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求石油化工企业工艺流程!!
石油化工企业工艺流程:
各种集输流程的设计、评估及方案优化
•站内管网、长输管线及泵站
•管道停输的温降
•收发清管球及段塞流的预测
•油气分离
•油、气、水三相分离
•油气分离器的设计计算
•天然气水化物的预测
•油气的相图绘制及预测油气的反析点
•原油脱水
•原油稳定装置设计、优化
•天然气脱水(甘醇或分子筛)、脱硫装置设计、优化
•天然气轻烃回收装置设计、优化
我建议你下载一个软件可以自己试试
Ⅱ DHX是什么工艺
DHX工艺:DHX塔闪蒸+脱乙烷塔分馏
DHX工艺(Direct Heat Exchange)是加拿大埃索资源公司( Esso Resources Canada L td)于1984年首先提出、在Judy Greek装置上实践并获得成功的新工艺,在相同条件下使装置C3 收率由原来的72%提升至95%。我国对DHX工艺中塔设备的翻译主要有DHX塔、重接触塔 、轻组分分馏塔、脱甲烷塔等,也有设计局搏铅资料称之为低温吸收塔,又以重接触塔最为常见。对应的DHX工艺国内常称为:重接触塔工艺、直接换热工艺等,也有资料称之为“双塔流程”工艺。虽然该工艺自20世纪90年代陆续在国银枝内新建的轻烃回收装置中普遍采用,相关技术运用也日趋成熟,但目前国内有关该工艺的公开报道仍然较少,对实际应用的指导性也较有限。
以回收C+3 为目的轻烃装置采用DHX工艺(DHX塔闪蒸+脱乙烷塔分馏)后,在相同工况下能使C2 获得更高冷凝率,并通过液态乙烷的制冷剂(汽化制冷)和吸收剂作用使C+3 收率大幅提高,达到节能降耗的同时也桐好提高了C+3 收率。
Ⅲ 马平是那一个朝代的人物
[编辑本段]1.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所长马平,男,回族,江苏苏州人,1953年7月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86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回族研究》杂志副主编,2002年晋升为研究员。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有关回族与伊斯兰教的研究,已经出版专著、合著、论著4种。合著《伊斯兰教与经济》(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共计34.5万字,撰写约17.7万字),就伊斯兰教的宗教经济、经济发展对伊斯兰教的影响及伊斯兰教御敬姿在中国穆斯林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当代中国伊斯兰教的宗教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此书曾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第6次社科评奖著作3等奖。论著《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3.5万字)。近年来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贺兰县情》、《西北妇女问题研究》课题研究。《中国穆斯林民居稿迹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共计18万字,承担10万字),系主持国家青年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穆斯林民族民居的社会经济调查研究》的最终成果。专著《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镇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8万字),对中国回族的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进行了探索。另发表学术论文《西北地区穆斯林社会经济的变动与伊斯兰教的兴衰》、《我国伊斯兰教清真寺寺院经济初探》、《近代甘青川康边藏区与内地贸易的回族中间商》、《中国的“普埃布洛”--甘南临潭西道堂尕路提大房子研究》等60多篇。其中有10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目前正在主持国家“九五”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回族文化史研究》课题。1991年出席由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与西北大学联合召开的“(西安)伊斯兰教与中国西北地区现代化建设国际学术讨论会”。1997年赴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进行中亚东干族历史文化学术考察。1998年参与筹备与召开“(银川)首届回族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工作。1999年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出席国际伊斯兰学术研讨会。1990年起参与《回族研究》季刊的创办工作,担任该刊第一任编辑部主任,历时5年。该刊1996年被评定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民族类)”。1995年担任研究所副所长,1997年担任所长。目前兼任中国回族学会副秘书长,宁夏回族研究会秘书长,西安市伊斯兰文化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编辑本段]2.