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入侵报警系统的四种类型----总线制、多线制、无线制、公共网络型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
根据信号传输方式的不同,入侵报警系统组建模式宜分为以下模式:
1 分线制: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多芯电缆与报警控制主机之间采用一对一专线相连。
2 总线制: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其相应的编址模块与报警控制主机之间采用报警总线(专线)相连。
3 无线制: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其相应的无线设备与报警控制主机通讯,其中一个防区内的紧急报警装置不得大于4个。
4 公共网络: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现场报警控制设备和/或网络传输接人设备与报警控制主机之间采用公共网络相连。公共网络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有线一无线一有线网络。
1、 探测
入侵报警系统应对下列可能的入侵行为进行准确、实时的探测并产生报警状态:
a) 打开门、窗、空调百叶窗等;
b) 用暴力通过门、窗、天花板、墙及其他建筑结构;
c) 破碎玻璃;
d) 在建筑物内部移动;
e) 接触或接近保险柜或重要物品;
f) 紧急报警装置的触发。
2、 当一个或多个设防区域产生报警时,入侵报警系统的响应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分线制入侵报警系统:不大于2s;
b) 无张和总线制入侵报警系统的任一个防区首次报警:不大于3s;
其他防区后续报警:不大于2s;
3、 指示
入侵报警系统应能对下列状态的事件来源和发生的时间给出指示;
a) 正常状态;
b) 试验状态;
c) 入侵行为产生的报警状态;
d) 防拆报警状态;
e) 故障状态;
f) 主电源掉电、备用电源欠压;
g) 调协警戒(布防)/解除警戒(撤防)状态;
h) 传输信息失败。
4、 控制
入侵报警系统应能对下列功能进行编程设置;
a) 瞬时防区和延时防区;
b) 全部或部分探测回路设备警戒(布防)与解除警戒(撤防);
c) 向远程中心传输信息或取消;
d) 向辅助装置发激厣信号;
e) 系统试验应在系统的正常运转受到最小中断的情况下进行。
5、 记录和查询
入侵报警系统应能对下列事件记录和事后查询:
a) 4.3.3所列事件、4.3.4所列编程设置;
b) *作人员的姓名、开关机时间;#p#分页标题#e#
c) 警情的处理;
d) 维修。
6 、传输
a) 报警信号的传输可采用有线和/或无线传输方式;
b) 报警传输系统应具有自检、巡检功能;
c) 入侵报警系统应有与远程中心进行有线和/或无线通信的接口,并能对通信线路故障进行监控;
d) 报警信号传输系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IEC 60839-5;
e) 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应符合IEC 60839-7的要求。
⑵ 数据采集及巡回检测报警装置有哪些
数据采集通常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从数据源收集、识别和选取数据的过程。另一种是数字化、电子扫描系统的记录过程以及内容和属性的编码过程。
智能巡回检测报警仪 适用于多点测量、报警。
本仪表具有以下特点:
·铝合金外壳,进口接线端子;各输入通道带浪涌过压保护;抗干扰设计、电磁干扰Ⅲ级。
·每通道可设置2个报警值,通过报警方式选择为上限或下限,能实现上、上上限,上、下限,下、下下限功能独立的报警灵敏度设置
2点公用继电器输出,2种可设置的继电器动作方式
方式1: RL1:任何通道从非报警状态进入报警状态时动作,自动延时恢复或面板按键恢复
RL2: 只有有一个通道处于报警状态即动作
方式2:RL1:只有有一个通道第1报警点处于报警状态即动作
RL2:只有有一个通道第2报警点处于报警状态即动作
·各通道独立的报警指示灯,不亮、闪烁、亮3种状态,不亮表示不报警,闪烁表示进入报警,按消音键后转为亮。
·计算机可通过通信接口一次读指定的1个或数个通道或全部通道的数据,大大缩短通信时间
·输入电路带保护,提高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输入5~80通道,热电阻、热电偶、电流、电压输入
·基本误差±0.2%F·S,显示范围-1999~9999(检测速度0.1~0.2秒/每通道)
·各通道独立设定信号类型、量程、报警值
·各通道独立的调校功能,有效减小传感器误差,提高系统的测量、控制精度
·可任意关闭不使用的通道,被关闭后的通道不再显示、报警、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