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图
你好,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那套反应装置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收内集装置组合在一容起就行了,你去课本上找一下就行了,如果需要画草图,请说明
亲,我是诚心的想帮你,若满意请给予好评,此题有问题请追问,互相探讨,答题不易,互相理解,请不要随意给差评,谢谢,
⑵ 如图所示装置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______.(2)____
(1)对图中的制取装置来说,漏斗下端未插入到液面以下,产生的二氧化专碳气体就会从属长颈漏斗逸出;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下端没有插入到液体面以下,应改为将长颈漏斗的下端插入到液面以下;
(2)锥形瓶内导管伸入过长,不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
故答案为:导管不应伸入锥形瓶过长,应改为导管刚露出橡皮塞为宜;
(3)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不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应改为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⑶ 图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根据图形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b_____
(1)长颈漏斗,锥型瓶,导管,集气瓶 (2)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应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加药品时应先加液态药品,再加固体药品,故答案为: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长颈漏斗,锥型瓶口,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3)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长颈漏斗下端一定要没入溶液中,以防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上端溢出,②锥形瓶内的导管不能太长,应刚露出塞子即可,有利于气体的排出,③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导管都必须伸到瓶底,有利于空气的排出,故答案为:①长颈漏斗下端未伸到液面以下;②锥型瓶中导管过长;③集气瓶中导管未插到瓶底 |
⑷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①、②
(1)大试管;来酒精灯自。(2)A;C。(3) C、E。(4) H 2 和CO 2 。
⑸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带序号仪器的名称:①___
(1)通过观察图,不难发现①是试管,②是锥形瓶; (2)A装置是给固体加热产生气体的装置,对于用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的反应不适用, A、高锰酸钾是固体,制氧气需要加热,故A适用, B、双氧水即过氧化氢,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故B不适用, C、石灰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故C不适用, 故答案选B、C; (3)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后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由于二氧化碳是可溶于水的,通常不用排水集气法,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二氧化碳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故选F装置;要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了,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满了,否则就没有满,这是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另外要注意不能把木条插到瓶内; (4)C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型制气体,如果用该装置制氧气,就应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故化学方程式为:2H 2 O 2 2H 2 O+O 2 ↑;如果该装置反应速度过快,可以通过调节装置上的分液漏斗开关,使进入的过氧化氢少一点,故答案选A; (5)由于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要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就要通过实验,并且实验现象要有明显的不同, A、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会燃烧更旺,在二氧化碳中会熄灭,故A可以, B、紫色石蕊试液,石蕊是酸碱指示剂,与氧气不反应,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现象不同,故B可选, C、无色酚酞试液,是酸碱指示剂,与氧气不反应,即使遇到酸也不变色,都无明显现象,故C不能鉴别, D、澄清石灰水,与氧气不反应,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现象不同,故D可以用, 故答案选A、B、D. 故答案是: (1)①试管②锥形瓶;(2)BC; (3)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F、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4)2H 2 O 2 2H 2 O+O 2 ↑、A; (5)ABD. |
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 反应方程内式: 
(6)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扩展阅读: 二氧化碳研究简史: 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在生活实践中就感知到了二氧化碳的存在,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二氧化碳看成是一种杀生而不留痕迹的凶神妖怪而非一种物质。 3世纪时,中国西晋时期的张华在所著的《博物志》一书记载了一种在烧白石作白灰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这种气体便是如今工业上用作生产二氧化碳的石灰窑气。 化学家们结合氧和碳的原子量得出“固定空气”中氧和碳的原子个数简单的整数比是2:1,又以阿伏伽德罗于1811年提出的假说为依据,通过实验测出“固定空气”的分子量为44,从而得出“固定空气”的化学式,与此化学式相应的名称便是“二氧化碳”。
⑺ 下列分别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n...
答案来:A A.该实验产生二源氧化碳,使管内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出试管。 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可以验证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⑻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⑴ 指出图中有关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⑵ 指出图中错误
(1)a.锥形瓶b.集气来瓶 2指出图中错自误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①长颈漏斗下端未伸入液面下,应伸入液面下 ②导气管伸入锥形瓶内过长,只需伸出橡皮塞少许 ③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太短,应伸入瓶底。
⑼ 图是李华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图(①为分液漏斗,活塞可随时开关以控制液体滴加速度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2)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专为29.如果某气体的属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如果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的小.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6×2=44,则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若锥形瓶中有50g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则碳酸钙的质量为:50g×80%=40g,设则最多可制取x二氧化碳气体.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10044 40gx = x=17.6g 故答为:(1)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2)44,向上排空气法.17.6g. |
⑽ 此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有哪些错误为什么请改正
(1)对图中的制取装置来说,漏斗下端未插入到液面以下,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就版会从长颈漏斗权逸出;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下端没有插入到液体面以下,应改为将长颈漏斗的下端插入到液面以下; (2)锥形瓶内导管伸入过长,不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 故答案为:导管不应伸入锥形瓶过长,应改为导管刚露出橡皮塞为宜; (3)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不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应改为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买机床有什么坑
发布:2025-05-14 19:42:48
浏览:242
柱元五金制品厂
发布:2025-05-14 19:30:32
浏览:8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