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接地是什么作用
接地的作用主要是防止人身遭受电击、设备和线路遭受损坏、预防火灾和册枯困防止雷击、防止静电损害和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州念接地指电力系统和电气装置的中性点、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导电部分经由导体与大地相连。可以分为工作接地、防败态雷接地和保护接地。
⑵ 接地技术有什么作用
接地是防止电气设备漏电,防止工艺过程产生静电和遭受雷击时,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和人身触电危险的一种保护性技术措施。所谓接地,就是把设备的某一部分通过接地装置同大地紧密连接起来。由于设计、施工和外力破坏等原因,接地措施不符合要求,就可能是火灾、爆炸和造成人身触电的潜在危险源。
接地的基本概念
(1)接地的分类。按照不同用途,接地可分为正常接地和非人为的故障接地两类。正常接地又有工作接地和安全接地之分。工作接地有两种情况:
①利用大地当做导线的接地,在正常情况有电流通过,如直流工作接地、弱电工作接地等;
②维持系统安全运行的接地,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或只有很小的不平衡电流流过,如110千伏以上高压系统的工作接地,三相四线制380伏系统变压器中性点的工作接地等。
安全接地主要包括防止触电的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及屏蔽接地等。
故障接地是指带电体与大地之间发生意外的连接,如电气设备绝缘损坏的碰壳短路,电力线路的接地短路等。
(2)接地电流和接地短路电流。凡从带电体流入地下的电流即属于接地电流。
接地电流有正常接地电流和故障接地电流之分。正常接地电流系指正常工作时通过接地装置流入地下,借大地形成工作回路的电流。故障接地电流系指系统发生故障时出现的接地电流。
(3)接地电阻。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的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电压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按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冲击电流求得的接地电阻,称为冲击接地电阻;按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工频电流求得的电阻,称为工频接地电阻。
接地方式的基本要求
(1)为保证人身、设备和建、构筑物的安全及正常运行,应将电气设备的某些部分与接地装置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接地工程包括:工作接地、保护接地、过电压(内部及雷电)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等几种方式。
(2)下列设备需进行工作接地:
①发电机、变压器、静电电容器组的中性点;
②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线圈;
③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及保护间隙等;
④三线制直流回路的中性线,宜直接接地。
(3)下列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支架需做保护接地:
①电机、变压器、电容器、电气设备、控制设备、携带及移动式用电器具的底座和外壳;
②电力设备的传动装置、配电屏和控制屏的框架、动力配电箱和照明配电箱等;
③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线圈;
④户内外配电装置的架构和钢筋混凝土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钢筋混凝土杆;
⑤电缆接线盒、终端盒的外壳、电力电缆的金属外皮、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电缆支架等;
⑥销装控制电缆的金属外皮,非铠装或非金属护套电缆的1~2根屏蔽芯线;
⑦敷线钢索,吊车轨道。
(4)过电压(内部及雷电过电压)保护接地:
①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除主要采取在相应开关处装设阻容吸收器或氧化锌避雷器和尽量减少单相和互相断线外,对不接地系统应加装接地变压器或经接地电阻接地;
②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内建、构筑物雷电过电压保护接地应按规范的规定进行。
(5)凡可能产生静电的下述设备应装设防静电接地:
①生产、加工、储存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设备及气柜、储罐等;
②输送易燃易爆液体和气体的管道及各种阀门;
③装卸易燃易爆液体和气体的罐(槽)车,油罐、装卸栈桥,铁轨,鹤管,以及设备、管线等;
④生产、输送可燃粉尘的设备和管线如混合器、过滤器、压缩机、干燥器、吸收装置、磨、筛、设备通风管道上的金属网过滤器以及浮动式易燃易爆气柜、油罐的金属顶部,应不少于两处用25平方毫米跨接软铜线与设备相连接;
⑤管道及金属栈桥,应在始端、末端、分支处以及每隔100米处设防静电接地;
