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频炉的工作原理
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工作原理是把一根金属圆柱体放在有交变中频电流的感应圈里,金属圆柱体没有与感应线圈直接接触,通电线圈本身温度已很低,可是圆柱体表面被加热到发红,甚至熔化,而且这种发红和熔化的速度只要调节频率大小和电流的强弱就能实现。
中频感应炉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生产操作简单、进出料灵活、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在线式生产。
2.工件加热速度快、氧化脱碳少,效率高,锻件质量好。
3.工件加热长度、速度、温度等可精确控制。
4.工件加热均匀、芯表温差小,控制精度高。
5.感应器可按客户要求精心制作。
6.全方位节能优化设计,能耗低、效率高,比烧煤生产成本低。
7.符合环保要求,污染小,同时还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8.相较于高频感应炉,中频感应炉更稳定,故障率远远低于高频炉。
中频熔炼炉工作原理:
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经电抗器平波后,成为一个恒定的直流电流源,再经单相逆变桥,把直流电流逆变成一定频率(一般为1000至8000Hz)的单相中频电流。负载由感应线圈和补偿电容器组成,连接成并联谐振电路。
中频熔炼炉特点:
1、采用中频电源加热方式熔炼铂/钯/黄金/等熔点高的贵金属。
2、中频电源能快速加热又能对金属进行电磁搅拌作用,以获得高温且高度均匀的金属液。
3、改变现有人工氧气熔金时产生较强的噪音及生产危险性,金属液外溅多,损耗大等现象。
4、而且中频对人体无害,式作更安全快捷,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5、操作简单,保养方便,质量可靠,生产安全。
6、采用IGBT变频及功率调节,满足24小时满负载工作。
7、中频熔炼炉也有助于对环境环保,运行工作中的没有产生有害气体。
❷ 什么是中频炉是做什么的
中频炉采用200-2500Hz中频电源进行感应加热,熔炼保温,主要用于熔炼碳钢,合金钢,特种钢,也可用于铜,铝等有色金属的熔炼和提温.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耗电少,熔化升温快,炉温易控制,生产效率高.
中频感应热水炉工作原理
本炉使用电源方式不同于工频电锅炉,是将380V的工频交流电源输入中频电源柜(中频电源柜内具有过压保护、过流保护、如有过压、过流现象会自动停机报警),在中频电源柜内将工频交流电源整流为单相直流电,再通过逆变成为单相交流中频电压、电流(单相交流中频电压、电流是安全的),将单相交流中频电压、电流输入加热器产生感应电对锅炉内的水进行感应加热。因此本锅炉的加热过程中水电分离,安全可靠的。本锅炉还装有以下保护装置。
1、装有温控仪,水控仪,可以自动温调,自动补水,可根据用户需要设定供水温度,回水温度自动调节。供水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自动停机,回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自动开机。
2、装有液晶数字显示,能准确直观地显示供水温度,回水温度;炉内水位高低,可在水位计上显示,操作人员可以很清楚地掌握锅炉运行情况。
3、水控和传感温调报警均可转入自动保护系统,故障时,相应指示灯闪亮,且自动停机。
❸ 电弧炉和中频炉有什么区别
1,电弧炉 :体积大 一般都是3吨以上的,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才用的起电弧炉,它炼出的钢比较纯。
中频炉:炼钢相对电弧炉来说成本低些,适合中小型企业使用,炼出的钢杂质多,含碳量高所以炼出的钢不纯。
2,电弧炉用的是工频电;
中频电炉用的是中频电。
3,电弧炉热效率较低,生产率较低,操纵笨重,能耗高。
中频炉效率较高,热效率高,从而达到生产效率高,而且操作灵活,能耗低。
4,二者加温的方式不一样,产生的温度不一样,效率不一样。
5,电弧炉用的是工频电。
中频炉采用的是中频电。
上图为电弧炉,下图为中频炉。
参考资料
网络-电弧炉
网络-中频炉
❹ 60鍚ㄤ腑棰戠倝涓鐐夎佸氶暱鏃堕棿
30鍒嗛挓銆60鍚ㄧ殑涓棰戠倝鍦ㄦe父鎯呭喌涓嬶紝涓鐐夐渶瑕30鍒嗛挓銆備腑棰戠倝鏄涓绉嶅皢宸ラ50HZ浜ゆ祦鐢佃浆鍙樹负涓棰戯紙300HZ浠ヤ笂鑷1000HZ锛夌殑鐢垫簮瑁呯疆銆
❺ 中频炉、电渣炉炼钢有没有国家标准
DB32/T 4264-2022
