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经过文丘里射流器流量有没有变化
4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特征;
2
.测定下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判别准则;
3
.掌握误差分析在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1
.实验装置图
自循环雷诺实验装置图
1.
自循环供水器;
2.
实验台;
3.
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
恒压水箱;
5.
有色水水管;
6.
稳水孔板;
7.
溢流板;
8.
实验管道;
9.
实验流量调节阀。
2
.实验原理
根据雷诺数的表达式
Re=VD/
ν
,结合连续性方程
Q=AV
,得
Re=4Q/(
π
D
ν
)
其中
V
表示管道中的平均流速,
D
表示管道直径,
为水的运动粘性系数。通过层流与紊流的
运动学特点,观察、判断层流向紊流转变时的情况,并测量相应数值,按上式计算获得雷诺数。层
流向湍流转变的临界状态所测雷诺数称为上临界雷诺数,
湍流向层流转变的临界状态所测雷诺数称
为下临界雷诺数。
水的运动黏性系数与温度有关,可由下式计算出
其中
T
为温度,以摄氏度为单位。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
.测记本实验的有关常数。
2
.观察两种流态。
打开开关
3
使水箱充水至溢流水位,
经稳定后,
微微开启调节阀
9
,
并注入颜色水于实验管内,
使颜色水流成一直线。通过颜色水质点的运动观察管内水流的层流流态,然后逐步开大调节阀,
通
过颜色水直线的变化观察层流转变到紊流的水力特征,
待管中出现完全紊流后,
再逐步关小调节阀,
观察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水力特征。
5
3
.测定下临界雷诺数。
(1)
将调节阀打开,
使管中呈完全紊流,
再逐步关小调节阀使流量减小。
当流量调节到使颜色水
在全管刚呈现出一稳定直线时,即为下临界状态;
(2)
待管中出现临界状态时,用体积法测定流量;
(3)
根据所测流量计算下临界雷诺数,并与公认值(
2300
)比较,偏离过大,需重测;
(4)
重新打开调节阀,使其形成完全紊流,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测量不少于三次;
(5)
同时用水箱中的温度计测记水温,从而求得水的运动粘度。
[
注意
]
(1)
每调节阀门一次,均需等待稳定几分钟;
(2)
关小阀门过程中,只许渐小,不许开大;
(3)
随出水流量减小,应适当调小开关,以减小溢流量引发的扰动。
4
.测定上临界雷诺数。
逐渐开启调节阀,使管中水流由层流过渡到紊流,当色水线刚开始散开时,即为上临界状态,
测定上临界雷诺数
1~2
次
B. 雷诺实验的实验设备
上图是流态实验装置图。它由能保持恒定水位的水箱,试验管道及能注入有色液体的部分专等组成。实验时属,只要微微开启出水阀,并打开有色液体盒连接管上的小阀,色液即可流入圆管中,显示出层流或紊流状态。 图7-1自循环液体两种流态演示实验装置图
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恒压水箱;
5、有色水水管;6、稳水孔板;7、溢流板;8、实验管道;9、实验流量调节阀
供水流量由无级调速器调控,使恒压水箱4始终保持微溢流的程度,以提高进口前水体稳定度。本恒压水箱还设有多道稳水隔板,可使稳水时间缩短到3~5分钟。有色水经水管5注入实验管道8,可据有色水散开与否判别流态。为防止自循环水污染,有色指示水采用自行消色的专用有色水。?
