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粘贴钢板法在桥梁加固设计中的应用
粘贴钢板法在桥梁加固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了解方法的使用以及发挥的作用,每个细节的处理都非常关键。中达咨询就粘贴钢板法在桥梁加固设旅运计中的应用和大家说明一下。
据交通部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公路、水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我国桥梁绝对多数以钢筋砼或预应力砼为主修建。随之而来的桥梁病害问题也日益严重,如何加强对桥梁的维修与加固,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其承载及通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粘贴钢板法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加固方法。
1、粘贴钢板法适用情况及病害诱因
1.1旧桥受弯构件不满足现行使用荷载
由于近些年来许多地区交通流量增大及重车、超载车增多,在现行使用荷载下,原受弯构件受拉钢筋或斜筋配筋不足,构件出现较多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等。
1.2旧桥构件受拉钢筋严重锈蚀或受损
造成构件受拉钢筋锈蚀或受损的主要诱因有以下三点:一是以前对钢筋保护层认识不足,在施工方面普遍存在着不重视的现象,导致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造成钢筋提前开始锈蚀;二是限于当时外加剂的研发和生产水平不高,多采用掺盐防冻等施工方法进行混凝土施工,造成钢筋腐蚀;配镇穗三是施工中存在施工缺陷,造成混凝土中局部出现空洞等问题,使得钢筋过早的锈蚀或受损。
1.3增加构件的抗裂性和刚度
1.4提高大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
大偏心受压构件由于受拉钢筋配置不足,易出现类似于受弯构件的病害。采用粘贴钢板法粘贴钢板于受拉区,分担加固后荷载产生的拉应力,能有效提高大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
2、粘贴钢板法计算原理介绍
2.1钢筋混凝土构件
加固前,原构件承受恒载的作用,采用粘贴钢板法加固后,新截面承受活载及后加恒载的作用。各材料的最终应力采用各阶段计算所得应力叠加而成,并按容许应力法验算强度,然后利用试算所得到的新增钢板截面积进行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和抗压承载力计算。
2.2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加固计算均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B类构件进行。加固前,原构件承受恒载和有效预加应力的作用,采用粘贴钢板法加固后,新截面承受活载及后加恒载的作用。各材料的最终应力采用各阶段计算所得应力叠加而成,并按容许应力法验算强度,然后利用试算得到的新增钢板截面积进行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抗弯、正截面抗压及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3、粘贴钢板法施工工艺介绍
3.1施工准备
为了减轻钢板的应力、应变滞后现象,粘贴钢板及胶液固化期间应封闭交通。同时对构件裂缝等病害进行初步处理,处置措施可参考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3.2定位及表面处置
按设计在构件上画出粘贴位置轮廓线,轮廓线应比实际粘贴位置四周各加宽不小于20mm。
表面处置方法如下:a、混凝土表面的处理:对粘结面进行打磨,除掉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及松散、劣化的混凝土2-3mm,直至露出新鲜面,并用脱脂棉纱醮丙酮把混凝土表面培卜擦拭2-3遍;b、钢板表面处理:粘贴面用角向磨光机打磨,直至露出金属光泽,打磨纹理与钢件受力方向垂直,并用脱脂棉纱醮丙酮把钢板擦拭干净备用。
3.3预贴及锚固措施
表面处理经验收合格后进行预贴,保证钢板在粘贴轮廓线内且钢板与混凝土表面基本吻合。
钢板的锚固措施一般有螺栓锚固、设置U形箍或L形箍、设置垂直于受力钢板方向的压条。可根据桥梁加固实际情况选择锚固方法。
3.4配胶
