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不懂不要写,欢迎高手,高中化学气体问题!
高中化学知识点:高中化学中气体总结
1.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此处略)大家可以看书,我们只把不好弄得给大家整理出来了.
2.常见气体的溶解性:极易溶的:NH3(1∶700)易溶的:HX、HCHO、SO2(1∶40)
能溶的或可溶的:CO2(1∶1)、Cl2(1∶2.26)、H2S(1∶2.6)微溶的:C2H2
难溶或不溶的:O2、H2、CO、NO、CH4、CH3Cl、C2H6、C2H4与水反应的:F2、NO2。
3.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
能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的:CO2、H2、H2S;
能用加热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装置制取的:O2、NH3、CH4;
能用分液漏斗、圆底烧瓶的装置制取的:Cl2、HCl、SO2、CO、NO、NO2、C2H4等。
4.有颜色的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5.具有刺激性气味的:F2、Cl2、Br2(气)、HX、SO2、NO2、NH3、HCHO。臭鸡蛋气味的:H2S。
稍有甜味的:C2H4。
6.能用排水法收集的:H2、O2、CO、NO、CH4、C2H4、C2H2。
7.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CO、N2、C2H4、NO、C2H6。
8.易液化的气体:Cl2、SO2、NH3。9.有毒的气体:Cl2、F2、H2S、SO2、NO2、CO、NO。
10.用浓H2SO4制取的气体:HF、HCl、CO、C2H4。
11.制备时不需加热的:H2S、CO2、H2、SO2、NO、NO2、C2H2。
1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HX、SO2、H2S、CO2。
1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NH314.能使品红试液褪色的:Cl2、SO2、NO2
15.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H2S、SO2、HBr、HI、C2H4、C2H2
16.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的:H2S17.不能用浓H2SO4干燥的:H2S、HBr、HI、NH3
18.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Cl2、HX、SO2、H2S、NO2、CO2
19.不能用氯化钙干燥的:NH3、C2H5OH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卤素
1.氯气
[氯气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加压或降温后液化为液氯,进一步加压或降温则变成固态氯.(2)常温下,氯气可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2体积氯气).(3)氯气有毒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会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则会中毒死亡.因此,实验室闻氯气气味的正确方法为: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氯气的化学性质]
画出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获得1个电子.所以,氯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一种强氧化剂.
(1)与金属反应:Cu + C12CuCl2
实验现象: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集气瓶中充满了棕黄色的烟.一段时间后,集气瓶内壁附着有棕黄色的固体粉末.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蒸馏水,棕黄色固体粉末溶解并形成绿色溶液,继续加水,溶液变成蓝色.
2Na + Cl22NaCl 实验现象:有白烟产生.
说明 ①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金属都能与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其中,变价金属如(Cu、Fe)与氯气反应时呈现高价态(分别生成CuCl2、FeCl3).
②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氯.
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为CuCl2晶体小颗粒;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为NaCl晶体小颗粒;等等.
(2)与氢气反应. H2 + Cl2 2HCl
注意 ①在不同的条件下,H2与C12均可发生反应,但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也不同.点燃时,纯净的H2能在C1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并有小液滴出现;在强光照射下,H2与C12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②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如金属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
③“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物质;“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要注意“雾”与“烟”的区别.
④H2与Cl2反应生成的HCl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氢氯酸,俗称盐酸.
(3)与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 C12 + H2O =HCl + HClO 离子方程式: Cl2 + H2O =H+ + Cl- + HClO
说明 ①C12与H2O的反应是一个C12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其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2O只作反应物.
②在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故新制氯水显黄绿色.同时,溶解于水中的部分C12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因此,新制氯水是一种含有三种分子(C12、HClO、H2O)和四种离子(H+、Cl-、ClO-和水电离产生的少量OH-)的混合物.所以,新制氯水具有下列性质:酸性(H+),漂白作用(含HClO),Cl-的性质,C12的性质.
③新制氯水中含有较多的C12、HClO,久置氯水由于C12不断跟H2O反应和HClO不断分解,使溶液中的C12、HClO逐渐减少、HCl逐渐增多,溶液的pH逐渐减小,最后溶液变成了稀盐酸,溶液的pH<7.