金属冶炼企业中频炉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频感应电炉(简称中频炉)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安全装置、生产前检查、 炉料及操作、筑炉及烘炉、应急管理的安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冶金、有色、机械行业金属冶炼企业中频炉的使用。其他行业使用中频炉和工频炉的 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0067.1 电热和电磁处理装置基本技术条件第1部分:通用部分
GB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AQ 2001 炼钢安全规程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频感应电炉medium frequency inction furnace
工作频率在60Hz~10kHz范围内,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熔化金属的工业炉。
3.2感应线圈inction coil
由铜管按照一定匝数绕制成螺旋状,通过交变电流产生感应磁场加热金属的装置。
3.3磁轭magnet yoke
由硅钢片垒叠而成,约束感应线圈漏磁,提高感应加热效率的装置。
3.4中频炉作业人员medium frequency furnace operator
从事中频炉操作、加料、 筑炉、烘炉、检维修等人员,包含以上岗位的班组长。
3.5危险作业区域Dangerous operation area
中频炉周边、熔融金属吊运输送沿线及浇铸区等可能受高温熔融金属喷溅影响的区域。
3.6作业坑Operation pit
中频炉炉前储存坑、模铸浇铸坑以及砂型铸造中的地坑等统称为作业坑。
3.7结露condensation of moisture
物体表面温度低于附近空气露点温度时,表面出现冷凝水的现象。
4 基本要求
4.1 管理要求
4.1.1 企业新建、改建、扩建中顿炉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1.2 企业应制定中频炉使用管理制度,并参照设备及耐火材料使用说明书等资料编制日常检查维护标准、筑炉及烘标准、坩埚或炉衬判废标准、岗位作业报导书(安全操作规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制度规程。
4.1.3 企业应健全并落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要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安全风险。企业应当于每年第一年度完成较大以上安全风险定期报告。企业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覆盖所有中频炉安全专项检验,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整改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4.1.4 中频炉使用的废钢铁原料需进行放射性检测或提供供应商放射性检测证明。
4.1.5 中频炉检修时,必须切断中频炉电源井上锁挂牌。采取验电、放电等技术措施后方可作业,作业全程连接感应线圈的铜排应做好接地措地措施。
4.2 人员要求
4.2.1 企业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熟悉中频炉使用安全特点、掌握相关安全技能,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置人数应符合《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规定,企业主要负责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取得金属冶炼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书。
4.2.2 中频炉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4.2.3 受磁场影响范围内的作业人 员不得佩戴金属手环、手镯、项链、可磁化或硅、碳或类似物制成的物品,有金属植入物的人员也不应从事相应作业.
4.3 设备设施要求
4.3.1 不得使用0. 25吨及以上无磁轭的铝壳中频炉。
4.3.2 中频炉感应线圈 及其匝间应由坚固的结构支承传(胶木柱)螺栓螺母和拉杆等固定和定位。
4.3.3 磁轭应由硅钢片 叠加而成,其截面积和长度应能限制漏磁通和支撑感应线圈载荷,中频炉磁轭应均匀分布在感应线圈外表面并应与炉体紧固成一体,磁轭顶块顶杆应齐全、无松动。
4.3.4 中频炉电容器柜、 电源装置与炉体在同-层布置时,之间应设隔墙,动力管线穿墙、穿层孔洞应封堵(一体式炉座或开放式设置炉体、电容、控制柜的炉座除外) .