辽河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原总工程师马平 男,1941年生。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毕业于东北石油学院。现任辽河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全国石油基本建设工程运输专业技术中心站站长,院科协会长。在担任辽河油田设计院副院长期间,负责组织了曙光、欢喜岭、高升、兴隆台、茨榆坨、沈阳等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规划及设计工作。主持了全油田天然气轻烃回收和节能降耗规划的编制及实施。负责组织了200×104M3/d天然气深冷轻烃回收装置的引时与设计工作。负责沈阳高凝原油管线电热解堵装置的研制和就用工作,该项目获石油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负责主持了沈阳高凝油集输工艺试验研究工作,该项目获石油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担任总工程师以来,先后组织协调管理近百部、局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一项、论证、组织实施、成果申报、鉴定、验收、推广等全过程管理。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3项,获局级科技进步奖88项。负责组织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曙22碱加聚合物三次采油二元驱地面注入系统设计及自动化成套设备研制,以及采出液处理试验研究工作,该项成果获局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曾发表《天然气液化工厂主要设备的设计与操作》、《天然气深冷轻烃回收技术》、《二元处长合驱油采出液处理技术》、《碱加聚合物二元驱地面工程技术》等8篇论文。 [编辑本段]3.安徽省公证处主任、党支部书记马平,男,1960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8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法律系,1988年取得律师资格,2001年法学研究生毕业,一级公证员。现任安徽省公证处主任、党支部书记,司法部中国公证员协会西部讲师团成员、安徽省公证员协会副会长、安徽省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副总干事,合肥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调解员。有十余篇专业论文和理论研讨文章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并有多篇论文在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统优秀调研文章评比、安徽公证论坛、坚持科学发展观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交流会中获特等、一、二等和特别奖。主要代表作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过滤器》、《对我省公证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公证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功能作用》、《进一步加强科技立法之我见》、《浅谈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文书若干问题》和《改制后的公证处应如何谋求发展》等。
自1998年主持省公证处工作以来,在队伍业务建设、内部管理和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领导管理和办证经验。牵头制定了省公证处体制改革方案和一系列配套措施,带领全体公证员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软硬件建设跃上新台阶。省公证处先后获得了“部级文明公证处”、“国家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先进单位”、“人民满意的公证处”、“文明单位”、“先进党支部”和“青年文明号”等称号。个人连续五年获得“优秀公务员”称号,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公证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1]。
Ⅳ 轻烃回收工艺的流程
1.选择依据
根据油气田中C2含量及自身可利用的压力降大小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制冷工艺。
根据原料气预冷温度要求的脱水深度及天然气组成等来选择合适的天然气脱水工艺。
2.制冷工艺的选择
冷剂制冷工艺 冷剂制冷是利用某些物质(制冷工质)在低温下冷凝分离(如融化、汽
化、升华)时的吸热效应产生的冷量。在NGL(Natural Gas Liquids天然气凝液)回收中常
用乙烷、丙烷、氨、氟里昂等由液体汽化吸热冷。这就需要耗功,用压缩机将气体压缩升
压,冷凝液化、蒸发吸热、产生冷量必须消耗热能。
冷剂制冷工艺流程比较复杂,投资较高,但稳定性比较好。