一般采用环氧树脂胶粘剂,必须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比例配制,根据粘贴面积,要求每一次配制的结构胶不超过10kg。
3.5涂胶、粘贴钢板
粘结剂配置好后,用抹刀同时涂抹在已处理好的混凝土表面和钢板上,厚度1-3mm,中间厚边缘薄;将钢板粘贴于预定位置,粘好钢板后,用手锤沿粘贴面轻轻敲击钢板,如无空洞,表示已粘贴密实,否则应剥下钢板补胶,重新粘贴。
3.6加压锚固
钢板粘贴于预定位置后,应立即锚固,将钢板牢固地锚固于加固构件上,结构胶通过挤压从钢板边缘挤出,同时采用木杆顶撑,压力保持为0.05-0.1MPa。
3.7固化
固化期内禁止对钢板进行任何扰动,结构胶在常温下24小时即可拆除支撑,三天后即可受力使用。当温度过低时应采用人工加固养护。
3.8检验及验收
可用小锤轻击粘贴钢板,从音响判断粘贴效果,也可采用超生仪检测。若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少于90%,非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少于70%,应剥离钢板,重新粘贴。
3.9防锈处理
加固后钢板采用防锈漆、抹水泥砂浆保护层等措施保护,以避免钢板被腐蚀。
4、粘贴钢板法应用实例
某桥上部采用3×16m钢筋砼连续空心板桥,板厚70cm。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连续板跨中,1/4跨位置出现多处横向裂缝,最大裂缝宽度0.35mm,但钢筋未发现锈蚀。经过现场检验,发现设计要求主筋保护层厚度为5cm,而施工实际保护层厚度一般为7-8cm,严重的达到12cm,造成截面有效高度降低,抗弯能力严重下降。经论证后决定采用粘贴钢板法进行加固。
4.1计算资料
空心板采用C40混凝土,受拉钢筋为61φ25,保护层120mm,钢筋截面积As=29943.3mm2,计算截面恒载跨中弯矩MG=2.49×103kN.m,活载跨中弯矩Mq=3.94×103kN.m,主钢筋为HRB335,未发现锈蚀。拟采用在中断交通的情况下粘贴钢板加固,不考虑受压钢筋的作用。
4.2应力验算
计算时先将空心板截面换算成等效工字形截面,然后按T形截面处理。
4.2.1第一阶段应力计算
计算加固前恒载作用下原截面混凝土及钢筋的应力。计算结果如下。
截面受压边缘混凝土应力:σ′c1=1.97MPa
受拉钢筋重心处应力:σs1=35.28MPa
截面受拉边缘混凝土应力:σc1=6.79MPa
4.2.2第二阶段应力计算
计算加固后活载及后加恒载作用下截面的混凝土及钢筋应力。
选择厚度6mm,宽200mm钢板粘贴,共使用20块,截面积Asp=20*6*200=24000mm2。计算结果如下。
原截面受压边缘混凝土应力:σ′c2=4.19MPa
原受拉钢筋重心处应力:σs2=39.54MPa
粘贴钢板重心处应力:σsp=67.19MPa
4.2.3最终应力验算
原截面受压区边缘混凝土应力:σ′c=σ′c1+σ′c2=1.97+4.19=6.16MPa<[σw]≈fcd=18.4MPa
原受拉钢筋重心处最大应力:σs=σs1+σs2=35.28+39.54=74.82<[σs]≈0.66fsd=185MPa
粘贴钢板重心处应力:σsp=67.19MPa<[σsw]≈0.75fsd=210MPa
4.3截面验算
验算加固后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弯矩组合设计值:Md=1.2MG+1.4Mq=8.504×103kN.m
计算过程这里不在详述,计算结果如下。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为9372.6kN.m≥у0Md=8.504×103kN.m,符合要求。
5、结束语
粘贴钢板法是桥梁加固的一种常见方法,它施工简单且养护方便,对我国大量的旧桥、缺陷桥加固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也是设计人员进行加固设计时的重要加固措施之一。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② 粘贴钢板加固桥梁
粘贴钢板加固桥梁是非常重要的,了解桥梁加固的每个细节,才能更好的保障正常使用,每个细节的处理都很关键。中达咨询就粘贴钢板加固桥梁和大家说明一下。
采用环氧树脂系列粘结剂将钢板粘贴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受拉缘或薄弱部位,使之与原结构物形成整体共同受力,以提高其刚度,改善原结构的钢筋及混凝土的应力状态,限制裂缝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加大补强、提高桥梁承载能力,是粘贴钢板加固法的目的。
