设置。
4.2.6 加气站的停车场及道路设计等要求,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但车道宽度不应小于7.0m。
2. 站内行驶公交大巴道路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0m,一般道路转变半径不宜小于9.0m,道路坡度不应2%,且应坡向站外。站区场地坪及道路路面,不得采用沥青路面。一级加气站宜在经营区围墙外,进、出站方便的地方设置停车场,其大小视所在位置的充装车量和车型确定。加气站站房室内地坪标高,应高出周围地坪0.2m以上。
4.3天然气引入站管道和计量装置
4.3.1天然气引入站管道的设计必须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一93的5.4和5.7规定,在接管附近应设置支管阀门井。
4.3.2进站天然气,应单独设置计量装置。采用的计量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计量精度不应低于1.0 级;
(2)计量显示以Nm3为单位,相应最小分度值为1Nm3
(3)计量体积值时,应附设温度传感器,经校正后换算成标准状态的读数值。
4.4 天然气的脱硫、脱水
4.4.1 进入加气站的天然气硫化氢含量大于20 mg/m3时,站内应设置脱硫装置。
4.4.2天然气脱水装置宜设在压缩机前。
4.5天然气的压缩
4.5.1在压缩机前根据需要可设置缓冲罐。缓冲罐的容积宜按天然气停留时间不小于10s计算。缓冲罐内宜设置过滤装置,罐顶设有安全阀,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为压缩机允许最高进口压力值的0.95-1.0倍。 4.5.2进入压缩机的天然气微尘直径达不到SY/T7514一88标准规定的应加过滤装置。 4.5.3管道流速:压缩机前总管不大于20m/s;压缩机后总管不大于5m/s。 4.5.4天然气压缩机的选型应按照加气站的设计规模、站内贮气装置和供应加气子站的车载瓶容积确定。压缩机一般按日开机12一16h计算。
4.5.5压缩机进、出口管道阀门及附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口管道应设置手动阀门和电磁阀;
(2)出口管道应设置手动阀门、止回阀、安全阀;安全阀放散管口应高出建筑物2.0m以上,宜距地面不小于5.0m。放散管口宜设置防雨罩.
(3)从压缩机轴承等处泄漏的天然气经汇入总管后,引出室外放散,其引线管口设置要求同上款。
4.5.6压缩机的进、出气管道宜采用管沟敷设。
4.5.7压缩机及其附属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压缩机宜采取单排布置;
(2)压缩机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m,与墙壁之间的净距应大于2.0m,主要通道的宽度应大于2.5m;
(3)机组的联轴器或传动装置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单台压缩机排气量不小于300Nm3/h的压缩机问,宜设置检修用的起吊设备。
4.5.8从压缩机排出的冷凝液,严禁直接排入下水道。
4.5.9从压缩机后的冷却器、分离器等排出的冷凝液必须进行处理或回收。
4.5.10在加气子站内用于天然气贮气装置之间的压送、卸车所设置的小型压缩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风冷式压缩机;
(2)进气压力不宜小于0.6MPa;
(3)排气压力应小于或等于25.0MPa;
(4)排气量可按贮气组在最高工作压力下的50%天然气量,按0.5小时内完成转输。
(5)在小型压缩机前应设置调压器和缓冲罐。压缩机后应设置冷却器和气液分离器。
4.6.1加气站使用的贮气瓶(简称站用瓶)及其配套阀件应符合有关标准。
4.6.2贮气瓶组使用环境温度宜为-20~40C。
4.6.3贮气瓶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组贮气瓶沿进气总管流向,宜设置人工快速切断阀、平衡阀(或电磁阀)、反向止回阀和限压阀。每组贮气瓶沿出气总管流向,宜设置平衡阀(或电磁阀)和人工快速切断阀。平衡阀(或电磁阀)控制操作点设置在贮气瓶问、仪表控制问、压缩机房和疏散通道。电磁阀应是防爆型。
(2)在贮气瓶组管网上应设置压力表、压力报警器、全启封闭式弹簧安全阀和安全放散装置、排污阀。放散管在阀后宜扩大管径2级以上。其引线管口距地面不应小于5.0m,宜设置防雨罩。当采用人工操作放散时、放散气可引至天然气进站管道内回收。排污管上宜采用两道控制阀门,排污口应引至安全地点。
(3)安全阀应具有足够的泄压能力,其开启压力应为最大充装压力的1.10-1.15倍,且应小于贮气瓶环向应力最小屈服强度75%连接气瓶问的短管应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采用锥螺纹卡套接头,卡套接头符合《卡套管接头技术条件》GB3765的规定。
(4)卧式贮气瓶应按2个支承点固定在支架上,受外力(地震等)作用时不产生摇晃。用于支承贮瓶的扁钢宽度不小于50mm,且应垫以不小于5mm厚的橡胶带,严禁硬性施力固定贮气瓶。每组贮气瓶应按独立支架设置,采用地脚螺栓固定,不准许搭接在周围承重墙体或邻近瓶组架上