C. 雷诺实验的实验步骤
1、开启电流开关向水箱充水,使水箱保持溢流。
2、微微开启泄水阀及有色液体盒出水阀,使有色液体流入管中。调节泄水阀,使管中的有色液体呈一条直线,此时水流即为层流。此时用体积法测定管中过流量。
3、慢慢加大泄水阀开度,观察有色液体的变化,在某一开度时,有色液体由直线变成波状形。再用体积法测定管中过流量。
4、继续逐渐开大泄水阀开度,使有色液体由波状形变成微小涡体扩散到整个管内,此时管中即为紊流。并用体积法测定管中过流量。
5、以相反程序,即泄水阀开度从大逐渐关小,再观察管中流态的变化现象。并用体积法测定管中过流量。
D. 流体阻力计算
前面已提到,由于流体有粘性,因此在流动时层与层之间会产生内摩擦力,流体与管壁之间还存在外摩擦力。为了克服这种内外摩擦力就会消耗流体的能量,即称为流体的压头损失(E损或Σhf)。在应用柏努利方程解决有关流体流动的问题时,必须事先标出这项压头损失,即阻力。所以阻力计算就成了流体力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
流体阻力的大小,除与流体的粘性大小有关外,还与流体流动型态(即流动较缓和的还是较剧烈的)、流体所通过管道或设备的壁面情况(粗糙的还是光滑的)、通过的路程及截面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下面先研究流动型态与阻力的关系,然后再研究阻力的具体计算。
一、流体的流动型态
(一)雷诺实验和雷诺数
为了弄清什么叫流体的流动型态,首先用雷诺实验装置进行观察。如图1-10所示。
图1-10雷诺实验装置
1-墨水瓶;2-墨水开关;3-温度计;4-水箱;5-阀门;6-水槽
在实验过程中,水箱4上面由进水管不断进水,并用溢流装置保持水面稳定。大玻璃管内的水流速度的大小由阀门5来调节,在大玻璃管进口中心处插入一根与墨水瓶1相连的细小玻璃管,以便将墨水通过墨水开关2注入水流中,以观察大玻璃管内水的流动情况。水温可通过温度计3测量。
在实验开始前,首先将水箱注满水,并保持溢流。实验开始时,略微开启阀门5,使水在大玻璃管内以很慢的速度向下流动,然后开启墨水开关2,随后逐渐打开阀门5以增大管内流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当管内的水流速度不大时,墨水在管内沿着轴线方向成一条直线而流动,像似一条拉紧的弦线,如图1-11a所示。这表示,此时由于大玻璃管内水的质点之间互不混杂,水流沿着管轴线作平行而有规则的流动,这种流动型态称为层流。
当管内流速增大时,墨水线不再保持成直线流动,线条开始波动而成波浪式流动,如图1-11b所示。若此时继续增大管内流速而达到某一定值时,这条墨线很快便与水流主体混合在一起,整个管内水流均染上了颜色,如图1-11c所示。这表明,水的质点不仅沿着玻璃管轴线方向流动,而且在截面上作径向无规则的脉动,引起质点之间互相剧烈地交换位置,互相碰撞,这种流动型态称湍流(又称紊流)。
图1-11流体流动型态示意图
a-层流;b-过渡流;c-湍流
根据不同的流体和不同的管径所获得的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流体流动型态的因素,除了流体的流速外,还和管子的内径d、流体密度ρ和流体的粘度η有关。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这些因素对流动情况的影响,雷诺得出结论:上述四个因素所组成的复合数群
若将组成Re数的四个物理量的因次代入数群,则Re数的因次为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即:Re数是一个无因次数群。组成此数群的各物理量,必须用一致的单位表示。因此,只要所用的单位一致,对任何单位制都可得到同一个数值。根据大量的实验得知,Re≤2000时,流动型态为层流;当Re≥4000时,流动型态为湍流;而在2000<Re<4000范围内时,流动型态不稳定,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或是两者交替出现,与外界干扰情况有关。例如周围振动及管道入口处等都易出现湍流。这一范围称为过渡流。
例1-4有一根内径为300mm的输水管道,水的流速为2m/s,已知水温为18℃,试判别管内水的流动型态。
解:计算Re值进行判断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已知:d=300mm=0.3m
v=2m/s
