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12年微弱信号检测装置

12年微弱信号检测装置

发布时间:2024-01-16 09:21:59

❶ 光谱分析仪器设备有那些

光谱仪的简单分类

1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度计(UV)即利用不同物质在吸收紫外光能量的情况不同,从而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测定该物质的含量此外,朗伯-比耳定律(Lambert-Beer)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组成:辐射源(光源)、色散系统、检测系统、吸收池、数据处理机、自动记录器及显示器等部件。

用途:主要用于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在食品和环境以及医药等行业广泛用于定性定量检测。

品牌:美谱达、上海元析、岛津、珀金埃尔默、上分、赛默飞、棱光技术、舜宇恒平
由高压汞灯或氙灯发出的紫外光和蓝紫光经滤光片照射到样品池中,激发样品中的荧光物质发出荧光,荧光经过滤过和反射后,被光电倍增管所接受,然后以图或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

组成:光源、激发单色器:发射单色器、 样品室、 检测器

用途:对经光源激发后产生荧光的物质或经化学处理后产生荧光的物质成份分析,可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环境化工等部门。

品牌:赛默飞、上海棱光、天津港东、天津拓普、上海三科

型号:F96系列、F97系列;F-380型、F-320型、F-280型;WFY-28型;970CRT型

3原子吸收光谱仪(AAS)仪器从光源辐射出具有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光,通过试样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由辐射特征谱线光被减弱的程度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组成: 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

用途:因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灵敏、准确、简便等特点,现已广泛用于冶金、地质、采矿、石油、轻工、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及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常量及微痕量元素分析。

品牌:珀金埃尔默、岛津、东西分析

4原子荧光光谱仪(AFS)5红外光谱仪(IR)

FTIR-680傅里叶变换型6近红外光谱仪(NIR)7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8光电直读光谱仪(OES)9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10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11火焰光度计12光栅光谱仪13光纤光谱仪
2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O)

❷ 关于物理的问题(高分)

核物理发展史http://www.qfsky.com/down/view_37439.html

原子物理发展史http://210.41.245.5/blog/u/0604050101/archives/2005/2347.html

http://..com/question/330218.html?si=3

以上都很全了

我再补充一些
牛顿: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环。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质能方程。
卡文迪许:扭称,测出万有引力常量。
胡克:胡克定律F=kx 。
哥白尼:日心说。
哈雷:哈雷彗星
开普勒:三定律。揭示天体运动规律。
麦克思韦:电磁理论。
法拉第:场概念的提出。
居里夫妇:发现物质的放射性,发现新元素。
惠更斯:单摆的周期公式。
托里拆利:大气压强
帕斯卡:液体压强

这些人的年代我实在不记得了,请凉解……

❸ 请问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用的是哪些教材 哪个出版社的

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用的部分课程教材及出版社信息具体如下:

1、C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谭浩强 张基温 唐永炎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

2、工程制图:①《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巩永龄主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2003年;②《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习题集》 巩永龄主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2003年。

3、电路:①《电路》第四版 邱关源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4、数字电子电路及实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 康华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5、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 第一版 王兆安 黄俊 西安交大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 。

6、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吴麒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7、信号分析与处理:《信号分析与处理》 姜常珍主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

8、电机学:《电机学》 汤蕴璆 史乃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3年。

9、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陈伯时主编 上海工业大学。

10、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教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贾智平等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9年。

11、电气CAD:《电气工程CAD》 刘增良主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年。

12、专业英语:《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李久胜主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3年。

13、工厂供电:《供电工程》 翁双安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第1版。

14、Matlab语言与系统仿真 :《MATLAB语言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魏克心等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15、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册) 何仰赞等编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3)12年微弱信号检测装置扩展阅读:

电气类专业一直在高院工科专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专业之一。对于理科生来说,这个专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每年全国毕业生规模在6万人左右。那么,这个专业将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它的发展空间又如何呢?

