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矿用井下自动隔爆装置与被动式隔爆棚装置的对比!
推荐答案 我给你一个煤矿电气设备失爆标准你看下就知道了 失爆:就是使用中的电气设备(五小电器、缆线)失去耐爆性能和不传爆性能 一、设备外壳: 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判定为失爆。 (一)、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严重变形是指长度超过50 mm,同时凹、凸深度超过5 mm者。 (二)、隔爆外壳有锈皮脱落、联锁装置不全、变形,起不到机械连锁作用的,防爆面锈蚀的。 (三)、隔爆观察窗的透明件松动、破裂或机械强度不符合规定的。 (四)、设备隔爆腔之间的隔爆结构被破坏,如隔爆型电动机内的隔爆绝缘座被去掉等情况。 (五)、改变隔爆外壳原设计安装尺寸,导致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不符合规定者。 (六)、用螺栓固定的隔爆面缺弹簧垫、螺栓或螺母;弹簧垫圈未压平或螺栓松动;螺栓或螺孔滑扣。 (七)、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3(ra 值);操作杆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3.2(ra 值)。 (八)、隔爆面锈迹用棉纱擦后,留有锈蚀斑痕者为锈蚀,属于失爆。 (九)、结合面上的针孔,在一平方厘米的范围内不超过5个,且其直径不超过0.5mm,深度不超过1 mm的隔爆面不为失爆。 (十)、对于机械伤痕深度、宽度均不超0.5mm ,其伤痕投影长度不超过相对容积结合面宽度50%,个别伤痕深度不超过1 mm,其伤痕距结合面最短无伤距离相加不大于相应容积规定的结合面宽度不算失爆,但其中有一项超过均为失爆。 (十一)、隔爆面上不允许有油漆和机械性杂物,否则为失爆(如无意造成的油漆痕迹不超过隔爆面宽度的1/8不在此限)。 (十二)、隔爆面应涂以适量的中性凡士林等合格的防锈油(如医用凡士林油)或磷化(磷化后也涂凡士林油),如无防锈油或磷化面脱落均为失爆。涂油应在防爆上形成一层薄膜为宜,涂油过多为不完好。(如磷化面脱落小于隔爆面径向长度1/3并涂有防锈油可不算失爆,但为不完好)。 (十三)、隔爆接合面紧固螺栓的螺母要上满扣,不满扣为失爆。紧固螺钉深入孔长度应不小于螺纹直径的尺寸(铸铁、铜、铝件等应不小于螺纹直径的1.5倍),如螺孔深度不够螺纹直径尺寸要求的,则螺钉必须拧满扣,否则为失爆。 (十四)、螺母紧固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余垫圈、平垫来减少螺栓的伸出长度。 (十五)、卡兰式的进线嘴以压紧胶圈后一般用单手扳动喇叭嘴上下左右晃动时,喇叭嘴无明显晃动为准。螺旋式喇叭嘴最少啮合扣数不得低于6扣,拧紧程度一般用单手用力拧不动为合格。 (十六)、隔爆接合面紧固螺栓应加装弹簧垫圈或背帽(用弹簧垫圈时其规格应与螺栓直径相一致,紧固程度应以将其压平为合格),螺栓松动和弹垫不合格者均为失爆。 (十七)、隔爆设备的隔爆腔之间严禁直接贯通,必须保持原设计的防爆性能,否则为失爆。 二、设备的电缆引入装置: 喇叭咀应完整、齐全、紧固、密封良好,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判定为失爆: (一)、密封圈内径大于引入电缆外径1mm以上。 (二)、密封圈尺寸不符合规定。 (三)、密封圈的单孔内穿进多跟电缆。 (四)、将密封圈割开套在电缆上。 (五)、密封圈部分破坏。 (六)、密封圈的硬度达不到氏硬度45o-55o的要求,老化、失去弹性、变质、变形,有效尺寸配合间隙达不到要求,起不到密封作用。 (七)、密封圈没有完全套在电缆护套上。 (八)、密封圈与电缆护套之间有其他包扎物。 (九)、一个引入装置(喇叭咀)内用多个密封圈。 (十)、空闲引入装置(喇叭咀)没有密封挡板时;挡板直径比引入装置内径小2mm以上,挡板厚度小于2mm以上。 (十一)、挡板放在密封圈里边的;金属圈放在挡板和密封圈之间的。 (十二)、进线咀压紧后没有余量或进线咀内缘压不紧密封圈,或密封圈端面与器壁接触不严,或密封圈能活动的。 (十三)、压盘式引入装置缺压紧螺栓或未上紧。 (十四)、螺旋式引入装置因乱扣、锈蚀等原因紧不到位或用一只手的手指能使压紧螺母旋转超过半圈的。 (十五)、使用螺旋式引入装置,引入装置与密封圈之间缺少金属垫圈的。 (十六)、电缆在引入装置处能轻易来回抽动的。 (十七)、备用的高压接线口缺挡板或挡板不合格的。 (十八)、电缆引入装置(喇叭咀)有亲嘴现象。 (十九)、密封圈尺寸需符合以下规定,如有一项达不到均属于失爆。 a、密封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差应符合下表: d(mm ) d 0-d (mm ) 备 注 d≤20 ≤1 d 0表示进线装置内径 20<d≤60 ≤1.5 d 表示密封圈外径 d>60 ≤2 b、密封圈的宽度不小于电缆直径的0.7倍,且不小于10mm 。 c、密封圈的厚度不小于电缆直径的0.3倍(70平方毫米以上电缆除外),且不小于4mm 。 (二十)、密封圈刀削后应整齐圆滑不得出现锯齿状,锯齿直径不得大于2毫米(包括2毫米)。 (二十一)、不用的接线嘴要分别用密封圈、挡板、金属圈依次装入,压紧。 (二十二)、凡有电缆压线板的电器,引入、引出电缆必须用压线板压紧,压线板未压紧电缆均属失爆,压扁量不得超过电缆直径的10%。
2. 包装自动生产线都有哪些结构组成
包装自动生产线的组成:
自动包装线的类型很多,所包装的产品不一,但总的来讲,它主要由自动包装机、输送装置、辅助工艺装置、控制系统等组成。
1、自动包装机
自动包装机是一种无需操作人员直接参与,各机构能自动实现协调动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包装操作的机器。它是包装自动生产线中的主要工艺设备,是自动线的主体。其动作主要包括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与被包装物料的输送与供料、定量、充填、包封、贴标等。如各种灌装机、充填机、装盒机、装箱机、捆扎机等。
2、输送装置
输送装置是将各台自动包装机连结起来,使之成为一条自动线的重要装置。它不仅担负包装工序问的传送作用,而且使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被包装物品进入自动线,以及成品离开自动线。自动线上常用的输送装置大体分为重力式、动力式以及其他装置三类。
重力输送装置。它是利用物品的重力克服输送过程的摩擦力完成输送,故不需要动力,其结构较简单。但这类装置只能由高处向低处输送,且输送时间难于精确保证。常见的重力输送装置有辅送槽、滚道和滑轮输送道等。
动力输送装置。它是利用动力源(一般是电动机)的驱动使物品得以输送,是包装线中最常用的输送装置。它不但可实现由高处向低处的输送,也可实现由低处向高处的输送,且输送速度稳定可靠。常用的动力输送装置有带式输送机、动力滚道、链式输送机和链板式输送机等。
其他输送装置。为适应不同物品材料的特性,还有一些特殊输送装置。如对钢铁材料物品,可采用磁性输送装置;对一些质量较小的圆形或薄形物品,则可采用摩擦带输送装置等。
3、控制系统
在包装自动线中,控制系统起着类似人类神经系统的作用,它将自动线中所有的设备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主要包括工作循环控制装置、讯号处理装置及检测装置。随着科学的进步,各种新技术如光电控制、数控技术、电脑控制等在自动线中大量被采用,使其控制系统更趋完善、更加可靠、效率更高。
4、辅助工艺装置
在包装自动线中,为满足工艺上的要求,使自动线能协调地工作,尚需配置一些辅助工艺装置,如转向装置、分流装置、合流装置等。