④C12本身没有漂白作用,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是C1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所以干燥的C12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而混有水蒸气的C12能使干燥布条褪色,或干燥的C12能使湿布条褪色.
⑤注意“氯水”与“液氯”的区别,氯水是混合物,液氯是纯净物.
(4)与碱反应.常温下,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通式为:
氯气 + 可溶碱 → 金属氯化物 + 次氯酸盐 + 水.重要的反应有:
C12 + 2NaOH=NaCl + NaClO + H2O或Cl2 + 2OH-=Cl- + ClO- + H2O
该反应用于实验室制C12时,多余Cl2的吸收(尾气吸收).
2Cl2 + 2Ca(OH)2 =Ca(C1O)2 +CaCl2 + 2H2O
说明 ①Cl2与石灰乳[Ca(OH)2的悬浊液]或消石灰的反应是工业上生产漂粉精或漂白粉的原理.漂粉精和漂白粉是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是Ca(C1O)2
②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
③漂粉精和漂白粉用于漂白时,通常先跟其他酸反应,如:
Ca(ClO)2+2HCl=CaCl2+2HClO
④漂粉精和漂白粉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 + CO2 + H2O =CaCO3↓+ 2HClO 2HClO2HCl + O2↑
由此可见,漂粉精和漂白粉也具有漂白、消毒作用.
[氯气的用途]
①杀菌消毒;②制盐酸;⑧制漂粉精和漂白粉;④制造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各种农药.
[次氯酸]
①次氯酸(HClO)是一元弱酸(酸性比H2CO3还弱),属于弱电解质,在新制氯水中主要以HClO分子的形式存在,因此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保留化学式的形式.
②HClO不稳定,易分解,光照时分解速率加快.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lO =2H+ + 2Cl- + O2↑,因此HClO是一种强氧化剂.
③HClO能杀菌.自来水常用氯气杀菌消毒(目前已逐步用C1O2代替).
④HClO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因此,将Cl2通入石蕊试液中,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实验室中,利用氧化性比C12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Ca(ClO)2等]将浓盐酸中的Cl-氧化来制取C12。例如:
MnO2 + 4HCl(浓) MnCl2 + C12↑+ 2H2O
2KMnO4 + 16HCl(浓) = 2KCl + 2MnCl2 + 5Cl2↑+ 8H2O
(2)装置特点:根据反应物MnO2为固体、浓盐酸为液体及反应需要加热的特点,应选用“固 + 液加热型”的气体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主要有圆底烧瓶(或蒸馏烧瓶)、分液漏斗、酒精灯、双孔橡胶塞和铁架台(带铁夹、铁圈)等.
(3)收集方法:氯气溶于水并跟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选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氯气.此外,氯气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故氯气也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以除去混有的HCl气体.因此在实验室中,要制取干燥、纯净的Cl2,常将反应生成的C12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Cl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4)多余氯气的吸收方法:氯气有毒,多余氯气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可使用NaOH溶液等强碱溶液吸收,但不能使用石灰水,因为Ca(OH)2的溶解度较小,不能将多余的氯气完全吸收.
(5)应注意的问题:
①加热时,要小心地、不停地移动火焰,以控制反应温度.当氯气出来较快时,可暂停加热.要防止加强热,否则会使浓盐酸里的氯化氢气体大量挥发,使制得的氯气不纯而影响实验.
②收集氯气时,导气管应插入集气瓶底部附近,这样收集到的氯气中混有的空气较少.
③利用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共热制取C12时,实际产生的C12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低.主要原因是:随着反应不断进行,浓盐酸会渐渐变稀,而稀盐酸即使是在加热的条件下也不能与MnO2反应.
[Cl-的检验]
方法 向待检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HNO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待检液中含有C1-.
注意 (1)不能加入盐酸酸化,以防止引入C1-(若酸化可用稀HNO3).
(2)若待检液中同时含有SO42—或SO32—时,则不能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来检验Cl-,因为生成的Ag2SO4也是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SO32-能被HNO3氧化为SO42-).