水在18℃的密度ρ≈1000kg/m3,水的粘度η=1.0559cP=1.0559×10-3Pa·s将以上各值代入Re的算式得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此时Re>4000,故水在管内的流动型态为湍流。
(二)流体在圆管中的速度分布
流体速度的分布是表示流体通过管道截面时,在截面上各点流体速度大小的状况,它可以更具体地反映层流和湍流两种不同流动型态的本质。
层流时,流体的质点是沿着与管道中心线平行的方向流动的。在管道截面上,从中心至管壁,流动是作层与层的相对流动,在管道壁面上流体的速度等于零;愈向管道中心,流体层的速度愈大,直到管道中心线上速度达到最大。如果测得管道截面直径上各点的流体速度,并将其进行标绘,可得一条抛物线的包络曲线,如图1-12所示。此时管道截面上流体的平均速度v为管道中心线上流体最大速度vmax的一半,即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湍流时,流体中充满着各种大小的旋涡,流体质点除了沿管道轴线方向流动外,在管道截面上,流体质点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随时在变化,但是,管内流体是在稳定情况下流动,对整个管道截面来说,流体的平均速度是不变的。
图1-12层流时流体在圆管中的速度分布
图1-13湍流时流体在圆管中的速度分布
若将截面上各点速度进行绘制,可得湍流时的速度分布包络曲线,如图1-13所示。此曲线近似于梯形平面的轮廓线,与图1-12所示的层流时速度分布曲线比较,在管道中心线四周区域内,湍流时速度的分布比较均匀。这是因为流体质点在截面上作横向脉动之故。如果流体湍流程度愈剧烈,即雷诺数Re愈大,则速度分布曲线顶部的区域愈广阔而平坦。
湍流时,管道截面上的流体的平均速度v为管道中心线上流体最大速度vmax的0.8倍左右,即: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由图1-13所示的湍流时的速度分布曲线中可以看出,在靠近管壁的区域,流体的速度骤然下降,直到管壁上的速度等于零为止。在这个区域内,流体的速度梯度最大,速度分布曲线的形状与层流时很相似。虽然对整个管道截面来讲,流体流动型态属于湍流,但是,因受到管壁上速度等于零的流体层阻碍的影响,使得在管壁附近的流体流动受到约束,不像管中心附近部分的流体质点那样活跃。如果用墨水注入紧靠管壁附近的流体层中时,可以发现有直线流动的墨水细流。由此证明,即使在湍流时,在靠近管壁区域的流体仍作层流流动。这一作层流流动的流体薄层,称为层流底层或层流内层。在湍流主体与层流内层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过渡层,如图1-14所示。
层流内层的厚度与雷诺数Re大小有关,Re数愈大,则层流内层的厚度愈薄,但不会等于零。
层流内层的厚度虽然极薄,但由于在层流内层中,流体质点是作直线流动,质点间互不混合。所以要在流体中进行热量和质量的传递时,通过层流内层的阻力,将比在流体的湍流主体部分要大得多。因此,要提高传热或传质的速率,必须设法减少层流内层的厚度。
上面介绍的流体速度分布曲线是在管道的平直部分测得的,而且流体的流动情况必须在稳定和等温(即整个管道横截面上流体的温度是相同的)的条件下,因为流体的流动方向、温度和截面的变化,都会影响速度分布曲线的形状和比例。
图1-14湍流时管道中流体层的分布情况
CB-层流内层;BA-过渡层;AO-湍流主体
二、流体阻力的计算
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的阻力可分成直管阻力与局部阻力两类。直管阻力是由于流体的粘性和流体质点之间的互相碰撞以及流体与管壁之间所产生的摩擦阻力所致。局部阻力是指流体通过管路中的管件(如三通、弯头、接头、变径接头等)、阀件、管子的出入口等局部障碍而引起流速的大小或方向突然改变而产生的阻力。
管路中的流体阻力就为上述两类阻力之和。即: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式中∑hf——管路的总阻力,或者说流体克服管路阻力而损失的压头;
hp——管路中的直管阻力,或者说流体克服直管阻力而损失的压头;
he——管路中的局部阻力,或者说流体克服局部阻力而损失的压头。
(一)直管阻力的计算
根据实验,直管阻力可用下式计算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式中l——直管的长度(m);
d——直管的内径(m);
