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机械摆钟的实验装置

机械摆钟的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3-08-13 09:44:54

㈠ 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无关。

摆线越长,摆摆动的就越慢.反之,摆摆动的就越快。同一个摆,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变的.摆动的快慢也是一定的,前提是同一个摆。

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学读书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是他第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有一次他发现教堂上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摆动.尽管吊灯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但每一次摆动的时间似乎相等。

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伽利略发现: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即摆动周期)是一样的.这在物理学中叫做“摆的等时性原理”。

各种机械摆钟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后来,伽利略又把不同质量的铁块系在绳端作摆锤进行实验.他发现,只要用同一条摆绳,摆动周期并不随摆锤质量的影响.随后,伽利略用相同的摆锤,用不同的绳长做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摆绳越长,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即摆动周期)就越长。

(1)机械摆钟的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皮亚杰的钟摆实验室要求儿童得出影响钟摆速率的因素。被试者中包括幼儿、小学生和中学生。 演示钟摆运动后,向被试者提供几种条件:

皮亚杰钟摆实验形式运算阶段的少年儿童,面对问题,经过思考,先提出几种可能影响钟摆运动速率的因素:一是摆锤的重量,二是吊绳的长度,三是钟摆下落点的高度,四是最初起动力的大小。

然后通过实验一一验证了这4个因素各自的影响作用(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不变),结果得出了只有绳长改变才能影响钟摆运动的正确结论。

㈡ 机械摆钟是怎样补充能量的

机械钟表中,利用带簧(发条)恢复变形所放出的能量或利用重物下降的重力作能源,以机械振动系统为时间基准,实现计量时间和时段的机械机构。机械钟表机构有多种类型,但一般都由原动系、传动系、擒纵调速系、上条拨针系和指针系组成,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图1)。此外,日历手表中还包括日历(或双历)机构,自动手表中还包括自动上条机构。

原动系 储存和传递工作能量的机构。分为重锤原动系和弹簧原动系两类。

重锤原动系 利用重锤的重力作能源。多用于简易挂钟(图2 )和落地摆钟。重锤原动系结构简单,力矩稳定,但当上升重锤时,传动系与原动系脱开,钟表机构停止工作。

弹簧原动系 利用卷成螺线形的带簧(发条)恢复变形所放出的能量作能源。带簧一端与轴连接,另一端与一个不动的零件或发条盒的壳体连接。弹簧原动系用作携带式钟表的能源,也用于摆钟上。弹簧原动系有带固定条盒式、不带条盒式和带活动条盒式等3种类型。

传动系 将原动系的能量传给擒纵调速系的一组传动齿轮。通常由一系列轮片和齿轴组成(图3),在主传动中轮片是主动齿轮,齿轴是从动齿轮。传动比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i=Z1/Z2

式中Z1为主动齿轮齿数,Z2为从动齿轮齿数。对于有秒针装置的钟表,其中心轮的轮片到秒轮的齿轴的传动比必须等于60。钟表传动系的齿形绝大多数是专门设计的(见钟表齿形)。

传动系可按“二轮”(时轮和分轮)在表机芯的平面配置分为两类:①中心二轮式,二轮在表机芯的中央。它又包括直接传动式、秒簧式、短秒针和无秒针式、双三轮式。②偏二轮式,二轮不在表机芯中央。它又包括头轮传出式、二轮传出式、三轮传出式。

直接传动式是经常采用的传动系之一(图3)。在这种传动方式中,分轮上部有一凹槽,分轮依靠摩擦与中心轮管相配合;走针机构的运动由中心轮来带动。

擒纵调速系 由擒纵机构和振动系统构成。按振动系统的特点可分为两类:①有固有振动周期擒纵调速系。它具有可以独立进行振动的、有稳定周期的振动系统。手表、闹钟中的走时系统的擒纵调速系属于此类。②无固有振动周期擒纵调速系(图4 )。它没有能够独立进行振动的振动系统。这种调速系中的所谓振动系统的往复振动,完全依靠擒纵机构的往复运动。机械闹钟中的闹时系统的擒纵调速系属于此类。这种调速系精度要求不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抗外界干扰能力强,在机械式定时器和钟表引信中大量采用。

