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此过程_________
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汽化,此过程吸热。
当电冰箱工作时,制冷剂在冰箱冷冻室内发生汽化而吸热,使冷冻室温度降低;在外面冷凝器中发生液化而放热,将热量散失在空气中,其制冷过程大致如下:
1、压缩机将制冷气体压缩并加热,并使其通过盘状的冷凝器。
2、气体会在冷凝管中冷凝成液态,同时将热量散发出去,变成高压状态的冷凝液体。
3、冷凝液体流过膨胀阀,降压后进入冷冻室中的蒸发器,在蒸发器中,低压的制冷剂液体吸收冰箱内部的热量(吸热制冷),转变成低压气体。
4、然后,制冷气体再次流入压缩机中,开始下一次制冷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循环制冷系统。
(1)制冷装置设计的ppt扩展阅读:
冰箱的制冷剂主要是在制冷系统中循环不断的变化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现今使用的制冷剂已达70~80种,并正在不断发展增多。但用于食品工业和空调制冷的仅十多种。其中被广泛采用的只有以下几种:
1、氨,又名R717,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氨的凝固温度为-77.7℃,标准蒸发温度为-33.3℃,在常温下冷凝压力一般为1.1~1.3MPa,单位标准容积制冷量大约为520kcal/m3。
2、氟利昂-12,又名R12,是我国中小型制冷装置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中压中温制冷剂。R12的标准蒸发温度为-29.8℃,冷凝压力一般为0.78~0.98MPa,凝固温度为-155℃,单位容积标准制冷量约为288kcal/m3。由于此类制冷剂破坏大气臭氧层,已限制使用。
3、氟利昂-22,又名R22,标准蒸发温度约为-41℃,凝固温度约为-160℃,冷凝压力同氨相似,单位容积标准制冷量约为454kcal/m3。
4、四氟乙烷,又名R134a,是一种使用最广泛的中低温环保制冷剂,它具有良好的迟碧综合性能,使其成为一种非常有效和码指举安全的R12(二氯二氟甲烷)的替代品,可以应用于使用R12制冷剂的多数领域。
5、异丁烷,又名R600a,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可燃性气体。熔点-159.4℃。沸点-11.73℃。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逗培醇、乙醚等。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9%~8.4%。
2. 冰箱制冷原理图解
电冰箱的制冷原理: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蒸发器组成,用管道将它们连接成一个密封系统.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以低温与被冷却对象发生热交换,吸收被冷却对象的热量并气化,产生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后以高压排出.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冷凝器,被常温的冷却水或空气冷却,凝结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流经膨胀阀时节流,变成低压低温的气液两相混合物,进入蒸发器,其中的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制冷,产生的低压蒸汽再次被压缩机吸入,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冰箱的制冷的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它们分别为:
1、绝热压缩:它是利用压缩机吸入蒸发过后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过活塞的急剧压缩,将气体的机械工转换为热量,让其变为高温高压的气体。
2、等温压缩:等到制冷剂变为高温高压的气体之后,压缩机将处于气态的制冷剂传送至冷凝器中使其液化,这时将释放出冷凝潜热,制冷剂的温度不会发生改变,只是有气体变为液体。
3、绝热膨胀:处于液态状态下的制冷剂在毛细血管中受到节流的作用,使液体的压力降到蒸发的压力,制冷剂在这一过程中温度急剧下降,但是时间短,不能吸收到外界的热量。
4、等温膨胀:进入了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迅速的蒸发,不断的将冰箱内部的热量吸收,知道液化的制冷剂全部汽化,在这一过程总制冷剂的温度处于恒定状态,所以称之为等温膨胀。
3. 简述压缩式制冷机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冷凝→膨胀→蒸发 ( 吸热 ) 的制冷循环。压缩机一般由壳体、电动机、缸体、活塞、控制设备 ( 启动器和热保护器 ) 及冷却系统组成。启动器基本上有两种,即重锤式和 PTC 式。其中后者较为先进。冷却方式有油冷和自然冷却两种。
压缩式制冷机组的工作原理
各种制冷机的工作原理有其共同之点,也有不同之点。
气体压缩式制冷机
以气体为制冷剂,由压缩机、冷凝器、回热器、膨胀机和冷箱等组成 。经压缩机压缩的气体先在冷凝器中被冷却,向冷却水(或空气)放出热量,然后流经回热器被返流气体进一步冷却,并进入膨胀机绝热膨胀,压缩气体的压力和温度同时下降。气体在膨胀机中膨胀时对外作功,成为压缩机输入功的一部分。同时膨胀后的气体进入冷箱,吸取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即达到制冷的目的。此后,气体返流经过回热器,同压缩气体进行热交换后又进入压缩机中被压缩。气体制冷机都应采用回热器,这不但能提高制冷机的经济性而且可以降低膨胀机前压缩气体的温度,因而降低制冷温度。气体制冷机能达到的制冷温度范围较宽,从高于 0℃到低于-100℃;制冷温度较高时其经济性较差,但当制冷温度低于-90℃时其经济性反而高于蒸气制冷机。
蒸气压缩式制冷机