⑥平行管道净距小于100毫米时,应每隔20米加跨接线。管道交叉且净距小于100毫米时亦应加跨接线。采用金属螺栓或卡子紧固的金属法兰,可不装静电连接线,但应保证至少有两个螺栓或卡子具有良好的导电接触面。
电气设备的接地
(1)6(10)千伏及以下电力系统中,严禁利用大地作相线或中性线。
(2)各生产装置区内所有用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必须用单独的保护支线与保护干线相连或用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体相连。保护线上不应设置保护电器及隔离电器,但允许设置供测量用的只有用工具才能断开的接点。
(3)保护线及接地线与设备间的连接,应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不应将几个需保护接地的部分互相串联后,再用一根接地线与接地体相连接。
(4)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变压器、旋转电机的中性点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连接时,应采用单独接地线。
(5)手提式电气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保护接地芯线:其电源插座应备有专用的接地插孔,且所用插头的结构应能避免将导电触头误作接地触头使用。插头和插座的接地触头在导电之前连通并在导电触头脱离之后才断开。金属外壳的插座,其接地触头和金属外壳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6)移动用电设备的外漏可导电部分,应与电源的接地系统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网中,可利用在移动式用电设备附近的接地装置或自然接地体代替上述金属连接线,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欧。
⑶ 接地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一、接地的目的:
1、在电力系统中,运行需要的接地,如中性点接地等,称为工作接地。
2、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钢筋混凝土杆和金属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了防止这种电压危及人身安全而设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和电力高压系统中,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最采用的一种保安措施。
3、接地电压保护装置,如避雷针、避雷器和保间隙等,为了消除过电压危险而设的接地,称为过电压保护接地。
4、易燃油、天然气贮罐和管道等,为了防止静电危险影响而设的接地,称为防静电接地。
二、接地的作用:
1、防止电磁耦合干扰:如数字设备接地;射频电缆布线屏蔽层接地等;
2、防止强电和雷击通信设备:如列架及一般通信设备机壳接地,防止设备、仪表、人身伤害;
3、通信系统工作需要:如海缆中继设备的远供系统采用导线——大地制方式。
拓展资料:
接地(earthing)接地指电力系统和电气装置的中性点、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导电部分经由导体与大地相连。可以分为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和保护接地。
第三个字母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线的组合关系,如C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如TN-C,S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线是严格分开的,如TN-S。
(1)TT系统
TT方式是指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TT系统。
(2)TN系统
TN系统时指电源系统有一点(建筑行业中通常是指建筑物供电的变压器中的中性点)直接接地,负载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如金属外壳)通过保护线连接到此点的低压配电系统,称为另保护系统。
TN方式供电系统中,根据其保护线PE是否与工作零线N分开又划分为TN-C、TN-S、TN-C-S系统。
(3)TN-C系统
保护线PE和工作零线N合为一根PEN线,所有负载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与PEN线相连的一种形式(只使用于三相负载基本平衡情况)。
(4)TN-S系统
TN-S是一种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TN-S安全可靠,使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低压供电系统。
(5)TN-C-S系统
前端为TN-C系统,后端为TN-S系统。TN-C-S系统在带独立变压器的生活小区中较普遍采用。
(6)IT系统
IT系统电源侧没有工作接地,或经过高阻抗接地,负载侧电气设备进行接地保护。IT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要求严格连续供电的场所,例如电力、炼钢、大医院的手术室、地下矿井等处。