1、专业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潘再平教授说,这个专业简单说起来,是培养电气工程师的专业,从事的行业基本上和电有关,比如电子设备设计制造、电力工程等。

潘教授说,浙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每年大约招收160位学生,再加上竺可桢学院来的同学及特长生,每年大概有180多位学生。

近三年,毕业生中读研、出国的占一半以上,就业的同学多数去了电力系统等大型国有企业,还有去西门子、上海电气等电气设备制造公司的,剩下的小部分同学去了研究所、政府部门等单位。

潘教授说,这个专业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课程学习负担较重。有些课程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电机学、工程电磁场和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其实,在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等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学好这些课程并不难。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很牛,在教育部公布的名单中,仅次于清华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辅导员陈老师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确实是学校的王牌专业,每年的录取分数线也很高,在全校所有专业中仅次于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

陈老师说:“在我们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个‘两百’的说法,每年针对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有一百多场招聘会,来的企业都是电力行业的龙头企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很不错;还有就是每年有一百万奖学金,用来奖励成绩优秀的学生。

“不过,目前读这个专业的女生比较少,但从我们学院的情况来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女生都很优秀,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女生报考我们专业。”

教育部公布的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显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60000-65000人,近三年全国就业率区间在85%-95%之间。

2、毕业后大部分从事和“电”有关的工作

小王本科是浙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后直升浙大研究生,现在在某电力设计院工作,主要工作是给电厂或者变电站做一些电力设计的工作,工作还算轻松,加班也不多。

小刘说:“当年选这个专业,也是听大家说就业比较好,而且我对这方面也感兴趣,本科阶段经常会有一些动手实验,比如焊接电路板,还蛮有意思的。”

“大家都觉得我们这一行待遇好,以前还可以,但这几年也一般了。不过相对其它专业,我们找工作还是相对容易的,工作也稳定,这也是这个专业比较吸引人的地方。

我们同学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有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设计等单位,还有少部分去了电力设备制造企业,比如通用电气、西门子集团,能进这些外企,非常不容易,收入也很好,但压力相对较大。”

小刘本科毕业后,在东部城市的一所电力局工作,工作三年,现在的工作主要是电网调度。小王说:“我们日常的工作就是计划检修,事故情况下就需要隔离故障并且快速恢复送电。这些操作都是需要我们发令,现场人员再去执行。

我们的工作有时候压力挺大的,负责监控电网运行,要是漏监一个信号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小刘说,这几年,单位新进的大学生都是要求211、985学校毕业的,要求比较高。

对高考志愿填报,一位在电力系统工作了多年的员工也给了一些建议:成绩特别好的同学,可以报考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热点地区的综合类高校,将来毕业后不管是找工作读研,选择都非常多。

成绩不够拔尖的同学,如果毕业以后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可考虑东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等学校,这些学校竞争不会那么激烈。

