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帮忙解释一下右图喷泉实验原理,谢谢
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锥形瓶中,NH3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气体迅速减少,气压降低,
在大气压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被挤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用热毛巾加热烧瓶,使得NH3受热膨胀,与烧杯内的水相接处,
NH3极易溶于水,发生倒吸,使得水进入烧瓶中。
随着NH3不断溶解,导致烧瓶内气体迅速减少,气压降低,
在大气压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被挤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⑵ 如图示的装置做“喷泉实验”,这个实验可以说明:①容器A里的气压大于大气压 ②容器A里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第四点的解释依据是根据大气压力的“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强可内以将水银柱维持在容760mm的高度,相当于10m高的水柱高度,也就是说如图
在一个大气压力的情况下,上部真空的托里拆利管水银柱高度高出液面可以达到760mm,而换作水柱时液面高度在10米以上才能出现真空空间,所以,在实验中A球高度不可能达到距水面如此高度时,若能被充满水,说明内部原来就不存在任何空气,即处于完全真空状态。
⑶ 如图示的装置做“喷泉实验”,这个实验可以说明:①容器A里的气压大于大气压 ②容器A里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分析“来喷泉实验”的原理可知自,球体内的气压只有小于外界大气压时,水才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球体中,形成“喷泉”,故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
当喷泉停止时,内外压强平衡,此时容器中的气压与容器内水的压强之和,等于外界大气压,故③说法错误;
如果喷泉最后能将水灌满A球,说明喷泉前A球内为真空,因为大气压完全可以支持容器中的水柱的高度,故④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⑷ 喷泉实验装置图及原理
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扒茄世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现象:下方烧杯内的水被迅速倒吸入倒置的烧瓶中,呈现出喷泉状,且水迅速变红,呈现出红色喷泉。随着反应的进行,红色的水最后几乎充满整个烧瓶。
实验结论或原因: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L水可以溶解大约700L的氨气。假设胶头滴管春肢里的水有3mL,那么这3mL的水可以吸收超过2L的氨气。一个圆底烧瓶的体积大约100mL——500mL不等,很显然这点氨气会被胶头滴管里的水吸收完全。
然后,这个烧瓶压强变小,几乎就成了真空状态。打开弹簧止水夹,烧杯下方的水就会被猛烈地倒吸入烧瓶中形成氨水喷泉,氨水为弱碱性,故溶液变为红色。
⑸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实验现象(如下图),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
(1)B(2) C(3)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图一圆底烧瓶内部压强减小,小于大气版压,图二锥形瓶权内压强增大。(4)图二
⑹ 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喷泉实验,该实验可说明:
2 产生喷泉时,容器A里得大气压小于大气压 ⑺ 喷泉实验怎么做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力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力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裤辩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试液),把实验装置装好后。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 ⑻ 可以进行喷泉实验的有哪些气体 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实验可设计成喷泉实验。气态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反应可设计成喷泉实验 1、氯气跟氢氧化钙的反应 在500ml圆底烧瓶里收集满氯气(Cl₂),加入约10g氢氧化钙(Ca(OH)2),塞紧带尖嘴的玻璃管的胶塞。小心摇动烧瓶,使氯气跟氢氧化钙充分反应后,将玻璃管插入盛有红颜色水的烧杯中,打开玻璃管上的止水夹,烧瓶内即出现美丽的喷泉。 反应方程式: 2Cl₂+2Ca(OH)₂=Ca(ClO)₂+CaCl₂+2H₂O 2、二氧化氮跟水反应 在500ml烧瓶内加入10ml浓硝酸(HNO3),再放入一小块铜片。待反应产生的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赶尽空气充满整个烧瓶时,立即用尖嘴下绑有一团浸湿水的棉团的玻璃管的胶塞塞紧烧瓶瓶口,并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玻璃管插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烧杯中(装置如图2)。