膨胀机制冷工艺 膨胀机制冷是非常接近于等熵膨胀的过程,气体经过膨胀降压之后温
度降低(可能有凝液产生)。这部分气体与原料气换冷或通过别的途径放出冷量。膨胀机
制冷可以回收一部分功,一般匹配同轴压缩机。
3.原料气脱水工艺的选择
对于天然气需预冷至-80~-100℃的深冷装置来说,一般均采用分子筛脱水工艺;而对于预
冷温度较高的浅冷装置来说,由于所要求的水露点较高,一般采用甘醇脱水工艺。
Ⅳ 矿场油气集输是什么
一、矿场油气集输的任务及内容
矿场油气集输是指把各分散油井所生产的油气集中起来,经过必要的初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合格的原油和天然气,分别送往长距离输油管线的首站(或矿场原油库)或输气管线首站外输的全部工艺过程。
概括地说,矿场油气集输的工作范围是以油井井口为起点,矿场原油库或输油、输气管线首站为终点的矿场业务;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多的生产出符合国家质量指标要求的原油和天然气,为国家提供能源保障;具体工作内容包括油气分离、油气计量、原油脱水、天然气净化、原油稳定、轻烃回收、含油污水处理等工艺环节。
二、矿场油气集输流程
矿场油气集输流程是油气在油气田内部流向的总说明。它包括以油气井井口为起点到矿场原油库或输油、输气管线首站为终点的全部工艺过程。矿场油气集输流程可按多种方式划分。
(一)按布站级数划分
在油井的井口和集中处理站之间有不同的布站级数,据此可命名为一级布站流程、二级布站流程和三级布站流程。
一级布站流程是指油井产物经单井管线直接混输至集中处理站进行分离、计量等处理。该流程适用于离集中处理站较近的油井。
二级布站流程(见图7-2)是指油井产物先经单井管线混输至计量站,在计量站分井计量后,再分站(队)混输至集中处理站处理。该流程适用于油井相对集中、离集中处理站不太远、靠油井压力能将油井产物混输至集中处理站的油区,一般是按采油队布置计量站。
图7-20开式生化处理流程图
总之,上述几种流程是目前含油污水处理较常用的流程。当然,由于各油田污水的具体情况不同,上述流程也并非是绝对的,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流程。
Ⅵ 轻烃回收的油吸方法
油吸收法按照吸收操作温度的不同分为常温油吸收法和冷油吸收法。常温吸收法的操作温度为常温或稍低于常温,多用于中小型装置,以回收C3+为主要目的。冷油吸收法是一种将油与冷冻相结合的方法,该法将处理者搜行得气体和吸收冷漏凯油冷冻首哗至0~-40摄氏度,可回收更多C2+轻烃,C3+回收率可达85%~90%,常用于大型天然气加工厂。
Ⅶ 轻烃回收装置中制冷系统循环的四个步骤
压缩、 冷凝、 膨胀和蒸发。轻烃回收装置链蚂誉中制冷循棚段环由压缩、 冷凝、 膨胀和蒸发四个工作过程组成,轻烃是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物仔程中的副产品,属于烃类物质。
Ⅷ 全密闭集输流程会使用浮顶罐吗
油田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老区块产量逐步递减,集输生产系统老化严重。针对油田站场外输系统中外输泵规格与实际外输量差别大、耗电量高,本文提出了更换外输泵、新增变频器等措施;针对站场加热系统中采用水套炉较多,传热不充分,燃烧不彻底的特点,采用真空加热炉以达到节约燃料;针对伴生气生产量大的特点,提出密闭集输,集中回收的措施,达到减少伴生气放空,节约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油田;集输系统;加热炉;保温及加药;节能降耗
油田经过裂州三十多年的开发,老区块产量逐步递减,生产系统经长期运行,部分油气站场接收处理的液量逐渐减少,站场规模相对较大,出现了“大马拉小车”现象;部分站场现有燃烧系统配置较老,燃料燃烧不充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部分井场仍存在伴生气利用率低随意放空等现象。应采取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损耗。针对部分老区块资源递减和地面工程效率低下的现状,从降低油气集输能源消耗、降低油气损耗量、进行节能新技术试验、降回压装置等多项节能降耗措施。
1 油田现状及节能技术适应性评价
1.1 降低油气集输能耗
1.1.1 降低油气集输动力消耗
(1)结合油藏特点和油藏形态、地形地貌、工艺流程及建设现状,适应油田滚动开发,合理确定项目规模,优化系统布局,分期建设,形成集输站场二级布站格局,简化工艺流程,界定经济合理的集输半径,减少油气增压次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根据《油气集输设计规范》有关规定,低产油田的机械采油井采用管道集输时,井口回压可为1.0~2.5Mpa。不加热集输半径基本控制在2.5km以内,在残塬地貌的出油管线需考虑爬坡带来的附加压降。(2)根据原油产量、集油半径以及油品性质(低产、低粘度、低凝点、低含水、高气油比)等因素,集油工艺采用不加热密闭集输工艺,井组出油管线定期投球清蜡,降低井口回压。该伍稿工艺充分利用原油的低温流变性和含气原油降凝降粘的特性,工艺简单、能耗低、投资省。3)原油脱水采用增压点加药、管道破乳、油气水三相分离脱水工艺。由于管道破乳把油包水型乳状液转化为水包油型,或者分出部分游离水润湿管壁,可以降低管线压降,达到节能目的。(4)增压点外输油气管线安装清管设施,定期清除管内结蜡,确保管道运行效率。增压点原油加热采用立式水套炉或真空加热炉,采用炉体内的热盘管对原油进行加热,原油流经管根据站场液体流量、加热负荷、采暖负荷与油水加热负荷比例进行设计,确保加热效果好,压降小。(5)在输油泵的选择上,增压点选择高效混输泵,联合站选择无泄漏、效率大于70%的高效离心泵。输油泵使用变频技术。
