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为什么要小车匀速下滑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目的: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探究思路:1、物体加速度的测量:可以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测量加速度;2、怎样提供并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可以将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端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一个小桶,桶中可放砝码,小桶和砝码所受的重力,等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力。因此,增减小桶中的砝码就可以改变小车受到的合力。3、拦岩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用图象较直观地判断物衡运a与F、m的关系。(1)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可以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由得到的数据描点作图,根据图像判断a与m的关系。(2)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由于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质量m越大,加速度a越小。这可能是“a与m成反比”但也可能是“a与m2成反比”,甚至是更复杂的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可以以a为纵坐标,1/m为横坐标,或1/m2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判断a与m的关系。探究器材:直尺、天平、砝码、垫块、钩码、一端带定滑轮的直轨道、打点计时器、固定夹、纸带、小车、 带细绳的小桶、探究步骤及数据处理:1、 用天平称出小桶的质量m桶小车质量M车。在桶内增加砝码,可以改变小车所受合力。小车上可以通过增加钩码来改变质量。2、如图所示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将直轨道置于水平桌面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在直轨道末端某处用垫块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当小车(前端未挂小桶)在轨道上轻推一下能做匀速运动即可 。打点计时器固定在轨道合适位置。细绳的一端是小桶,另外一端系在小车前端。3、 探究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将纸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另一端固定在小车末端。
在小桶内加入一定质量的砝码,细线跨过定滑轮,并调节定滑轮高度,使细线与轨道保持水平。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取下纸带,并做标记。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更换纸带,依次增加小桶内砝码质量,改变小车所受合力,重复实验,及时做出标记。处理纸带上的点,求出小车受不同外力时的加速度。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小车质量M车保持不变
小车受力F(N)
加速度a(m·s-2)
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小车受力F为横坐标,由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做出a-F图像。由图象得到 。4、探究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小桶内加入一定质量的砝码,并保持桶内砝码质量不变,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纸带,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取下纸带,并做标记。更换纸带,在小车上小车上分别继续增加不同个数钩码,重复实验,并做标记。处理纸带上的点,得到每条纸带对应小车的加速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小桶与砝码总重力保持不变
小车质量M(kg)
小车质量倒数1/M(1/kg)
加速度a(m·s-2)
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小车质量倒数1/M为横坐标,由表格中记录的数据作出a-1/M图像。由图像得到 。注意事项:1、在本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方法是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而垫起的位置要恰当.在位置确定以后,不能再更换倾角.2、改变m和M的大小时,每次小车开始释放时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罩梁,而且先通电再放小车. 误差分析:1、小桶与砝码的总质量过大。因为要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所以应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小桶和内装砝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外力,因此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由实验原理:得,而实际上,所以小车质量M 与 桶和砝码总质量应满足M>>m。