2.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 简称卤素.包括氟(F)、氯(C1)、溴(Br)、碘(I)和放射性元素砹(At).在自然界中卤素无游离态,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常态) 熔点、沸点 溶解度(水中) 密度
F2 浅黄绿色 浅
深 气体 低
高 降
低 小
大
Cl2 黄绿色 气体 部分溶于水,并与水发生不同程度反应
Br2 深红棕色 液体 易挥发
I2 紫黑色 固体 升华
说明 (1)实验室里,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水(即“水封”),以减少溴的挥发.
(2)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是一种物理变化.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可用来分离、提纯单质碘.
(3)Br2、I2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如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医疗上用的碘酒,就是碘(溶质)的酒精(溶剂)溶液.利用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可将Br2、I2从溴水、碘水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叫做萃取).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氟F 氯Cl 溴Br 碘I
核电荷数 9 17 35 53
原子结构的相似性 最外层上的电子数都是7个
卤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①氟只有-1价,其余卤素有-l、+1、+3、+5、+7价②单质都具有强氧化性,是强氧化剂③单质均能与H2化合生成卤化氢气体,与金属单质化合生成金属卤化物④单质都能与水、强碱反应,Br2、I2的反应与C12类似
原子结构的递变性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
少 多
原子半径 小 大
化学性质的递变 性 原子得电子能力
强 弱
单质的氧化性
单质与氢气化合 易 难
单质与水反应 剧烈 缓慢(微弱)
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 弱 强
(2)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F2 Cl2 Br2 I2
与H2化合的条件 冷、暗 点燃或光照 500℃ 持续加热
反应情况 爆炸 强光照射时爆炸 缓慢化合 缓慢化合,生成的HI同时分解
产生卤化氢
的稳定性 HF>HCl>HBr>HI
(3)卤素单质与水的反应.
①2F2 + 2H2O =4HF + O2(置换反应)
注意:将F2通入某物质的水溶液中,F2先跟H2O反应.如将F2通入NaCl的水溶液中,同样发生上述反应,等等.
②X2 + H2O = HX + HXO (X=C1、Br、I).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 + C12(新制、饱和) = 2NaCl + Br2 2Br- + C12 = 2C1- + Br2
说明 加入CCl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Cl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Br2的CCl4层,显橙色.
2NaI + C12(新制、饱和) =2NaCl + I2 2I- + Cl2 =2C1- + I2
说明 ①加入CCl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I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2的CCl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Cl(C12足量时)或NaCl和NaI的混合物(C12不足量时).
2NaI + Br2 =2NaBr + I2 2I- + Br2 =2Br- + I2
说明 ①加入CCl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Br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2的CCl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Br(Br2足量时)或NaBr和NaI(Br2不足量时).
F2 + NaX(熔融) =2NaF + X2 (X=C1、Br、I)
注意 将F2通入含Cl-、Br-或I-的水溶液中,不是发生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而是F2与H2O反应.
(5)碘单质(I2)的化学特性.I2 + 淀粉溶液 → 蓝色溶液
说明 ①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特性,可用来检验I2的存在.
②只有单质碘(I2)遇淀粉才显蓝色,其他价态的碘无此性质.例如,向NaI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颜色无变化.若再滴加新制氯水,因有I2被置换出来,则此时溶液显蓝色.
[可逆反应] 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反应叫正反应;向反应物方向进行的反应叫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说明 (1)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可逆反应,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在同一条件下;②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如H2 + I22HI,生成的HI在持续加热的条件下同时分解,故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而如:2H2 + O2 2H2O 2H2O 2H2↑+ O2↑ 这两个反应就不是可逆反应.
(2)在化学方程式中,用可逆符号“”表示可逆反应.
[卤化银]
AgF AgCl AgBr AgI
颜 色 白色 白色 浅黄色 黄色
逐 渐 加 深
溶解性 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稀HNO3
感光性 见光分解:2AgX 2Ag + X2 (X=Cl、Br、I)
用 途 ①检验X-:Ag+ + X-=AgX↓(试剂为AgNO3溶液和稀HNO3)
②制作感光材料(常用AgBr) ③AgI用于人工降雨
[碘的化合物] 碘的化合物有KIO3(碘酸钾)、KI等.人体中的碘主要存在于甲状腺内,人体如果缺碘,就会患甲状腺肿症(大脖子病).为防止碘缺乏病,最为方便、有效的方法就是食用加碘盐,通常加入的是碘酸钾.