擒纵机构 联系传动系和振动系统的一种机构。其作用是把原动系的能量传递给振动系统,以维持振动系统的等幅振动;并把振动系统的振动次数传给指针机构,达到计量时间之目的。擒纵机构种类很多,按其与振动系统联系的程度可分为两类。①非自由式擒纵机构:擒纵机构和振动系统经常保持运动上的联系。它包括直进式、后退式和工字轮式擒纵机构等。②自由式擒纵机构:只有在释放和传冲阶段,擒纵机构和振动系统才保持运动上的联系,其余阶段振动系统处于自由运动状态。它包括有销钉式、叉瓦式和天文钟式擒纵机构等。

①后退式擒纵机构(图5):广泛用于低精度摆钟。它的叉瓦锁面和冲面是同一平面(工作面);进瓦的工作面是一圆柱面,其圆心与擒纵叉的转动中心不重合;出瓦的工作面是一平面。叉瓦和擒纵叉作成一体。传冲后,叉瓦工作面将迫使擒纵轮后退一个角度。

②叉瓦式擒纵机构(图6):应用最广的擒纵机构之一。工作时,擒纵轮由传动系取得能量,通过擒纵轮齿和叉瓦(进瓦或出瓦)的作用转变为冲量传送给擒纵叉;通过擒纵叉的叉口和双圆盘的冲击圆盘上的摆钉的相互作用,再将冲量传给振动系统。双圆盘的保险圆盘和叉头钉,摆钉和擒纵叉的喇叭口是保证机构正常工作的保险装置。

③销钉式擒纵机构(图7):与叉瓦式擒纵机构的不同之处是,在擒纵叉上用两根圆柱销钉代替叉瓦,冲量只沿擒纵轮齿冲面传递。这种擒纵机构结构简单,精度要求低,制造方便,多在闹钟和低精度表中采用,俗称粗马结构。

振动系统 作为时间基准的机构。振动系统的振动周期乘以被测过程内的振动次数,即为该过程经历的时间。机械钟表常用的振动系统有摆、扭转摆和摆轮游丝振动系统。

①摆:由摆锤、摆杆、挂摆装置和周期调节装置等组成。用于固定式钟中(图2 )。当摆锤在外力作用下偏离铅垂线(平衡位置)任一角度而放开后,在重力作用下,摆锤将绕支点作往复运动。振动过程是摆的动能和位能交替转换的过程。

②扭转摆:主要由摆盘和悬丝组成(图8)。悬丝下端固定摆盘,上端固定在不动的支点上。悬丝的截面可为矩形或圆形。扭转摆常与后退式擒纵机构或叉瓦式擒纵机构构成擒纵调速系。扭转摆有较长的振动周期(几秒~几十秒),多用于能量较节省而走时延续时间较长的固定式钟。

③摆轮游丝振动系统(图9):游丝的内外端分别固定在摆轴和摆夹板上。摆轮受外力作用偏离其平衡位置开始摆动时,游丝就被扭转而产生位能,通常称为恢复力矩。该力矩促使摆轮向其平衡位置运动。

上条拨针系 卷紧原动系中的发条和拨动时针、分针以校正钟表所指示时间的机构(图10)。上条时,立轮和离合轮处于啮合状态。拨针时,离合轮和立轮脱开而与拨针轮啮合。

㈢ 机械钟是怎么出现的

钟表,可以把测时的结果保持下去,这叫“守时”。守时的工具通常是时钟。

在水钟、沙钟以后,人们发明了机械钟。从古老的挂钟到细巧的快摆手表,都有一个摆。只有不停地走动的摆才能指示时间,才能使钟表走得准确。

1583年,在意大利比萨城里,有个叫伽利略的青年到教堂中去礼拜。他看到一盏绳索吊在屋顶下的铜灯被风吹动,灯就慢慢地前后摆动着。这种摆动是一种普通存在的自然现象。长期都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伽利略却抓住了这个现象:摆动既平稳又均匀,每次摆动的时间是否是一样呢?当时还没有钟表,没法比较。

后来,在课堂上,老师说:“一般来说,人脉搏的次数是稳定的。”这给了伽利略以启示:能不能用脉搏来测定那盏吊灯的摆动周期呢?他再次做礼拜时,用手指按着自己的脉搏默数次数,同时仔细观察吊灯往返的摆动。他发现灯的摆动,每次经历的时间总是一样。虽然,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直到完全静止为止,但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却不见变小。实验还发现,绳子越短,每一次摆动经历的时间也越短。他终于发现,摆的摆动周期和幅度无关这个单摆摆动的等时性规律。

