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电解实验仪器是什么
图 3-1 自制电解水装置
用一个大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高8~10 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向外塞紧。用镀铬曲别针伸直一段由塞子上扎出,在瓶塞露头处联接导线,做成电解槽如图3-1Ⅰ。
也可用普通玻璃杯(或烧杯)作电解槽。把硬导线跟镀铬曲别针用焊锡焊牢,导线用塑料管套起来,管口可以用蜡或沥青封住。把做好的电极固定在一块木板上,如图3-1Ⅱ,电极的硬导线可以架在玻璃杯(电解槽)的壁上,测气管倒放在木板上。
用这样的简易装置做电解水的实验,其结果常是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不是准确的2∶1,一般总是氧气的体积偏小,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初生的氧没成氧气从电极上逸出之前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为了避免电极被氧化,以选用铂或金做电极较为理想。但在实验室中做这样以定性为主的半定量实验,选择比较不易被氧化的材料做电极也就可以了。镀铬的材料可以用,其他如不锈钢、废电炉丝等也可以用。
由于在酸性介质中阳极更容易被氧化的缘故,建议用质量分数为10%~15%的氢氧化钠溶液做电解液。它的缺点是容易在测气管的液面上产生泡沫,因此要求所用电解装置要充分洁净,氢氧化钠要比较纯净,测气管的直径不要太细。
检验氢气时,由于氢分子有很大的扩散速率,即使管内是纯氢气,点燃时也会发出轻微的“噗”的一声。应该告诉学生这个声音与氢气混有空气时遇火由试管内部发出来的较尖锐的爆鸣声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应该让学生仔细观察随发声的同时,酒精灯火焰受爆炸气浪而发生的摆动程度也十分不同。
氢气和空气混合,氢气爆炸极限的体积分数是4.0%~74.2%,当氢气的体积分数达到60%以上时,爆鸣后试管内就会留有火焰(即此时的爆鸣实际上已经表现为短时间的快速持续燃烧),因此,如果再用这支试管收集氢气,应该先用拇指把试管口堵一会儿,使氢焰熄灭后再继续使用。
转自:网络
『贰』 有机实验装置图|分水器实验装置图
有机实验猛吵竖常用反应装置
一 回流装置
1. 回流冷凝装置
在室温下,对于反应速率很小或难以进行,为了使反应尽快地进
行,常常需要使反应质较长时间保持沸腾,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
回流冷凝装置,使蒸气不断地在冷凝管内冷凝而返回反应器中,以防
止反应物中的物质逃逸损失。
回流冷凝装置 回流冷凝干燥装置
水
引入水槽
回流冷凝 气体吸收装置
2. 回流滴加装置
有些反应在回流状态下进行得较剧烈,放热量大,如果将反应物
一次投入,反应会很难控制;或者有些反应为了控制反应的选择性,
也需要将反应物分批加入,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带滴液漏斗的回流滴
加装置,将其中一种反应物慢慢滴加进去,另外,可根据需要,在反
应瓶外面用冷水或冰水或通过热源加热。在许多合成实验(如非均相
反应)中为了使反应顺利进行,较好地控制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
和提高产率,常采用搅拌装置。
回流滴加装置 搅拌回流滴加装置
2. 回流分水装置
在进行某些可逆反应平衡反应时,为了使正向反应进行彻底,可
将反应物之一不断从反应混合物中除去,若生成物之一是水,且生成
的水能与反应物之一形成恒沸混合物,这时可用回流分水装置。
分水器的作用是把反应产生的水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开来,也就是
降低产物的浓度使得平衡反应向右移动,从而提高反应的产量。要求
反应物或溶剂和水是不互溶的,而且密度应该是比水小的,这样在分
水器里水就能和反应物或溶剂分层,上层的反应物或溶剂又能继续流
回反应体系继续反应,而在下层的水就可以从反应体系里分离开来
了。 带水剂就是能够和水作用产生共沸物使得水更易被蒸出的物质。
制备乙酸乙酯时不可以用分水器,因为反应物、产物和水都是互
溶的无法分开来。只要和乙酸乙酯一起蒸出就,再用干燥剂就可以除
去了。
回流分水装置
二 分馏装置
对于有水生成的可逆反应,若生成的水与反应物之一沸点相差较
小(小于300C ),且两者能互溶,如水与以乙酸,若想分出反应生成
的水,反应物如乙酸也同时被分出,这时就不能用回流分水装置提高
反应产率,应用分溜装置。
分馏装置 蒸馏装置
三 蒸馏装置
对于有水生成的可逆反应,若生成的水与反应物和其他生成物的
沸点相差很小,且生成的水与反应物,其他生成物之间形成恒沸混合
物,反应物的沸点又比水的沸点低,如乙醇、溴乙烷和说,若想分出
反应生成的水,反应物如乙醇、生成的溴乙烷更容易被分出,这时可
采用边滴加边蒸馏装置。
为了控制不让较多的反应物被蒸出而损失,反应应边滴加边蒸馏,
若反应较难发生,还可采用边滴加边边回流的装置。
边滴加边蒸馏装置枝大 边滴加边回流边蒸蒸馏装置
四 减压蒸馏装置
减压蒸馏适合于在常压下蒸馏时,未达到沸点就已分解受热分解、氧化或聚合的物质。