v——流体在管内的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m/s2)(g=9.81m/s2);
μ—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μ的单位为1,它是雷诺数Re和管壁粗糙度的函数,其值由μ-Re的曲线图查出(见图1-15所示)。
图1-15是根据一系列实验数据整理绘制而成的曲线。应该注意的是,此图的坐标不是采用等分刻度的普通坐标,而是采用双对数坐标(即纵坐标和横坐标都是对数坐标)。
由图1-15可见,在湍流区域内,管壁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有显著影响,管壁粗糙度愈大,其影响亦愈大。图中的每一条曲线(除层流外)都注出其管壁相对粗糙度
从图1-15可以看出:
(1)当Re<2000时,属层流流动区域。此时不论光滑管或粗糙管,图中只有一条直线。这就说明摩擦系数μ与管壁粗糙度无关,仅与雷诺数Re有关。即:
图1-15摩擦系数与雷诺数及相对粗糙度的关系
表1-2工业管道的绝对粗糙度
μ=f(Re)
经验方程为(对圆管而言)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2)当Re≥4000时,属湍流流动区域。当湍流程度不大时,即图中虚线以左下方的湍流区,μ不仅与Re有关,而且与管壁相对粗糙度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这就是说,μ值要根据管子的粗糙度
当湍流程度达到极度湍流时,即图中虚线的右上方湍流区,各条曲线都与横坐座标平行,这说明μ仅与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对于相对粗糙度
μ=0.034
(3)当2000<Re<4000时,属过渡流区域。在此区域内,层流和湍流的μ-Re曲线都可以用,但做于阻力计算时,为安全起见,通常都是将湍流时的曲线延伸出去,用来查取这个区域的摩擦系数μ值。
从图1-15求出的摩擦系数μ,是等温下的数值。如果流动过程中液体温度有变化,实验结果指出,若液体在管中流动而被加热时,其摩擦系数减少;被冷却时,则增大。因此,当层流时,应按下法计算:
先用液体平均温度下的物理量η、ρ求出Re数,后把从图中查得的μ值除以1.1
当湍流时,温度对摩擦系数μ的影响不大,通常可忽略不计。对温度变化情况下流动的气体,在湍流时,其摩擦系数几乎不受变温的影响;在层流时,则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局部阻力的计算
局部阻力的计算,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当量长度法;另一种是阻力系数法。
1.当量长度法
流体通过某一管件或阀门等时,因局部阻力而造成的压头损失,相当于流体通过与其具有相同管径的若干米长度的直管的压头损失,这个直管长度称为当量长度,用符号l。表示。这样,可用直管阻力公式来计算局部阻力的压头损失,并且在管路阻力的计算时,可将管路中的直管段长度和管件及阀门等的当量长度合并在一起计算。即: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式中,Σle为管路中各种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之和。
其他符号的意义和单位同前。
各种管件、阀门及其他局部障碍的当量长度l。的数值由实验测定,通常以管径的倍数n(又称当量系数)来表示,如表1-3所示。例如闸阀在全开时的n值,查表1-3得7,若这闸阀是装在管径为100mm的管路中,则它的当量长度为:
表1-3局部阻力当量长度
le=7d=7×100mm=700mm=0.7m
2.阻力系数法
流体通过某一管件或阀门等的压头损失用流体在管路中的速度的倍数来表示,这种计算局部阻力的方法,称为阻力系数法。即: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式中,ρ为比例系数,称为阻力系数,其值由实验测出(对一些常见的管件、阀门等的局部阻力系数可查表1-4得到)。
其他的符号意义和单位同前。
表1-4湍流时流体通过各种管件和阀门等的阻力系数
注:计算突然缩小或突然扩大时的损失压头时,其流体的速度取较小管内的流速来计算。
上面列出的当量长度和阻力系数的数值在各专业书中有时略有差异,这是由于这些管件、阀门加工情况和测量压力损失的装置等不同所致。
三、管路总阻力的计算