伽利略很想用摆来指示时间,由于当年宗教的盛行,科学真理的传播被禁锢了。伽利略没有能如愿。

1656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对伽利略发现的单摆等时性规律又作了进一步研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用摆的振动来计时的时钟。这种摆钟大致分为摆动部分和计数部分两大结构。计数部分通常采用指针和度盘式数字显示。而利用这种原理制造出来的机械钟在世界上应用了300多年。

㈣ 机械摆钟是怎么计时的

发条蓄能,机械摆提供固定的周期,每次摆动推动齿轮转1个齿,从而带动整个齿轮系统转动,驱动表针指示时间.

㈤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五下册复习资料总汇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 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 时间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约可写( )个字、看( )行字,跑( )米路等。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如每天新闻联播开播的时间是晚七点。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时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是变化的。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类型。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状是否规则)、(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匀)有关。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和(摆幅)无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从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11、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这种现象就是(恒星的周年视差),它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16、(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7、(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8、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1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0、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1、(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 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第一单元复习 沉和浮

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自身的大小、轻重无关。如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2、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

(1)同体积时与物体的轻重有关,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时与物体的大小(体积)有关,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2)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实现沉浮的。

3、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

(1)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重量不变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排开水量有关。排开水量大,所受浮力也大。

(3)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4、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方法),

(1)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

(2)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5-6、水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会产生一个向上托的力,这个力是浮力。

(1)上浮的物体,浮力大于重力;(测浮力时,浮力=重力+在水中的拉力)

(2)下沉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测浮力时,浮力=重力-在水中的拉力)

(3)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浮力等于重力,且方向相反。

7、当液体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1)轮船从江河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因为海水的含盐量比江河大。

(2)死海淹不死人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8、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1)判断物体在某种液体里的沉浮时,往往利用相同的体积比较轻重。

如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浮,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浓盐水轻;马铃薯在清水中沉,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清水重。

(2)比重计是一种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

(3)几种常见物体的密度(单位体积下物体的重量叫密度)。

1立方厘米物体
食用油
酒精


浓盐水
水银

轻重(克)
0.8
0.8
0.9
1
1.3
13.6

第二单元复习 热

1-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1-2、衣服等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热量向空气散发,起保暖作用。

2-1、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中。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而重量不变(从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这一现象说明)。

2-2、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冷水袋会慢慢从底部浮到水面;

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热水袋会慢慢从水面沉到水底。

3-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水的热胀冷缩(但水在4摄氏度时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

3-2、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4-1、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的热胀冷缩比水的变化要明显。

4-2、物体的热胀冷缩和物体的微粒运动有关。

5-1、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

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冷却后会变短减细。

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2、锑、镓、铋等金属正好与大多数金属相反,是热缩冷胀。

6-1、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向较冷的一端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6-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

7-1、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强于非金属。

7-2、我们把传热本领强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如金属);传热本领弱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如非金属)。 铜铝钢传热性能比较:铜>铝>钢

8、用热的不良导体制作杯身,能有效地减缓热量的散失,起着保温作用。

第三单元复习 时间的测量

1-1、钟表是现代人们用于计量时间的常用工具,钟表以时、分、秒来计量时间。

1-2、时间没有快慢之分,它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我们要珍惜时间。

2-1、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古时人类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

2-2、太阳钟计时原理: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之发生变化。(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古人制成了“日晷”用于计量时间。)

3-1、夜间计时工具——蜡烛、沙漏……

3-2、古代的水钟:

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时间。

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流逝的时间。

4-1、将两个塑料瓶去头去底进行组合,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水钟。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为:⑴先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受水型还是泄水型)⑵确定总水量,⑶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样。⑷测出一分钟的水量。⑸推测出其余十分钟的水量。

4-2、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主要有:水滴的滴速、水位的高低、刻度精确度……

5-1、摆钟(机械钟)计时原理:在规定时间内,秒摆摆动速度相同(60次/分)。

5-2、一条细绳和一个小重物可制成一个简易摆。

6-1、不同的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主要与摆的长度有关,与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无关。

6-2、摆长越长(短),摆动的速度越慢(快)。

7-1、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即摆绳加摆锤的长度)。

7-2、要调整一个摆的摆动速度只需要调整重物的位置就可以了。由慢变快,重物上移,由快变慢,重物下移。

8-1、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8-2、制作一个一分钟的计时器: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操纵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第四单元复习 地球的运动