A─克氏蒸馏瓶;B─接收瓶;C─毛细管;D─螺旋夹;E─安全瓶;
F─测压计;G─二通活塞
减压蒸馏装置
五 水蒸气蒸馏装置
水蒸气蒸馏装置主要应用于下列情况:
1. 分离在某些高沸点附近易分解的有机物;
2. 从不挥发物质或不需要的树脂状物质中分离所需的组分;
3. 从反应物中除去挥发性的副产物或未反应的原料;
4. 用其他分离纯化方法碰汪有一定操作困难的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被提纯物质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不溶或难溶于水;
2. 共沸腾下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
3. 在1000C 左右时,有一定的蒸汽压,一般不低于667Pa(5mmHg),若低于此值而又必须进行水蒸气蒸馏,应使用过热水蒸气蒸馏。
水蒸气蒸馏装置
『叁』 跪求喷泉实验的原理,装置,注意事项,具体操作及视频
视频就没拉,资料就有
喷泉实验
【制作方法】
取一玻璃瓶,瓶口塞入一打孔胶塞。塞孔中插入一尖嘴玻璃管,外端套一胶管
【使用方法】
用注射器从瓶内抽气若干次,然后用弹簧夹夹紧胶管。将玻璃瓶倒置于水槽中。去掉弹簧夹,则见有水经胶管从玻璃管尖嘴喷出,形成喷泉
【参考资料】
若在瓶中装满烫水(70-100℃),倒出热水后,迅速塞紧带尖嘴玻璃管的橡皮塞,并马上倒放过来,插入水槽的水中,同样可见喷泉现象。注意:过热的瓶子不能浸入冷水之中,以免瓶子炸裂。
喷泉实验是一个富有探索意义的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如图1)。这类实验的要求是: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能进行喷泉实验的物质通常有以下几组:
气体(a)
液体(b)
液体(c)
实验原理
NH3
水
水
NH3溶解度为1:700
HCl
水
水
HCl溶解度为1:500
CO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SO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SO2=Na2SO3+H2O
Cl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Cl2=NaClO+NaCl+H2O
NO2
水
水
3NO2+H2O=2HNO3+NO(不能充满)
喷泉实验能形象地说明某些气体极易溶于水(或特定溶液)。根据其原理进行拓展还可以探讨喷泉实验的多种应用。
一、根据实验装置和条件拓展
例如,2002年全国理综试题第29题给出如图2所示的装置,要求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通过分析产生喷泉现象的原理,不难发现。只要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后迅速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就能发生喷泉。
二、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拓展
例如,某同学用HCl气体做喷泉实验时,喷入烧瓶内的水不足烧瓶容积的1/3,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烧瓶潮湿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水里没有加石蕊试液 (D)烧瓶内未集满HCl
喷泉实验失败的原因很多,要弄清本质进行大胆假设。很明显(A)(B)(D)都能使喷入烧瓶内的水不足烧瓶容积的1/3,所以答案为(C)。
三、根据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拓展
如图3所示,甲学生在烧瓶中充满O2,并在反匙燃烧匙中加入一种白色固体物质,欲做O2的喷泉实验。实验开始,用凸透镜将日光聚焦于反匙燃烧匙中的固体,燃烧匙内出现一阵火光和白烟。等一会儿,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看到有美丽的喷泉发生。请问他在反匙燃烧匙中加入了什么物质?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结合喷泉实验的原理,我们会很容易想到反匙燃烧匙中加入的物质是白磷。白磷与烧瓶内的O2反应生成P2O5固体,使烧瓶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四、根据实验中的生成物拓展
喷泉实验是不是只能喷液体,能不能喷出别的什么物质呢?
如图4装置,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喷烟现象,该怎样操作?若想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该怎样操作?
分析:挤压胶头滴管,滴管中的水溶解右瓶中的部分NH3使瓶内压强减小。打开活塞a、b,左瓶中的HCl进入右瓶生成NH4Cl固体而产生喷烟现象。若此时打开活塞c,则烧杯内的水会压向左右两个烧瓶,在左瓶中产生红色喷泉,在右瓶中产生蓝色喷泉。
五、根据实验中的反应物拓展
是不是只有无机物气体才能产生喷泉现象呢?