管路的总阻力为各段沿程阻力与各个局部阻力的总和,即流体流过该管路的损失压头,即h损=∑h直+Σh局,如整个管路的直径d不变,则用当量长度法时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用阻力系数法时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当量长度法考虑了μ值的变化,而阻力系数法取μ为常数,因此,前一种方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且便于把沿程阻力与局部阻力合并计算,所以常用于实际设计中。下面举例说明。
例1-5密度为1.1g/cm3的水溶液由一个贮槽流入另一个贮槽,管路由长20mφ114mm×4mm直钢管和一个全开的闸阀,以及2个90°标准弯头所组成。溶液在管内的流速为1m/s,粘度为0.001N·s/m2。求总损失压头h损。
解:已知ρ=1.1×1000=1100(kg/m3)
v=1m/s
d=114mm-2×4mm=106mm=0.106m
η=0.001N·s/m2=10-3N·s/m2
l=20m
得
查μ-Re曲线得μ=0.021
1.用阻力系数法计算局部阻力先计算∑ζ
由贮槽流入管口ζ=0.5
2个90。标准弯头2ζ=2×0.75=1.5
一个(全开)闸阀ζ=0.17
由管口流入贮槽ζ=1
∑ζ=0.5+1.5+0.17+1=3.17
所以损失压头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2.用当量长度法计算局部阻力
计算∑le,由当量长度表查出le/d
贮槽流入管口le/d=20le=20d
2个90°标准弯头le/d=402le=80d
一个闸阀(全开)le/d=7le=7d
管口流入贮槽le/d=40le=40d
Σle=20d+80d+7d+40d=147d
所以损失压头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由管路阻力计算式可知,管路对流体阻力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上式表明,在qv,s和管路总长度已定时,若忽略μ随d增大而减少的影响,管路阻力近似地与管径d的五次方成反比。例如管径d增一倍,则损失压头可减为原损失压头的1/32。所以适当增大管径,是减少损失压头的有效措施。
E. 化工原理实验中哪些用到了风机工作
化工原理实验中哪些用到了风机工作:
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系列一、雷诺实验装置 JGKY-LN实验目的:1、观察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两种不同型态。2、观察滞流状态下管路中流体速度分布状态。3、测定流动形态与雷诺数Re之间的关系及临界雷诺数值。主要配置:有机玻璃水槽、示踪剂盒、示踪剂流出管、细孔喷嘴、玻璃观察管、计量水箱、不锈钢框架。技术参数:1、有机玻璃水槽:大于30L。2、玻璃观察管:Φ20mm。3、计量水箱:容积大于8L。4、指示液为红墨水或其它颜色鲜艳的液体。5、框架为不锈钢,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流程简单,操作方便。6、外形尺寸:1200×450×1300mm。二、柏努利实验装置 JGKY-BNL实验目的:1、熟悉流体流动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柏努利方程式的理解。2、观察各项能量(或压头)随流速的变化规律。主要配置:蓄水箱、水泵、有机玻璃实验水箱、有机玻璃计量水箱、测压管、阀门、不锈钢框架。技术参数:1、水泵为微型增压泵,功率:90W。2、计量水箱:容积大于8L。3、实验管道:Φ20与Φ40mm。4、测压管 Φ8有机玻璃管 指示液为水,无毒、使操作更为安全。5、实验水箱: 400×250×450 mm(透明有机玻璃水箱)。蓄水箱: 600×400×400 mm(PVC或不锈钢水箱)。6、实验所用的流体--水为全循环设计。7、框架为不锈钢,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流程简单,操作方便。8、外形尺寸:1800×500×1500mm。三、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装置 JGKY-LXB实验目的:1、了解离心泵的结构和特性,熟悉离心泵的操作。2、测量一定转速下的离心泵特性曲线。3、了解并熟悉离心泵的工作原理。主要配置:蓄水箱、离心泵、压力表、真空表、功率表、涡轮流量计、实验管路、不锈钢框架、控制屏。技术参数:1、卧式离心泵流量6