2、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力未完全平衡。应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3、纸带与计时器之间的摩擦。1、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由这些已知数据计算:①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___m/s2。②与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__________ m/s。(答案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2、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__________,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单选题)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答案:(1)小车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外力,(2)①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②C,解析:(1)因为要探索“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所以应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外力;(2)由于OA段a-F关系为一倾斜的直线,所以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由实验原理:得,而实际上,可见AB段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没有满足M>>m造成的。3、“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袋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N) 0.196 0.392 0.588 0.784 0.980
加速度a(m·s-2) 0.69 1.18 1.66 2.18 2.70
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a-F的关系图像.(3)根据提供的试验数据作出的-F图线不通过原点,请说明主要原因。答案: (1) 0.16 (0.15也算对) ;(2)(见图);(3)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解析:(1)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所打出的纸带,求解加速度用公式,关键弄清公式中各个量的物理意义,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t为连需相等的时间间隔,如果每5个点取一个点,则连续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3.68-3.52)m,带入可得加速度=0.16m/s2。也可以使用最后一段和第二段的位移差求解,得加速度=0.15m/s2.(2)根据图中的数据,合理的设计横纵坐标的刻度值,使图线倾斜程度太小也不能太大,以与水平方向夹角45°左右为宜。由此确定F的范围从0设置到1N较合适,而a则从0到3m/s2较合适。设好刻度,根据数据确定个点的位置,将个点用一条直线连起来,延长交与坐标轴某一点。如图所示。(3)处理图象问题要注意图线的斜率、交点、拐点、面积等意义,能正确理解这些量的意义则很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与纵坐标相交而不过原点,该交点说明当不挂砝码时,小车仍由加速度,即绳对小车仍有拉力,从此拉力的来源考虑很容易得到答案,是因为砝码盘的重力,而在(2)问的图表中只给出了砝码的总重力,而没有考虑砝码盘的重力。4.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
(1)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实验数据如图,图中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小车加速度a/m·s–2 0.633 0.572 0.497 0.418 0.332 0.250 0.167 0.101
小车质量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小车质量倒数 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
请在方格坐标纸中画出图线, 并从图线求出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倒数之间的关系式是 .(3)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一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拉力F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510 (2)略 (3)没有平衡摩擦力5.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得到以下数据:物体质量不变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的对应数据如表1;物体所受合力不变时,加速度a和物体质量的倒数1/M的对应数据如表2。表1 表2
a(m·s—2) 1.0 2.0 4.0 6.0 8.1
F(N) 0.5 1.0 2.0 3.0 4.0
a(m·s—2) 1.0 2.0 2.7 3.0 4.0
0.25 0.50 0.69 0.80 1.0
(1)分别画出a ~F图象和a~1/M图象。(2)由a ~F图象得到的结论是 ;由a ~1/M图象得到的结论是
答案:(1)如图所示(2)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成正比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6、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如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装有砂的砂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砂和砂桶总重量,小车运动加速度a可用纸带上点求得:(1)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试由图中数据求出小车加速度值;(2)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上表数据,为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请在方格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从图线中得到:F不变时,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之间定量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3)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重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图线,如图(d)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原点,明显超出偶然误差范围,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T=0.04s,a=3.0m/s2(4分)(2)如图所示, (作图2分,结论3分)(3)实验前未平衡摩擦力(3分)实验拓展:1、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实验步骤如下: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②用直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s,A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1,B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2;