把充满乙烯的圆底烧瓶用带有尖嘴导管的橡皮塞塞紧,按图5安装好仪器。
松开弹簧夹A,通过导管C向盛溴水的锥形瓶中鼓入空气,使约10 mL溴水压入烧瓶,再把弹簧夹A夹紧。振荡烧瓶,溴水很快褪色,有油状物生成,烧瓶内形成负压。松开弹簧夹A,溴水自动喷入。喷入约10 mL溴水后,再把弹簧夹A夹紧,振荡烧瓶,溴水又很快褪色。如此重复操作几次。当喷入的溴水颜色不能完全褪尽时,说明烧瓶中的气体已经完全反应。松开弹簧夹B,让蒸馏水喷入烧瓶也可形成喷泉。只要反应完全,液体几乎可充满整个烧瓶。
六、关于生成物浓度的计算拓展
例如,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烧瓶中分别 充满①NH3 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无法确定
分析:①设烧瓶的体积为V L,则充满NH3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发生喷泉现象后,烧瓶将充满溶有NH3的溶液,即溶液的体积为V L,所以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②设烧瓶的体积为V L,则充满NO2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发生如下反应:3NO2+2H2O=2HNO3+NO,反应后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为 mol。由于剩余L气体,所以烧瓶中溶液的体积为L,因此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为mol/L。所以答案选(C)。
七、根据实验原理反向思维拓展
通常的喷泉实验是设法减小烧瓶内压强形成负压,使液体喷入烧瓶。能不能增大外面的压强将液体压入烧瓶呢?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①如图6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是( )
(A)碳酸钠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C)铜和稀硫酸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大量的CO2气体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从而将反应混合物压入烧瓶。也能形成喷泉。所以答案选(A)。
②如图7装置,在锥形瓶外放一个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冰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产生了喷泉,问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分析: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可使锥形瓶内的酒精部分气化而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将酒精压入烧瓶形成喷泉。答案为(A)。
因此,通过化学反应或某些物理方法使烧瓶外面的压强大于烧瓶里面的压强也能形成喷泉。
以上两例的原理实际上就是人造喷泉和火山爆发的原理。
八、喷泉原理的迁移拓展
如图8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锥形瓶中,振荡,过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胀起来。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X
Y
A
NH3
H2O
B
SO2
NaOH溶液
C
CO2
6mol/L H2SO4溶液
D
HCl
6mol/L Na2SO4溶液
分析:当滴入的液体Y将锥形瓶中的气体X溶解或发生反应后,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大气压通过导管将空气压入小气球a使它鼓胀起来。因此,不符合条件的只有(C)。这个实验虽然没有产生喷泉现象,但它的原理跟喷泉实验原理是相同的
『肆』 电解水装置怎么做
1、制作电解液
在器皿中加入水和适当的氢氧化钠或者稀硫酸,提高电解速率,一般浓度氢氧化钠在6-15%之间,稀硫酸在10-20%之间,演示效果较佳。
5、试管内有气泡,与电源正极(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比值:1:2(熟记口诀:氢二氧一,阳氧阴氢),以上就是电解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伍』 制作净水装置 小学生怎么做
小学生制作净水装置方法如下:
1、矿泉水瓶,用剪刀剪去瓶底,将瓶身剪至约二分之一处;在瓶盖处用剪刀或钻子钻出直径为2毫米的小孔。
注意:
1、将污水注入简易净水器后可观察到过滤出码让来的水几乎是澄清的现象说明净水器的制作比较成功,能达到初步净化水的目的,但要注意此时净化的水仍不能直接饮用,需要加上消毒药片或者陵滚将水煮沸后才可饮用。
2、持续将黑墨水注入简易净水器,刚开始,过滤出的水几乎是澄清的,一段时间之后,过滤出来的水逐渐变黑,最后与过滤之前的水的颜色一样。说明此时净水器的过滤效果以及变差,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减弱,此时需要更换新的活性炭。
简易自制净水器一般分为3层,其原理是:第1层:石迟汪局子沙子等,可除去较大的杂质。第2层:活性炭,利用其吸附作用,可吸附一些有色物质或无色物质。第3层:明矾即氢氧化铝胶体,有吸附作用,可除去更细小杂质。
『陆』 水的沸腾实验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是什么
【实验器材和材料】秒表×1,铁架台×1,大铁圈×1,小铁圈×1,酒精灯×1,石棉网×1,烧杯×1,温度计×1,中间带小孔的硬纸板×1,火柴,坐标纸,水。
【实验步骤】