⑷ 接地装置及其作用是什么
接地装置:也称接地一体化装置,把电气设备或其他物件和地之间构成电气连接的设备。
也称接地一体化装置:把电气设备或其他物件和地之间构成电气连接的设备。
作用:通过接地装置将电气装置内需接地的部分与接地极相连接。还起另一作用,即通过接地装置将电气装置内诸等电位联结线互相连通,从而实现一建筑物内大件导电部分间的总等电位联结。
接地装置由接地极(板)、接地母线(户内、户外)、接地引下线(接地跨接线)、构架接地组成。被用以实现电气系统与大地相连接的目的。接地装置与大地直接接触实现电气连接的金属物体为接地极。分为:人工接地极和自然接地极。
(4)静电接地装置接地体用什么作用扩展阅读:
接地装置的分类:工作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仪控接地。
1、工作接地: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接地。例如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其作用是稳定电网对地电位,从而可使对地绝缘降低。
2、防雷接地:是针对防雷保护的需要而设置的接地。例如避雷针(线)(现称接闪杆、线、带)、避雷器的接地,目的是使雷电流顺利导入大地,以利于降低雷过电压,故又称过电压保护接地。
3、保护接地:也称安全接地,是为了人身安全而设置的接地,即电气设备外壳(包括电缆皮)必须接地,以防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
4、仪控接地:发电厂的热力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晶体管或微机型继电保护系统和远动通信系统等,为了稳定电位、防止干扰而设置的接地。也称为电子系统接地。
⑸ 接地体作用
是,
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是由埋入土中的金属接地体(角钢、扁钢、钢管等)和连接用的接地线构成。
按接地的目的,电气设备的接地可分为:工作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仪控接地。
工作接地: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接地。例如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其作用是稳定电网对地电位,从而可使对地绝缘降低。
防雷接地:是针对防雷保护的需要而设置的接地。例如避雷针(线)、避雷器的接地,目的是使雷电流顺利导入大地,以利于降低雷过电压,故又称过电压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也称安全接地,是为了人身安全而设置的接地,即电气设备外壳(包括电缆皮)必须接地,以防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
仪控接地:发电厂的热力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晶体管或微机型继电保护系统和远动通信系统等,为了稳定电位、防止干扰而设置的接地。也称为电子系统接地。
接地电阻的基本概念:
接地电阻是指电流经过接地体进入大地并向周围扩散时所遇到的电阻。大地具有一定的电阻率,如果有电流流过时,则大地各处就具有不同的电位。电流经接地体注入大地后,它以电流场的形式向四处扩散,离接地点愈远,半球形的散流面积愈大,地中的电流密度就愈小,因此可认为在较远处(15~20m以外),单位扩散距离的电阻及地中电流密度已接近零,该处电位已为零电位。图中曲线U=f(r)即表示地表面的电位分布情况(r表示离雷电流注入点的距离)。
接地点处的电位Um与接地电流I的比值定义为该点的接地电阻R,R=Um/I。当接地电流为定值时,接地电阻愈小,则电位Um愈低,反之则愈高。接地电阻主要取决于接地装置的结构、尺寸、埋入地下的深度及当地的土壤电阻率。因金属接地体的电阻率远小于土壤电阻率,故接地体本身的电阻在接地电阻中可以忽略不计。
⑹ 何谓接地接地的作用是什么接地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
将电力系统或电气装置的某一部分经接地线连接到接地极上,称为接地。电力系统中接地的部分一般是中性点,也可以是相线上的某一点。电气装置的接地部分则是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导体,一般为金属外壳。 为了安全保护的需要,把不属于电气装置的导体(也可称为电气装置外的导体),例如水管、风管、输油管及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和接地基相连,称为接地;幕墙玻璃的金属立柱等和接地基相连,也称接地。 接地的作用主要是防止人身受到电击、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保护线路和设备免遭损坏、预防电气火灾、防止雷击和防止静电损害。 接地装置是由接地极和接地线的总称。 接地极是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接地极分为自然接地极和人工接地极两类。 自然接地极有以下几种:地下金属水管系统,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人工接地极宜采用水平敷设的圆钢、扁钢、金属接地板,垂直敷设的角钢、钢管、圆钢等。为了降低接地电阻和增加抗腐蚀能力,工程中也采用铜包钢、铝包钢接地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