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化工原理伯努利方程
设水源水面到虹吸管出口的高差为H,列水源水面到虹吸管出口的伯努利方程得: H1=V^2/(2g) , 得虹吸流速:V=(2gH1)^(1/2)虹吸流量:Q=(3.14D^2/4)(2gH1)^(1/2) D为虹吸管内径。设最高点压强为P,虹吸管最高点到出口的高差为H2,列最高点到出口的伯努利方程得: H2+P/(pg)+V^2/(2g)=V^2/(2g)得:P = -pgH2 (相对压强,即不包括大气压,相对压强为负值,即绝对压强小于大气压,就是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理论上最大真空值不能超过10米水柱,即H2<10米水柱)也可列容器液面到最高点的伯努利方程: 0=H3+P/(pg)+V^2/(2g) P=-pg[H3+V^2/(2g)]=-pg[H3+H1] = -pgH2
u是流速,p是压力。主要用来计算泵的扬程或已知扬程计算泵的出口压力。
伯努利方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理想流体定常流动中的表现,它是流体力学的基本规律。在一条流线上流体质点的机械能守恒是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
这个理论是由瑞士数学家丹尼尔·伯努利在1738年提出的,当时被称为伯努利原理。后人又将重力场中欧拉方程在定常流动时沿流线的积分称为伯努利积分,将重力场中无粘性流体定常绝热流动的能量方程称为伯努利定理。这些统称为伯努利方程,是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之一。
(1)伯努利实验装置原理扩展阅读:
理想正压流体在有势体积力作用下作定常运动时,运动方程(即欧拉方程)沿流线积分而得到的表达运动流体机械能守恒的方程。
因著名的瑞士科学家伯努利于1738年提出而得名。对于重力场中的不可压缩均质流体,方程为p+ρgh+(1/2)*ρv^2=c式中p、ρ、v分别为流体的压强、密度和速度;h为铅垂高度;g为重力加速度;c为常量。
⑵ 什么是伯努利试验
一般地,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n次的试验称为n次独立重复试验。
1. “在相同条件下”等价版于各次试权验的结果不会受其他实验结果的影响。
2.如何判断:判断是否为伯努利试验的关键是每次试验事件A的概率不变,并且每次试验的结果同其他各次试验的结果无关,重复是指试验为一系列的试验,并非一次试验,而是多次,但要注意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⑶ 伯努利试验是什么
伯努利试验(Bernoulli experiment)是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地、各次之间相互独立地进行的一种试验。
一般地版,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权做n次的试验称为n次独立重复试验。
1.“在相同条件下”等价于各次试验的结果不会受其他实验结果的影响。
2.如何判断:判断是否为伯努利试验的关键是每次试验事件A的概率不变,并且每次试验的结果同其他各次试验的结果无关,重复是指试验为一系列的试验,并非一次试验,而是多次,但要注意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二项分布 :
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用ξ表示事件A发生的次数,如果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则不发生的概率 q=1-p,那么就说ξ服从二项分布。
其中P称为成功概率。记作:ξ~B(n,p)
期望:Eξ=np
方差:Dξ=npq
几何分布 :
在第n次伯努利试验中,试验k次才得到第一次成功的机率。
详细的说是:前k-1次皆失败,第k次成功的概率。如果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则不发生的概率q=1-p,具有这种分布列的随机变量,称为服从参数p的几何分布。几何分布的期望EX= 1/p,方差DX= (1-p)/p^2.
⑷ 伯努利试验
^p=Cnk*p^k*(1-p)^n-k=1;
Cnk*(-p)^k*(1-p)^n-k=(1-2p)^n;
简单的说就是
奇+偶=1
-奇+偶= (1-2p)^n;
所以回
奇=[1-(答1-2p)^n]/2;
偶=[1+(1-2p)^n]/2;
⑸ 差压式流量计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其测量原理是什么
一、差压式流量计的测量原理
充满管里的流体经直线管道进入节流装置,流速将在节流处收缩,使流速加快,静压力降低,导致节流件前后产生差压。流速增大,差压也随之增大,因此,通过测量差压,可以确定流量。
二、差压式流量计的组成
差压式流量计有节流装置、引压导管、三阀组、差压变送器和二次仪表组成。
1.
节流装置:节流装置由节流和取压装置构成。
标准节流件有三种类型,即:孔板、喷嘴、文丘利管。其中流体流过孔板所产生的压力损失最大,且孔板具有制造简单、适用性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标准孔板,精度可达±0.5-±1%,公称为50-1200mm.
取压装置有两个取压口,一个是上游取压口,一个是下流取压口,上流取压口引出流体的正压力,下游取压口引出流体的负压力。
2.
差压变送器:差压变送器是差压式流量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节流装置的差压信号转变成电流信号,以便于二次仪表处理和运算。早期使用的差压式流量中DDZ-II(输出0-10mA)和DDZ-IIDDZ-III(输出4-20mA)型,其准确度均为±0.5%,基本能满足工业计量的要求。
3.