4.3.5 熔炼区、熔融金属输送沿线、浇铸区等可能受熔融金属喷溅影响的建筑构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
4.3.6 中频炉炉前设置的作业坑内不应渗水, 若地下水位较高,应采取防水措施.具有应急储存功能的作业坑,其容积应能满足中频炉或熔融金属转运包最大容积要求。
4.4 场地环境要求
4.4.1 熔炼区、 熔融金属吊运区、浇铸区等危险作业区域及周边禁止设置会议室、交接班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周边不应设置可燃和易燃物品的仓库、储物间等:独立操作室的出口(含窗口)不得正对炉口,且应在远离熔炼区的方向设置应急逃生门.
4.4.2 中频炉下 方地面及作业坑内,禁止设置水管、燃气管道、燃油管道、液压油管和电线电缆等管线,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4.4.3 熔融金属泄漏、喷溅影响范围内不得存在积水,不得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4.4.4 作业坑内、 地下室内不应敷设有害气体和易燃气体的管道.
4.4.5 熔炼区厂房的地面标高应高出厂区周围地面标高0.3m以上,并采取防止屋面漏水和天窗飘雨等措施,区域内地面不应有积水。
4.4.6 炉台工作面应平坦, 物料堆放整齐,炉台两端或后方应设置不少于二处符合逃生要求的应急通道,并保持畅通。炉台周边应设置高度不低于1. 05m护栏。
4.4.7 炉台下方熔融金属泄漏、喷溅或火灾等影响区域应封闭管理,多个炉座的下方空间按照贯通方式布置的,区域内任何一台中频炉熔炼时,整个区域禁止人员进入。
4.4.8 金属冶炼车间应 设置安全通道,通道应保持畅通。
4.4.9 中频炉空炉时, 炉口应采取防止人员坠入的措施。
5 安全装置
5.1 中频炉感应线圈冷却水应设置进水压力、进出水流量差、每个回路出水温度等检测报警装置,进水压力和每个回路出水温度检测报警信号应独立连锁切断中频电源。检测历史数据应可查看,报警信号应安装到炉台上作业人员易于观察处置的位置,检测报警系统应配置不间断电源。
5.2 中频炉感应线圈进水管应设有自动或手动控制的快速切断阀,控制设施安装点应在炉台上便于作业人员快速处置的位置。
5.3 企业应设有炉体冷却应急备用水源,当正常冷却水供应中断时,应能自动转换。
5.4 对中频炉所有 馈电部分的易触及处,均应设置网罩等隔离防护措施。炉架、电容器柜、中频电源装置、操作控制台外壳等均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Ω
5.5 1t 及以上的中频炉应安装炉衬漏炉报警装置,漏电流监测达到报警值时应发出报警信号并联锁切断中频电源。
5.6 中频炉应设置倾动限位并具备应急倾动功能。
6 生产前检查
6.1 作业条件
6.1.1 炉前作业坑、炉体下方应保持干燥,不能有积水和易燃易耀物品。
6.1.2 熔炼、浇铸及熔融金属吊运区域工作照明应能满足作业要求,并设置应急照明。
6.1.3 真空感应熔炼炉的熔炼室观察窗应完好,并能保证熔炼和浇铸全过程的观察。
6.2 炉体
6.2.1 作业前检查炉衬内表面是否存在严重裂纹、耐材剥落、严重侵蚀等现象。
6.2.2 检查炉体翻转 机构、炉盖运动机构是否运行正常。
6.2.3 检查电缆是否有裂纹、 划痕、磨损等现象。
6.2.4 检查受力框架是否变形。
6.2.5 中频炉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未经修复不得继续使用。
a) 中频炉炉衬侵蚀严重,最薄弱区域小于新炉衬厚度的40%。
b) 中频炉液压系统阀门、油缸、管路及油管接头出现松动、漏油、破损现象。
c) 冷却水管阀门、管路及接头漏水。
