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卸车后门自动钩原理
当钩板头部受外力作用离开挡钩杆后,车箱后门就会自动开启,反之,车箱后门就关闭。自卸车后门必须开启灵活,回位精确,锁紧可靠,才能保障自卸车的正常运营。
在与后门的一侧上角相邻的车厢体侧板上安装一个铰链,在铰链上装配一个锁钩,锁钩与车后门搭接,锁钩由一个装在铰链上的连杆机构控制,在与车后门的同侧下角相邻的车厢体侧板上安装一个挂钩。
在与后门的另一侧上角相邻的车厢体侧板上安装一个铰链,在铰链上装配一个插销铰链,插销铰链与车后门连接,在车后门的同侧下角与相邻的车厢体侧板间安装一个插销铰链。

连挂过程:凸锥插入凹锥,凸锥压迫钩舌逆时针转动40度,并压缩解钩弹簧。连接到位后,连接面接触,钩舌在解钩弹簧作用下复位,车钩处于闭锁状态。解钩过程:操作人员拉动解钩手柄,使钩舌逆时针方向转动40°至开锁位置,此时两钩即可分解。
2. 列车挂钩的原理是什么
首先说说车钩。车钩是用来实现机车和车辆或车辆和车辆之间的连挂,传递牵引力及冲击力,并使车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车辆部件。车钩按开启方式分为上作用式及下作用式两种。通过车钩钩头上部的提升机构开启的叫上作用式(一般货车大都采用此式);借助钩头下部推顶杠杆的动作实现开启的叫下作用式(客车采用)。车钩按其结构类型分为螺旋车钩、密接式自动车钩、自动车钩及旋转车钩等。螺旋车钩使用最早,但因缺点较多已被淘汰,密接式自动车钩多为高速铁路车辆所用。中国除在大秦铁路重载单元列车上使用旋转车钩外,现一律采用自动车钩。所谓自动车钩,就是先将一个车钩的提杆提起后,再用机车拉开车辆或与另一车辆车钩碰撞时,能自动完成摘构或挂钩的动作的车钩。中国铁道部门1956年确定1、2号车钩为标准型车钩。但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和牵引吨位的增加,又于1957、1965年先后设计制造了15号车钩和13号车钩。客车使用15号车钩,货车则逐步用13号车钩代替2号车钩。
车钩由钩头,钩身、钩尾三个部分组成、车钩前端粗大的部分称为钩头,在钩头内装有钩舌、钩舌销,锁提销,钩舌推铁和钩锁铁。车钩后部称为钩尾,在钩尾上开有垂直扁锁孔,以便与钩尾框联结。为了实现挂钩或摘钩,使车辆连接或分离,车钩具有以下三种位置,也就是车钩三态:锁闭位置--车钩的钩舌被钩锁铁挡住不能向外转开的位置。两个车辆连挂在一起时车钩就处在这种位置。开锁位置--即钩锁铁被提起,钩舌只要受到拉力就可以向外转开的位置。摘钩时,只要其中一个车钩处在开锁位置,就可以把两辆连挂在一起的车分开。全开位置--即钩舌已经完全向外转开的位置。当两车需要连挂时,只要其中一个车钩处在全开位置,与另一辆车钩碰撞后就可连挂。旋转车钩的构造与普通车钩不同,钩尾开有锁孔,钩尾销与钩尾框的转动套连接。钩尾端面为一球面,顶紧在带有凹球面的前从板上。当钩头受到扭转力矩作用时,钩身连同尾销以及转动套一起转动。旋转车钩现在只安装在专为大秦铁路运煤单元组合列车设计的车辆上。这种车辆的一端装设旋转车钩,另一端装设固定车钩,整列车上每组连接的两个车钩,两两相互搭配
。当满载煤炭的车辆进入卸煤区的翻车机位时,翻车机带动车辆翻转180度,将煤炭倾倒出来。旋转车钩可以使车辆翻转卸货时不摘钩连续作业,缩短了卸货作业时间。 密接式车钩一般在高速铁路和地下铁道的车辆上使用。它的体积小、重量轻、两车钩连挂后各方向的相对移动量很小,可实现真正的密接;同时,对提高制动软管、电气接头自动对接的可靠性极为有利。
3. 全自动车钩一般安装在哪种类型的车辆上
全自动车钩是地铁车辆的一个重要电器部件。
车钩是指火车车皮或机车两端的挂钩,有连结、牵引及缓冲的作用。车钩是用来实现机车和车辆或车辆和车辆之间的连挂,传递牵引力及冲击力,并使车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车辆部件。

缓冲装置:
车钩缓冲装置是用于使车辆与车辆,机车或动车相互连挂,传递牵引力,制动力并缓和纵向冲击力的车辆部件。
我国铁路机车车辆有关规程规定:车钩缓冲器装车后,其车钩钩舌的水平中心线距钢轨面在空车状态下的高度,客车为880mm,货车为880mm(±10mm)。两相邻车辆的车钩水平中心线最大高度差不得大于75mm。
4. 自动抓梁机械挂钩原理
自动抓吵隐梁机械挂钩原理为自重平衡。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自重平衡均是抓梁升坦厅在上下运动时,依靠机械抓梁自身重力和闸门销轴,或凸轮之间的相互挤压作用使机械抓梁上的吊钩或卡体转动,从而实现自动脱挂钩功能。信山
5. 火车挂钩是谁发明的
火车自动挂钩是美国人伊利·汉尔顿·詹内发明创造的。
“詹式车钩”虽然在运行中,看起来松松垮垮一点也不结实,但是它却能连接带动好几万吨重的列车安全运行,面对复杂路况和紧急制动等特殊情况,也能轻松应对,还可以实现车厢间的自动连接。很快就凭借它超强的牵引力,和良好的稳定性以及优秀的制动效果,很快就占领了世界市场。

小故事
当年我国在引入推广“詹式车钩”时,还闹了一出乌龙。我国早期铁路铁路材料目录,将“Janney CouPler”翻译为“詹式车钩”,因为詹天佑是我国早期著名的铁路工程师,所以有些人误解“詹式车钩”是詹天佑发明的,甚至在《詹天佑和中国铁路》这本书中,有一幅火车自动挂钩的照片,题目却是“詹天佑自动挂钩”。
面对这种被误解来的荣誉,詹天佑诚恳地对周围人说,“请同事们帮我解释解释:没有这件事”,后来詹天佑编著,《新编华英工学字汇》,书中收录“詹式车钩”这个词条的时候,他有意不用“詹”字,改用了“郑”字翻译为“郑氏车钩”,这一字之差,表现出了詹天佑严肃、诚实、不掠人之美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