❹ 仪器仪表工程的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技术。仪器仪表在学科分类上属于“信息获取”技术的范畴,它与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共同构成当代信息科学技术的三大组成部分。如何获得自然界的信息,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信息获取”是“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而仪器仪表则是人类获得自然界信息的工具,是对物质世界的信息进行测量与控制的基础手段和设备,因此仪器仪表是信息产业的源头和组成部分。高度发展的仪器仪表科学技术,成为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1)发展仪器科学已成为国家的一项战略措施
现代仪器仪表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仪器仪表制造水平反映出国家的文明程度。为此,世界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和支持仪器仪表的发展,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制定各自的发展战略并锁定目标,有专门的投入,以加速原创性仪器的发明、发展、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发达国家中的科学仪器的发展,已从自发状态转入到有意识、有目标的政府行为上来。
(2)仪器技术是信息技术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明确指出:“发展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是关键,信息技术包括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测量技术是关键和基础。”而测量技术则是仪器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说仪器技术是信息技术。
(3)仪器技术是信息技术中的源头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三部分内容。其中,信息获取是靠仪器来实现的。仪器中的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就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具体器件。如果不能获取信息,或信息获取不准确,那么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输都是毫无意义的。因而,信息获取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是信息处理、信息传输的前提。仪器是获取信息的工具,起着不可或缺的信息源的作用,没有仪器是不可能进人信息时代的。因而,仪器技术是信息技术中“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的源头技术,也是信息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4)仪器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一代测试仪器是以电磁感应基本定律为基础的模拟指针式仪表。当50年代出现了电子管、60年代出现晶体管时,便产生了以电子管或晶体管为基础的第二代测试仪器——分立元件式仪表。70年代出现了集成电路,产生了以集成电路芯片为基础的第三代仪器——数字式仪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微处理器的普及,80年代以微处理器为中心的第四代仪器——智能式仪表迅速普及。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测试技术与计算机深层次的结合正引起测试仪器领域里一场新的革命,一种全新的仪器结构概念导致新一代仪器——虚拟仪器的出现,进而产生集成仪器,再由单台仪器子系统向多台仪器组成的大的测试系统方向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如航天、遥感、生物工程、医疗、环保、新材料等的研究发展以及各类基础科学实验工作,无一不直接依靠仪器来完成。现代仪器技术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电子显微镜、质谱技术、CT断层扫描仪、J射线物质结构分析仪、光学相衬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等先进仪器的诞生对人类的科学研究产生了划时代的作用。纵观人类科技发展史不难看出,科技重大成就的获得和科学新领域的开辟往往是以测试仪器和测试技术方法上的突破为先导的。
仪器科学与技术在当今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最初作为测量器具的仪器在促进科技和生产发展的同时,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推动下,已成为完整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作为测量和测试技术集中体现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当今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军事上的“战斗力”、国民活动中的“物化法官”已广为人们所理解。
实际上,随着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规模不断向高、大、精、尖发展,人类活动的规模和深度不断扩大和深入,人类已不可能通过自己的感觉、思维和体能器官直接观测和操作工具使之达到既定的目标,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内涵就是专门研究、开发、制造、应用各类仪器以使人的感觉、思维和体能器官得以延伸的科学技术学科,从而使人类具有更强的感知和操作工具的能力来面对客观物质世界,能以最佳或接近最佳的方式发展生产力、进行科学研究、预防和诊疗疾病及从事社会活动。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作为工程性学科,有关仪器运行、应用的理论研究、新技术、新器件、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集中体现出新型仪器仪表及相关的传感器、元器件和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中,科技研究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日前,根据国际发展潮流和我国现状,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组成包括:工业自动化测控技术及工业自动化仪表与系统;科学测试、分析技术及科学仪器;人体诊疗技术及医疗仪器;信息计测技术及电测仪器(主要是电子测量仪器和电工测量仪器,包括仪表校验装置和计量基准);专用检测技木及各类专用测量仪器,相关传感器、元器件、材料及技术。
根据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内涵和组成,仪器仪表工程领域的科技和产业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产品种类多样化
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国仪器科技产品如: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科学仪器、电工测量仪器及其他各类测量仪器仪表已发展到13大类,145小类,800多个系列,16000多个产品品种;属信息技术电测仪器有20大类,2000多个产品品种;属医疗仪器也有23大类,2000多个产品品种;相关传感器、元器件及材料的产品品种更是不胜枚举。
