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图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上:实验时,先通入一会H2,再加热的原因:______验结束时,
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故在加热之前需先通入一会氢气,排净试管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撤去酒精灯后还要通H2的直到玻璃管冷却,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铜再被氧化.
故答案为:①排净试管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防止新生成的铜再被氧化
⑵ 实验室用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仪器、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①如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除A装置外,还要选用通入气体和排出气体的装置,同时还有检验生成物和处理尾气的装置,符合要求的装置是DG. ②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H 2 +CuO
③反应前后仪器a中减少的质量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能完全被还原出来;G装置中增加的质量应该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在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吸收不完全,如果氧化铜中混有铜粉,为了测氧化铜的质量分数,选择Ⅰ组的数据来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更好,理由是 因为数据Ⅰ在题意前提下,其他因素对其影响小;数据Ⅱ在同样前提下,如果生成物吸收不完全,对计算结果影响就大.所以实验数据Ⅰ比Ⅱ可靠.故答案为:①D、G;导出CO 2 和CO(或导出气体);检验CO 2 ,处理CO; ②H 2 +CuO
③Ⅰ,因为数据Ⅰ在题意前提下,其他因素对其影响小;数据Ⅱ在同样前提下,如果生成物吸收不完全,对计算结果影响就大.所以实验数据Ⅰ比Ⅱ可靠. |
⑶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
(1)①颈比较长的仪器是长颈漏斗;②专作为热源的仪器是酒精属灯; (2)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图中长颈漏斗未按要求伸入液面以下;在使用试管对固体药品加热时,为防止水回流至试管底而使试管炸裂,应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图中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 (3)先通入氢气是为了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试管爆炸;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所以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CuO被还原成Cu时,还应继续通入氢气,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再停止通氢气,防止生成的铜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氧化铜. 故答案为:(1)①长颈漏斗;②酒精灯;(2)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位于液面以上;装氧化铜的试管管口向上倾斜;(3)排除试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氢气和氧气混合气发生爆炸(不答加热不得分);氧化铜由黑色逐渐变为红色管口壁上有水珠生成;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H 2 ,直到试管冷却到室温再停止通氢气;防止热的铜又被氧化. |
⑷ 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发生装置生成的氢气可能含有氯化氢和
(1)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装置B内所盛是氢氧化钠溶液;版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权性,所以装置C的作用是更好地吸收水蒸气;
(2)检验水可用无水硫酸铜,所以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无水硫酸铜,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由无色变为蓝色;
(3)硝酸银溶液能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所以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硝酸银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检验氢气纯度;通入氢气;加热氧化铜;停止加热;停止通入氢气,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②④①③⑤;
(5)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不纯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通入D装置的氢气如果不纯(混有空气)就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钠溶液;更好地吸收水蒸气;
(2)无水硫酸铜;由无色变为蓝色;
(3)硝酸银;
(4)②④①③⑤;
(5)爆炸.
⑸ 利用干燥而纯净的氢气还原灼热氧化铜的实验测定水的质量组成,其装置如下图所示. 完全反应后其实验测定
(1)在用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得到的氢气中专往往含有属水蒸气与氯化氢气体,据题意知氢气中的氯化氢可用装置E除去,因B D都能吸收水分做干燥剂,所以装置最后吸收水分的装置与干燥氢气的装置是可以互换的,故连接顺序为AEBCD (2)B装置是二燥氢气,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E的作用是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3)C装置减轻的质量就是CuO中的O失去的质量,是氢气夺走了CuO中的O生成了水,U形管增重的质量就是该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则水中H元素的质量就是水的质量减去O元素的质量,故氧元素质量为:75.6 g-69.2 g=6.4g,生成水的质量为:118.0g-110.8g=7.2g;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7.2 g-6.4 g=0.8g;则水中氢跟氧的质量比就是:[(108.0g-100.8g)-(65.6g-59.2g)]:(65.6g-59.2g)=1:8; 故答案为: (1)AEBCD (2)干燥氢气;除去H 2 中的HCl (3)7.2g;6.4g;0.8g;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