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机构和一些辅助设备组成。这类制冷机的制冷剂在常温和普通低温下能够液化,在制冷机的工作过程中制冷剂周期性地冷凝和蒸发。常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机有单级的、两级的和复叠式3种。
①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制冷剂从蒸发压力提高到冷凝压力只经过一级压缩的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简称单级制冷机。单级制冷机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机构和蒸发器等组成(图2)。由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蒸气经冷凝器放出热量而冷凝成液体。接着,液体制冷剂经节流阀(膨胀阀)节流,压力和温度同时降低,进入蒸发器中,吸取载冷剂(用它去再冷却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而蒸发成蒸气。然后,蒸气进入压缩机继续压缩,如此循环不已。为提高经济性,有的单级制冷机还在冷凝器后设置过冷器和回热器。单级制冷机的蒸发温度通常在-30~5℃之间。
② 两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制冷剂从蒸发压力提高到冷凝压力需要经过两级压缩的蒸气制冷机(图3) 。它比单级制冷机多一台压缩机、一台中间冷却器和节流阀。经高压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冷凝成液体,然后分成两路:一路经节流阀A进入中间冷凝器,冷却低压压缩机的排气和盘管中的液体,在中间冷凝器中蒸发的制冷剂蒸气连同低压压缩机的排气一同进入高压压缩机继续压缩;另一路在盘管内被冷却并经过节流阀B节流至蒸发压力,进入蒸发器中蒸发制冷,蒸发后的蒸气进入低压压缩机压缩至中间压力,进入中间冷凝器。与单级制冷机相比,两级制冷机可达到较低的蒸发温度,通常在-30~-70℃之间。
③ 复叠式制冷机:用不同制冷剂作为工作介质的两台(或数台)单级或两级压缩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用冷凝蒸发器联系起来的复合制冷机。冷凝蒸发器是一个利用高温级制冷剂的蒸发来冷凝低温级制冷剂的换热器。复叠式制冷机能达到很低的蒸发温度。图4为两个单级制冷机组成的复叠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它的高温级由高温级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冷凝蒸发器组成;低温级由低温级压缩机、冷凝蒸发器、回热器、节流阀和蒸发器组成。高温级和低温级各为一台单级制冷机。冷凝蒸发器将高温级与低温级联系起来:对高温级来说,它是蒸发器;对低温级来说,它是冷凝器。冷凝蒸发器使低温级的放热量转变为高温级的制冷量。在低温级中,通常使用沸点较低的制冷剂(如R13),停机后制冷剂将全部气化,并导致压力过分升高。为了防止这一现象,通常在低温级系统中装设一个平衡容器。
用两台单级制冷机复叠时,低温级的蒸发温度一般为-40~-80℃。一台单级制冷机与一台两级制冷机复叠时,蒸发温度可低达-110℃;若用三元(例如R22、R13和R14)复叠,蒸发温度可低达-140℃。
详细内容参见: :ke../link?url=Vr_8PLrWwwh111eCdLIB_hr60KW1I30_GR854jM4JPb3NGUDIuU-
1)连续控制型油动机是由在控制块上的伺服阀、关断阀、卸载阀、遮断电磁阀和单向阀及测压接头等组成.。
2)当需要开大阀门时,伺服阀将压力油引入活塞下腔室,则油压力克服弹簧力和蒸汽力作用使阀门开大。当需要关小阀门时,伺服阀将活塞下腔室接通排油,在弹簧力的蒸汽力的作用下将阀门关小,
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计算机工作原理——存储程序控制
将编制好的程序(由一系列指令组成)和数据存入内存储器,当计算机工作时,自动地逐条取出指令并执行指令。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 提出,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即冯·诺依曼体制结构
n冯·诺依曼体制结构三要点:
1)计算机内部信息采用二进制表示;
2)计算机工作原理:存储程序控制;
你好,小扳手e维网为你进行解答
巡更系统的组成:
巡更棒、通讯座、巡更点、人员点(可选)、事件本(可选)、管理软件(单机版、局域版、网络版)等主要部分
主要工作原理:
将巡更点安放在巡逻路线的关键点上,保安在巡逻的过程中用随身携带的巡更棒读取自己的人员点,然后按线路顺序读取巡更点,在读取巡更点的过程中,如发现突发事件可随时读取事件点,巡更棒将巡更点编号及读取时间保存为一条巡逻记录。定期用通讯座(或通讯线)将巡更棒中的巡逻记录上传到计算机中。管理软件将事先设定的巡逻计划同实际的巡逻记录进行比较,就可得出巡逻漏检、误点等统计报表,通过这些报表可以真实的反映巡逻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
吸收式制冷装置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循环泵、节流阀等部件组成,与压缩式制冷系统相似,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发生器、吸收器就相当于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原理上都是通过制冷剂的状态变化来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不同的是吸收式制冷装置无需动力源只需热源(废弃热源最好)。循环过程:在发生器中加热工质对并使工质对中大部分低沸点制冷剂蒸发出来,制冷剂蒸气进入冷凝器中,又被冷却介质冷凝成制冷剂液体,再经节流器降压到蒸发压力,制冷剂经节流进入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系统中的热量形成蒸发压力下的制冷剂蒸气,在发生器中吸收剂与从蒸发器出来的低压制冷剂蒸气相混合,吸收低压制冷剂蒸气并恢复到原来的浓度,周而复始。与压缩式制冷机原理相对即可看出它们的相同之处。