1.钢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1.1 粘结抗剪试验
在C40级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上,用结构胶粘合两块大小相同的钢板,在结构胶完全固化后。进行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剪切破坏发生在混凝土,而不在粘结面上,混凝土的破坏面大于粘配镇穗合面。可见,粘结抗剪强度大于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1.2 粘结抗拉试验
把两块钢板对称地粘结在C40级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上,进行抗拉试验。结果表明,拉断面发生在混凝土试块上。而粘结面完好,混凝土的破坏面大于粘合面。可见,粘结抗拉强度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上述试验表明,用结构胶粘结的钢板与混凝土,无论其粘结抗剪,还是粘结抗拉,破坏均发生在混凝土,粘结强度取决于混凝土的自身强度。因此,钢板与混凝土的粘结抗剪、粘结抗拉强度,可取等于混凝土的抗剪强度、轴心抗拉强度。
2.粘贴钢板加固设计
(1)为了提高桥梁结构的抗弯能力,一般在构件的受拉缘的表面粘贴钢板,使钢板与原结构形成整体来受力,此时以钢板与混凝土粘结处的混凝土局部抗剪切强度控制设计。合理与安全的设计应控制在钢板发生屈服变形前,粘结处混凝土不出现剪切破坏。
(2)当桥梁结构的主拉应力区斜筋不足,为了加固和增加结构的抗剪切强度时。可将钢板粘贴在结构的侧面,并垂直于剪切裂缝的方向斜向粘贴(斜度一般为45°-46°),以承受主拉应力。
(3)补强设计时,钢板可作为钢筋的断面来考虑,将钢板换算成钢筋,原有构件承受恒载与活载,增加的钢板承受原有构件承受不了的那部分活载。
(4)在构件设计时,加固用的钢板可按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形状,但钢板的厚度必须比计算出的厚度大些。用于抗弯能力补强的钢板尺寸应尽可能薄而宽、厚度一般为4~6 mm,较薄的钢板可有足够的弹性来适应构件表面形状。用于抗剪能力提高的钢板厚度宜厚点,可依设计而定,一般采用10~15mm。
(5)设计钢板长度时,应将钢板的两端延伸到低应力区,以减少钢板钳固端的粘结应力集中,防止粘结部位构件出现裂缝或粘贴钢板被拉脱培卜现象的发生。
(6)粘钢法加固桥梁,如何确保钢板和外加固构件形成整体受力是加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在补强设计时,除应考虑钢板具有足够的锚固长度、粘结剂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和耐久性外,为避免钢板在自由端脱胶拉开,端部可用夹紧螺栓固定,或设置u型箍板、水平锚固板等,并在钢板上按一定的距离用螺栓固定,确保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满足抗拉或抗剪强度的需要。
3.材料与构造要求
(1)加固所用的粘结剂,必须是粘结强度高、耐久性好、具有一定弹性。
(2)加固使用的钢板,一般以3号钢或16号锰钢为宜。钢板、连接螺栓及焊缝的旅运强度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采用。
(3)粘钢加固结台面的粘结强度,除粘结剂本身强度应确保外,主要取决于被加固构件混凝土强度。因此,粘钢加固基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
(4)对于受压粘结钢加固,当采用梁侧粘钢时,钢板宽度不宜大于梁高的1/3。
(5)粘结钢板在加固点外的锚固长度,除满足计算值外,尚应保证一定的构造要求;对于受拉区,不得小于200t(t为钢板厚度),亦不得小于600mm;对于受压区,不得小于160t,亦不得小于480mm;同时,锚固区尚宜增设U型箍板或螺栓等附加锚固措施。
(6)为防止钢板锈蚀,延缓粘结剂的老化,钢板表面应作密封防水防腐处理。
4.粘贴钢筋法特点
粘贴钢筋加固法一般用在桥梁结构的抗拉强度不足,受拉部位产生裂缝时,在受拉部位粘贴钢筋对桥梁进行加固,以便增强桥梁抗弯部位外纤维的抗拉能力。粘贴钢筋具有与结构物粘附性能较好、加工成型容易、用钢量少、锚圊牢靠方便、加固效果明显等特点。一般采用环氧砂浆粘贴钢筋,环氧砂浆的厚度以不使钢筋外露为标准。为便于施工和加强补强钢筋和原结构更好地形成整体,可在原结构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短钢筋锚杆。
5.加固施工工艺要点
(1)搭设支架,在支架上设有支承梁和成型模板。