1. 按照实验装置图,按自下向上的顺序安装实验器材。
2. 在烧杯里加入适量的冷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烧杯上沿盖上中心有孔的硬纸板,把温度计穿过纸板孔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
3.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盛了冷水的烧杯加热。
4. 当水温至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
5. 实验过程中应边观察边记录,将时间和温度记录在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6. 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关系曲线。
7. 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实验现象】
刚开始给冷水加热时,不久,在烧杯的器壁出现了许多小气泡,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变大,并脱离烧杯器壁开始上升。而在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随着水的温度继续升高,发生了变化,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这时水就沸腾了。在水沸腾前,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稳定了,即使继续加热温度也不改变。如果把酒精灯撤掉以后,沸腾很快停止。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柒』 化学、关于实验室制蒸馏水的装置
【原理】
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应用这一方法可以把沸点不同的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还可以把混在液体里的杂质去掉。水中所含杂质主要是一些无机盐,一般是不挥发的。把水加热到沸腾时,大量生成水蒸气,然后将水蒸气冷凝就可得到蒸馏水。
【用品】
大试管、带单孔塞的导管、铁架台、酒精灯、大烧杯、饱和石灰水、红墨水、碎瓷片。
【操作】
1、将饱和石灰水稀释2倍,注入试管a中(约加到试管的1/3处,再加几滴红墨水和少量碎瓷片,按图装置好。加热蒸馏,在试管b中得到无色液体即蒸馏水。
2、另取两个试管,一个加入少量稀释的石灰水,一个加入b试管中的蒸馏水,分别向两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一个变浑浊,一个不变化。
〔备注〕
1.b试管中得到的蒸馏水是无色的,遇二氧化碳不变浑浊,证明用蒸馏方法除去了原来水中杂质氢氧化钙和红色染料。
2.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液体暴沸而冲进导管。导管要适当长些兼作冷凝管用。a试管中液体不能太多,以防沸腾时沿导管流入接收器中。当液体沸腾后,酒精灯火焰要稍远离试管,使液体保持沸腾状态即可,如加热过猛液体会沿导管冲出。
3.此实验装置只能说明蒸馏的原理,并验证用蒸馏方法可以除去液体中的杂质,而不能用于大量制取蒸馏水。
4、蒸馏方法最易除去的是蒸气压极低的无机和有机盐类。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液体里含有不挥发性杂质,通过蒸馏把混在液体里的杂质去掉,如制蒸馏水,这种蒸馏是比较简单的,另一种情况是把可以互溶且都具有挥发性的两种或几种液体组成的溶液,用蒸馏方法分离就比较复杂了,必须经过反复蒸馏和冷凝(称为精馏或分馏),才能将溶液分离成纯组分。
制取蒸馏水之二
【原理】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应用这一方法,可以把沸点不同的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还可以把混在液体里的杂质去掉。水中所含杂质主要是一些无机盐,一般是不挥发的。把水加热到沸腾时,大量生成水蒸气,然后将水蒸气冷凝可得到蒸馏水。
【用品】铁架台、酒精灯、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温度计、自来水、碎瓷片
【操作】
1、将蒸馏烧瓶,冷凝管仪器装配好。
2、在蒸馏烧瓶里加入普通水(自来水)至烧瓶容积的一半左右,再加入一些碎瓷片,然后用插有温度计(150℃)的橡皮塞塞紧。(注意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的位置),给蒸馏烧瓶加热。
3、当水温达到约100℃时,水沸腾,水蒸气经过冷凝管冷凝后,收集在锥形瓶中,这就是蒸馏水
碎瓷片是为了防暴沸
『捌』 我们做水沸腾的实验室有哪些四种仪器分别是什么
滤纸、玻璃棒、漏斗、烧杯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沿低于漏版斗边沿;过滤液边沿低于权滤纸边沿。三靠:玻璃棒尖端紧靠滤纸三层处;烧杯嘴部紧靠玻璃棒;漏斗颈部紧靠烧杯内壁。根据具体实验的不同还有很多特殊的玻璃仪器。如:烧杯、烧瓶、试管、三角烧瓶、定碘三角瓶、酸碱滴定管、量筒、量杯、容量瓶、滴瓶、广口试剂瓶、小口试剂瓶、酒精灯、分液漏斗、刻度吸管、大肚吸管、三角漏斗、全玻蒸馏器等。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注意事项 1.烧杯中的混合物在过滤前应用玻璃棒搅拌,然后进行过滤。 2.过滤后若溶液还显浑浊,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溶液变得透明为止。 3.过滤器中的沉淀的洗涤方法:用烧瓶或滴管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使水面盖没沉淀物,待溶液全部滤出后,重复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