d) 感应线圈胶泥剥落露出打结料。
e) 感应线圈胶木柱断裂、固定螺栓螺母缺失。
f) 磁轭项块顶杆缺失、松动。
g) 进水压力、进出水流量差、每个回路出水温度等检测报警装置失效,水压、回水温度与电容柜电源联锁功能失效。
h) 漏炉报警装置失效。
6.3 安全附件
6.3.1 漏炉监测报警装置应可靠有效。
6.3.2 炉体进出水流量差、出水温度、进水压力等检测报警装置应完好。
6.3.3 中频炉感应线圈进水管快速切断设施应完好、操作灵活有效。
6.3.4 柴油机应急供水系统应每周检查启动电源、柴油发电机油量和出水情况。
6.3.5 高位水箱作为停电、停水事故应急供水措施,储存水量应至少达到15分钟正常生产时冷却水量的要求,并保持箱内水质清洁。
6.3.6 电源柜冷却水压力检测和断电联锁应完好。
6.4 其他
6.4.1 换炉开关、铜排联接点应定期检查,不得出现松动、拉弧积碳情况。
6.4.2 检查中频炉变压器,油量应正常、试电无异响。
6.4.3 中频炉所有馈电部分易触及处的隔离防护措施应完好。
6.4.4 电控柜应保持干净整法。无杂物、无异响、无异味:操作台仪表、显示屏成显示正常.
6.4.5 真空感应熔炼炉的线圈、磁轭等表面的金属粉尘应定期清理,不得影响线圈绝缘性能,出现拉弧
6.4.6 中频炉感应线圈冷却水水质应符合GB/T10067.1要求.
6.5 检查记录
企业应建立检查记录表,其内容应包含本标准6.1、6.2、 6.3、6.4的相关内容。
7 炉料及操作
7.1 炉料使用要求
7.1.1 入炉金属料、 合金、辅料等不能有潮湿和重油污现象,不能含密闭或半密闭容器,不能夹有弹药、放射性物品、爆炸物以及会破坏炉衬的废金属料。
7.1.2 入炉的废钢铁料尺寸宜小于炉口直径的1/2, 应避免出现熔池上方钢铁料搭桥现象。
7.1.3 熔炼加料应 采用适宜的工具且加料速度要均匀,避免造成对炉衬冲击损伤或熔融金属喷溅。
7.1.4 真空感应熔炼炉不宜使用渣质过多的金属材料,每炉添加总量应保证真空脱气需要的自由空间。
7.2 操作要求
7.2.1 出现以下情况之-,应立即停炉处理:
a) 中频炉工作时如有漏电或漏炉报警信号;
b) 中频炉电柜水压、水温有异常信号;
c) 中频炉炉体水压、水温、流量有异常信号;
d) 熔融金属温度超过耐材的工艺允许温度。
7.2.2 采用双回路供电作为应急措施的应具有自投自复功能,备用泵应具有自动切换功能,操作台上应设有启动显示信号。
7.2.3 熔炼操作过程中使用金属工具取样、测温、扒渣等作业,应切断中频炉电源,作业人员站立部位应铺设绝缘材料或配置绝缘鞋。
7.2.4 熔炼加料过程中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包含防高温熔液烫伤防护用品。
7.2.5 真空感应熔炼炉在到达极限压力出现真空度反弹时,应停炉确认是否出现漏水。
8 筑炉及烘炉
8.1 筑炉准备
8.1.1 参与筑炉打结人员不应随身携带金属物件。
8.1.2 在炉衬与感应线圈之间应有H级以上绝缘材料的绝缘层和工作温度不低于500"C保温材料的绝热层。当要求炉衬整体可推出时,应设置炉衬的松散层。禁止使用含石棉的材料。
8.1.3 干式捣打料应存 放在干燥处,存放过程中要避免铁屑、氧化铁等金属混入,使用前应检查确认干燥度,保存时间不宜超过12个月。
8.2 筑炉要求
8.2.1 中频炉的炉衬厚度应符合设计尺寸,炉衬的捣筑、烘烤和烧结等应严格按耐火材料厂商提供的工艺操作。
8.2.2 用耐火纤维制品铺 设炉底时,应铺设平整、厚度均匀,炉底边沿不应有空隙。
8.2.3 采用不定 型耐火材料捣打炉衬的,捣打炉底前,应对炉基进行干燥处理并清理干净。捣打料铺料应均匀,采用风动锤捣打时,每层铺料厚度不应超过100mm,并应-锤压半锤,连续均匀逐层捣实,第二次铺料应将已打结的捣打料表面刮毛后才可进行。风动锤的工作风压,不应小于0. 5MPa.