(2)对原结构被加固部位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确保粘贴效果更好。混凝土表面要清除破碎部位、凿平拉毛,使骨料露出,用钢丝刷或压缩空气把浮尘清除掉。
(3)安装锚杆和布设钢筋。钢筋布设前,应先把钢筋接被加固部位的外形整形截好,除锈后再用丙酮擦拭干净,放在模板上扎成排栅,或在桥下点焊成排栅再就位。就位前,先在钢筋排栅表面涂一层环氧树脂胶浆,然后再用锚杆固定在构件的底面上。
(4)粘结。为便于脱模,粘贴钢筋前先在模板上铺一层塑料薄膜,再将环氧树脂砂浆均匀地摊铺在模板上,厚度稍大于设计值。粘贴时,在模板与支承梁之间打人木楔,将模板顶起压在构件底面的补强钢筋上,使环氧砂浆压入钢筋的间隙,与原结构的混凝土粘为一体。
(5)待环氧砂浆固化后拆除模板,并立即对粘贴质量进行检查,若发现空洞等缺陷,应及时用环氧砂浆进行修补。
(6)对加固部位表面进行防护处理。一般先清除补强钢筋表面的锈斑和尘污,然后涂一层环氧树脂薄浆罩面,再涂两层防锈漆在上面进行保护。也可在加固部位表面喷射一层混凝土保护层,防止补强钢筋锈蚀。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③ 粘贴钢板法桥梁加固技术及其应用
粘贴钢板法桥梁加固技术是怎样的?有哪些优点?请看中达咨询编辑的文章。
长期以来,由于运营中的桥梁随着时间的推移,桥梁会逐渐陈旧老化,承载能力降低,特别由于设计施工等方面的缺陷,可能造成新建桥梁承载力和变形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因此,桥梁加固工程在工程界受到广泛重视。粘贴钢板法作为桥梁加固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在桥梁加固工程中逐渐得到应用。这一技术能适用于多种桥梁结构及不同的结构部位。
一、粘贴钢板法桥梁加固技术及其优点
粘贴钢板加固法作为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补强的一种新的专用技术方法。同时它是针对于粘钢加固法而开发的可以替代粘钢加固的新的工艺方法。它能够与粘钢加固相同的原理是用钢板代替钢筋, 将钢板固定到混凝土的表面, 使钢板和混凝土构件联合受力, 相当于增加了混凝土构件的配筋量, 起到提高构件承载力的效果不同点在于粘钢法用建筑结构胶将钢板粘贴于混凝土表面, 锚贴钢板加固方法是采用专用的异型铆钉将钢板和混凝土锚接, 更加有效地保证钢板和混凝土的协同工作。同时,其还可以根据桥梁病害与缺陷所在部位,确定钢板的规格和粘贴形式,将钢板粘贴在被加固的桥梁结构受力部位的外边缘,以便充分发挥粘贴钢板的作用,同时密封粘贴部位的裂缝和缺陷,约束构件的变形,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加固构件的刚度和抗裂性,有效的发挥粘钢构件的抗弯、抗剪、抗压性能。
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桥梁加固技术手段,其主要优点体现在:一是相同条件下, 采用锚贴钢板加固更能有效提高梁的抗剪承载力, 提高钢板的强度利用率;二是锚贴钢板加固梁的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粘钢加固梁的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说明锚钢加固方法在提高梁承载力的同时, 改善了梁的延性, 提高构件及整个结构的可靠度指标;三是锚贴钢板加固法施工方便, 施工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四是锚贴钢板加固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在钢板内产生一定的预拉应力, 有利于提高被加固结构抵抗重复荷载的作用。
二、粘贴钢板法加固技术的一般设计要求
在桥梁加固实践过程中,关于这一技术手段的设计,应做如下几点要求:
⒈要提高桥梁结构的抗弯能力。一般应设计在构件的受拉区的表面粘贴钢板,使钢板与原结构形成整体来受力,此时以钢板与混凝土粘结处的混凝土局部抗剪切强度控制设计。合理与安全的设计应控制在钢板发生屈服变形前,粘结处混凝土不出现剪切破坏。
⒉要加固和增加结构的抗剪切强度。当桥梁结构的主拉应力区斜筋不足,为了加固和增加结构的抗剪切强度,可将钢板粘贴在结构的侧面,并垂直于剪切裂缝的方向斜向粘贴(斜度一般为45°~60°),以承受主拉应力。
⒊补强设计要求。在进行补强设计时,钢板可作为钢筋的断面来考虑,将钢板亩颤换算成钢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钢板换算成原有的某种材料(如在石拱桥中的条石等)。原有构件承受恒载与活载,增加的钢板承受原有构件承受不了的那部分活载。