1、形成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有4种: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并且自转。

● 为了证明假说,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用乒乓球代替地球。

2、古时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认为:地球是球体;地球是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日月星辰围着地球转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认为:地球是球体;太阳是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地球及其他天体围着太阳转,而且地球自转。

3、法国科学家傅科研制的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虽然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但傅科摆摆动的方向与刻度盘指示的方向发生了偏转(顺时针)。

4、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地球自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总是自西向东(逆时针)。地球自转周期为1天(约24小时);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2)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说明了地球的自转。

(3)观察地球仪或地图能确认各地的位置关系:如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因而北京先迎来黎明。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是东早西迟。我国横跨5个时区,为方便工作、学习,我国统一用北京时间作为标准时间。

(4)国际上把全球分为24个时区(确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度经线,以此每隔15°为1时区);每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5、北极星“不动”,那是因为: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地指向北极星。

(1)夜间观星,北极星看似不动,其他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转动。

(2)北极星不在头顶正上方,而在我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天空。

6、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叫地球公转。

(1)地球公转周期1年(约365天);地球公转产生四季交替。

(2)恒星周年视差、四季交替现象证明了地球的公转。

7、地球上的四季现象产生原因:地球倾斜着围绕着太阳公转中,太阳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发生变化,导致各地形成温度上的差异。

①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吸收太阳热量多,温度高,形成夏季;南半球斜射,吸收热量少,温度低,形成冬季。

②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都是太阳斜射,南北半球吸收太阳热量差不多,北半球形成秋季,而南半球是春季。

③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吸收太阳热量多,温度高,形成夏季;北半球斜射,吸收热量少,温度低,形成冬季。

④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都是太阳斜射,南北半球吸收太阳热量差不多,北半球形成春季,而南半球是秋季。

8、由于地轴的倾斜(倾斜度约23°),南北极出现了极昼、极夜现象

㈥ 跪求五年级科学活动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和第四单元答案,急!!答得好有加分!

一、填空题(共40分)

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太阳钟 )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

2、(日晷)是根据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古老(计时器)。

3、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类。

4、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

与( 摆幅)无关,与(摆重)无关。

5、(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6、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太阳)、(光影)来计量时间。

7、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8、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9、在太阳下,随着时间的变化,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0、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出(水钟)用来计时。

11、在滴漏实验中我们发现水位越高,滴漏的速度(越快)一些。

12、“泄水型”水钟的计时原理是:容器内的水面随着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13、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

14、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摆是由(摆绳)和(摆锤)两部分组成。

16、实验发现,机械摆钟的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17、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 短 )摆动越(快)。

1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摆的快慢与木条的(长短)有关系,木条越(长)摆动得越慢。

19、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

20、摆钟的主要部件是:(齿轮操纵器)、(齿轮)、(摆锤)和(垂体)。

二、判断题(共20分)

1、( × )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小时。

2、( √ )虽然一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但我们在这一分钟里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3、( √ )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就越快。

4、( √ )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5、( √ )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

6、( × )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摆动回来次数越多。

7、( √ )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

8、( × )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9、( √ )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10、( × )在我们做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我们发现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快。

11、( × )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12、( √ )机械摆钟中,摆锤与齿轮操纵器是联合工作的。

13、( √ )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控制齿轮转动。

14、( × )日晷是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用于日间计时的古代计时器。

15、( × )同一个摆,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来回摆动次数越多。

16、( × )摆绳长短完全相同的两个摆的摆动快慢不一定完全相同。

17、( × )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计时内摆动的次数都是相同的。

18、( × )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小时。

19、( × )根据自身的感觉来估计时间是非常准确的。

20、( √ )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三、选择题(共20分)