显示仪表:显示仪表将差压变送器产生的标准电流信号及其它装置产生的补偿信号进行开方并积算,显示瞬间流量、累计流量及其它流量。对于压力、温度波动范围较大的测量介质,如过热蒸汽等,必须进行温度、压力补偿,对于饱和蒸汽,应进行压力(或温度)补偿。
常用的显示仪表有电磁计数式的开方积算器和智能数显式的流量积算仪。智能流量积算仪是采用单片为处理机组成快速修正系统,能与差压、压力、温度变送器或与热电偶、热电阻配合,对被测介质由于压力、温度偏离设计引起的流量测量误差及累计积算等,通过软件实现自动补偿和积算,从而提高测量精度及可靠性。
明天回答上去
⑹ 虹吸是什么原理
虹吸原理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现象,将液体充满一根倒U形的管状结构内后,将开口高的一端置于装满液体的容器中,容器内的液体会持续通过虹吸管向更低的位置流出。
在公元前1世纪,就有人造出了一种奇特的虹吸管。事实上,虹吸作用并不完全是由大气压力所产生的,在真空里也能产生虹吸现象。
使液体向上升的力是液体间分子的内聚力,在发生虹吸现象时,由于管内往外流的液体比流入管子内的液体多,两边的重力不平衡,所以液体就会继续沿一个方向流动,在液体流入管子里,越往上压力就越低。
如果液体上升的管子很高,压力会降低到使管内产生气泡(由空气或其他成分的气体构成),虹吸管的作用高度就是由气泡的生成而决定的。
因为气泡会使液体断开,气泡两端的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减至0,从而破坏了虹吸作用,因此管子一定要装满水。在正常的大气压下,虹吸管的作用比在真空时好,因为两边管口上所受到的大气压提高了整个虹吸管内部的压力。
(6)伯努利实验装置原理扩展阅读
虹吸的原理应用到现代建筑上去,最初解决了建筑屋面的雨水排水系统,当时在研究的初期,采用的是一种满管压力流的系统,从而在管道式屋面雨水排放系统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虹吸原理在建筑排水,市政排水,水利工程等各方面均有应用。
虹吸金融理论认为技术面分析可以解决基本面对于利用内幕消息进行盈利群体,导致的基本面分析失效的局面,比如一个国家利用制造紧张关系影响商品价格进行风险投资盈利,这在金融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是完全可能。
国际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了可以容纳国家财富的规模市场,如果利用内幕消息套利,在基本面有时非常难以判断,技术面就解决了这种不足,技术分析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技术分析的独立基本面分析显然无法规避许多未知事件。
例如,一个军事争端地区决定进行和谈,如果这对国际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国际黄金市场足够容纳这个国家的大笔对冲资金,该地区国家完全有可能利用黄金市场进行风险放大交易牟利。
如果单从基本面分析,很难把握该事件的进展情况,但如果从技术面分析,则可以从相关市场数据得出正确的判断。
⑺ 求一个2*3的心理学试验设计
一、实验名称: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二、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卷尺、秒表、纸片,但是采用这些实验器材总是发现纸片在下落的过程中忽左忽右的飘,下落的路线不是直的,容易碰到课桌或其它的物体而改变路线。我就想找一种东西来代替它,起初想用气球,但发现更难控制路线,而且气球太大,放在实验桌上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后来想这种东西应该还是用纸来做,因为如果采用铁球等密度较大的东西做实验的话,由于下落的时间太短无法测量下落时间,或者是测量出来的时间误差太大。最后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想到用小时候玩过的三个纸条组成的“纸锥”来替代原来的纸片。而且下落的时间可以通过秒表测出(由于实验室没有足够多的卷尺,可以利用人的身高这个已知条件,此时下落的时间大约是1.2秒)。
三、实验目的:
学会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四、实验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测量纸片(改成“纸锥”)下落的速度这个实验利用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 。把纸片改成“纸锥”,主要考虑它在下落时由于下部的形状不同,空气的流速也不相同,根据“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伯努利原理),会产生压力差,导致“纸锥”下落时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具体旋转的方向是由安装时的顺序决定的)。
五、实验操作步骤:
(1)实验前要测量出同学的身高,作为“纸锥”下落的高度s,记录在实验表格。
(2)一位同学把30~50厘米长的刻度尺平放在自己的头顶,另一个同学按照这样的高度自由释放“纸锥”,同时开始记时,记下“纸锥”落地时所用的时间t,记录在实验表格。
(3)重复上述步骤两次。
(4)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纸锥”三次下落的速度,并计算出平均值。
六、实验装置或照片:
学生可以自制“纸锥”(剪三个完全相同的左右的纸条,把每个纸条对折一次,然后连环套在一起,如图1所示,把三个“脚”向外抽紧,如图2所示)
七、实验所用器材:
“纸锥”一个,30~50厘米长的刻度尺一把,秒表一只。
八、实验效果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实验效果:2005年12月14日前后在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初二十二个班级中施教效果很好,解决了原来所用纸片下落不稳、路线不是直线,路程无法测量的缺点,而且实验器材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学生感兴趣。后来在鼓楼区其他学校初二物理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各位同行一致反应较好。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说明:在制作“纸锥”时需要用硬度不要太大、密度较小的纸张,学生课堂练习纸最佳。可以选择高个子同学的身高作为“纸锥”的下落高度,这样可以增加下落时间,减小时间测量上的误差,但是会导致矮个子同学很难判断刻度尺是不是水平的;用矮个子同学身高作为“纸锥”下落的高度,可以最大程度的使刻度尺保持水平,但是会使下落时间变短,这样测量的高度准确了,但是下落时间的测量误差会增大。这样的分析过程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