(5)贮气瓶组应留1~1.5m 宽的安全维护通道,并设安全护栏或隔离网。
4.7加气区
加气区包括加气停车位、加气岛、加气机。
4.7.1 加气停车位和加气岛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气停车位的地面坡度应按0.3~0.5%(长度方向)设计。不得采用沥青路面。
(2)加气岛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高出加气停车场地面0.16~0.2m;
②. 宽度应不小于1.2m;
③. 同一排的两台加气机可分设加气岛。两岛问行车道路宽度不小于2.8m,岛端采用圆弧结构。加气机与岛端边缘距离不小于1.2m。
(3)加气岛应设置非燃烧材料的罩棚。
小型加气站可设置简易防护罩棚。罩棚净高不小于4.5m,距加气机投影距离不小于2.0m,多排加气应设置整体性防护罩棚。
(4)加气区应设照明灯,其照度不得小于100LX;
4.7.2加气机设置的数量应依据站的规模、加气汽车数量等因素确定。
4.7.3加气机具有充装和计量要求,其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气系统设计压力:30MPa;
(2)计量精度不应低于0.5级。加气计量显示以Nm3为单位,相应最小分度值为0.1Nm3。
(3)计量系统,应附设温度传感器,经校正后按标准状态显示的读数值。
(4)加气枪
①加气枪与汽车加气嘴型式统一采用NGV-1型;
②加气嘴应配置自密封阀。该阀仅与汽车受气口连接,并相互作用后同时打开,卸开连接即自行关闭,所引发的压缩天然气泄漏量不得超过21;
③加气枪上的手执开关,仅在人工操作扳机后方可动作。
(5)每台加气机处应配备加气枪、汽车受气口的密封帽。密封帽结构应与所用的连接接口相配套,但不得顶开加气嘴的自密封阀。
4.7.4加气机及其管路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气机应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基础上,基础应比加气岛高0.1m左右。
(2)送入加气机的压缩天然气管道宜在最低处设置排污阀。
(3)利用加气机的罩棚支撑柱和警示牌柱等,构成加气机的防撞保护。

5.加气站的配套设施
5.1给水排水及消防
5.1.1一般规定
5.1.1加气站应就近利用城镇或企(事)业已建的供水设施,郊区加气站可就近使用符合标准的地下水或地表水。
5.1.2加气站的生产、消防和生活用水宜统筹设置,应按消防用水量确定供水管网和供水能力。生活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5749一89。
5.1.3压缩机系统所使用的循环冷却水,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压必须满足压缩机冷却水压力规定值;
(2)压缩机进口水温应<30c,其硬度(以CaCo3计)小于<200mg/L;
(3)PH值为6.5-8.5;
(4)浊度<50mg/1;
(5)含油量<501mg/1;
(6)有机物含量<25mg/1;
水质不符合要求,应进行净化处理。
5.1.4贮罐的排污(排水)严禁直接接入下水道,加气站的废油水,应经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
5.1.5加气站的贮气瓶组,宜设固定喷置或其他降温措施。
5.1.6加气站应设消火栓,并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5.2电气装置
5.2.1 加气站供电负荷等级可为三级。
5.2.2加气站内电力装置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装规程》的规定。站内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第二级释放源环境设计。罩棚下灯具应为防爆型。
5.2.3加气站封闭式压缩机房和储气瓶库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5.2.4加气站内的电力线路,可采用铠装电缆直埋敷设。穿越行车道部分。电缆应穿钢管保护。
5.2.5加气站的贮罐(贮气瓶库)必须进行肪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5.2.6加气站的防静电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气站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
(2)当金属导体与防雷、电气设备保护接地有连接时,可不另设专门的静电接地措施。
5.2.7加气站的下列设备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1)贮气瓶组;
(2)加气岛上的加气机和加气枪。在每座加气岛上应设置静电接地栓(柱);
(3)泵和压缩机的外部金属保护罩;
(4)管线及设备。
5.2.8燃气管线的法兰接头、胶管两端(装卸接头与金属管道)问应采用断面不小于6mm2的绞铜丝跨接。
5.2.9加气站所设置的变配电问宜附设在房内.变配电间与贮气瓶库、油罐、压缩机问和加气机、加油机的距离不得小于10m。
5.3建、构筑物的防火、防爆
5.3.1加气站内建筑按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设计,其防火防爆等级和采取的泄压措施,应接GBJI6-87的有关规定执行。
5.3.2建筑门、窗应向外开。
5.3.3压缩机房、储气瓶组、加气棚采用不发火地面。
5.3.4加气站生产、办公室应分区设置。加气站围墙应为实体墙。
5.4通讯和绿化
5.4.1加气站至少应设置、台直通外线电话。
5.4.1气站内禁止种植树木和易造成燃气积存的植物。经营前沿和侧边可植草坪、花坛。贮存区围墙10.0m以外,经营区围墙2.0m以外可种植乔木。

阅读全文

与油气回收装置设计规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路由器上有unknown连接是什么设备 浏览:525
启辰D50分离轴承多少钱 浏览:386
牙机雕刻机与电动工具 浏览:208
外汇期货交易实验装置 浏览:791
设备投资怎么算 浏览:95
好的摄影器材有哪些 浏览:463
温州新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93
锦州五金机电城出租出售 浏览:417
卡尔蔡司公司有哪些医学器材 浏览:261
重庆市机械凿打岩石套什么定额 浏览:557
阀门外面加个框是什么意思 浏览:756
会议设备系统哪里有 浏览:340
打印室需要哪些设备多少钱 浏览:577
通用型机床设备加工用于什么 浏览:290
书画工具箱套装 浏览:772
燃烧固体需要哪些仪器 浏览:969
2213ktn1是什么轴承 浏览:640
电脑固体硬盘怎么加机械硬盘 浏览:197
昆山汽车门板超声波焊接机怎么样 浏览:787
发说说怎么隐藏设备 浏览: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