③将滑块从A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1④重复步骤③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⑤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⑥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做出f-关系曲线。(1)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g):①斜面倾角的余弦= ;②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③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 ;④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 ;(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 。答案:(1)①;②;③;④;(2)3.62cm解析:(1)物块在斜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如图所示① ;根据三角形关系可得到,②根据③根据运动学公式,有,即有;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有;(2) 在游标卡尺中,主尺上是3.6cm,在游标尺上恰好是第1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再考虑到卡尺是10分度,所以读数为3.6cm+0.1×1mm=3.61cm或者3.62cm也对。2、某实验小组拟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滑块的运动.实验器材有滑块、钩码、纸带、米尺、带滑轮的木板,以及由漏斗和细线组成的单摆等.实验中,滑块在钩码作用下拖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单摆垂直于纸带运动方向摆动,漏斗漏出的有色液体在纸带带下留下的痕迹记录了漏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①在图2中,从 纸带可看出滑块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一致.②用该方法测量滑块加速度的误差主要来源有: 、 (写出2个即可).3、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① 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② 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s,则小车的加速度____。③ 用米尺A1相对于A2的高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__。④ 改变_斜面倾角(或填h的数值),重复上述测量。⑤ 以h为横坐标,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用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以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2)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① 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A1点相对于斜面底端A2的高度ho。② 进行(1)中的各项。③ 计算与作图时用(h-ho)代替h。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A. 方案正确可行B. 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C. 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其中合理的意见是_C__。4.某探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有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及斜面倾角是否有关。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A)表面光滑的长木板(长度为L),(B)小车,(C)质量为m的钩码若干个,(D)方木块(备用于垫木板),(E)米尺,(F)秒表。(1)实验过程:第一步,在保持斜面倾角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通过向小车放入钩码来改变物体质量,只要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至底端所用时间t,就可以由公式a=__________求出a。某同学记录了数据如右表所示: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发现,在实验误差范围内质量改变之后平均下滑时间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经过分析得出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为__________。第二步,在物体质量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倾角的关系。实验中通过改变方木块垫放位置来调整长木板的倾角,由于没有量角器,因此通过测量出木板顶端到水平面高度h,求出倾角的正弦值sin=h/L。某同学记录了高度和加速度的对应值,并在坐标纸上建立适当的坐标轴后描点作图如下,