PLC 主要有六部分组成: CPU( 中央处理器 ) 、 存储器、输入 / 输出( I/O )接口电路、电源、外设接口、输入 / 输出 ( I/O )扩展接口。
PLC的工作原理 1. 接线程序控制与存储程序控制 2. PLC的循环扫描工作过程 3. 输入/输出滞后响应
PLC 的工作方式为循环扫描方式,其工作过程大致分为 3 个阶段: 输入采样、程序执行和 输入采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
EPS就是英文Electric Power Steering的缩写,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该系统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另外,还具有调整简单、装配灵活以及在多种状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的特点。
汽车水泵一般由发动机的曲轴通过V带驱动。传动带环绕在曲轴带轮和水泵带轮之间,曲轴一转水泵轴也就跟着运转,水泵轴又带动叶轮转动,从而实现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
叶轮是水泵工作的核心,叶轮本身的运动很简单,只是和轴一起旋转。但由于叶片的作用,叶轮中液体的运动是很复杂的;一方面随叶轮旋转作牵连运动,一方面在叶片的驱驶下不断地从旋转着的叶轮中甩出,即相对叶轮的运动。因此叶轮的外径大小,叶轮叶片的高低及角度,以及与水泵壳体的间隙,直接影响着水泵的性能。
针式打印机针式打印机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技术成熟、性能价格比好、消耗费用低。针式打印机虽然噪声较高、分辨率较低、打印针易损坏,但近年来由于技术的发展,较大地提高了针式打印机的打印速度、降低了打印噪声、改善了打印品质,并使针式打印机向着专用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使其在银行存折打印、财务发票打印、记录科学数据连续打印、条形码打印、快速跳行打印和多份拷贝制作等应用领域具有其他类型打印机不可取代的功能。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9针和24针两种针式打印机。9针的不配汉字库,其基本功能是打印字母和数字符号,若要用它打印16×16点阵组成的简易汉字,只能在图形方式下打印,打印时必须分两次进行,即第一次打印一行汉字的上半部分8个点,第二次打印该行汉字的下半部分8个点,上下两部分拼成一行完整的汉字。显然,打印汉字的速度很低;若要用它打印24×24点阵组成的汉字,则一行完整的汉字至少需要3次打印才能完成,打印速度更慢。
按照有关标准,对“汉字针式打印机”的定义是:打印头横向打印一次就能打出一种或几种符合国际汉字字形点阵要求的打印机。目前,市场上流行的24针打印机就能一次打出24×24点阵组成的汉字。
西文针式打印机本身不带汉字库,汉字库设置在计算机系统硬盘上。当进行汉字信息处理时,在汉字操作系统(CCDOS)支持下,根据汉字输入代码调用硬盘汉字库中的点阵码,主机将读出的点阵码以点像形式送给打印机。对于一个24×24点阵组成的汉字来说,主机要送对应的72个字节点阵码给打印机。显然,不仅主机忙于汉字转换,而且主机与打印机之间连续不断地传输点阵码,大大降低系统工作效率。对于自配汉字库的打印机来说,当计算机进行汉字信息处理时,主机只要将需要打印的汉字国标码(两个字节)直接送往打印机,而汉字国标码变成对应的点阵码则由打印机内部完成,两者相比,主机处理一个汉字,由过去输出72个字节点阵码缩短为输出两个字节国标码,使系统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打印机内部硬件和软件还能完成汉字纵向打印、横向放大、纵向放大、斜体字打印、空心字打印、反白打印、加黑字打印等功能。从而使汉字打印机功能和打印速度得到充分发挥。
1.1 针式打印机的基本工作原理针式打印机是利用机械和电路驱动原理,使打印针撞击色带和打印介质,进而打印出点阵,再由点阵组成字符或图形来完成打印任务的。打印机在联机状态下,通过接口接收PC机发送的打印控制命令、字符打印或图形打印命令,再通过打印机的CPU处理后,从字库中寻找与该字符或图形相对应的图象编码首列地址(正向打印时)或末列地址(反向打印时),如此一列一列地找出编码并送往打印头驱动电路,激励打印头出针式打印机印。
针式打印机的基本打印步骤是:启动字车→检查打印头是否进入打印区域→执行打印初始化→按照字符或图形编码驱动打印头打印一列→产生列间距→产生字间距→一行打印完毕,启动输纸电机驱动打印辊和打印纸输纸一行→换行(若是单向打印则回车),为下一行打印做准备。针式打印机就是这样由监控程序控制打印电机完成打印作业的。
从结构和原理上看,针式打印机由“打印机械装置”和“控制驱动电路”两大部分组成,在打印过程 *** 有三种机械运动:打印头横向运动、打印纸纵向运动和打印针的击针运动。这些运动都由软件控制驱动系统通过一些精密机械来执行。
针式打印机的机械装置包括:
(1)打印头驱动机构(字车机构)
该机构利用步进电机及齿轮减速装置,由同步齿形带来带动字车横向运动;
(2)打印头
打印头即印字机构,它是成字部件,由若干根打印针和相应数量的电磁铁组成,其中电磁铁可驱动打印针完成击打动作;
(3)色带驱动机构
在针式打印机中普遍采用单向循环色带机构,打印头左右运动时,色带驱动机构驱动色带向左运动,既可改变色带受击部位,保证色带均匀磨损,延长色带使用寿命,又能保证打印字符颜色深浅一致。色带常用涂有黑色或蓝色油墨的带状尼龙或薄膜制成。
(4)输纸机构
输纸机构是驱动打印纸沿纵向移动以实现换行的机构。
针式打印机的输纸机构一般分为摩擦输纸和齿轮输纸方式,前者适用于无输纸孔的打印纸;后者适用于有输纸孔的打印纸。当打印头完成一行打印后(不管字符多少),走纸机构将马上完成一行或多行走纸;
(5)打印状态传感机构
不同的针式打印机其状态传感机构是不同的,一般有纸尽传感机构、原始位置传感机构和计时传感机构。
针式打印机的机架主要由左右墙板、电气组装框架和底座构成。外壳是整体塑压成型,采用全封闭形式,起防尘和降低噪音的作用。
现代针式打印机在控制驱动电路中还广泛采用了微处理器、ROM和RAM存储器。其中ROM主要用来存储针式打印机的管理程序、字符库和汉字库,不加汉字库时容量一般在10KB以上,加上汉字库后容量更大。而RAM则主要作为打印机接收主机信息数据缓冲区,一部分在针式打印机加电初始化后存储来自ROM的字符集,另一部分在程序执行中供动态参数交换使用。不同的针式打印机其RAM是不同的,汉字针式打印机的RAM一般在几十KB,而非汉字钉打的RAM一般只有1KB左右。显然,现代针式打印机不仅可以自身完成控制打印任务,还可独立打印汉字。