m^{3}
m
3
/h,扬程15m,功率370W。
2、流量测量采用涡轮流量计,流量约0.5~8 m3/h。3、压力表:Y-100型,0~0.6Mpa,真空表-0.1~0Mpa。4、功率测量:数字型功率表,精度1.0级。5、蓄水箱由PVC或不锈制成,容积约80L。6、实验所用的流体--水为全循环设计。7、控制屏面板及框架为不锈钢,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流程简单,操作方便。8、外形尺寸:1600×500×1500mm。数据采集型(JGKY-LXB/Ⅱ):配计算机、微机接口和数据处理软件、涡轮流量计及流量积算仪、变频器、压力传感器。能在线监测流量、压力等实验数据。四、恒压过滤实验装置 JGKY-GL/HY实验目的:1、掌握过滤的基本方法。2、掌握在恒压下过滤常数K、当量滤液体积qe的求取。3、观察过滤终了速率与洗涤速率的关系。主要配置:板框过滤机、空压机、压力容器、计量槽、盛渣槽、搅拌电机、控制阀、不锈钢框架。技术参数:1、板框过滤机的过滤面积:0.084m2,过滤介质:帆布。2、空压机排气量:0.036m3/h,压力:0.7MPa,功率:750KW。3、压力容器:容积约35L,上装压力表(0-0.6Mpa)、空压 机入口给混合液加压、视镜可方便观察容器内的液位。4、盛渣槽:过滤时会有一定泄漏现象,为保证实验室的卫生用来盛泄漏的混合液。5、计量槽由有机玻璃制成,容积:约14L。6、搅拌器转速:0-200转/min。7、框架为不锈钢,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流程简单,操作方便。8、外形尺寸:1700×600×1600mm。数据采集型(JGKY-HY GL/Ⅱ):配计算机、微机接口和数据处理软件、重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能在线监测虑液量、压力等实验数据。五、流量计校核实验装置 JGKY-LX实验目的:1、熟悉节流式流量计的构造及应用。2、掌握流量计的流量校正方法。3、通过对流量计量系数的测定,了解流量系数的变化规律。
主要配置:水泵、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计量水槽、秒表、U型压差计、蓄水箱、不锈钢框架及管路、控制屏。技术参数:1、水泵:最大流量30L/min、最高扬程16m、功率370W、工作电压220V、转速2850r/min2、孔板孔口径:dO=8mm,不锈钢材质。3、文丘里管喉径:dV=8mm,不锈钢材质。4、计量槽容积:15L,蓄水箱容积:20L。5、实验所用的流体--水为全循环设计。7、框架为不锈钢,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操作方便。8、外形尺寸:1500×500×1500mm。数据采集型(JGKY-LX /Ⅱ):配计算机、微机接口和数据处理软件、压差传感器、涡轮流量计及流量积算仪。能在线监测压差、流量等实验数据。六、流体流动阻力实验装置 JGKY-ZL实验目的:1、掌握流体流经直管和阀门时的阻力损失和测定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流体流动中能量损失的变化规律。2、测定流体流经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ζ。3、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之间的关系。主要配置:水泵、蓄水箱、沿程阻力光滑管、沿程阻力粗糙管、局部阻力管、压差计、流量计、阀门、实验台架及电控箱。技术参数:1、粗糙管段:不锈钢管,管径25mm、管长1.6m,内装不锈钢螺旋丝或工业镀锌管。2、光滑管段:不锈钢光滑管,管径25mm、管长1.5m。3、局部阻力段:管径25mm,测量阀门局部阻力。4、水泵:流量5m3/h、扬程20m、电机功率:550W。5、流量计:采用转子流量计或涡轮流量计,(涡轮流量计:LWCY-15,0.6-6 m3/h,LED背光液晶显示)。6、蓄水箱为不锈钢材质,容积约40L。7、阀门及三通等管件均为304不锈钢材质。8、操作台架及电控箱为不锈钢材质,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流程简单,操作方便。9、尺寸:2000×600×1800mm。数据采集型(JGKY-ZL/Ⅱ):配计算机、微机接口和数据处理软件、压差传感器、涡轮流量计及流量积算仪。能在线监测压差、流量等实验数据。
