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1)写出调整实验器材的方法步骤.______.(2
(1)调整下面的铁圈,使石棉网处于适当的高度;调整上面铁夹,使版温度计处于权适当的高度;
(2)水与食用油的质量相同.
(3)由于该题中需要控制质量相同,故需要天平;该题中还需要测量时间和温度,故还需要秒表;
(4)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食用油每分钟温度升高2.5℃,所以第6min食用油的温度记录错误,应该是45℃.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加热时间相同时,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高.分析比较水在第5min、10min和食用油在第2min、4min的数据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的时间比食用油的长,进而得出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大.
故答案为:(1)先调石棉网的高度,再调温度计的高度;(2)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3)天平;秒表;(4)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等(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
㈡ 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
(1)酚酞试液本身为无色,而当遇碱液时变红,单独放只盛有酚酞试液的试管,回是想说明氨水能使答酚酞试液变红,起到一个对比的作用,故答案为:进行对比 (2)A试管为常温,D试管为高温,温度不一样,分子的运动速度就不一样,故答案为: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本题答案为: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改进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且同一温度下不能说明影响分子的运动快慢的因素,而改进后的装置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本题的答案为: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
㈢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对实验装置改动
(1)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得到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2)一个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为F=G=mg=2kg×10N/kg=20N,则两个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为40N,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对木板的压力/N
测力计的示数/N
滑动摩擦力/N
1
20
4.0
4.0
2
20
4.0
4.0
3
40
8.0
8.0(3)由1、2两次实验数据可知,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物体间的压力相同而接触面的面积不同,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相同,由此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4)比较第1、3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在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物体间的压力越大,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5)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接触面积、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积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不变;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积大小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数据如上表;(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4)在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物体间的压力越大,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5)控制变量法.
㈣ Ⅰ.小明设计了右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1)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
Ⅰ(1)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进行实验时要进行尾气处理,以防污染空气,所以本题答案为:没有尾气处理; (2)一氧化碳属于易燃性气体,不纯时加热易爆炸,所以实验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②; (3)一氧化碳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所以本题答案为:CuO+CO
Ⅱ(1)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时,通入的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从而将二氧化碳除去,分离得到一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一氧化碳; (2)关闭活塞a,再打开活塞b,稀硫酸与上一步反应中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分离得到二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二氧化碳; Ⅲ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铜盐溶液,而铜不与硫酸反应,所以本题答案为:
|
㈤ 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
(1)据图可以知道,图I中的仪器是烧杯,图E中的仪器是试管,故填:烧杯,试管;
(内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容目的是做对照试验,故填:对比;
(3)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在热水中分子的运动速度快,故可以观察到C中变红的快,B中变红的慢,故填: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
(4)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故填: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故填:有利于环境保护.
㈥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A.使光线
A、使光线沿着BO方向射向镜面,只能研究光路是否可逆,不能研究反射光线版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权合题意.
B、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只能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合题意.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只是改变了入射角的大小,板A、B和ON仍在一个平面内,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合题意.
D、沿ON向后转动板B,这样板B与ON和A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就可以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符合题意.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