转向装置。它是为了改变被包装物品的输送方向或改变其输送状态。其结构形式很多,在选择中应根据不同物品、不同形状采用。
分流装置。为了平衡生产节拍,提高生产率,在前台包装机完成加工后,需将其分流给几台包装机来完成后续工序,这是由分流装置完成的。常用的分流装置有挡臂式、直角式、活门式、转向滚轮式、摇摆式、导轨滑板式等。
合流装置。若要连结前道工序多台包装机与后道工序一台包装机,必须设置合流装置。常用的合流装置有推板式、导板式、回转圆盘式等。
包装自动生产线又称自动包装线,即按包装的工艺过程,将自动包装机和有关辅助设备用输送装置连接起来,再配以必要的自动检测、控制、调整补偿装置及自动供送料装置,成为具有自动控制能力,同时能使被包装物品与包装材料、包装辅助材料、包装容器等按预定的包装要求、工艺要求和工序,完成商品包装全过程的工作系统。
3. 铁路货车
铁路货车 - 正文
铁路运输中用以装载货物的车辆。早期的铁路货车都是木质车体的两轴车,载重量只有几吨。现代货车有性能良好的走行部和全金属结构的车体,车上广泛使用高强度耐腐蚀低合金钢,有的还使用铝合金。货车载重量不断增大。有些国家如美国倾向于增大轴重,而保持轴数不变,在最大允许轴重达29.8吨时,四轴货车的载重量可达到90.7吨,而苏联铁路的最大允许轴重定为23.25吨,但采用增加轴数的办法,其八轴敞车和罐车载重量达到125吨以上。中国铁路早已淘汰了二轴车,现有货车以四轴为主,车辆平均载重量由1949年的26吨增长到1983年的52.7吨,但受线路条件限制,目前最大允许轴重为21吨,因而货车载重量一般为60吨左右。
铁路货车必须保证所装货物在运输途中完好无损和装卸方便。为此有各种类型的货车。传统的货车分为敞车、棚车、平车、罐车和保温车等五大类。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传统货车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多种新型货车。这些车辆在用于运输某一种或数种特定货物或者在某种条件下使用时可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而在其他条件下则效益不高,因而可称为专用货车。按装运多种货物的要求设计的传统货车可称为通用货车。专用货车能较好地适应货物运输的要求,充分利用车辆载重量,保证货物的完好无损,并有利于发展货物装卸机械化和自动化,加速车辆周转,因而近年来在各国铁路上有很大的发展。但通用货车有空车率较低的优点,因此在铁路运输中仍具有重要性。
敞车 只有地板、侧墙和端墙而没有车顶的货车(图1),用于装运煤、矿石等大宗散粒货物以及木材、钢材、机械设备等不怕雨淋的货物,也可用于装运小型集装箱。中国铁路还利用敞车加盖篷布代替棚车运送一些怕湿货物,因而敞车在货车总数中比重最大,1983年底约为62%。敞车有不同的结构。中国铁路早期的敞车有下开的上侧门和上开的下侧门,便于人工装卸;60吨敞车在侧墙中部开有双扇外开侧门,既便于人工装卸,又可供叉车进出,同时沿侧墙全长仍保留下侧门以利于卸下散粒货物。有些国家的敞车,在地板上设底开门,散粒货物可由此自动卸到位于轨下的货位;有的敞车在端墙上开门,以便容纳较长的货物。适应在翻车机上卸出散粒货物的敞车常不设车门而加强侧墙,甚至在车体内部设置加强斜撑。有些单元列车用的敞车在一端安装旋转式车钩(见车钩缓冲装置),不摘钩即可翻转卸车。经常用于装运大宗散粒货物的敞车,常采取适当缩短车体长度,增加高度和宽度的办法,以提高车辆每延米重量,从而在相同的站线有效长度内可以增加列车的编组辆数以提高列车载重量。
漏斗车 由敞车派生出来的一种专用货车,用于装运散粒货物。它的端墙向内侧倾斜,车体下部装有纵向或横向设置的漏斗。卸货时把漏斗底门打开,货物靠自身重力自动卸出。底门用人力或风力开闭。中国铁路习称为矿石车或砂石车的货车,大都属于此类。
自翻车 车体可以借助风力或液力推动向一侧倾斜40°~45°,同时打开侧墙,使货物自动卸出的货车,用于运送块状或粒状货物。由于自重系数较大,自翻车通常只用于短途运输或供厂矿内部使用。