8.2.4 采用预制坩埚,模具上下口位置应摆放均匀,并采取必要的固定措施。坩埚外的炉壁应逐层打结。
8.2.5 打结完成后,未烘烤使用前不应倾动炉体,不应撞击坩埚模具。
8.3 烘炉要求
8.3.1 使用废钢铁料烘炉,应选择长宽不超过炉口尺寸1/3的小块料,加料速度应保证不冲坏炉衬,按照中频炉烘炉工艺升温曲线进行烘烤。
8.3.2 使用熔融金 属注入方式烘烤新筑炉衬时,应在注入前做好炉衬预热工作,预热曲线应符合耐火材料工艺技术要求。
8.3.3 烘炉过程应注意感应线圈出 水温度,并检查感应线圈外表层结露情况,不得造成线圈匝间放电.
9 应急管理
9.1 应急设施
9.1.1 企业应按照要求配置消防设施,消防设施包含并不限于:
a) 熔炉车间灭火器的配置应符合GB 50140 的相关要求。
b) 每套中频炉配置的灭火沙不应少于2m、消防铲不少于2个。灭火沙应保持干燥,灭火沙箱应有防止雨水浸湿措施。
c) 灭火器、灭火沙箱应放置在门口附近或重点防护设备附近。
9.1.2 炉下区域的设计应满足在发生漏炉事故时熔融金属能快速流入炉前作业坑的要求。炉下区域和炉前作业坑内不得潮湿有积水。高温熔融金属输送沿线及浇铸区域应设置必要的应急储存设施。
9.1.3 工作场所照明 (障碍照明、应急照明,包括备用照明、 安全照明和疏散照明灯等)和作业场所最低照度应遵守GB50034的规定.
9.2 应急预案及演练
9.2.1 应根据企业中频护数量、吨位。综合考虑实际安全风险。开展安全凤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中至少应该包括中顿炉停电、断水和漏炉等应急处置.
9.2.2 企业应按照 AQ/T 9007的规定组织公司、车间、班组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演练内容包括中频炉停电、断水和漏炉等相关内容。
9.2.3 企业应 及时吸取中频炉安全生产事故教训,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❻ 中频炉的设备简介
中频感应电炉( 以下简称中频炉) 的工作频率在50~ 10 Hz 之间, 广泛用于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的熔炼。与其他铸造设备相比较, 中频感应电炉具有热效率高、熔炼时间短、合金元素烧损少、熔炼材质广、对环境污染小、能精确控制金属液的温度和成分等优点。
这种涡流同样具有中频电流的一些性质,即,金属自身的自由电子在有电阻的金属体里流动要产生热量。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例如把一根金属圆柱体放在有交变中频电流的感应圈里,金属圆柱体没有与感应线圈直接接触,通电线圈本身温度已很低,可是圆柱体表面被加热到发红,甚至熔化,而且这种发红和熔化的速度只要调节频率大小和电流的强弱就能实现。如果圆柱体放在线圈中心,那么圆柱体周边的温度是一样的,圆柱体加热和熔化也没有产生有害气体、强光污染环境。中频炉广泛用于有色金属的熔炼[主要用在熔炼钢、合金钢、特种钢、铸铁等黑色金属材料以及不锈钢、锌等有色金属材料的熔炼,也可用于铜、铝等有色金属的熔炼和升温,保温,并能和高炉进行双联运行。]、锻造加热[用于棒料、圆钢,方钢,钢板的透热,补温,兰淬下料在线加热,局部加热,金属材料在线锻造(如齿轮、半轴连杆、轴承等精锻)、挤压、热轧、剪切前的加热、喷涂加热、热装配以及金属材料整体的调质、退火、回火等。]热处理调质生产线[主要供轴类(直轴、变径轴,凸轮轴、曲轴、齿轮轴等);齿轮类;套、圈、盘类;机床丝杠;导轨;平面;球头;五金工具等多种机械(汽车、摩托车)零件的表面热处理及金属材料整体的调质、退火、回火]等。