3.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原理: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表示各物质的:
①微粒数之比;②物质的量之比;③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④并可计算质量之比。例如:
2CO + O2 = 2CO2
化学计量数比 2 ∶ 1 ∶ 2
物质的量比 2mol ∶ 1mol ∶ 2mol
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 2体积 ∶ 1体积 ∶ 2体积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 2×22.4L ∶ 1×22.4L ∶ 2×22.4L
质量比 2×28g ∶ 1×32g ∶ 2×44g
(2)注意点: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同一物质的物理量的单位要保持一致,不同物质的物理量的单位要相互对应,即单位的使用要“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贰』 活性氧化铝的简介
活性氧化铝对气体、水蒸气和某些液体的水分有选择吸附本领。吸附饱和后可在约175-315℃加热除去水而复活。吸附和复活可进行多次。除用作干燥剂外,还可从污染的氧、氢、二氧化碳、天然气等中吸附润滑油的蒸气。并可用作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和色层分析载体。
活性氧化铝属于化学品氧化铝范畴,主要用于吸附剂、净水剂、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根据不同的用途,其原料和制备方法不同。
活性氧化铝在一定的操作条件和再生条件下,该产品的干燥深度高达露点温度-70度以下,【活性氧化铝用途】:本产品可用作高氟饮水的除氟剂(除氟容量大)、烷基苯生产中循环烷烃的脱氟剂、变压器油的脱酸再生剂、用作制氧工业、纺织工业、电子行业气体干燥,自动化仪表风的干燥以及在化肥、石油化工干燥等行业作干燥剂、净化剂(露点可达-40度)、在空分行业变压吸附露点可达-55度。是一种微量水深度干燥的高效干燥剂。非常适用于无热再生装置。
对除氟用活性氧化铝的相关介绍: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氟化物含量不得超过1.0mg/L。氟化物过高的原水往往呈偏碱性,PH值常大于7.5。
除氟方法大致分以下几种:⑴吸附过滤法;⑵膜法;⑶絮凝沉淀法;⑷离子交换法。
影响活性氧化铝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
⑴颗粒粒径:粒径越小,吸附容量越高,但粒径越小,颗粒强度越低,影响其使用寿命。
⑵原水PH值:当PH值大于5时,PH值越低,活性氧化铝吸附容量越高。⑶原水初始氟浓度:初始氟浓度越高,吸附容量较大。
⑶原水碱度:原水中重碳酸根浓度高,吸附容量将降低。
⑷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⑸砷的影响:活性氧化铝对水中的砷有吸附作用,砷在活性氧化铝上的积聚造成对氟离子吸附容量的下降,且使再生时洗脱砷离子比较困难。
活性氧化铝如何再生:再生剂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也可采用硫酸铝溶液。
氢氧化钠再生剂的溶液浓度采用0.75%-1%,氢氧化钠消耗量可按每去除1g氟化物所需8-10g固体氢氧化钠计算,再生液用量为滤料体积的3-6倍。硫酸铝再生剂的溶液浓度采用2-3%,硫酸铝的消耗量可按每去除1g氟化物需60-80g固体硫酸铝计算。 晶体:-AL2O3型
分子式:AL2O3nH2O(0<n<=0.8)
分子量:102<;分子量<=117
物化性质:该品为白色、球状多孔性物质,无毒、无臭,不粉化、不溶于水、乙醇。
包装:本产品采用双层包装,外层塑编袋内衬塑料袋,每袋净重25KG,特殊包装另定。
白色球状物质,特殊工艺制作,因具有独特的骨架结构,所以与活性组分亲和力极强,该产品微孔分布均匀,孔径大小适宜,孔容大吸水率高,堆积密度小,机械性能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合做干燥剂、催化剂载体、除氟剂、变压吸附剂。使用该品制备的CO-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具有低温活性好,使用温区宽,硫化时间短等特点,该催化剂适用于中小合成氨厂。