活顶棚车 敞车上加活动车顶的货车。打开车顶可以利用吊车装卸货物。运行时盖上车顶,以免货物遭雨淋而受损。活顶棚车多用于运送无包装的薄钢板、纸卷、高级木制品等货物。活动车顶有多种形式:有的利用吊车安装或卸下;有的沿车体纵向分成二段或三段,装卸作业时将其推向前端或后端;有的做成纵向的两扇,侧面或端部装有开合机构,利用机械力开闭;以及其他形式。
棚车 有侧墙、端墙、地板和车顶,在侧墙上开有门和通风窗的铁路货车,用于装载散装或包装的谷物、食品、日用工业品、贵重物品等怕雨淋的货物。有的棚车也用于输送人员,有的也用于运输牲畜。棚车曾经在货车总数中占最大的比重。随着货物构成的变化以及专用货车和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棚车的比重有所下降。例如美国Ⅰ级铁路的棚车数量在1963~1978年间几乎减少一半,现有棚车在货车总数中占 1/4左右。苏联铁路在1955~1975年间,棚车比重也由36%减至22.5%。中国铁路的棚车在1983年只占货车总数的16.3%。为提高棚车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各国铁路采取了不少措施,主要有:在增加载重的同时尽可能充分利用铁路限界,加大车体内部尺寸,增大车体比容,以提高载重利用率;加大车门宽度甚至全部侧墙开门,以利于叉式装卸车出入和开展托盘运输;采用滑动中梁或加长行程的液压缓冲装置,以免货物在调车冲击中受损;在车体内设置活动隔板,或用充气囊填塞空隙,以防止货物移动、碰撞和倾倒;在车顶和地板或车门下部设置装卸货口,以利散装货物的装卸等等。
有盖漏斗车 由棚车派生出来的一种专用货车,用于装运散装粮谷、化肥、水泥、化工原料等怕湿散粒货物。车体下部设有漏斗,侧墙垂直,没有门窗,端墙下部向内倾斜,车顶有装货口,口上有可以锁闭的盖,漏斗底门可以用人力或机械开闭。打开底门,货物靠自身重力自动卸出。
家畜车 用于装运家畜或家禽的车辆,结构与普通棚车类似,但侧墙、端墙由固定和活动栅格组成,可以调节开口改变通风。车内分2~3层,并有押运人员休息和放置用具、饲料的小间,以及相互连通的水箱。
平车 用于装运原木、钢材、建筑材料等长型货物和集装箱、机械设备等的货车,只有地板而没有侧墙、端墙和车顶(图2)。 有些平车装有高0.5~0.8米可以放倒的侧板和端板,需要时可以将其立起,以便装运一些通常由敞车运输的货物。近年来各种专用平车有了很大发展。
长大货物车 用于装载超长、超重和超限的货物,如大功率变压器、发电机定子和转子、大型机床、轧钢机牌坊、合成反应塔等。长大货物车的载重量可达数十至数百吨。按结构区分有:长大平车,为长度较一般平车长的多轴平车;凹底平车,俗称元宝车,底架中部装货平台比两端降低,可装载截面尺寸较大的货物;重联平车,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平车或多轴平车重联而成,两端平车上设置可旋转的枕鞍,用于装运长型的自承货物;落下孔车,其装货平台上开孔,使货物的某些部分可以落在地板面以下,从而可以装载更大型的货物;钳夹车,货物通过它下部的耳孔和销、上部的支承同前后钳形梁的相应部位相联接,此时货物本身成为承载车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空载时,两钳形梁可相互联接;转向架常采取多轴形式,甚至把几个多轴转向架用桥架联接起来,组成组合转向架来支承车体。
背负式平车和集装箱平车 一些国家的铁路在汽车拖挂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为降低运输费用,与公路运输相竞争而发展的专用平车,用于装运汽车挂车或半挂车和集装箱。这种车辆采用关节式结构,相邻车端可共用一台二轴转向架以减轻车辆自重;采用小直径车轮,最大限度地降低装载平台的高度,以适应半拖车或集装箱体积大而重量较轻的特点。背负式平车上设有半挂车的支架,停车时可以放倒,以便用牵引车将半挂车由站台拉到连挂的平车上,或由平车拉到站台上。