请根据他所作的图线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m/s2。进一步分析可知,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与倾角的关系为__________。(2)该实验小组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答案:(1)a=,不改变,9.81,a=gsin,(2)控制变量法5、如图所示,在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中,若1、2两个相同的小车所受拉力分别为F1、F2,车中所放砝码的质量分别为m1、m2,打开夹子后经过相同的时间两车的位移分别为x1、x2,则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有( A )A.当m1=m2、F1=2F2时,x1=2x2 B.当m1=m2、F1=2F2时,x2=2x1C.当m1=2m2、F1=F2时,x1=2x2 D.当m1=2m2、F1=F2时,x2=2x1解析:题中m1和m2是车中砝码的质量,绝不能认为是小车的质量.当m1=m2时,两车总质量仍相等,因F1=2F2,则a1=2a2.由x=at2知,A正确,B错误;若m1=2m2,两车总质量关系未知,故C、D不能确定.
¥
5.9
网络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探究目的: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第 1 页
探究思路:1、物体加速度的测量:可以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测量加速度;
2、怎样提供并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可以将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端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一个小桶,桶中可放砝码,小桶和砝码所受的重力,等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力。因此,增减小桶中的砝码就可以改变小车受到的合力。
第 2 页
3、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用图象较直观地判断a与F、m的关系。
(1)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可以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由得到的数据描点作图,根据图像判断a与m的关系。
(2)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由于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质量m越大,加速度a越小。这可能是“a与m成反比”但也可能是“a与m2成反比”,甚至是更复杂的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可以以a为纵坐标,1/m为横坐标,或1/m2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判断a与m的关系。
第 3 页
探究器材:直尺、天平、砝码、垫块、钩码、一端带定滑轮的直轨道、打点计时器、固定夹、纸带、小车、 带细绳的小桶、
探究步骤及数据处理:
1、 用天平称出小桶的质量m桶小车质量M车。在桶内增加砝码,可以改变小车所受合力。小车上可以通过增加钩码来改变质量。
2、如图所示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将直轨道置于水平桌面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在直轨道末端某处用垫块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当小车(前端未挂小桶)在轨道上轻推一下能做匀速运动即可 。打点计时器固定在轨道合适位置。细绳的一端是小桶,另外一端系在小车前端。
第 4 页
3、 探究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将纸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另一端固定在小车末端。
在小桶内加入一定质量的砝码,细线跨过定滑轮,并调节定滑轮高度,使细线与轨道保持水平。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取下纸带,并做标记。
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更换纸带,依次增加小桶内砝码质量,改变小车所受合力,重复实验,及时做出标记。
2. 水合物热物理参数的实验测定
自然界中水合物有99%是甲烷水合物,直接研究甲烷水合物的热物理参数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然而,这一工作长期以来困难重重,一方面是由于实验室合成甲烷水合物过程中存在“铠甲”效应(即外部的水合物生成后会形成一层厚厚的“壳”,导致生成不够彻底,生成的水合物中夹杂大量的气体、水和冰粒,并且合成过程非常缓慢);另一方面是实验技术和测试方法的局限性。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水合物实验室研制出一套沉积物中水合物分解过程中的热物理特性模拟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可编程控制变温实验箱一台,高压模拟实验装置一套,研制了高压热-TDR探针,购置了TDR仪和数据采集器,制作了高压和温度监测系统,并研制了计算机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一套。该实验装置的技术核心在于热-TDR探针的设计制作。TDR技术和热脉冲技术具有相对独立的探头,我们将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同时同地测量介质含水量、温度、容积热容量、热导率、热扩散系数等多项参数。不但避免了介质时空变异性的影响,还可以实现连续定位测定。
实验装置
如图75.13所示,模拟实验系统硬件部分包括可编程步入式变频高低温箱一台、高压模拟实验装置一套(包括其核心技术———耐高压热-TDR探针)、数据采集系统,软件部分我们自行设计编写了计算机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
图75.13 实验装置简图
高压模拟实验设备主体部分是增压系统、两个高压釜体及插入反应体系中的热-TDR探针。气高压气瓶顶端有两个压力控制阀门,用于控制气瓶输出压力和釜体输入压力。阀门连接两个压力指示表,可以直接读出两处压力值,便于控制加压幅度。
高压釜体包含一个反应釜体和一个为搅拌釜体。两个高压釜体容积均为200cm3,最大工作压力30MPa。高压反应釜外层用不锈钢制作,采用自紧法螺纹密封,为保证螺纹密封效果,在连接部分采用两个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整个反应釜也是专门设计定做,通过测试,其密封效果可以保证实验顺利完成。搅拌釜体内装有聚四氟磁棒,下部是磁力搅拌器。反应釜体内部装有内筒(内筒用聚砜材料切割制成,聚砜具有力学性能优异,刚性大、耐磨、耐高压、热稳定性好等特点,适合在低温高压条件下作为水合物的反应容器材料)。容积为70cm3。热-TDR探针插入内筒所盛的反应物中发射热脉冲和测定反应体系温度、含水量等参数。压力表直接连接在气体管路上,便于采集数据和人工监控。