打开玻璃管上的止水夹,轻轻摇动烧瓶,即可产生美丽的红色喷泉。 反应方程式: Cu+4HNO3(浓)=Cu(NO3)₂+2NO₂↑+2H₂O 3NO₂+H₂O=2HNO3+NO 3、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 在500ml烧瓶中收集满二氧化碳(CO2)气体,小心地加入10ml40%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立即用带玻璃尖嘴管的胶塞塞紧(或不加氢氧化钠溶液而直接在尖嘴玻璃管上绑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团)。轻轻摇动烧瓶,待充分反应后,打开插入盛有红色水溶液烧杯中玻璃管上的止水夹,即可形成喷泉。 反应方程式:CO₂+2NaOH==Na₂CO3+H₂O 4、氯气跟甲烷的取代反应 向500ml的烧瓶中先通入氯气(Cl₂),再通入甲烷(CH4),塞紧带尖嘴玻璃管的胶塞,将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200W电灯泡在反光镜配合下照射烧瓶2~3分钟,打开玻璃管上的止水夹,即可形成喷泉。实验完毕后,在烧瓶内液面上出现油层。 反应方程式:CH4+Cl₂=CH3Cl+HCl CH3Cl+Cl₂=CH₂Cl₂+HCl 5、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用500ml圆底烧瓶排水法收集满氧气(O2)。在带玻璃尖嘴管的胶塞上插入燃烧匙,燃烧匙内放少量红磷(P)。将燃烧匙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待红磷燃烧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圆底烧瓶内,并将烧瓶口用胶塞塞紧。 等反应完成,烧瓶逐渐冷却后,将烧瓶倒置固定在铁架台上,玻璃管伸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烧杯中。打开玻璃管上的止水夹,即可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 反应方程式:4P+5O₂=(点燃)=2P₂O₅ 6、氯化氢与氨气的反应 用500ml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满氨气(NH3),瓶口用带玻璃尖嘴管的胶塞塞紧,玻璃管的另一端通过单孔胶塞插入盛有浓盐酸(HCl)的塑料瓶中。打开玻璃管上的止水夹,用手挤控塑料瓶,使塑料瓶中的氯化氢气体通过玻璃尖嘴进入圆底烧瓶内与氨气接触,即可形成白色的喷烟。 反应方程式:NH3+HCl= NH4Cl (8)幼儿喷泉实验装置图扩展阅读 产生机理 根据克拉伯龙方程(也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推出P=(nRT)/V (R为常数)。 要使P变小,可改变n、T、V中的一个变量。 所以减小气压的方法有三种: ①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n); ②降低气体的温度(T); ③增大气体的体积(V)。 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有两种方法: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可把气体抽走或物理溶解,化学方法可通过化学反应或化学溶解;降低气体的温度,我们可以采用冷水浇注或用湿毛巾放于瓶底,也可以把装置转移入较低温的环境;而增大气体的体积,可以采取,升高温度(如:用热水浇注或热毛巾放于瓶底)或改变容器的体积的方法。 对于用化学方法来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方法又和气体的溶解度、吸收液的种类有关。 ①气体溶解性大小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如,易溶于水的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难溶于水的气体;由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一样,从而就使得压强的减少不一样,是喷泉能否产生以及喷泉大小的关键。 ②吸收液的种类也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不同的吸收液,与气体之间能否反应、气体在其中溶解度的大小,都决定了喷泉实验的成功与失败。 ⑼ 下列图示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并进行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等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与幼儿喷泉实验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407制冷剂多少压
浏览:876
什么叫仪器仪表盘装配
浏览:837
plc停车场自动门控制装置
浏览:989
广州和力视听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444
自动清洗粘度计装置
浏览:462
某同学用如下实验装置测量滑块
浏览:933
机械硬盘怎么暴力拆开
浏览:302
天然气阀门什么材质的好
浏览:496
地热U形阀门怎么是开到位了
浏览:137
切削液自动添加装置
浏览:51
制冷量w3200单冷什么意思
浏览:896
水电自动装置检修高级工答辩考试
浏览:679
阀门是用来控制流体的什么装置
浏览:773
减速器如何给轴承添加润滑脂
浏览:117
上高阀门在什么位置
浏览:894
超声波化学什么意思
浏览:669
消防管道横管上阀门的作用
浏览:869
半导体制冷杯多少钱
浏览:225
小车轴承要多少钱一个
浏览:608
消防水池管道阀门
浏览: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