轿车平车 发达国家铁路上为运输轿车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专用平车。车体分为2~3层。常采用小直径车轮使平车得到较大的装载高度。设有跳板,以便轿车自行上下平车。
罐车 用于装运液态、气态或粉状货物的车辆,通常有纵向水平置放的圆柱形罐体,以及排卸装置和进人孔、安全阀等附属装置(图3)。 罐体内有表示装载量的容积标尺。旧型罐车顶上有空气包,作为液体膨胀的附加容器,新型罐车没有空气包,仅在装载时留出供膨胀用的容积。罐体为全封闭型结构,本身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因此有些新型罐车取消了枕梁间的部分底架,成为无底架罐车。这种罐车自重较轻,但由于所装货物多属易燃品或危险品,为了保证运输安全,罐体连接处必须有极高的可靠性。随着罐车的用途不同,结构也有差异。
粘油罐车 用于装载原油、矿物油等,通常在罐体下部外侧设有夹层加温套,卸车时通入蒸汽对货物进行加温,使其易于从下卸阀排出。
轻油罐车 用于装运汽油等轻质液态货物,这种罐车没有加温套,货物通常由上部进人孔通过抽油管卸出而不用下卸阀,以免渗漏发生危险。
酸碱类罐车 用于装运各种酸类或碱类液态货物。罐体内部通常有耐腐蚀涂层,或用不锈钢制造。罐体下部有加温套,上部设抽液管。
液化气罐车 用于装运液化气体。罐体能承受 2兆帕的工作压力,设有气相和液相阀,上部有遮阳罩。
粉状货物罐车 用于装运散装水泥、面粉等粉状货物。罐体为卧式或立式。卸货时把压缩空气通入气室,使罐内货物流态化,随气流经管道输送到指定地点。
保温车 又称冷藏车,用于运送易腐货物。外形似棚车,周身遍装隔热材料,侧墙上有可密闭的外开式车门(图4)。车内有降温装置,可使车内保持需要的低温;有的车还有加温装置,在寒冷季节可使车内保持高于车外的温度。按制冷方式的不同,保温车有不同类型。
冰箱冷藏车 利用冰盐混合物融化时吸热以降低车内温度。旧型冰箱冷藏车的冰箱设在车体两端,车内温度不够均匀,因而需增设强迫通风装置。较后出现的车顶冰箱式,冰箱沿纵向分布在车顶上,可以改善车内的温度分布,但也存在车辆重心高、需经常加冰加盐和清洗冰箱困难的缺点。冰箱冷藏车还要求在地面上设置加冰站网,有些国家已不采用。
机械冷藏车 利用液态制冷剂蒸发,吸收车内热量,再将蒸汽压缩至液态,通过冷凝器将热量散发到车体外部,如此循环,达到制冷的目的。常用的制冷剂有氨、氟里昂F12等。同冰箱冷藏车相比,机械冷藏车可以获得较低而较均匀的车内温度,而且温度能自动调节。机械冷藏车有车组和单节两种类型。中国铁路的机械冷藏车组有:23节式(包括20节货物车,1节柴油发电车,1节制冷机械车和1节乘务员车)和 12节式(包括10节货物车、1节带乘务员室的柴油发电车和1节制冷机械车),由发电车供电,制冷车以氨作制冷剂集中制冷,而以盐水在机械车和货物车间循环作为冷媒。此外尚有10节、 9节和 5节式,车组中只有1节带乘务员室的柴油发电车,其余为货物车,发电车集中供电,而由各节货物车上以氟里昂F12作制冷剂的制冷设备单独制冷。多节式冷藏车组只有在货物发运量足够大时,它的载重量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而它的组成向着较少节数发展。单节机械冷藏车将发电、制冷、货物间和控制设备设在同一节车上,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编成车组,而且还可以自动控制实现无人管理,因而正在迅速发展。
无冷源冷藏车 车上仅有隔热车体而无任何制冷或加温装置。中国铁路新研制成的冷板式冷藏车即属此类。冷板式冷藏车车顶上设有长方形箱状容器──冷冻板,内装低晶共融溶液,靠地面上的制冷装置使溶液冻结。通常一次制冷足够一个运程的需要。车上的溶液可以重复使用,不需要沿途添加,因而可以节约运输时间。无冷源冷藏车在一些国家的铁路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此外,还有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液态二氧化碳、液态氮等作制冷剂的冷藏车。