1、你估计现在接近( ② )点钟。

① 8 ② 10 ③12

2、我们科学课一节课的时间是(②)。

① 30分钟 ② 40分钟 ③ 50分钟

3、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照亮的古代计时器是( A )。

① 蜡烛 ② 日晷 ③ 滴漏

4、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③ )证实了这一点。

① 傅科 ② 牛顿 ③ 伽利略

5、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与(③)无关的。

① 滴漏中的水位② 漏水孔的大小 ③ 容器的颜色

6、日晷是测量( ② )的工具。

① 体积 ② 时间 ③ 长度

7、出现比较早的计时工具是( ③ )。

① 机械钟 ② 原子钟 ③ 日晷

8、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 ② )。

① 早晨 ② 中午 ③ 傍晚

9、下面三种计时工具中,最早出现并被广泛应用的是( ③ )。

① 机械钟 ② 原子钟 ③ 日晷

10、 用流水来计时主要解决( ① )。

① 水流速度 ② 水流量 ③ 水质的处理

11、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计时内摆动的次数都是( ② )的。

① 相同 ② 不同 ③ 先相同后不相同

12、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 ② )。

① 摆锤的重量 ② 摆绳的长度 ③ 摆动的幅度

13、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 ③ )。

① 有时有关系,有时没有关系,要看具体情况 ② 有关系 ③ 没有关系

14、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是( ① )的。

① 有影响 ② 没有影响 ③ 不知道

15、摆的快慢与木条的长短有关系,木条越长摆动得( ① )。

① 越慢 ② 越快 ③ 先快后慢

1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① )。

① 日晷 ② 燃油钟 ③ 滴漏

17、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③ )证实了这一点。

① 傅科 ② 牛顿 ③ 伽利略

18、我们一般可以通过观察树的( ② )来估计树龄。

① 粗细 ② 年轮 ③ 方向

19、当我们的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时方法是( ② )。

① 与同学对表 ② 听广播报时 ③ 自己估测

20、下面( ③ )图所示的摆在一分钟时间里摆的次数最多。







四、探究题(共20分)

1、制作一个水钟:

(1)我准备做一个受水型水钟

(2)材料及作用:饮料瓶:用来装水 水:用来计时 剪刀:剪开饮料瓶 锥子:用来钻孔。

(3)制作步骤:①把两个饮料瓶分别剪开,

②在瓶盖上钻一个孔,

③把饮料瓶组装起来标上刻度,并装上水。

④再用输液装置控制滴漏速度。

(4)设计简图:(见教材56页)

2、“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与(摆绳长短)有关吗?

(2)我的假设: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

(3)材料及作用:铁架台:支撑作用 钩码:作摆锤 细绳:作摆绳

(4)不改变的条件是:摆锤重量 摆幅大小

(5)要改变的条件是:摆绳长短

(6)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①、把一根长20厘米的细绳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个钩码,让摆自由摆动,测出摆在15秒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

②、接着把摆长增加原来的两倍、三倍,让摆自由摆动,测出摆在15秒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

③、作好实验记录

(7)实验设计与记录:

摆的

长度(厘米)
实 验 结 果(次/15秒)
最 后 结 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60
8
8
9
8
8
8

40
9
9
9
9
9
9

20
10
10
10
10
11
10

(8)研究结论:同一个摆,摆的快慢与摆的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9)设计简图:(见教材61页)

3、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30次得钟摆。

要准备的材料
铁架台 木条 金属圆片 棉线

相同条件
木条的长短 金属圆片的大小、重量

不同条件
金属圆片定位在( 10 )厘米处
金属圆片定位在( 20 )厘米处
金属圆片定位在( 30 )厘米处

第一次摆动的次数
32
29
28

第二次摆动的次数
34
31
26

第三次摆动的次数
33
30
27

比较与发现
通过比较,我发现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是有影响的。

阅读全文

与机械摆钟的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体育彩票捐赠体育器材哪里有卖的 浏览:136
建设小型物流公司需要哪些设备 浏览:38
数控机床卡怎么解决 浏览:60
速腾液晶仪表怎么把速度调中间 浏览:66
浪琴自动机械表如何调日期 浏览:688
强力仪器有哪些 浏览:803
单位电脑等设备采购如何验收 浏览:643
机电设备如何介定吗 浏览:747
无锡创科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啊 浏览:624
怎么用小丸工具箱压缩码率 浏览:912
三相电动机轴承坏了有什么影响 浏览:297
自动门的驱动装置原理 浏览:154
浙江绍兴阀门厂干啥的 浏览:839
dnf男机械是主什么 浏览:85
阀门井深怎么计算 浏览:350
极光仪表盘看什么时候做保养 浏览:1000
奇骏仪表盘如何退出设置 浏览:705
机械革命深海泰坦怎么拆后壳6 浏览:212
为什么机械臂逆运动学解有六个 浏览:689
啤酒设备多少钱一套推郑州大帝科技 浏览: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