4. 冷库制冷系统是怎样实现自动控制的
冷库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是由控制对象和控制器件组成的闭合系统。通过一定的线路和众多的控制元件来实现的。现以一个简单的冷库制冷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对冷库的自动控制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5-4所示是两间冷藏库,由一台压缩机集中供冷。为了实现装置的自动运行调节,在系统中增设了油压继电器、高低压压力继电器、水量调节阀、电磁阀、热力节流阀,温度控制器、单向止回阀和蒸发压力调节阀等部件。各器件的基本功能如下:
水量调节阀、电磁阀和节流阀主要是用来控制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流量和冷却系统中冷却水的流量。
油压继电器、高低压力继电器和蒸发压力调节阀主要用来控制制冷系统的工作压力,保证整个制冷装置正常启动、安全运行和自动停机。
温度控制器主要用来控制制冷系统的工作温度及冷藏库的库温,以控制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
5. 空调制冷原理
1. 空调原理
空调原理 空调工作原理图
1.制冷循环:在制冷工况下制冷剂的流向为:压缩机→消音器→四通换向阀→室外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单向阀1→干燥过滤器2→毛细管2→室内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缓冲器→四通换向阀→压缩机。
2.制热工作:在热泵工况下制冷剂的流向为:压缩机→消音器→四通换向阀→缓冲器→室内换热器→单向阀2→干燥过滤器1→毛细管1→室外换热器→四通换向阀→压缩机。
空调器制冷时,压缩机吸入低压气态制冷剂,把其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送进冷凝器冷却。轴流风扇从空调器左右两侧的百叶窗吸入室外空气并送入冷凝器,使制冷剂蒸气受到冷却,变成高压液态制冷剂,再经毛细管节流降压后送入蒸发器。室内空气由离心风扇吸入到蒸发器,进入蒸发器中的低压液态制冷闷丛剂因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而变成气态制冷剂,使室内空气得到降温,降温后的室内空气在离心风扇的作用下,通过风道回到室内。经过蒸发器的低压气态制冷剂又被吸入压缩机,再次压缩成高压气态制冷剂。
制热就是制冷的反循环。
空调制冷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空调制冷原理 空调器通电后,制冷系统内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为高压蒸汽后排至冷凝器.同时轴流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压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过滤器、节流机构后喷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蚂扮樱吸取周围的热量.同时贯流风扇使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变冷的空气送向室内.如此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制热工作原理 热泵制热是利用制冷系统的压缩冷凝器来加热室内空气.空调器在制冷工作时,低压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蒸发吸热而高温高压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放热冷凝.热泵制热是通过电磁换向,将制冷系统的吸排气管位置对换.原来制冷工作蒸发器的室内盘管变成制热时的冷凝器,这样制冷系统在室外吸热向室内放热,实现制热的目的.。缺好
空调的制冷原理是什么?
空调的制冷原理气态制冷工质(如氟利昂)经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后进入冷凝器,与水(空气)进行等压热交换,变成低温高压液态。
液态工质经干燥过滤器去除水份、杂质,进入膨胀阀节流减压,成为低温低压液态工质,在蒸发器内汽化。液体汽化过程要吸收汽化潜热,而且液体压力不同,其饱和温度(沸点)也不同,压力越低,饱和温度越低。
例如,1kg的水,在压力为0.00087MPa,饱和温度为5℃,汽化时需要吸收2488.7KJ热量;1kg的氨,在1个标准大气压力(0.10133MPa)下,汽化时需要吸收1369.59KJ热量,温度可抵达-33.33℃。因此,只要创造一定的低压条件,就可以利用液体的汽化获取所要求的低温。
空调制冷有哪些工作原理?
压缩机将气态的氟利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液态氟利昂,然后送到冷凝器(室外机)散热后成为中温中压的液态氟利昂,所以室外机吹出来的是热风。
液态的氟利昂经 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氟利昂就会汽化,(从液态到气态是个吸热的过程),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就会变冷,室内机的风扇将室内的空气从蒸发器中吹过,所以室内机吹出来的就是冷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蒸发器后就会凝结成水滴,顺着水管流出去,这就是空调会出水的原因。 然后气态的氟利昂回到压缩机继续压缩,继续循环。
制热的时候有一个叫四通阀的部件,使氟利昂在冷凝器与蒸发器的流动方向与制冷时相反,所以制热的时候室外吹的是冷风,室内机吹的是热风。 其实就是用的初中物理里学到的液化(由气体变为液态)时要排出热量和汽化(由液体变为气体)时要吸收热量的原理。
空调的工作原理?
