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汽车安全头枕的作用是什么
【太平洋汽车网】汽车安全头枕的作用是避免防止在发生追尾等安全事故时前车乘客的颈椎由于惯性而受伤,在车子发生追尾安全事故时,乘坐人员的头部会瞬间往后甩动,没有头枕会导致严重的挥鞭伤,有头枕的话,能有效的缓解安全事故发生时乱亮带来的巨大冲击力,防止头部过度后仰而导致的颈部损伤。
座椅安全头枕的模陪如主要作用是避免防止在发生追尾等安全事故时前车乘客的颈椎由于惯性而受伤。在车子发生追尾安全事故时,乘坐人员的头部会瞬间往后甩动,没有头枕会导致严重的挥鞭伤,有头枕的话,能有效的缓解安全事故发生时带来的巨大冲击力,防止头部过度后仰而导致的颈部损伤。
座椅安全头枕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类型旦启。在高靠背座椅中,头枕和靠背是一体,头枕不能拆开,其主要运用在客车上,如大客车。低靠背座椅的头枕分可调节式或固定式,可调节式又分为手动调节或电动调节,用来调节头枕的上下高度和前后角度。在低靠背座椅中,头枕与靠背是可分离的,头枕是一个单独的物体,用单插销或双插销形式入座椅靠背的插座,固定在靠背上,其多运用在乘用车上,如轿车。现在乘用车的座椅头枕基本是可调节式,调节头枕能让头枕和乘坐人员的颈背形状更加贴合,贴合越好安全性就越高。
汽车头枕作为一种安全装置,慢慢在汽车上普及使用。汽车座椅头枕已经被列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全部的车型前后排座椅都必须安装头枕,并对汽车头枕的材质、强度、吸能性、位置和大小等都有严格规定。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⑵ 汽车头枕为什么怎么调整都不舒服那是因为你把它的用途搞错了
今天有人向我抱怨说,他的汽车头枕怎么调整都不舒服,这款车的设计太差了。但是我告诉他,不舒服就对了,汽车头枕本来就不是让你舒服的。
很多人都以为,汽车头枕是汽车上的舒适性配置,让我们在驾驶中把头靠在上面,以缓解颈部的疲劳。但是却发现无论怎么调整头枕高度和坐姿,头枕都不能舒舒服服的让脑袋靠在上面,因此大家就认为汽车的设计有问题。但是几乎所有的车都是这样的,你还能说是设计的问题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⑶ 求汽车座椅头枕强度动静态试验系统的相关参数
以标准集团的汽车座椅头枕强斗旦梁度动静态试验系统为例,提供详细参数如下:
技术参数:
1. 三个头枕加载电动缸:
1) 行程0~700mm,最大推力2kN。
2)
力的测量及控制精度分两档:
①在0≤F≤1kN时,测控精度为:标准值±2N;
②在1kN< p="">
3)
位移的测量及控制精度为:标准值±0.2mm。
4) 力矩(相对H点)的测量及控制分两档:
①在0≤F≤37Nm时,测控精度为:标准值±
0.5 Nm;
②在37Nm力臂(相对H点)长度的测量及控制精度为:标准值±0.25mm。
2. 一个头枕垂直加载电动缸:
1)
行程0~200mm,最大推力1kN。
2)
力的测量及控制分两档:
①在0≤F≤50N时,测控精度为:标准值±1N;
②在50N< p="">
3)
位移的测量及控制精度为:标准值±0.2mm。
3. 三个靠背加载电动缸:
1)
行程:保证靠背加载模板角位移-5~70度(绕H点转动时,躯干线与铅垂线的夹角);
最大加载力矩(相对H点)1200Nm;
加载位置(安装力传感器位置)在H点上方300±0.25mm。
2)力矩(相对H点)的测量及控制分两档:
①在≤373Nm时,测控精度为:标准值±5Nm;
②在373Nm<=""
10="">
3) 角位移的测量及控制精度为:标准值±0.01°(有效值)。
4.