中频炉是一种将工频50HZ交流电转变为中频(300HZ以上至1000HZ)的电源装置,把三相工频交流电,整流后变成直流电,再把直流电变为可调节的中频电流,供给由电容和感应线圈里流过的中频交变电流,在感应圈中产生高密度的磁力线,并切割感应圈里盛放的金属材料,在金属材料中产生很大的涡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加热金属。
❼ 中频炉的设备特点
●加热速度快、生产效率高、氧化脱炭少、节省材料与成本、延长模具寿命
由于中频感应加热的原理为电磁感应,其热量在工件内自身产生,普通工人用中频电炉上班后十分钟即可进行锻造任务的连续工作,不需烧炉专业工人提前进行烧炉和封炉工作。由于该加热方式升温速度快,所以氧化极少,中频加热锻件的氧化烧 损仅为0.5%,煤气炉加热的氧化烧损为2%,燃煤炉达到3%,中频加热工艺节材,每吨锻件和烧煤炉相比至少节约钢材原材料20-50千克。其材料利用率可达95%。由于该加热方式加热均匀,芯表温差极小,所以在锻造方面还大大的增加了锻模的寿命,锻件表面的粗糙度也小于50um工艺节能,中频加热比重油加热节能31.5%~ 54.3%,比煤气加热节能5%~40%。加热质量好,可降低废品率1.5%,提高生产 率10%~30%,延长模具寿命10%~15%。 ●工作环境优越、提高工人劳动环境和公司形象、无污染、低耗能
感应加热炉与煤炉相比,,工人不会再受炎炎烈日下煤炉的烘烤与烟熏,更可达到环保部门的各项指标要求,同时树立公司外在形象与锻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感应加热是电加热炉中最节能的加热方式由室温加热到1100℃的吨锻件耗电量小于360度。
●加热均匀,芯表温差极小,温控精度高
感应加热其热量在工件内自身产生所以加热均匀,芯表温差极小。应用温控系统可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 A 熔炼速度快、节电效果好、烧损少、能耗低。
B 自搅拌功能、熔炼温度及金属成分均匀。
C 电加热作业环境好。
D 启动性能好,空炉、满炉均可达到100%启动 中频炉加热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热加工质量优及有利环境等优点正迅速淘汰燃煤炉、燃气炉、燃油炉及普通电阻炉,是新一代的金属加热设备。
中频炉是铸造锻造及热处理车间的主要设备, 其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安全性是流水作业的铸造锻造及热处理生产线正常稳定工作的保证。中频炉在热加工领域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如主要生产锻造锻前加热炉,透热炉以及用于:透热、轧制、锻造、弯管、热处理(淬火)、焊接等工艺的感应加热。 中频生产线类设备的机械传输装置采用单工位方式,中频淬火和中频回火、退火按工序分时进行。感应器的置换采用整体吊装、快速定位、水电快速联接方式(可在短时间完成一套感应器的更换)。并可方便的进行感应器轴线位置的调节以适应多种坯料规格加热的要求。生产的本套设备根据每种产品的需要,由进出料储料支架、进出料输送装置、工件自旋式辊道传输装置、中频淬火升温模块、中频淬火保温模块、中频回火模块、中频退火模块、淬火喷雾装置、液压站、中心控制台及自动控制系统等十一部分组成。
❽ 用来铸铜 中频炉与工频炉有何区别
中频炉和工频炉主要有以下区别:
1、中频炉功率密度较大,生产率高.即在相同搅拌力,相同容量情况下,中频炉可输入3倍于工频炉的功率,换句话说,相同功率中频炉坩埚尺寸仅为工频炉坩埚尺寸的三分之一.在较大炉子中,由于感应器线罄电流和电压的影响,中频炉输入功率大约为工频炉输入功率的二陆.因此中频炉平均电耗较工频炉低.