七、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 JGKY-GZ/LHC实验目的:1、了解流化床干燥装置的结构、流程及操作方法。2、学习测定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特性的实验方法,研究干燥条件对干燥过程特性的影响。3、掌握根据实验干燥曲线求取干燥速率曲线以及恒速阶段干燥速率、临界含水量、平衡含水量的实验分析方法。主要配置:空气旋涡泵、电加热箱、流化床体、集尘器、加料斗、旋风分离器、U型压差计、孔板流量计(或毕托管流量计)、不锈钢实验台架及电控箱。技术参数:1、空气旋涡泵:风量450 m3/h,风压120mmH2O,效率66%,轴功率0.75KW。2、电加热箱:功率2KW,不锈钢材质。3、U型压差计:测量流化床总塔压差及进风流量。4、电控箱:在电控箱上装有智能温控仪表,测量干燥室的进出口温度;电源开关、风机开关,按下开关旋钮对应的工作开始进行。5、实验台架及控制屏均为不锈钢材质,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流程简单、操作方便。6、外形尺寸:1500×600×2000mm。数据采集型(JGKY-GZLHCⅡ):配计算机、微机接口和数据处理软件、温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涡轮流量计及流量积算仪。能在线监测压差、温度、流量等实验数据。八、传热实验装置 JGKY-CR实验目的:1、熟悉传热实验的实验方案设计及流程设计。2、了解换热器的基本构造与操作原理。3、掌握热量衡算与传热系数K及对流传热膜系数α的测定方法。4、了解强化传热的途径及影响传热系数的因素。主要配置:套管换热器、蒸汽发生器、气泵、热电偶、数显仪表、压力表、热球风速仪或转子流量计、实验管道、阀门、不锈钢框架、控制屏。技术参数:1、套管换热器:内管ф22X1.5mm,外管ф52X1.5mm,换热段长度:1.0m。2、蒸汽发生器:不锈钢制作,加热功率:2KW,操作电压220V。3、气泵:离心式中压吹风机,功率:250W,转速:2800/min,风压:1300Pa,风量:8m3/min。
4、压力测量:测量范围:0-2.5MPa,精度0.5级;温度测量:测量范围:-50 - 150℃,精度0.5级。5、热球风速仪:测量风速:0.05-10m/s;转子流量计:测量范围:4-40 m3/h。6、实验管道、阀门为不锈钢和铜结构。7、框架为不锈钢,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流程简单,操作方便。8、外形尺寸:1500×550×1700mm。数据采集型(JGKY-CR/Ⅱ):配计算机、微机接口和数据处理软件、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涡轮流量计及流量积算仪。能在线监测压力、温度、流量等实验数据。九、填料吸收实验装置 JGKY-XS/TL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流程及操作方法。2、观察填料吸收塔的流体力学行为并测定在干、湿填料状态下填料层压降与空塔气速的关系。3、测定总传质系数Kya,并了解其影响因素。主要配置:吸收塔、风机、混合稳压罐、流量计、U型压差计、蓄水箱、水泵、压力仪表、温度仪表、不锈钢框架、控制屏。技术参数:1、吸收塔采用填料塔,尺寸:φ100×800mm,塔体为透明有机玻璃,便于学生观察相关实验现象2、填料:φ10×10×1mm瓷拉西环,吸收介质:二氧化碳气体,吸收剂:水。3、风机:风压≥0.04Mpa,排气量≥85 L/min。4、流量计流量:气体转子流量计两个,大流量液体转子流量计一个5、压差计:U型压差计,观察上下塔压降变化。6、压力仪表:测量范围0-2.5MPa,精度0.5级;温度仪表:测量范围-50 – 150℃,精度0.5级。7、混合稳压罐:不锈钢制作,对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充分混合、稳压后输出。8、框架为不锈钢,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流程简单,操作方便。9、外形尺寸:2000×600×1700mm。数据采集型(JGKY-XCTL/Ⅱ):配计算机、微机接口和数据处理软件、温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涡轮流量计及流量积算仪。能在线监测压差、温度、流量等实验数据。