(2)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适应性要求高
信息技术的要素包括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而各行各业的信息获取正是靠仪器科技装备来实现的。如果获取的信息不准确、不稳定、不可靠,都会使随后的存储、处理、传输毫无意义,甚至产生错误,造成巨大损失。加上很多部门对仪器科技装备获取信息是要求24小时连续,长年不懈,这就对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提出特别高的要求。此外,仪器科技装备几乎运行于地球及其外层空间的任何地点,很多时候是需在有毒、强腐蚀、有爆炸危险或失重、高速的状态下进行监测、监控任务,因此对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很高。
(3)技术指标和功能不断提高
就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一样,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提高科技研究水平及其相关仪器的技术指标和功能上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测控技术及其相关仪器的技术指标水平是一个国家仪器科学与技术水平的量化标志。以扩大检测范围指标来说,如电压从纳伏至百万伏;电阻从超导至1014Ω;谐波测量到51次,加速度为10-4-104g;频率测量至1012 Hz;压力测量至108Pa等;温度测量从接近绝对零度至108C等。以提高测量精度指标来说,工业参数测量提高至0.02%以上,航空航天参数测量达到0.05 %以上,计量精度和科学仪器达到的精度更是与时俱进。以提高测量的灵敏度来说更是向单个粒子、分子、原子级发展。提高测量速度(响应速度),静态0.1-0.02 ms,动态为1μs。提高可靠性,一般要求为(2-5)×104h,高可靠要求2.5×105 h。稳定性(年变化)<±0.05%(高精度仪器)或 <±0.1%(一般仪器)。提高产品环境适应性,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有高温、高湿、高尘、腐蚀、振动、冲击、电磁场、辐射、深水、雨淋、高电压、低气压等条件下的适应性。
(4)大量采用高新技术
仪器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第一手工具,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的最基本工具。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作为研究、开发、制造、应用仪器的学科,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发现(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工程理论,微观和宏观世界研究成果)及大量高新技术(如微弱信号提取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激光技术,超导技术,纳米技术等)均成为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仪器不仅本身已成为高技术的新产品,而且利用集成新原理、新概念、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最新科技成果的仪器装置和系统层出不穷。
(5)仪器及测控单元微小型化、智能化,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式使用和联网使用
仪器及测控单元大量采用新的传感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及专家系统等信息技术产品,不断向微小型化、智能化发展,从出现的“芯片式仪器仪表”、“芯片实验室”、“芯片系统”等等,仪器和测控单元的微小型化和智能化将是长期发展特点。从应用技术看,微小型化和智能化仪器及测控单元的嵌入式连接和联网应用技术得到重视。
(6)仪器测控范围向立体化、全球化扩展,测控功能向系统化、网络化发展
随着仪器所测控的既定区域不断向立体化、全球化甚至星球化发展,仪器和测控装置已不再呈单个装置形式,它必然向测控装置系统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例如,一个大型水电站的测控系统,仅检测大坝安全性的传感器就达数千个,此外各个发电机组状态及水位情况的检测控制点(I/O测控点)将超过万点,要达到大型水电站的正常发电和送电,必须将各个测控点的测控装置形成网络化结构,形成一个有机的测控网络系统。又例如卫星测控系统,人造卫星上配置的各种传感器就达到数千,它首先要将卫星上各种测控装置构成一个完整的自动测控子系统,然后和多个地面站的测控系统构成一个广域测控系统。
(7)便携式、手持式及个性化仪器大量发展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日益关注,检测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商品、食品质量的仪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各种医疗仪器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科学仪器的现场化、实时在线化,特别是家庭和个人使用的健康状况和疾病警示仪器将有较大发展。 (1)学科领域科技发展趋势
学科领域科技发展的趋势是利用各学科最新科技成果,特别是结合材料、微电子、光电子、生物化学、信息处理等各学科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微纳加工、网络等各种新技术,开发新的微弱信号敏感、传感、检测、融合技术,物质原子、分子级检测技术,复杂组成样品的联用分析技术,生命科学的原位、在体、实时、在线、高灵敏度、高通量、高选择性检测技术,工业自动化测控的在线分析、原位分析、高可靠性、高性能和高适用性技术,医疗诊治的健康状况监测、早期诊治、无损诊断、无创和低创直视诊疗、精确定位治疗技术,新学科领域的计量技术,各类应用领域的专用、快速、自动化检测和计量技术。这些科技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下列一些方面。
1)与微电子技术、MEMS技术结合,实现敏感单元与信号调理电路集成,有利于敏感单元微弱信号检测、放大及处理,大大减小了传感器体积,有效提高了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
2)与纳米技术结合,基于传感器实现的新方法,采用纳米结构或纳米材料的某些典型特征,设计极高灵敏度的痕量检测微系统。
3)与生物技术结合,开发微型生物、化学传感系统,用于疾病检测、生化分析、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等领域。
4)与网络、通信技术结合,开发网络化传感技术和微弱信号融合技术,用于有用信号增强及原位、在体、实时、在线、高灵敏度、高通量、高选择性检测等。
5)与太赫兹辐射技术结合,开发太赫兹光谱检测、太赫兹成像分析和太赫兹遥测技术,用于国防、安全检查、材料识别与诊断、生产监测、生物医学应用等领域。太赫兹辐射(T-射线,波长为30-3000μm范围内的电磁波)可以像X-射线那样穿过某些材料“看”到其背后的物质,T-射线光子能量极低,不会对人体和其他材料造成电离,大多数包装材料如纸张、碳素板、塑料等对T-射线都是透明的,而金属和含有水分的材料不能透过T-射线。可以利用T-射线进行成像,透视出包装物品内部物体的T-射线图像来,从而可以应用于机场的安全检查和人体内有损伤或破裂器官的检查。
6)结合分子影像学,开发活体内可见光成像分析、小动物光学分子成像分析技术,可实现无创伤、实时、活体、特异、精细(分子水平)的显像分析。
