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耳鸣西医用仪器检查不出来
耳鸣是脑部的第八对神经受到损伤引起的,西医的仪器无法检测到神经,在西医的检查报告上面显示的一切都是正常的,而患者却又很明显的感觉耳朵里面有声音,因此医生就会告诉患者这是神经出了问题,也就是“神经性耳鸣”的由来。
耳鸣用仪器是不能够检查出来的,耳鸣是患者自己主观的感受,但是通过一些检查,比如说纯音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能够初步的判断患者耳鸣的性质,比如说是由于炎症引发的,还是说是由于神经功能不好引发的。
如果是由炎症所引发的,那么患者需要积极的使用抗炎消肿的药物来缓解,临床上常用的是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或者是氧氟沙星滴耳液,同时可以口服头孢丙烯胶囊进行消炎,用药之前需要明确过敏史。如果是神经性的耳鸣,患者可以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或者是巴曲酶注射液来改善,积极的对症治疗,患者耳鸣的情况应该就会有明显的改善。
必要的时候,患者可以行针灸,或者是高压氧一同来治疗。神经性耳鸣主要出现在耳部或者头部的异常声音,因为它的病因是比较复杂的,而且不明确,所以说在仪器检测的时候发现不了。
而在药物治疗上也就是比较常见的,用钙离子拮抗剂,扩张血管,药物改善内耳循环为主以及改善营养神经的药物。
B. 突发性耳聋为什么仪器检查不出来
原因不明、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
单侧听力下降最常见
可伴有耳鸣、耳闷或眩晕、恶心、呕吐等
尽早治疗有利于患者恢复,少数患者可自愈
疾病定义
突发性耳聋,标准叫法为突发性聋,又称特发性突聋,指在72小时内突然出现的、原因不明的听力下降。
患者一般没有耳部传音结构的明显破坏,主要表现为对声音的感受和感觉受损。在纯音测听检查中,表现为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的听力下降程度≥20 dBHL。
流行病学
突发性耳聋好发于50~60岁年龄段人群,但近年来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
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左耳发病略多于右耳,双侧发病概率较低,约2.3%左右。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疾病类型
突发性耳聋根据纯音测听检查结果反映的听力下降程度可分为以下四型。
低频下降型
1000 Hz及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在250 Hz、500 Hz处听力损失≥20 dBHL。
高频下降型
2000 Hz及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在4000 Hz、8000 Hz处听力损失≥20 dBHL。
平坦下降型
所有频率即250~8000 Hz听力均下降,平均听阈≤80 dBHL。
全聋型
所有频率即250~8000 Hz听力均下降,平均听阈≥81 dBHL。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与病毒感染、肿瘤性病变、自身免疫疾病、药物中毒、内耳缺血等因素相关。精神及心理因素等被认为是常见的诱发因素。
C. 为什么仪器检查不出来耳鸣
由于耳鸣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如颈椎病、高血压、感冒、耳疾、神经性耳鸣等等,是不易被仪器查出来的。
D. 特发性震颤为什么仪器检查不出来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查不到原因的震颤,震颤仪可以通过监测震颤的频率、幅度,初步判断是特发性震颤,还是继发性震颤。
如果想通过头部CT、核磁等检查出特发性震颤,只能作为排除诊断,可以排除其它继发性的原因,确诊为特发性震颤。
其中震颤仪可以根据震颤的频度,比如特发性震颤的频率在8-12次/秒,而继发性震颤,比如帕金森的震颤,是4-6次/秒的震颤频率。
所以,临床上可以根据震颤的监测仪,初步判断震颤属于哪一种类型。
E. 特发性震颤仪器为什么检查不出来
特发性震颤属于非器质性病变疾病,也就是功能性疾病,功能性疾病是与器质性疾病相对而言,主要是指由于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由于人体自主神经分布广泛,当其功能紊乱时产生的临床症状往往呈现多样性,且与器质性疾病的症状相似,易被误诊为器质性疾病,造成治疗效果不佳。
一般的说,是由支配器官的神经系统的失调引起,组织结构不发生改变,病情轻微,一般不会导致严重后果的临床综合症:如神经官能症,它虽然可以有头疼、头晕、虚弱、失眠等症状,但脑细胞无实质性损害,CT扫描组织正常,显微镜下脑结构无异常变化。
特发性震颤一样的道理,但是往往人们都是败在了这种病的手上,刚开始觉得没什么,久而久之病情在体内加重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