4. 自动门的辅助配置有哪些
自动门的系统配置是指根据使用要求而配备的,与自动门控制器相连的外围辅助控制装置,如开门信号源、门禁系统、安全装置、集中控制等。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点,通过人员的组成,楼宇自控的系统要求等合理配备辅助控制装置。虽然如此,但根据自动门的工作流程大体上还是能找出自动门配件包括哪些的,下面我们看看平移式自动门配件情况:主控制器:它是自动门的指挥中心,通过内部编有指令程序的大规模集成块,发出相应指令,指挥马达或电锁类系统工作;同时人们通过主控器调节门扇开启速度、开启幅度等参数。感应探测器:负责采集外部信号,如同人们的眼睛,当有移动的物体进入它的工作范围时,它就给主控制器一个脉冲信号。动力马达:提供开门与关门的主动力,控制门扇加速与减速运行。门扇行进轨道:就象火车的铁轨,约束门扇的吊具走轮系统,使其按特定方向行进。门扇吊具走轮系统:用于吊挂活动门扇,同时在动力牵引下带动门扇运行。同步皮带:用于传输马达所产动力,牵引门扇吊具走轮系统。下部导向系统:是门扇下部的导向与定位装置,防止门扇在运行时出现前后门体摆动。
5. 机器人的资料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它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能为人类带来许多方便之处。
控制系统
一种是集中式控制,即机器人的全部控制由一台微型计算机完成。另一种是分散(级)式控制,即采用多台微机来分担机器人的控制如当采用上;
下两级微机共同完成机器人的控制时,主机常用于负责系统的管理、通讯、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并向下级微机发送指令信息;
作为下级从机,各关节分别对应一个CPU,进行插补运算和伺服控制处理,实现给定的运动,并向主机反馈信息。根据作业任务要求的不同,机器人的控制方式又可分为点位控制、连续轨迹控制和力(力矩)控制。
6. 硫酸亚铁投加装置
废水处理中的加装置的作用无非就是使得硫酸亚铁等药剂能够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与效果。也使得它与其它药剂相硫酸亚铁加药装置配合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正确的操作使得废水排放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现在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下硫酸亚铁的除铜脱色原理,以及使用了硫酸亚铁加药装置后它对一个铜离子的去除率的效果,以及我们如何操作加药装置的方法。
硫酸亚铁投加装置主要包括药液溶配系统、计量投加系统、安全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四部分。固体药剂加入溶药箱约,然后按比例加入工业水搅拌溶解,由计量投加系统投加到投药点。投加控制采用手动方式,也可依据上位系统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随动控制,自动投加。具有以下特点:性能稳定、溶药槽体积大、能耗低。外形美观、结构紧凑、着地面积小。操作方便、维修简单、外加组合能力强。
硫酸亚铁投加装置包含一罐一泵,一罐两泵,两罐两泵,两罐三泵,三罐三泵及多罐多泵。系统所使用的配置是根据计量泵的数量和出口来定的,可以根据工艺需要进行选择,参考自http://www.cl39.com/xnews/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