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测定NaHCO3和Na2CO3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方案一:按如图
由测定含量的实验可知,A中发生Na2CO3+H2SO4=H2O+CO2↑+Na2SO4、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B中为浓硫酸吸收水,干燥二氧化碳,利用C装置吸收二氧化碳,D装置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进入C装置干扰含量测定,
方案一:①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装置B中为浓H2SO4,可干燥二氧化碳,装置D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水蒸气、CO2进入C管被吸收,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浓H2SO4;防止空气中水蒸气、CO2进入C管被吸收;
②设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Na2CO3+H2SO4=H2O+CO2↑+Na2SO4、
x x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y y
❷ 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某同学通过如下实验探究反应原理并验证产
(1)依据猜测可知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OH)2 或MgCO3或Mg(OH)2 ,MgCO3,故答案为:Mg(OH)2 ; (2)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可以说明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能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和一种白色不溶物;气体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气体可能是氢气或一氧化碳,如果测定是一氧化碳时,燃烧后需要用到澄清石灰水,所以该气体是氢气; 依据实验Ⅲ的推断分析,加入一种试剂产生气泡可知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加入的是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镁;加入盐酸沉淀碳酸镁全部溶解; 依据实验Ⅳ加入CaCl2或BaCl2生成沉淀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氢气;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CaCl2或BaCl2; (3)根据B中碱石灰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B不能直接与空气接触,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装置B中,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应连接一个干燥装置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 B中碱石灰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设生成8.8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镁的质量为X则: MgCO3+2HCl═MgCl2+H2O+CO2↑ 84 44 X 8.8g 根据: = 解得X=16.8g,所以含有氢氧化镁质量为:22.6g-16.8g=5.8g; 碳酸镁和氢氧化镁物质的量之比为: : =0.2:0.1=2:1,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为Mg(OH) 2(CO 3) 2或2MgCO 3?Mg(OH) 2, 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 2进入装置B中,影响实验结果;Mg(OH) 2(CO 3) 2或2MgCO 3?Mg(OH) 2 ;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2Mg(OH) 2?2MgCO 3沉淀、Na 2CO 3和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g+4NaHCO 3+2H 2O=Mg(OH) 2?2MgCO 3↓+2Na 2CO 3+3H 2↑;故答案为:3Mg+4NaHCO 3+2H 2O=Mg(OH) 2?2MgCO 3↓+2Na 2CO 3+3H 2↑;
❸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来探究草酸受热分解的产物,他们将草酸受热分解得到的气体通过如下图所示装
(1)草酸受热分解产物中,证明产物中有CO2的现象是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金属铜自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如果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装置E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证明草酸受热分解产物中存在二氧化碳,故答案为: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装置E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一氧化碳的尾气处理可以采用点燃法,所以导管G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剧毒的CO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处理尾气,防止剧毒的CO污染空气; (3)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2,用氢氧化钠溶液会将二氧化碳除去,无法进行下一步检验,故b错,草酸既然是酸,那么就会跟碳酸根、碳酸氢根发生反应放出CO2,对检验CO2产生干扰,故c、d错,故选a; (4)设反应物中CuO为x mol,Cu2O为ymol,混合物7.6g得到产物CO23.3g,根据方程式CuO+CO △ | .
❹ 一道高三化学实验题
(1)D装置的作用: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 这是一个定量分析的实验,通过A中Na2CO3产生的CO2被C中的碱石灰吸收,测得这里的质量增加就是生成的CO2的质量,然后计算Na2CO3的纯度。所以空气中含有的少量CO2和H2O蒸汽若也被吸收,会造成测得的CO2质量偏大,即计算的Na2CO3的含量偏大。所以再加装一个碱石灰,可以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对实验的影响。
分液漏斗中“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盐酸HCl有挥发性,会使得生成的CO2中混有HCl,但是又很难除去,一般会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但是会生成CO2,而导致测得的CO2质量偏大。若不除去,到了C中,HCl也会被碱石灰吸收,导致测得的CO2质量偏大。
(2)实验前称取17.90g样品,实验后测得C装置增重 8.80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29.6% C的质量增加就是生成的CO2的质量,而CO2都来自Na2CO3,关系是 Na2CO3 ------ CO2 106g------------44g 17.90x-----------8.80g 解得,x= 此处的数据有问题,建议再查查,可能是你没把题目打清楚 1、如果只有Na2CO3和其它不生成CO2的杂质混合,是不是CO2的增重,或者原固体样品的质量错了。 2、还可能是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 这样,解法略改,设NaHCO3质量为x,Na2CO3质量y 则,它们生成的CO2的总和为8.8g x+y=17.9 x/84+y/106=8.8/44 解得,x=12.6g,y=5.3g Na2CO3的质量分数=5.3/17.9=29.6%
(3)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是:缺少一个驱赶残留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 这个实验是定量实验,所以对数据的测量要求较高,这里有2个缺陷 1是生成的CO2会残留在装置中,而没有被C中的碱石灰完全吸收,会导致C中增重偏少,即测得的CO2偏少。 2是装置中原来存在的空气中的CO2也会对测量的质量带来影响 所以,这个实验一般会在整个装置的前面再加装一个鼓气的装置,而鼓入的空气则要先经过碱石灰,就是将装置中原有的空气中的CO2先排尽,再反应,最后再鼓气,将装置中残留的CO2都赶入C中被吸收,再测量C的增重就是较准确的CO2的质量了。
与实验前后称得f装置增重77g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自动送片料装置
发布:2025-05-24 07:27:20
浏览:13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