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A
(1)该实验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三者关系,研究三者关系必须运用控制变量法,故BC错误,A正确.
故选:A.
(2)A、在该实验中,我们认为绳子的拉力就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故在平衡摩擦力时,细绳的另一端不能悬挂装砂的小桶,故A错误.
B、由于平衡摩擦力之后有Mgsinθ=μMgcosθ,故tanθ=μ.所以无论是否改变小车的质量,小车所受的滑动摩擦力都等于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B正确.
C、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然后再放开小车,故C错误.
D、小车的加速度应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不能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故D错误;
故选:B.
(3)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设第一个计数点到第二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x5、x6,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
(a
1+a
2+a
3)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0.0895+0.0961+0.1026)?(0.0705+0.0768+0.0833) |
9×0.01 |
m/s
2=0.64m/s
2.
(4)由图象可知,a-F图象在a轴上有截距,这是由于平衡摩擦力过度造成的
故答案为:(1)A
(2)B
(3)0.64
(4)平衡摩擦力过度造成的
Ⅱ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A
(1)该实验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三者关系,研究三者关系必须运用控制变版量法权,故BC错误,A正确.
故选A.
(2)A、该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研究,即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拉力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
C、要直观的反映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作图来解决.但是只有作出一条直线,才可以直观的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
图象,故C正确;
D、设小车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质量为m,设绳子上拉力为F,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mg=(m+M)a
解得a=
以M为研究对象有绳子的拉力F=Ma=
mg
显然要有F=mg必有m+M=M,故有M>>m,即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故D错误.
E、平衡摩擦力时不能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故E错误.
故选C.
Ⅲ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下图所示的装置.(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A
(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另外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需先控制一个量不变,这种实验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故选:A.
(2)A、平衡摩擦力时纸带连接在小车上并穿过打点计时器,轻推小车,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擦力得到平衡,不能将重物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故A错误,B正确.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C正确.
D、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在释放小车.故D错误.
故选:BC.
故答案为:(1)A;(2)BC.
Ⅳ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改变小车的质量M或沙桶和沙的总质量m时,
设绳子上拉力为F,则对小车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 ①
对沙桶和沙有:
mg-F=ma ②
联立①②得:F=
,由此可知当M>>m时,可以将砝码和盘的重力近似看作小车的牵引力.
该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研究,即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要控制小车质量不变而改变拉力大小;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控制拉力不变而改变小车质量;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使小车所受的合力大小等于沙桶和沙的总重力mg,C.
Ⅳ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应保持____
(1)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质量M不变;作出a-F图象;
(2)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细线对车的拉力F不变,做出a?
图象;
(3)为减小实验误差,盘和砝码的质量应比小车的质量小得多,才可以用盘和砝码的重力来表示小车的拉力,.
(4)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又因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所以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v
3=
=
=0.46m/s
根据纸带的数据得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几乎相等,所以小车做的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设0到1之间的距离为x
1,以后各段分别为x
2、x
3、x
4,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
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
3-x
1=2a
1T
2x
4-x
2=2a
2T
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两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
(a
1+a
2)
即a=
(0.04+0.0519)?(0.016+0.0281) |
4×(0.1)2 |
m/s
2=1.2m/s
2故答案为:(1)质量;a-F;(2)力;a?
(3)小;(4)0.1;0.46;匀加速;1.2
Ⅵ 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和受力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装置中所用打点计时器应接_____
(1)实验装置中所用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故选:B.
(2)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然后再释放重锤,让它带着纸带一同落下,如果先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故选:A.
(3)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要控制小车质量不变而改变拉力大小;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控制拉力不变而改变小车质量;
这种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选:A.
(4)平衡摩擦力就是让小车在无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让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等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当每次改变重物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的倾角,即不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选:B.
故答案为:(1)B;(2)A;(3)A;(4)B.
Ⅶ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应保持____
(1)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应保持m一定,研究a-F关系;
(2)为了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保持F一定,研究a-
关系;
(3)由于盘和砝码加速下降,是失重,故拉力小于其重力,只有加速度较小时,可以认为盘和砝码的重力等于拉力;故要控制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盘和砝码的质量;
(4)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根据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v
3=
=
=0.46m/s;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为一个恒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故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
(1)质量;a-F;
(2)力;a?
;
(3)小;
(4)0.1,0.46,匀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