三套加载系统同步加载时,各系统任何时刻与预设载荷的差值不大于1%。迟闷
5.
试验时试验台靠背加载模板转轴有足够高的刚度:即在530Nm的力矩(相对H点)作用下,转轴在X、Y、Z方向上的变形位移不大于0.5mm。
6.
头型加载电动缸的运动方向始终垂直于靠背加载模板躯干参考线,其固定支架始终平行于该躯干空运参考
线,该支架要有足够高的刚度,即在373Nm的力矩(相对H点)作用下,其最高点变形位移不得大于0.5mm。
⑷ 汽车头枕对于安全性的提升作用大吗你怎么看
汽车追尾碰撞是一种很常见的交通事故,这种事故甚至占到所有交通事故的1/3左右。在撞车时,将躯干部分因惯性移上,而头部却因惯性滞后而产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头部会大幅度向后抽打,就像被鞭子抽打一样,这种情况容易造成颈部受伤,也就是所谓的 "波及条纹"。在实际的追尾事故中,有四分之一的乘客因闷宏斗 "鞭打伤 "而身体受伤,更严重的甚至导致瘫痪或死亡。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⑸ 汽车座椅检测的话需要检测那些项目
汽车座椅主要检测项目和检测标准
1.功能耐久性测试项目:
座椅进出耐久性座椅颠簸蠕动耐久性头枕调节寿命测试座椅骨架总成耐久测试
座椅高度调节器耐久性座椅纵向调节(滑轨)耐久性向前折叠座椅寿命座椅扶手耐久性
座椅靠背调节耐久性座椅振启皮动耐久性座椅靠背调节耐久性斜倚/后背折叠座椅寿命 模拟人体进出耐久试验
2.功能操作性测试项目表:
极限温度下座椅的操作力汽车座椅轨道性能头枕向后线性加载
头枕的移动靠背骨架总成刚度靠背骨架总成间隙
座椅靠背调节功能测试座椅总成纵向调节功能测试座椅静态刚度测试
座椅扶手强度刚度测试座椅操作性能测试
3.舒适性测试项目表:
动态舒适性测试座椅系统模态识别压力分布测试座椅振动噪声测试
4.尺寸测量测试项目:
头枕尺寸标准汽车前排座椅装配要求座椅参考点和座椅后背角度
座椅H点测量 座椅R点测量
5.座椅强度及法规性测试项目:
安全带固定点测试座椅系统强度测试座椅靠背及其调节装置的强度测试
座椅靠背吸能性测试前座椅行李冲击
头枕吸能性测试侧面气囊静态展开测试
6.座椅材料、环境及化学试验 :
材料性能试验(形状、尺寸、外观、色差、光泽、密度、燃烧特性、吸水率、维卡耐热、热变形温度、拉伸、弯曲、雾化性能)
7.可靠性与环境耐候性能(耐温度、耐水、耐湿性、耐化学介质、耐振动、耐冲击、耐疲劳、耐刮擦、耐盐雾、耐光照、耐综合老化性能)
8.禁限用物质测试(ELV禁限用物质、阻燃剂、邻苯增塑剂、多环芳香烃、石棉、SVHC)
挥发性有机物VOCs(气味、总碳挥发、苯、甲苯、二甲苯等单个挥发性有机物醛酮类化合物车内空气、车内空气)
1)机器人试验系统
2)半消声室+5T电磁振动试验系统
3)步入式环境箱
4)四综合振动试验系统
5)点爆悄陵差试验系统
6)三坐标、体压分布垫和SAE标准假人
7)座椅颠簸试验台
8)座椅多功能耐久试 台 验台
9)座椅翻转折叠试验台
10)气动综合试验台
11)座椅高度调节器试验台
12)环境可靠性试验设备
13)座椅材料及化学试验设备
二、测试标准:
1.国家及汽车行业标准
1) GB15083-2006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测试方法
2) GB 11551-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3) GB 11550-2009汽车座椅头枕强度要求和测试方法
4) GB 24406-2009专用小学生校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5) GB13057-2003车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6) QCT740-2005乘用车座椅总成
7) QCT805-2008乘用车座椅用滑轨技术条件
8) QCT 55一93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测试方法
9) QCT 633-2009客车座椅测试方法