⒋构造设计要求。在进行构造设计时,加固用的钢板可按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形状,但钢板的厚度必须比计算出的厚度大些。用于抗弯能力补强的钢板尺寸应尽可能薄而宽、厚度一般为4~6mm,较薄的钢板可有足够的弹性来适应构件表面形状。用于提高抗剪能力的钢板厚度宜厚,其设计依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宜采用10~15mm。
⒌钢板长度设计要求。应将钢板的两端延伸到低应力区,以减少钢板锚固端的粘结应力集中,防止粘结部位构件出现裂缝或粘贴钢板被拉脱现象的发生。
⒍充分考虑整体受力问题。粘钢法加固桥梁,如何确保钢板和被加固构件形成整体受力是加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在补强设计时,除应考虑钢板具有足够的锚固长度指耐陆、粘结剂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和耐久性外,为避免钢板在自由端脱胶拉开,端部可用夹紧螺栓固定,或设置U形箍板、水平锚固板等,并在钢板上按一定的距离用螺栓固定,确保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满足强度的需要。
三、锚贴钢板加固法具体施工工艺
一般来说锚贴钢板加固工艺流程: 钢板条制作→ 混凝土面和钢板面处理→ 配胶→ 涂胶→ 钻孔、打铆钉固定钢板→ 检验。
⒈钢板条制唯顷作。 根据锚贴钢板要求的规格和尺寸将钢板制作成钢板条, 并按铆钉铆接位置在钢板上钻孔。钢板条的制作要求基本平整, 如果制成钢箍时要求成型后的钢板箍比构件外包尺寸大 1~1.5mm。
⒉混凝土表面处理。 轻微凿掉混凝土松散层, 使混凝土表面大致平整, 然后用角向磨光机将与钢板粘结面相连的混凝土打磨平整, 并用钢丝刷将表面浮渣刷去, 粘贴钢板前用空压机将粘结面吹干净。对于混凝土表面凹陷过大的部位, 应用修补材料将表面处理平整。
⒊钢板表面处理。 将钢板用磨光机打磨至金属光泽,然后用粗砂轮片进行粗糙打磨, 打磨纹路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
⒋配胶和涂胶。结构胶配制好后, 用抹刀涂在已处理好的混凝土面上, 厚度以 1~3mm 为宜, 中间厚两边薄,然后将钢板粘贴至预定的位置。
⒌钻孔、打铆钉固定钢板。钢板粘贴于预定位置后,应立即进行打铆钉孔、打入异形铆钉, 异形铆钉全部打入后, 通过铆钉对钢板拉伸作用, 保证钢板沿受力方向拉紧, 并将钢板牢固地铆接于加固构件上, 结构胶通过挤压从钢板边缘挤出。
⒌质量检验。钢板与建筑结构胶材料, 应该有相关材质证明书及产品合格证, 并对钢板、结构胶进行现场抽样检验。铆钉现场抽样, 在实验室作单个铆钉抗剪力试验, 单个铆钉抗剪力大于 40kN 为合格。
结论
总之,粘钢加固桥梁是一项技术性强、要求高、行之有效的桥梁加固补强方法,它施工周期短、进度快、不需要大型设备、不需要很大的作业空间、不中断交通节省投资,对通车工期要求严格的桥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加固补强技术手段。
查询建筑企业、中标业绩、建造师在建、企业荣誉、工商信息、法律诉讼等信息,请登陆中达咨询、建设通或关注中达咨询微信公众号进行查询。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④ 现行公路桥梁钢结构设计采用什么方法应考虑哪些方面
现行公路桥梁钢结构设计参照《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执行。
设计方法有:
一、整体部分
1、根据确定桥梁跨径选择桥梁形式,如:斜拉桥、悬索桥、拱桥、桁架桥等;迹模
2、根据桥梁形式选择梁截面型式,如:钢板梁、钢箱梁、钢桁架、钢管结构、钢-混组合梁等;
3、根据选定的桥型及梁截面型式,选择材料及设计指标;
4、斜拉桥、悬索桥还要做选择钢塔、缆索系统;
5、整体结构计算。
二、局部
1、节点设计:焊接、铆接、栓接;
2、局部承载腔贺力极限状态计算;
3、局部正确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三、附属
1、钢桥面铺装设计;
2、防护及维护设计;
3、支座及伸缩缝设计姿圆缓。
⑤ 钢模板设计思路 桥梁钢模板设计原则
近年来我国公路、铁路及市政工程建设中,桥梁建设发展迅速,设计上不但对桥梁的通行能力、寿命、行车安全及行车舒适等基本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桥梁结构的外观美及功能多元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政桥梁及复线高架桥中,“Y”型墩柱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结构。“Y”型墩柱一般由直线和弧线组成,不但线形美观,也可使墩柱两侧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但其线形由直线和曲线的组合,与直立式墩柱相比,它的施工技术要求更高,特别对模板及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桥梁模钢板设计思路