7)结合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开发针尖增强拉曼显微分析、生物芯片SERS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小的特点,适合于研究界面效应,可以解决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分子生物学中的许多检测难题,有望解决超高灵敏度分析问题,甚至进行单细胞和单分子分析。
8)结合核磁共振技术,开发新的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分析技术,以提高灵敏度、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其中高时空分辨成像技术,还直接导致形成了脑功能成像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9)结合像差校正技术,开发电子、粒子束微区分析技术,利用电子、粒子束探索和分析样品表面形貌、原子和分子结构、元素组成、化学状态。电子、粒子束微区分析技术在材料科学、微电子学、化学与催化、环保、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应用很广,其分辨本领有日益提高的趋势,点分辨已突破1A的限制,能量分辨率达到0.1eV水平。
10)结合生命科学技术,开发基因测序和基因转录检测技术、蛋白质鉴定和大规模蛋白质间相互作用检测技术、蛋白质组生物信息检测和代谢组学分析技术。
11)结合生命科学、化学科学与信息科学的发展,在生物芯片技术基础上开发生物芯片检测分析技术、微流控检测分析技术,这是当前正在急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和科技前沿领域之一,是未来生命科学、化学科学与信息科学发展的重要技术平台,能提供生命信息的微全分析系统;通过分析装备微型化、芯片化、集成化,使分析效率成百倍、千倍地提高,试样和试剂消耗大幅度下降,其最终目标是在芯片大小的空间实现化学实验室的全部功能,即所谓“芯片实验室”,受到科技界高度重视。
12)结合控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技术、制造技术,开发高性能测控技术,从而使仪器科技产品具有高的测量精度和丰富的功能,使工业控制系统具备适应超大规模、快速响应、核级安全等各种复杂工况所需的功能,并且以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向控制优化、管理优化、工程集成方向发展,使大型控制系统具备大量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协调应用和管理功能,能将不同厂家生产的各种仪器仪表产品无缝地集成为一个协调系统,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13)结合纠检错理论和自校正、自适应、自诊断等技术,在应用新器件、新材料基础上,开发高可靠性和高适用性测控技术及其产品,从而使仪器科技产品的可靠性呈数量级提高,并适合在高温、高压、高压差、强冲刷、强辐射、强腐蚀、强毒性、多相流等复杂工况和恶劣环境中使用。现场仪器仪表复杂、易损、难以维修的状况正在改变,出现了使用期不需调整维修的仪器科技产品。
14)结合纳米科技的发展,开发纳米测量技术,建立纳米计量测试标准。
15)结合量子物理的发展,开展基于量子物理的计量基准的建立和完善。
(2)产业领域发展趋势
国际上仪器科技产品的发展趋势是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并在产品性能上向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目标前进,在人机界面土更便于人的操作、使用,以及与人类生活、健康有关的各类仪器科技产品有望得到较大的发展并进入家庭。通过家庭、社区、医院联网将使保健、疾病诊治从医院向社区、家庭发展。
仪器科技产品的微型化发展趋势,主要依托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微米/纳米制造技术和微电子IC制造技术,使仪器科技产品集机械、传感、测控等部件于一个芯片上,并能按微电子IC批量加工工艺制造。
仪器科技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随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进步,它使仪器科技产品与数字处理器,超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PC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融合在一起。国际上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仪器仪表系统构成,以数字信号处理系统(DSPS)为代表,它以DSP为核心,配合先进的混合信号电路,专用系统集成电路、元件及开发工具等组成对整个应用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中,硬件和软件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硬件是基础,仪器使用新器件、新工艺,特别是超大规模集成的新器件,能使原来不能实现的指标成为可能,因此新器件的采用能成为产品竞争的重要筹码。另一方面软件在智能仪表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仪器仪表设计中软件工作量已占到70%-80%,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仪器的功能和性能。软件能完成性能指标补偿、自动测试,自检、自诊断、数据采集、控制、传输、显示等功能。有的如计算机、光盘等的评估测试,主要由软件完成。软件将成为今后智能仪表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10年,更高程度的智能化应包括理解、推理、判断与分析等一系列功能,是数值、逻辑与知识的结合分析结果,智能化的标志是知识的表达与应用。
仪器科技产品的集成化、网络化发展趋势,以总线技术、仪表及其模块开放式互联标准及通信技术为基础,包括测试软件的规范化、标准化,使自动测试系统的构成向大生产领域和军事工程领域扩展,并能提供所需测试的系统方案或系统的集成能力。
仪器技术始终以各种高新技术作为发展动力,利用新原理、新概念、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最新科学技术集成新仪器、新装置。取多种高新技术为仪器所用,使仪器仪表学科成为对高新技术最敏感学科,其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属性和多技术集成的特点越来越鲜明。

阅读全文

与12年微弱信号检测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压力信号反馈装置的作用 浏览:286
仪表板绿色什么意思 浏览:206
消防预作用装置控制盘说明书 浏览:383
挂车仪表显示pto是什么意思 浏览:89
暖气进水回水阀门开度 浏览:629
mbr一体化设备要多少钱 浏览:878
iapp工具箱 浏览:24
机械图纸上g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410
收获机械是指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65
铸造材料有限公司怎么开税票 浏览:936
柳州机械行业有多少家国企 浏览:329
上海供水设备哪里有 浏览:969
沈阳磨损体积测量仪器什么价格 浏览:553
2000年建筑施工仪器包含哪些 浏览:209
设备和安装签订在同一个合同里怎么交税 浏览:379
电动机动力传动装置 浏览:946
常州二手设备市场怎么走 浏览:736
浙大机械学院为什么比上交差 浏览:34
如何识别东成电动工具假货 浏览:773
滚筒轴承磨损如何修复 浏览: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