家用空调器一般都是采用机械压缩式的制冷装置,其基本的元件共有四件: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四者是相通的,其中充灌着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
压缩机象一颗奔腾的心脏使得制冷剂如血液一样在空调器中连续不断的流动,实现对房间温度进行调节。 制冷剂通常以几种形态存在:液态、气态和气液混合物。
在这几种状态互相转化中,会造成热量的吸收和散发,从而引起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在从气态向液态转化的过程,称为液化,会放出热量;反之,从液态向气态转化的过程,叫做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首先,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而后,气态制冷剂流到室外的冷凝器,在向室外散热过程中,逐渐冷凝成高压液体;接着,通过节流装置降压(同时也降温)又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此时,气液混合的制冷剂就可以发挥空调制冷的“威力”了:它进入室内的蒸发器,通过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而不断汽化,这样,房间的温度降低了,它也又变成了低压气体,重新进入了压缩机。
如此循环往复,空调就可以连续不断的运转工作了。 制冷剂真是神奇!它是怎样在高温下冷凝向外界散发热量又在低温下蒸发从外界吸收热量呢?这与制冷剂本身的性质有关,大家知道,在山顶上煮鸡蛋很难煮熟,而用高压锅做饭时,鱼和肉等食品很快就能做熟,这是因为随着压力的升高,水的饱和温度(通常叫做沸点)也升高。
所以,在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的情况下,水的沸点低于100oC,反之则高于100oC。同理,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从压缩机出来时饱和温度要高于室外气温。
通过不断散热并开始液化后,其温度依然很高,甚至在其完全变成液态后,仍继续向室外空气散热;而在室内,情况则相反,由于经过节流装置,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都降低很多,它的饱和温度也比室内气温低,这才能够连续不断的从室内空气中吸收热量。 原来,空调器并没有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它是通过消耗机械能改变制冷剂的状态,才将热量从温度低的物体传给温度高的环境的。 刚才我们详细分析了家用空调器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那么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们需要用空调来给房间加热时,空调的作用同样是将从室外的低温环境中吸收的热量释放到房间空气中,维持室内的温度。
大家想一想,空调器的四个主要部件该怎么布置,制冷剂又怎样在系统中循环呢? 空调实际上是“空气调节”的简称,是指把经过处理的空气,以一定的方式送入室内,使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噪声等都控制在需要范围内。它不仅为人们生活和停留的场所提供了舒适的温度条件,随着工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技术已经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国防、交通、化工、机械制造、航空、仪表、电子、医药、食品工业、农业等)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和普及,成为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工艺水平及完善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
空调的制冷原理是什么啊?
一、空调的主要四个组成部分: 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
二、空调的主要工作过程: 首先,低压的气态氟里昂被吸入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氟里昂; 而后,气态氟里昂流到室外的冷凝器,在向室外散热过程中,逐渐冷凝成高压液体氟里昂; 接着,通过节流装置降压(同时也降温)又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氟里昂混合物。 此时,气液混合的氟里昂就可以发挥空调制冷的“威力”了:它进入室内的蒸发器,通过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而不断汽化,这样,房间的温度降低了,它也又变成了低压气体,重新进入了压缩机。
如此循环往复,空调就可以连续不断的运转工作了。 而室外机主要就是空调压缩机,所以室外温度会被高温高压的气体氟里昂升高。
空调的制冷原理是什么 ?
空调制冷原理
压缩机将气态的氟利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液态氟利昂,然后送到冷凝器(室外机)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氟利昂,所以室外机吹出来的是热风。
液态的氟利昂经 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氟利昂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氟利昂,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就会变冷,室内机的风扇将室内的空气从蒸发器中吹过,所以室内机吹出来的就是冷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蒸发器后就会凝结成水滴,顺着水管流出去,这就是空调会出水的原因。
然后气态的氟利昂回到压缩机继续压缩,继续循环。 制热的时候有一个叫四通阀的部件,使氟利昂在冷凝器与蒸发器的流动方向与制冷时相反,所以制热的时候室外吹的是冷风,室内机吹的是热风。 其实就是用的初中物理里学到的液化(由气体变为液态)时要排出热量和汽化(由液体变为气体)时要吸收热量的原理。
家用空调原理
1、空调制冷运行原理(以家用空调为例) 空调在作制冷运行时,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机吸入后加压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在室外换热器中放热(通过冷凝器冷凝)变成中温高压的液体(热量通过室外循环空气带走),中温高压的液体再经过节流部件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体,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中吸热蒸发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室内空气经过换热器表面被冷却降温,达到使室内温度下降的目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再被压缩机吸入,如此循环。