十、精馏实验装置 JGKY-JL实验目的:1、熟悉精馏单元操作过程的设备与流程。2、了解板式塔结构与流体力学性能。3、掌握精馏塔的操作方法与原理。4、学习精馏塔效率的测定方法。主要配置:精馏塔、冷凝器、再沸器、温控系统、加料系统、回流系统、产品贮槽、配料槽及测量仪表、不锈钢框架、控制屏。技术参数:1、精馏塔体和塔板均采用不锈钢制作,精馏塔容积:8L;塔径:φ50mm,塔板数:13块,板间距:100mm,孔径:φ2mm,开孔率:6%。2、冷凝器换热管管径:φ12mm,壁厚:1mm,换热面积:0.0568m2。3、再沸器采用不锈钢制作,内置电加热管加热,总加热功率为2000W,分两组,各1000W。4、温控系统采用自动无级控温承担精馏塔的温度控制调节。5、加料系统:料液泵流量:0.4m3/hr,扬程:8m,功率:120W。6、塔顶馏出液的组成:90-95%,进料组成:15-35%。7、装置产量:约4L/H。8、回流系统:由两支LZB-6的液体流量计控制回流比。9、各项操作及温度、压力、流量的显示、调节、控制全在控制屏板面进行。10、框架为不锈钢,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流程简单,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F. 雷诺实验的实验原理
1、液体在运动时,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流动状态。当液体流速较小时,惯性力较小,粘滞力对质点起控制作用,使各流层的液体质点互不混杂,液流呈层流运动。当液体流速逐渐增大,质点惯性力也逐渐增大,粘滞力对质点的控制逐渐减弱,当流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各流层的液体形成涡体并能脱离原流层,液流质点即互相混杂,液流呈紊流运动。这种从层流到紊流的运动状态,反应了液流内部结构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变化过程。
液体运动的层流和紊流两种型态,首先由英国物理学家雷诺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证实,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液流型态可用下列无量纲数来判断:
Re=Vd/ν
Re称为雷诺数。液流型态开始变化时的雷诺数叫做临界雷诺数。
在雷诺实验装置中,通过有色液体的质点运动,可以将两种流态的根本区别清晰地反映出来。在层流中,有色液体与水互不混掺,呈直线运动状态,在紊流中,有大小不等的涡体振荡于各流层之间,有色液体与水混掺。
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设备图中,取1-1,1-2两断面,由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知:
因为管径不变V1=V2△h
所以,压差计两测压管水面高差△h即为1-1和1-2两断面间的沿程水头损失,用重量法或体积浊测出流量,并由实测的流量值求得断面平均流速,作为lghf和lgv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曲线上EC段和BD段均可用直线关系式表示,由斜截式方程得:
lghf=lgk+mlgvlghf=lgkvmhf=kvmm为直线的斜率
式中:
实验结果表明EC=1,θ=45°,说明沿程水头损失与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例关系,为层流区。BD段为紊流区,沿程水头损失与流速的1.75~2次方成比例,即m=1.75~2.0,其中AB段即为层流向紊流转变的过渡区,BC段为紊流向层流转变的过渡区,C点为紊流向层流转变的临界点,C点所对应流速为下临界流速,C点所对应的雷诺数为下监界雷诺数。A点为层流向紊流转变的临界点,A点所对应流速为上临界流速,A点所对应的雷诺数为上临界雷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