2、中频炉每次熔炼时可将炉料倒空,易更换被熔金属品种,起熔快,不需起熔体,使用方便.而工频炉则需留部分剩余铁水,供下炉4起熔用,否则要用起熔块.
3、在相同生产率条件下,选用的中频炉容量小,所以占地面积小,炉衬材料用量少,运行费用低
4、中频炉作业可靠性高和设备利用率提高.
5、中频炉与工频炉相比搅拌力小,金属对炉衬冲刷小,炉衬寿命长.近几年,随着可控硅中频电源技术的发展,大型高功率中频炉得到较快地发展,已为愈来愈多的用户所采用,有逐步取代中小型工频炉的趋势.现对工频炉和中频炉的能耗进行比较和分析,提供必要的技术数据作为可行性分析和方案选择的参考
中频炉是一种将工频50HZ交流电转变为中频(300HZ以上至1000 HZ)的电源装置,配上感应圈及补偿电容器,应用电磁感应原理的加热设备,广泛用于有色金属的熔炼、加热。如熔练生铁,普通钢、不锈钢、工具钢、铜、铝、金、银及合金等;透热锻造用途的钢件、铜件,用于挤压成形的铝锭等,对金属进行调质、淬火等热处理。中频炉加热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热加工质量优及有利环境等优点,正迅速淘汰燃煤炉、燃气炉、燃油炉及普通电阻炉,是新一代的金属加热设备。
中频炉是铸造车间的主要设备, 其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安全性是流水作业的铸造生产线正常和稳定工作的保证。
工频感应炉
作用:冶炼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和合金铸铁,此外,还可作为保温炉使用。
一.组成:
1. 炉体部分:感应炉(两台:一台用于冶炼,另一台备用),炉盖,炉架,倾炉油缸,炉盖移动启闭装置。
2. 电气:电源变压器,主接触器,平衡电抗器,平衡电容器,补偿电容器和电气控制台。
3. 水冷系统:包括电容器冷却,感应器冷却和电缆冷却,冷却水系统由水泵和循环水池或冷却塔以及管道阀门等组成。
4. 液压系统:包括油箱,油泵,油泵电机,液压系统管道与阀门和液压操作台等。
二.主回路
1. 电源变压器:小容量工频炉(1吨以下),可以不使用电源变压器,直接从低压电网联接,大容量的炉子必须使用。
特点:我国一次电压均为10000V,二次电压可调节。
2. 三相功率平衡装置:工频感应炉属于单相负载,尽管炉子的感应线圈分相供电,但是由于冶炼过程炉内铁水和炉料的阻抗变化,也会引起三相不平衡。配三相平衡装置使单相负载转化为三相负载。
三相平衡装置由平衡电抗器和平衡电容器组成。功率因数越小,所配电容器越多。
三.炉体结构
1. 炉体:炉体包括感应线圈,坩埚,磁轭和型钢构架等部件
A. 感应器:以紫铜材料制成,感应器由若干组线圈并联组成,以便调节功率和铁水搅拌运动方向。
B. 磁轭:它是用硅钢片迭制而成的轭铁。
作用:约束感应线圈产生的磁力线向外散放,使磁力线束集中在感应线圈周围,以提高感应加热的效率。并起磁屏蔽作用。
2. 液压传动系统:可使炉体倾斜至95度
3. 水冷系统:电容器,感应器和软电缆等部位均需水冷,出口水湿度要小于5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