2、空调制热运行原理(以家用空调为例) 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机吸入后加压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在室内换热器中放热变成中温高压的液体(室内空气经过换热器表面被加热,达到使室内温度升高的目的),中温高压的液体再经过节流部件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体,低温低压的液体在换热器中吸热蒸发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室外空气经过换热器表面被冷却降温),低温低压的气体再被压缩机吸入,如此循环!。
空调是什么原理
空调分为单冷空调和冷暖两用空调,工作原理是一样的,空调一般使用的制冷剂是氟利昂。
氟利昂的特性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时,释放大量的热量。而由液态转变为气态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
空调就是据此原理而设计的。 压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送到冷凝器(室外机)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所以室外机吹出来的是热风。
然后到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由于制冷剂从毛细管到达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制冷剂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制冷剂,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就会变冷,室内机的风扇将室内的空气从蒸发器中吹过,所以室内机吹出来的就是冷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蒸发器后就会凝结成水滴,顺着水管流出去,这就是空调会出水的原因。 制热的时候有一个叫四通阀的部件,使制冷剂在冷凝器与蒸发器的流动方向与制冷时相反,所以制热的时候室外吹的是冷风,室内机吹的是热风。
其实就是用的初中物理里学到的液化(由气体变为液态)时要排出热量和汽化(由液体变为气体)时要吸收热量的原理。
6. 吸收-扩散式制冷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吸收-扩散式制冷装置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热虹吸来代替泵推动溶液循环,在蒸发器中利用氢气扩散原理使制冷剂分压力突降来实现沸腾,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吸收-扩散式制冷装置中充注三组分工质:制冷剂氨、吸收剂水、扩散剂氢。整个装置中没有机械运动部件,也不需要任何机械能驱动。只要提供适当的热源(燃气、电能),就能使装置中的工质不断循环,经过吸热和放热过程而产生制冷效果。因此,它可以作为吸收式冰箱的制冷机组,制成无噪声、无振动的家用冰箱。
吸收-扩散式制冷装置的工作原理如图2-6所示。用热源对发生器进行加热,使氨水浓溶液沸腾,产生氨和水的混合蒸气上升至气水分离器,分离出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进入下降管;氨蒸气和水蒸气继续上升进入精馏器;散去部分热量后一部分水蒸气冷凝成液体后返回气水分离器,提高纯度的氨气上升进入冷凝器,并被冷凝成氨液;氨液沿着倾斜管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氨和氢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1.337MPa,其中氢的分压力为1.264MPa,氨的分压力为0.108MPa,氨对应的饱和温度为-32℃,因此降压后的氨液可在蒸发器中气化吸热;氨液进入蒸发器中利用扩散原理使其分压力降低来实现蒸发制冷;氨和氢的混合气体进入贮液器与从吸收器流下来的稀氨水接触,氨蒸气逐渐被吸收而使蒸发器出口压力维持稳定的低压;在吸收器中的氢不溶于水,密度又小,因此可沿平衡管上升,返回蒸发器以补充氢的不足;可见平衡管中充满氢是使蒸发器中氨蒸气分压力降低的必要条件,氢的作用起着类似于节流阀的作用;吸收器中形成浓氨水进入贮液器后,继续供给发生器,以补充因加热而上升的氨和水,如此循环。
图2-6 吸收-扩散式制冷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1.热源 2.发生器 3.气液分离器 4.精馏器 5.冷凝器 6.蒸发器 7.冰箱外壳 8.贮液器 9.吸收器 10.下降管 11.平衡管
在系统中氨的主循环路径是2→3→4→6→9→8→2;水的循环路径是2→3→10→9→8→2;氢的循环路径是6→8→9→11→6。
扩散剂的作用是保证蒸发器中混合气体的高压力,其中制冷剂蒸气的分压力很低,这样制冷剂液体就会不断地蒸发并扩散到氢气中,从而获得低温。
7. 空调制冷的原理和过程
氟利昂的制冷原理
答:氟利昂压缩成液体,其携带冷水带走的热量在热交换器,高压液体通过细铜管氟利昂进入低压冷却管,立即蒸发为气体,同时加热,使“散热器”冷却管温度降低,使通过“散热片”成为冷风(用“散热片”来称呼),在这种情况下起着“散寒”的作用,即吸收热量。然后压缩机将氟利昂从制冷管中抽出,使制冷管一直保持负压状态,使氟利昂通过毛细管进入制冷管后蒸发吸收热量。因为有这样一个“脖子”在氟利昂的循环路径,所以压缩机的作用下,它能使管道的一部分保持高压状态(热管),和其他部分的管道来维持一个低压力状态(制冷管道),达到制冷的效果。
空调的制冷原理是什么
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制冷剂,压缩机排气管冷凝器冷却,冷凝器,成为低温高压制冷剂液体,然后通过毛细管后的干燥过滤装置,毛细管关闭压力,高温低压制冷剂液体进入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流向蒸发器后,风道吸收大量空气热量,这是蒸发器附近空调的冷却。过流风机将冷空气吹入室内,制冷剂再次流入压缩机回水管,进行二次循环。
制冷剂的工作原理
空调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干燥的贮液器和管道,等等。2.2制冷原理概论1)用户启动汽车空调系统根据操作规程,压缩机开始工作引擎的驱动下,驱动制冷剂(R134A,环保制冷剂,无破坏臭氧层、无毒、无刺激性、无燃烧、无腐蚀性)在密封空调系统内循环。压缩机将气态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排出压缩机。2)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经管路进入冷凝器,散热后在冷凝器中冷却。3)高温高压液冷剂通过管道进入干液库,4)膨胀阀节流后,高温高压液体制冷剂状态发生急剧变化,5)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立即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吸收流经蒸发器的空气热,降低空气温度,吹出冷风,产生制冷效果。制冷剂本身由于吸热而蒸发成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6)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通过管道被吸入压缩机,压缩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只要压缩机继续工作,制冷剂就在空调系统中不断循环,产生制冷效果;当压缩机停止工作时,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停止流动,不产生制冷效果。
空调制冷的原理和过程?