为保证Y型墩的施工质量、施滑型工安全并便于施工操作,墩柱模板采用钢模板,由专业钢模制造厂进行定制。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模板的轻便、易于搬运及装卸,设计采用组合式模板并分段制作,每段模由四片组成。因Y型墩柱的上部弧型段线形固定,而直线段尺寸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的特点,故模板制作分为固定的弧线模块和可调节长度的直线模块两种,弧形段模板经制作、组装成型后其形状固定,直线段则可结合墩柱的实际高度需要来调节。因此,应对模板块的长度进行合理分割制作,防止分割块过小影响结构表观美,也须防止分割块过大而增加装、拆难度甚至影响施工安全。一般每段模的高度建议为2米,弧线段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一段或二段调节段,直线段模板则须制作1米、0.5米、0.3米、0.2米等若干段,用以调节不同高度的直线段墩柱。钢模面料采用5mm厚钢板,加固材料采用12号槽钢,应满足模板刚度要求。在加工好的模板块体两侧留有对拉螺杆的紧固限位装置和孔道,其上、下端留有对应拼装孔位。
桥梁钢模板的作用就是使混凝土构件按设计的形状和尺寸浇筑成型;支承件和紧固件则是用来保持模板的空间设计位置。钢模板是混凝土构件成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模板的选材和构造的合理性,以及模板制作和安装的质量,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工期及成本.
桥梁钢模板分为公路桥梁模板和铁路桥梁模板。根据不同的条件,桥梁钢模板又可分为单双室箱梁(大箱梁、小箱梁)、禾型墩柱、墩柱模板、墩台、盖梁、T型桥梁模板等。
桥梁钢模板设计原则:
1、合理性
要考虑在实际使用中的浇注工艺,是否适用和能否达到质量要求,重点注意如下:
1)钢模板抗压强度要足够,不得低于实际抗弯强度的2~3倍;
2)尽量减少拼缝,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吊装能力、运输条件等)尽可能采用大块模板,以减少现场装拆工作量,利于加快施工。
3)钢模连接处设计时,宜设置一定数量的定位销,利于模板拼缝错台的控制。
4)为防止渗浆,两模板拼接的连接部位应设计成阴阳搭接形式。
2、标准化
尽管各结信宏猜构物形状各异,尺寸不一,但随着任务量的增大,品种增多,仍可按主要断面形状、纵向形状及尺寸范围(或绝扒几种基本形状)进行总体划分归类,采取标准节模板与配节模板组合的方式使其满足尺寸要求,达到施工目的,以减少模板投入。这就要求该类模板所用主要原材料、钢板厚度、筋板厚度、筋板间距、连接孔距、孔端距等相对固定。
3、经济性
模板设计计算时,在保证钢模板足够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合理选用材料,不要盲目保守设计,增加成本。
4、实用性
设计时,还要考虑到便于运输和拆装方便、工地作业环境、施工条件(如吊装起重设备等)诸因素,最大限度的方便使用。
隧道台车一般由模板总成、顶模架体总成、平移机构、门架总成、主从行走机构、丝杠千斤顶、电气系统等组成。隧道台车的液压系统采用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进行换向,来实现油缸的伸缩,左右侧模采用两个换向阀控制两侧水平油缸的动作,四个竖向油缸各采用一个换向阀控制其动作。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⑥ 顶推限位装置结构特点
(1)气动顶出机构的特点 气动顶出机构是把压缩空气引入塑件和模具之间,而使塑件顶出脱模内的一种装置。容这种顶出机构虽然要设置压缩空气装置、压缩空气的通路及各种气动元件等,但由于它不是利用一些机械零件,如推块、推管、推杆等来顶推塑件,省掉了与之相配套的传动机构,因此使模具结构大为简化,其型芯和凹模都可使用气动顶出,并可在开模过程的任意位置顶出塑件。此外,这种脱模由于无顶出零件对塑件加力,所以塑件受力均匀,无顶出痕迹,塑件顶出后变形小,顶出机构可设置在动、定模的任意一侧。这种顶出机构特别适用于深腔薄壁类容器,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