汪判10) QCT56-1993汽车座椅衬垫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2.国内企业标准
1) Chery B11 Seat Seat Assembly Specification奇瑞轿车座椅总成技术要求
2) Q/SQR 04.180—2004前座椅靠背骨架总成
3) EQCT-201-2000疲劳测试-靠背可调座椅总成
4) EQCT-164-1999汽车座椅蒙皮性能测试方法
3.欧美企业行业标准
a). SAE J826_95 DEVICES FOR USE IN DEFINING AND MEASURING VEHICLE SEATING ACCOMMODATION
b). ECE R25 r025r1e UNIFORM PROVISIONS CONCERNING THE APPROVAL OF HEAD RESTRAINTS
c). STE 9646364399(FR&CN) OR_GENERAL STANDARD FOR COMPLETE SEAT
d). Seat sds 5.0 FORD/Seat System
e). BMW PR 4301-4_2000 Seat noise
f). GMW14364Ingress/Egress/Jounce Seat Durability Test
4.日韩企业行业标准
a. NISSAN DESIGN SPECIFICATION
b. 87000NDS00 SEAT ASSY FRONT REAR
c. SES E 602-08_2005 Seat reliability test
d. ES 88000-10_Seats for Vehicle
e. ES 88001-10_Vehicle Seat Strength
f. 8103ZSYJ_0030_A1102990东风本田座椅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⑹ 汽车座椅头枕强度试验台的碰撞角度及适用标准要求有哪些
方法/步骤:
1.防止追尾撞击事故中的颈椎伤害,关键在于发生撞击事故时让乘员的头部和上身一起和谐地运动。测试表明在座椅头枕有足够的高度,身体、头部都有效接触座椅及头枕情况下,碰撞给车带来的加速度,将通过座椅靠背及头枕同时传递给身体和头部,从而有效降低碰撞时对颈椎的伤害。换句话说,乘车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整个身体(包括头部)与座椅的充分接触。
2.头部与头枕的间距要尽可能小,尽量不要超过4厘米,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护驾乘者的颈部安全。
3.头枕应安装在至少与耳朵上沿平行的地方或者乘员头下约8.89厘米的地方。头枕调整完毕后,牢牢固定头枕,使头枕不晃动。
4.很多车型的后排座椅中间位置都不带头枕,如果会有人坐后排中间位置,建议加装头枕。
5.在车辆碰撞事故中女性比男性发生头部颈部受伤的几率高出1.8~2.2倍。因此女性开车更应该注意调好汽车头枕高度。
6.如果车辆的座源樱椅设计不能满足舒适需要,可以自行加装靠枕等来辅助汽车座椅头枕。
7.汽车的靠枕的选择:
自行选择加装的汽车靠枕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而且能够行车中都可起到舒缓疲劳的作用,其类别包括汽车颈枕、汽车头枕和汽车腰枕。车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这些附加靠枕来辅助调整车辆的座椅舒适度。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头枕面料多为高级丝毛、绒面或纯棉材质,里面填充有蓬松棉。建议购买头枕时挑选富有弹性、手感舒适的产品。
8.颈椎的第二大杀手就是不良的驾驶坐姿:
通常驾车人目视前方、分析路况的过程中,身体不自然的会处于向前微倾的状态,从物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讲,这个姿势对颈椎的负荷都是最大的,时旦档间一长不可避免的会导致颈椎病。另外,驾车人个人习惯不科学,或者汽车座椅不合适等情况(比如坐的过高或者过低、身体离脚踏距离不合适、手臂长期处于悬空状态等),也会加大患颈椎病的机率。