汽车空调的制冷原理与其他制冷装置相同。制冷剂工质被蒸发器中的液体吸收。低温液体吸收蒸发潜热,成为制冷剂气体,经压缩机吸入压缩。压缩气体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然后流入冷凝器,由空气冷却。是风冷汽车空调吗?雪了制冷剂气体凝结,凝结的高温高压液体存储在电容器和蓄电池,底部的冷凝风扇时所释放的热量扩散到车的外面,在高温高压液体流经膨胀阀,用低温低压液体进入蒸发器吸收潜热蒸发和制冷,这样完成制冷循环。汽车空调和其他空调制冷是一样的。用人工方法降低温度(或把温度从较高的物体转移到较低的物体)称为“人工冷却”,简称“冷却”。蒸汽压缩循环制冷(空调)系统通过四个过程完成。即:节流过程-蒸发过程-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节流,通过节流装置,即节流阀(也称调节阀或膨胀阀,在汽车空调中通常称为膨胀阀或孔管)。制冷剂的高压液体通过阀门的狭窄通道,使其流量和压力降低,成为低压液体进入蒸发器。此时,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发生了变化,但制冷剂的液体形式没有变化。通过一种叫做蒸发器的热交换装置进行蒸发。沸腾(汽化)发生时,低压液体传热(即传热,实际上是热吸收)与热量在外部(驾驶室)。这样空间的温度就会不断降低。沸腾(汽化)后,产生低压制冷剂蒸汽,制冷剂形式由低压液体变为低压气体,但压力不发生变化。压缩时,通过气体压缩装置,即制冷压缩机。低压、低温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机吸入,压缩后成为高压、高温气体。与此同时,只有压力发生了变化,而气体的形状没有变化。冷凝,通过一个热交换装置,即冷凝器(也叫散热器)。高压高温制冷剂气体,其中热量被输送到外界(实际上是为了放热),冷凝(冷却)成高压液体,从而改变制冷剂的形式,从高压蒸汽变成高压液体,但压力不变。整个制冷过程是通过这四个装置形成循环系统来完成的。这个系统是用管道连接的。制冷剂在该系统中循环使用,不断降低温度。为了使制冷能够正常,在冷凝器和膨胀阀之间加装了存储干燥器(通常称为过滤干燥器或干瓶)。干燥和过滤制冷剂的水分和杂质,并储存制冷剂的制冷循环。此外,还有一些辅助装置,如冷凝器的散热电子风扇,蒸发器的鼓风机,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在低压侧蒸发器到压缩机之间的气液(油)分离器等。为了使空调系统能够自动、安全的运行,低压侧蒸发器上设有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或传感器);整个电气系统由计算机或控制器控制,实现自动化运行。
8. 制冷系统设计过程中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怎么合理设计
一、冷凝温度
1、冷凝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冷却介质的温度及流量、冷凝面积及冷凝器的形式等。降低冷凝温度,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制冷量,减少功率消耗,从而提高制冷系数,提高运行的经济性。
2、但冷凝温度也不应该过低(尤其在冬天需特别予以注意),否则将会影响到制冷剂的循环量,反而使制冷量下降。
3、冷凝温度过高不仅制冷量下降,功率消耗增加,而且会使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增高,润滑油温度升高,粘度降低,影响润滑效果,甚至结碳,使气阀密封性能下降,直接影响到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和寿命。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冷凝温度,必要时也应给予调整。
二、蒸发温度
1、蒸发温度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器内沸腾的温度,它与相应的蒸发压力是对应的。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压力也升高。
2、蒸发温度是制冷装置运行中最重要的参数。如果蒸发温度te过高,则满足不了被冷却对象的低温要求。被冷却对象如果为易腐食品,达不到要求的低温将影响食品质量,甚至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
3、蒸发温度过低,将使制冷装置的运行经济性下降,并带来其他一系列不良后果。在一定的冷凝温度下,蒸发温度te降低,则相应的蒸发压力P也降低。
(8)制冷装置设计的ppt扩展阅读:
制冷系统组成:
1、压缩机
压缩机是制冷循环的动力,它由电动机拖动而不停地旋转,它除了及时抽出蒸发器内蒸气,维持低温低压外,还通过压缩作用提高制冷剂蒸气的压力和温度,创造将制冷剂蒸气的热量向外界环境介质转移的条件。即将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压缩至高温高压状态,以便能用常温的空气或水作冷却介质来冷凝制冷剂蒸气。
2、冷凝器
冷凝器是一个热交换设备,作用是利用环境冷却介质(空气或水),将来自压缩机的高温高压制冷蒸气的热量带走,使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冷却、冷凝成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值得一提的是,冷凝器在把制冷剂蒸气变为制冷剂液体的过程中,压力是不变的,仍为高压。
3、节流元件
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不能直接送入低温蒸发器、根据饱和压力与饱和温度——对应原理,降低制冷剂液体的压力,从而降低制冷剂液体的温度。将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通过降压装置——节流元件,得到低温低压制冷剂,再送入蒸发器内吸热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冰箱、空调常用毛细管作为节流元件。
4、蒸发器
蒸发器也是一个热交换设备。节流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在其内蒸发(沸腾)变为蒸气,吸收被冷却物质的热量,使物质温度下降,达到冷冻、冷藏食品的目的。在空调器中,冷却周围的空气,达到对空气降温、除湿的作用。
9. 太阳能空调是怎样实现制冷的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的基本工作原理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和吸收式冰箱两部分组成。吸收式制冷使用由两种物质组成的二元溶液作为工作介质。这两种物质在相同压力下有不同的沸点,高沸点的组分称为吸收剂,低沸点的组分称为制冷剂。常用的吸附性制冷剂组合有两种:一种是溴化锂-水,通常适用于大型中央空调;另一种是水-氨,通常适用于小型空调。吸收式冷水机主要由发电机、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组成,如图1所示。本文以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为例。在冰箱运行过程中,当溴化锂水溶液被发生器内的热媒水加热时,溶液中的水继续汽化;当冷凝器内的水通过节流阀进入蒸发器时,迅速膨胀蒸发,并在蒸发过程中吸收蒸发器内制冷剂水的大量热量,在此过程中,低温水蒸气进入吸收塔,被吸收塔内浓缩的溴化锂溶液吸收。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溶液被泵回发电机完成整个循环。所谓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就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为吸收式制冷器提供其发电机所需的热介质水。热媒水的温度越高,制冷机的性能系数(COP)就越高,从而空调系统的制冷效率也就越高。例如,如果热媒水温度60℃,然后警察的冰箱是0?40;如果水蓄热介质的温度约为90℃,冰箱里的警察是0呢?70;如果水蓄热介质的温度约为120℃,警察的冰箱可以达到1?超过10。传统吸收式空调系统主要包括吸收式冰箱、空调箱(或风机盘管)、锅炉等部件,而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太阳能集热器、贮水箱和自动控制系统。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可实现夏季制冷、冬季供暖、全年提供生活热水等多种功能。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冷热功率(kW)100空调、采暖面积(m2)1000热水供水量32(非空调采暖季节)(吨/天)集热器式热管真空管照明面积(m2)540平均日效(%)35-40(空调、51(提供热水时)冷水机组式热水机组式单级溴化锂热媒水温88制冷剂水温(℃)8性能系数(COP)0.07夏季,集热器加热的热水先进入储罐。当热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储水箱将制冷剂水提供给冰箱;从冰箱流出的冷却热水返回储水箱,被收集器加热成高温热水。冰箱产生的制冷剂水引至空调箱,以达到制冷、空调的目的。当太阳能不足以提供高温热媒水时,可通过辅助锅炉补充热量。在冬季,由集热器加热的热水放入储水箱。当热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储水箱直接向空调箱提供热水,达到采暖采暖的目的。当太阳能不能满足要求时,也可以通过辅助锅炉补充热量。在非空调采暖季节,只要将热水集热器用储水箱内的热交换器直接加热到生活中,储水箱内的冷水就可以逐渐加热使用
