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有光(2)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二氧化碳版权澄清石灰水 (3)二氧化碳 (4)将塑料袋口套在植物茎的基部上方,不能包住花盆
㈡ 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当用手
(1)若压强计的有漏气的地方,软管中的气体和大气相通,等于大气压强,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内的气体压强几乎不会发生变化,U形管两侧液体的高度几乎不变;
(2)乙和丙比较,水的密度一定,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探头放入水中深度不同,观察比较U形管两侧液体的高度差不同现象,可知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可得出结论: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丙和丁相比较,控制了液体深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可得出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故答案为:(1)漏气;(2)U形管两侧液体的高度差不同;(3)液体的密度.
㈢ 注射器在化学改进实验中常常出现,如图(图甲、乙)两个实验装置中都用到了注射器.(1)要检查装置的气
(1)注射器慢慢向外拉时,瓶内空气减少压强减小,装置气密性良好时,外界空气从版长颈漏斗进权入瓶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处出现气泡;故答案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一定要把玻璃管内的氧气消耗完,所以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铜丝少;故答案为:铜丝太少;
㈣ 某校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首先,
(1)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中有气体,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铜粉、汞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是固体物质,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故选A;(1)保证集气瓶中的氧气与红磷完全反应,故选A;为了保证实验能够成功,实验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成功测定空气主要组成成分.
(2)
①仪器名称:A长颈漏斗;D烧杯;
②对于操作的填写,根据上面关于关闭开关B后冷却至室温后,此时乙装置处于密闭状态,所以要观察现象就要改变乙装置的密闭状态,所以应该打开开关C.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倒吸入乙装置,大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
③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虽然消耗掉氧气,但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CO气体代替氢气进行上述实验;如果用CO气体代替氢气改进措施:验前在乙瓶内壁先附着一层浓NaOH溶液.
答案:
(1)A足量
(2)A检查气密性
(3)
①长颈漏斗;烧杯;
②打开开关C;丙中的水倒流入乙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乙瓶容积的
;
③不能;实验前在乙瓶内壁先附着一层浓NaOH溶液.
㈤ 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1)至于定性分析可以根据产生气泡的速率来进行判断反应的快慢;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要保持其它条件相同,而FeCl3溶液中还有氯离子,CuSO4中含有铜离子,因此氯离子可能也会影响反应速率,产生干扰,所以可将FeCl3改为Fe2(SO4)3,
故答案为:溶液中气泡产生的速率;排除氯离子的干扰(合理即可);
(2)仪器A为分液漏斗,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手捂住锥形瓶,注射器中活塞向右移动,放开手,活塞恢复到原来位置,说明气密性好;若定量分析反应的快慢可以测定收集40mL的气体所需的时间,时间短则反应快,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手捂住锥形瓶,注射器中活塞向右移动,放开手,活塞恢复到原来位置,说明气密性好;收集40mL气体所需的时间;
(3)①氯化铁作催化剂条件下,双氧水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H2O2
MnO2 | .
㈥ 图甲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根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有的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可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所以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查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然后加入药品,固定到铁架台上,加热收集气体,收集完毕,先移导管后熄灯,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即②⑥⑦③④⑤①; (2)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①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防止装置漏气,收集不到气体;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药品里的潮气受热变为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小液滴流入试管底部,引起热的试管炸裂; ③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集气瓶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 (4)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收集满后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要倒放; (5)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据此分析解答; ②根据图示可知收集氧气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能用该法收集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进行判断; ③若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减缓反应速率, (5)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