正确的驾驶姿势是调整好自己的坐姿,并将座椅调剂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使整个脊椎的四个生理弯曲能充分依附在座椅靠背上。
9.长时间的塞车和驾驶难免会让人心烦气躁,颈部和后背也会僵硬酸痛,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停车等短暂的休息时间来做一些保健活动,来保护我们的颈椎。
10.头分别转向左右以及下方,调整呼吸。向左向右各重复5次。可以缓解颈椎压力,放松颈肩上背部的肌肉。增加颈椎内椎动脉向脑部供血、供氧量,防止缺氧引起的头晕、困倦等。
11.双臂向后伸,双手抓住坐椅椅背,尽量向前顶胸,脸向上仰呈45°角。重复做5次。可以充分伸展肩关节,并将胸廓打开、挺拔身姿,防止长时间开车引起的含胸驼背。
12.背部挺直,双手环抱住肘关节,然后将双臂抬起放在脑后,低头,眼睛向下看,同时深呼吸5次,再恢复到原来的姿势。重复做5次。可以伸展脊柱各节段,使长时间坐在车内的不良姿势得以纠正,有效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13.身体坐直,肩膀下沉。用腰带动身体向左转,右手搭在方向盘上,左手向后放在靠背上。然后换方向重复着个动作,左右各5次。可以活动腰椎及腰部肌肉和韧带,防止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带来的身体僵硬。
14.双手放在方向盘上,掌心向下,轻轻下压,以拉抻小臂以及手腕。然后掌心向上,再次轻压。重复做5次。可以美化手臂线条,伸展手指、手腕关节。
15.在办公模裂乱室久坐的办公室一族,颈椎病几乎是司空见惯的职业病,而在开车的过程中不注意这些细节有可能给颈椎带来更大的负担,正确的使用汽车头枕能够更好的保护脆弱的颈椎,同时在堵车的空当间也给自己的颈椎腰椎放松一下。
⑺ 汽车座椅头枕怎么调节,汽车头枕调升降图
如今汽车越来越多,城市道路容易发生堵车,堵车容易造成追尾,在发生碰撞事故时,由于惯性,会造成人体的不协调运动,颈部和头部这些脆弱而又很重要的部位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力,很容易导致颈椎受伤,而汽车头枕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人体头部。⑻ 汽车头枕对于安全性的提升作用大吗你觉得呢
影响非常大。首先,头谈猜衡枕的整体结构对冲击能量的吸收有影响。一方面,汽车座椅头枕的作用体现在舒适度上。现在人们开车的频率和时间都比以前高了很多。头枕是放置在座椅上的辅助材料,但小部件却起了很大的作用。头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面含做对碰撞时对支撑力的吸收能量,起到保护作用,汽车正面碰撞过程中,头枕对人员的保护过程。
头枕的出现是为了在碰撞的瞬间支撑头部,所以头枕的角度设计成倾斜的,最大程度的防止头部被猛烈的向后倾斜,从而保护头部和颈部的安全车内的乘客。头枕的正确高度调节是将头枕中心与耳顶平齐,头枕中心与头枕中心对齐,这样头枕最软的部分就会给头部发生撞击时的安全保护。
⑼ 汽车座椅头枕冲击强度试验台的试验原理与适用标准
汽车座椅头枕冲击强度试验台模拟车辆发生碰撞或较大减速度情况下,乘客头部与车携模辆内部部件(如座椅头枕、仪表盘、遮光板及内宽败凸出物等)的撞击过程。
试验原理:
试验时,通过气压弹射装置使带头型的慎隐颤冲击臂以一定的速度撞击被试件,并测量撞击过程中头型的减速度,可以获得相应被试件的吸能特性。
适用标准:
1、GB15083-2006中附录C规定的座椅吸能试验
2、GB11550-2009中附录B规定的能量吸收性试验
3、GB11552-2009中附录G规定的关于吸能材料的试验
4、ECE R21、R17及R80等标准要求的相关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