1.1.2 降低油气集输的热能消耗
(1)井口采取保温及加药措施,充分利用井口回压、原油的地层余热,采用丛式井单管不加热密闭集输工艺,进行单井集油,节约井口加热能耗。对于产液量大、超过集输半径的井组,可采用黄夹克保温不加热集输,最大限度地利用原始地热能。(2)根据油田土壤湿度及地下水位特点,管道均采用沟埋敷设方式肆橘蔽,埋设深度在冰冻线以下200mm。对于热油管道,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黄夹克保温技术,减少管输原油散热损失。管道保温运行能耗大大降低,一般1年左右即可收回保温费用投资。(3)联合站、增压点的加热及换热设备、储存设备以及输送热介质的原油管道、热媒管道、热水管道等均进行保温绝热,地上设备及管道外部采用镀锌铁皮,埋地设备及管道采用聚乙烯粘胶带进行保护。(4)确定加热炉台数和单台负荷时,根据工艺计算的冬季高峰耗热量配置加热炉总负荷,夏季应停运加热炉进行检修,选用单台加热炉负荷,确保加热炉的负荷率高于80%。
1.1.3 降低原油脱水能耗
原油集中于联合站进行脱水,脱水采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利用增压点来油余压直接进入
三相分离器,不设专门的脱水泵。原油脱水采用增压点加药、管道破乳、油气水三相分离脱水工艺。联合站含水油升温至脱水温度后,进入三相分离器脱水,实现一段脱水达到净化油标准。超低渗原油开发初期,含水率低,且原油脱水后马上进行稳定,脱水升温的热能得到有效利用。开发后期油田含水上升,需二段沉降脱水时,可根据需要将流程调整为二段三相分离脱水流程,或三相分离、溢流沉降二段脱水流程。
1.2 降低油气损耗量
1.2.1 油气密闭集输
集输流程采用全过程的密闭集输工艺,主要采取以下5项措施确保流程密闭:(1)井场套管气回收。主要采用定压阀回收套管气,即在井场采用密闭油井套管,安装定压放气阀回收套管伴生气,当套管气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后,定压阀打开,套管内伴生气进入集油管线回收系统,避免因放空造成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2)增压点密闭混输技术。增压点一般位于残塬地貌油区,规模较小。主要针对油田复杂、破碎、多变的地形,对于偏远、地势较低和沿线高差起伏变化大的井组采用增压点增压输送,以降低井口回压,加大输送距离。根据实践,伴生气递减速度较快,为避免气量递减过快造成管线闲置,增压点集输工艺建议采用混输流程。(3)油气水三相分离工艺。联合站选用的油气水高效三相分离器,依靠油、气、水之间的互不相容及各相间存在的密度差进行分离。该工艺与传统大罐沉降工艺相比,脱水流程密闭,避免了油气损耗,体积小,热损失小,还可大大减少占地面积。(4)原油稳定和轻烃回收工艺。经过三相分离后的原油直接进入常压油罐时,由于压力降低,有大量气体析出,呼吸损耗很大。因此三相分离器出口净化油直接进行原油稳定,稳定后原油再进罐储存,可有效减少油气损耗。伴生气与稳定气经气体处理装置分离后,干气作为燃料,液化气、稳定轻油外销。(5)原油储存。由于超低渗原油闪点低,原油经过稳定后选用浮顶储进行储存,同时在储罐上安装阻火器和呼吸阀。另外,浮顶罐的浮顶边缘密封,在一次密封的基础上增加二次密封结构,减少呼吸损耗。原油储存温度一般为30℃,比油品凝固点仅高出7℃,罐内设必要的保温用加热盘管,储罐罐体设置保温层,防止热量散发。
1.2.2 原油稳定
原油稳定是一项节能项目,既回收了宝贵的轻烃组分,又降低了原油在储运过程中的挥发损耗,还大大提高了储运过程的安全性。原油稳定装置与原油脱水及外输进行统筹,优化了换热流程,合理利用能量。
1.2.3 轻烃回收
根据原料气压力、组分,轻烃回收需加压及制冷,目的是为了回收C3及更重的烃类。根据有关技术要求,以回收C3+为主的装置,C3收率为60%~90%。通过工艺计算,轻烃回收工艺采用改进型冷油吸收工艺可满足要求。轻烃回收装置的干气供联合站加热炉用气外,剩余伴生气可建CNG站,供钻机及附近燃油站场用气,也可作为商品气外销。
2 节能新技术试验
油田普遍采用不加热集输工艺,由于地形环境的限制,长距离、高回压井组难以避免,目前此类井组多采用简易水煮炉加热,富余伴生气放空的方式,因此存在一定安全和环保问题。针对长距离、高回压井组,开展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1)研究降回压工艺,包括加热、增压、管材等方面;(2)研究高回压井组伴生气的就地利用工艺。回压高油井和需要增压的油井试验采用数字化井场降回压装置,具有降低井口压力,提高输油压力,达到油井增产的目的。同时还具备井口密闭量油、取样、测气、测压、天然气回收、计量显示直读等功能。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试精度高,搬运灵活、安装方便、结构紧凑、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
Ⅸ 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都是由哪几个部分组合而成
轻烃又称为天然气凝液(NGL),在组成上覆盖C2~C6+,含有凝析油组分(C3~C5)。轻烃回收是指天然气中高游比甲烷或乙烷更重的组分以液态形式回收的过程。
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控制天然气的烃露点以达到商品气兆念渣质量指标,避免气液两相流动;
另一方面,回收的液烃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可直接用作燃料或进一步分离成乙烷、丙烷、丁烷或丙丁烷混合物(液化族悄气)、轻油等,也可用作化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