太阳能制冷的制冷方式
根据能量转换方式的不同,太阳能驱动制冷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实现光电转换,再实现电制冷;二是光热转换,再实现热制冷。它是利用光伏转换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用来驱动半导体制冷系统或常规压缩制冷系统实现制冷的方法,即光电半导体制冷和光电压缩制冷。这种冷却方法的前提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关键是光电转换技术,它必须使用光电转换接收器,或光伏电池,工作原理的光伏效应。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太阳能半导体制冷是利用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能供给半导体制冷装置,实现传热的一种特殊的制冷方法。半导体制冷的理论是基于固体的热电效应,即当直流电通过由两种不同导电材料组成的电路时,结面会产生吸热或放热现象。如何提高材料的性能,找到更理想的材料已经成为太阳能半导体制冷的一个重要问题。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医疗卫生等领域,作为电子设备和仪器的冷却器,或用于低温测量仪器、仪器、或制作小型恒温装置。目前,太阳能半导体制冷装置的效率还比较低,COP一般在0.2 ~ 0.3左右,远低于压缩制冷。光电压缩制冷。光电压缩制冷工艺首先利用光电转换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其制冷工艺为常规压缩制冷。光电压缩制冷的优点是利用成熟高效的压缩制冷技术可以轻松获得冷量。光电压缩制冷系统已在非洲等阳光充足、电力设施匮乏的国家和地区用于生活和医药制冷。但其成本约为常规制冷循环的3 ~ 4倍。随着光伏转换装置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光伏太阳能制冷产品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太阳能热转化制冷,首先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利用热能作为外部补偿来达到制冷的目的。光热转换实现制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即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太阳能除湿式制冷、太阳能蒸汽压缩式制冷和太阳能蒸汽喷射式制冷。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已进入应用阶段,而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的研究。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研究最接近实际,最常规的配置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能,用于驱动单效、双效或双级吸收式制冷机,工作介质主要采用溴化锂-水,当太阳能不足时可用于燃料油或煤锅炉进行辅助加热。系统的主要成分基本上是一样的普通吸收制冷系统,唯一的区别在于,发生器的热源太阳能而不是高温热源的蒸汽,热水或高温产生的废气锅炉加热。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制冷原理是通过吸附床中固体吸附剂对制冷剂的周期性吸附解吸过程来实现制冷循环。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主要由太阳能吸收式集热器、冷凝器、储液器、蒸发器、阀门等组成。常用的吸附剂和制冷剂工质有活性炭-甲醇、活性炭-氨、氯化钙-氨、硅胶-水、金属氢化物-氢等。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噪音低、不需要考虑腐蚀等优点,其成本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太阳能房的制冷原理
太阳能房采用吸收式制冷是合理可行的,目前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应用比较广泛。吸收式制冷效率低,设备尺寸大,但优点是可以使用低档热源,太阳能集热器产生的热水可以被吸收式制冷利用。虽然制冷效率低,但热水不需要复杂昂贵的设备,这意味着热水便宜,所以系统的整体价值仍然很高。而且,这种系统是冷热双供,即制冷系统的低温热水可以用于房间的生活热水,而不需要消耗其他能源。当然也有太阳能房制冷采用光伏发电,再驱动传统的压缩式冰箱方案,优点是简单紧凑,可以使用标准化设备。缺点是综合效率仍然很低,设备的价格太高,在设备的生命周期中,即使一半的成本也不可能回收,没有商业价值。
太阳能空调是怎样实现制冷的?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对太阳能空调技术的研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已经或正在建设太阳能空调系统。这是因为发达国家空调的能源消耗在每年民用能源消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利用太阳能驱动空调系统对节约常规能源和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拓宽太阳能的应用范围,使其在节能环保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在“九五”期间进行了太阳能空调技术的研究,通过技术研究和系统论证,解决了太阳能空调的技术问题,从而为尽快实现太阳能空调的商业化提供了基础技术。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和吸收式冰箱两部分组成。吸收式制冷是利用由两种物质组成的二元溶液作为工质来进行的。这两种物质在相同压力下有不同的沸点,高沸点的组分称为吸收剂,低沸点的组分称为制冷剂。常用的吸附性制冷剂组合有两种:一种是溴化锂-水,通常适用于大型中央空调;另一种是水-氨,通常适用于小型空调。吸收式冷水机主要由发电机、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组成,如图1所示。本文以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为例。在冰箱运行过程中,当溴化锂水溶液被发生器内的热媒水加热时,溶液中的水继续汽化;当冷凝器内的水通过节流阀进入蒸发器时,迅速膨胀蒸发,并在蒸发过程中吸收蒸发器内制冷剂水的大量热量,在此过程中,低温水蒸气进入吸收塔,被吸收塔内浓缩的溴化锂溶液吸收。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溶液被泵回发电机完成整个循环。所谓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就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为吸收式制冷机提供其发电机所需的热介质水。热媒水的温度越高,制冷机的性能系数(COP)就越高,从而空调系统的制冷效率也就越高。例如,如果热媒水的温度在60℃左右,冰箱的COP就在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