『叁』 如何得到氧化铝晶体
氧化铝晶体制备方法:
1、溶胶-乳液-凝胶法
溶胶-乳液-凝胶法是在溶胶凝胶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工艺过程是利用醇铝水解,经过溶胶凝胶过程制备球形氧化铝粉体,整个水解体系比较复杂,其中溶解醇铝的辛醇占50%,乙腈溶剂占40%,分散水的辛醇和丁醇分别占9%和1%,并且用羟丙基纤维素作分散剂,得到了球形度非常好的球形氧化铝粉体。
溶胶-乳液-凝胶法由于采用了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缺点是不利于氧化铝粉体的分离及干燥。
溶胶-乳液-凝胶法制备球形氧化铝粉体SEM图片
2、滴球法
滴球法是将氧化铝溶胶滴入到油层(通常使用石蜡、矿物油等),靠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球形的溶胶颗粒,随后溶胶颗粒在氨水溶液中凝胶化,最后将凝胶颗粒干燥,煅烧形成球形氧化铝的方法。滴球法制备的球形氧化铝主要应用于吸附剂或催化剂载体。
滴球法是对溶胶-乳液-凝胶法在工艺上的进一步改进,其优点是省去了粉体与油性试剂的分离处理。缺点是制备球形氧化铝的粒径较大,
3、均相沉淀法
均相沉淀法是指在Al2(SO4)3或NH4Al(SO4)2均相溶液中,其沉淀过程包括晶核形成、聚集长大、析出。在沉淀剂的作用下,均相溶液中的浓度降低,就会均匀地生成大量的微小晶核,最终形成的细小沉淀颗粒会均匀地分散在整个溶液当中,制备得到球形氧化铝。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球形氧化铝粉体颗粒只有在Al2(SO4)3或NH4Al(SO4)2溶液中能够获得,而不能在Al(NO3)3或AlCl3溶液中得到,可见SO42-对形成球形颗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均相沉淀法制备球形氧化铝SEM图
均相沉淀法优点是能够制备球形度非常好的氧化铝粉体,形貌均一,粒度分布窄。缺点是该方法局限性大,形貌形成机理尚不明确。
4、模板法
模板法是以球形原料作为过程中控制形态的试剂,产品通常空心或者是核壳结构。主要工艺过程是以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剂,用碳酸功能化的氧化铝纳米粒子包覆,再通过甲苯洗涤,制备了空心氧化铝球体。
模板法是制备空心球体的好方法。缺点是对模板剂的要求较高,制备过程步骤多,不易操作。
空心球形氧化铝的合成原理示意图
5、气溶胶分解法
气溶胶分解通常是以铝醇盐为原料,利用铝醇盐易水解和高温热解的性质,并采用相变的物理手段,将铝醇盐气化,然后与水蒸汽接触水解雾化,再经高温干燥或直接高温热解,从而实现气-液-固或气-固相的转变,最终形成球形氧化铝粉体。气溶胶分解法关键是由雾化部分和反应部分组成的复杂的实验装置。
气溶胶水解法的工艺流程图
6、喷射法
喷射法制备球形氧化铝的实质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相的转变,利用表面张力的作用使产物球形化,根据相转变的特点又可以分为喷雾热解法、喷雾干燥法和喷射熔融法。
(1)喷雾热解法
喷雾热解法是以Al(SO4)3、Al(NO3)3和AlCl3溶液为原料,通过雾化作用形成球形液滴,经过高温热解生成球形氧化铝粉体。该方法热解过程需要900℃,耗能较大。
(2)喷雾干燥法
喷雾干燥法是先将铝盐溶液与氨水反应制成氧化铝溶胶,再将氧化铝溶胶在150-240℃下喷雾干燥,制备得到球形氧化铝粉体。
该方法相比于喷雾热解法法,优点是:可减少能量的消耗。
喷雾干燥法制备球形氧化铝粉体SEM图
(3)喷射熔融法
喷射熔融法是利用等离子焰直接将固体铝粉或氧化铝粉熔融,然后马上做退火处理,通过调节载气成分和直流电弧的功率可以控制球形化程度,并可以制备空心结构。
等离子喷雾熔融法制备球形氧化铝
『肆』 谁可以告诉我工业氩气如何制取,请详细点另外还有氧气、氮气。谢谢!非常感谢!急急急
空气分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空气中氧、氮、氩气等组份的沸点不同,采用精馏的方法,将各组份分离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