实验技术与方法
将沉积物装入模拟装置,采用逐渐升压的办法,测量压力对热物理参数的影响。当模拟装置内的压力达到预定的压力条件时,停止加压。室温下模拟装置放置一定的时间后,若压力没有发生变化即可开展水合物生成模拟实验(压力恒定48h)。启动监测装置,监测模拟装置内,温度、压力和TDR波形的变化。随着水合物逐渐生成,TDR波形逐渐发生变化,反射系数逐渐增加,相对距离缩短。
打开搅拌釜、反应釜进气阀门(阀门3、4、5),打开抽真空口(阀门2),其余阀门关闭,将系统抽真空。待系统负压稳定后,关闭抽真空口和抽真空机。打开除高压阀以外的所有阀门,通入实验所用的甲烷气清洗气路,重复3~4次。然后打开进气阀门(阀门1、3、4),其余阀门关闭,开始向两个高压釜内加压。加至实验所需压力(4.0~7.0MPa)后关闭加压阀门稳定一段时间。打开磁力搅拌器直至搅拌釜内的甲烷气溶解在SDS溶液中达到饱和。打开搅拌釜和反应釜之间的阀门(阀门5),使溶解了饱和甲烷气的SDS溶液流向反应釜,直至反应釜中的松散沉积物达到含水量饱和状态后关闭阀门5。开启控温箱开关,将温度设置为0.5℃。实验进入水合物合成阶段。水合物合成所需时间受多个条件影响,如水合物的“记忆效应”、温度“过冷度”、表面活性剂的添加等。水合物合成一般需要1、2d时间。水合物生成进度可以通过TDR波形图明显看出。
实验选择的热脉冲电源为12V直流电源。通过计算机直接控制热脉冲发射的时间和时长。由于实验采用的加热丝直径很小,加热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加热丝绝缘层烧化;另外,水合物本身遇热容易分解。综合考虑上述各因素影响,加热时长一般掌握在4~8s内。另外,一个热脉冲发射过后需要一定的散热时间,待反应体系温度完全恢复到脉冲发射前的状态时再发射下一个脉冲。两个相邻的热脉冲之间发射间隔过短,反应体系内的余温会干扰实验结果;间隔过长则费时费电(刁少波等,2008)。
计算
采用了平行热线法和交叉热线法测定热物理特性。
1)交叉热线法。热导率计算公式为: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λ为热导率;"2、"1为两次热脉冲的加热时间;T2-T1为温度的变化;Q为热源强度。
2)平行热线法。热扩散系数α计算公式为: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tm为达最高温度时的时间;t0为热脉冲的加热时间;r为热电偶距线性热源的垂直距离。
容积热容量计算公式为: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q为单位长度加热丝在单位时间内释放的热量;Ei(-x)为指数积分。
由λ=α·ρc计算出热导率。
3. 求化学实验里常用仪器的图片和名称。(差不多有30个)
干燥箱、培养箱、电阻炉、水浴锅、水浴箱、万用电炉、蒸馏水机、粉碎机、组织捣碎机、电动搅拌器、磁力搅拌器、震荡机(摇床)、显微镜、浊度仪、酸度计、电导率仪、色度计、罗维朋、离心机、以及药检仪器(熔点仪、崩解仪等)、电位滴定仪、高效液相,原子吸收、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粘度计、水分测定仪、旋光仪、阿贝折射仪、溶解氧仪、COd等。
由于种类较多,并且一种仪器型号也较多,所以建议你去网上看下他们的图片。我这里就不给您提供图片了。
4. 电导分析法仪器包括哪些装置
电导分析法是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来分析被测物质含量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它所 依据的基本原理是溶液的电导与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运动速度和离子 电荷数有关。其具体做法是:将被测溶液放在由固定面积、固定距离的两个铂电极所构成的电导池中,然后测 量溶液的电导,由此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1]
中文名
电导分析法
外文名
method of conctometric analysis
应用学科
机械工程
分类
直接电导法和电导滴定法
作用
分析被测物质含量
快速
导航
电导测量系统组成分类
介绍
以测量待测溶液的电导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电导是电阻的倒数, 测电导实质就是测电阻。电导分析也可以说是通过测量两电极间溶液的电阻来确定离子含量的方法。
由于溶液的电导并不是某一种离子的特征参数,而是溶液中所有离子的共同贡献,因此电导分析法的选择性很差, 使它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2]
电导测量系统组成
电导测量系统由电导池和电导仪组成。电导仪主要由测量电源1, 测量电路2和放大器3及指示器4构成。电导池由电导电极5和盛溶液的容器6及待测试液组成 (如图1
5. 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过程如下:(1)将NaCl溶液进行电解,在电解槽中可直接得到
(1)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生成氢气、氯气、氢氧化钠;利用生成物可以使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水;
故答案为:Cl2 ;NaOH;NaClO;
(2)依据流程图分析可知,为富集溴,用二氧化硫还原溴单质为溴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4H++SO42-+2Br-;故答案为:Br2+SO2+2H2O═4H++SO42-+2Br-;
(3)①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关键是控制镏出成分的沸点,Br2的沸点为59℃,控制温度为59℃,冷凝得到液溴;
故答案为:利用温度计控制产生蒸气的温度,并收集59℃时的馏分;
②得到的溴单质颜色为深红棕色;除去该产物中仍残留的少量Cl2,利用氯气强氧化性,可向其中加入NaBr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单质;溴单质微溶于水,所以可以分液分离或蒸馏得到溴单质;
故答案为:深红棕色;分液(或蒸馏);
③溴单质是有毒性和强腐蚀性,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碱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2OH-═BrO-+Br-+H2O;故答案为:Br2+2OH-═BrO-+Br-+H2O.
6. 在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请设计实验,证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能
(1)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