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多功能动态实验装置课设

多功能动态实验装置课设

发布时间:2023-05-08 11:26:36

1. 阿基米德原理板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板书设计如下:

1、本文设计演示实验、制作探究性实验装置,对阿基米德原理一节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学过的知识引入课题,利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目的明确的进行猜想与假设,便于学生确定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设计制作探究性实验装置,指导学生对课题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实验探究过程绝猛清.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4、教师设计演示实验,有目的的带领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可能会做出若干猜想,如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大小、物体的种类、物体的形状、是漂浮在液体表面还是下沉、与液体的种类等等,可能会很多,但学生很难想到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之间会存在真接关系。

2. 基于VHDL语言的多功能数字钟设计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一、 绪论

(一)引言
20世纪末,电子技术获得了飞渗做速的发展,在其推动下,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现代电子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时间对人们来说总是那么宝贵,工作的忙碌性和繁杂性容易使人忘记当前的时间。忘记了要做的事情,当事情不是很重要的时候,这种遗忘无伤大雅。但是,一旦重要事情,一时的耽误可能酿成大祸。例如,许多火灾都是由于人们一时忘记了关闭煤气或是忘记充电时间。尤其在医院,每次护士都会给病人作皮试,测试病人是否对药物过敏。注射后,一般等待5分钟,一旦超时,所作的皮试试验就会无效。手表当然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随着接受皮试的人数增加,到底是哪个人的皮试到时间却难以判断。所以,要制作一个定时系统。随时提醒这些容易忘记时间的人。
钟表的数字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大大地扩展了钟表原先的报时功能。诸如定时自动报警、按时自动打铃、时间程序自动控制、定时广播、定时启闭电路、定时开关烘箱、通断动力设备,甚至各种定时电气的自动启用耐手等,所有这些,都是以钟表数字化为基础的。因此,研究数字钟及扩大其应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本系统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显示器和校时电路组成。由LED数码管来显丛亩衡示译码器所输出的信号。采用了74LS系列中小规模集成芯片。使用了RS触发器的校时电路。总体方案设计由主体电路和扩展电路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主体电路完成数字钟的基本功能,扩展电路完成数字钟的扩展功能。论文安排如下:
1、绪论 阐述研究电子钟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2、设计内容及设计方案 论述电子钟的具体设计方案及设计要求。
3、单元电路设计、原理及器件选择 说明电子钟的设计原理以及器件的选择,主要从石英晶体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显示器和校时电路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4、绘制整机原理图 该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全部完成。

二、设计内容及设计方案

(一)设计内容要求
1、设计一个有“时”、“分”、“秒”(23小时59分59秒)显示且有校时功能的电子钟。
2、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电子钟,并在实验箱上进行组装、调试。
3、画出框图和逻辑电路图。
4 、功能扩展:
(1)闹钟系统
(2)整点报时。在59分51秒、53秒、55秒、57秒输出750Hz音频信号,在59分59秒时,输出1000Hz信号,音像持续1秒,在1000Hz音像结束时刻为整点。
(3)日历系统。
(二)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数字电子钟的逻辑框图如图1所示。它由石英晶体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和校时电路组成。振荡器产生稳定的高频脉冲信号,作为数字钟的时间基准,然后经过分频器输出标准秒脉冲。秒计数器满60后向分计数器进位,分计数器满60后向小时计数器进位,小时计数器按照“24翻1”规律计数。计数器的输出分别经译码器送显示器显示。计时出现误差时,可以用校时电路校时、校分。

图1 数字电子钟逻辑框图

三、单元电路设计、原理及器件选择

(一)石英晶体振荡器
1、重要概念的解释
(1) 反馈:将放大电路输出量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方式送回放大电路的输入端。
(2) 耦合:是指信号由第一级向第二级传递的过程。
2、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具体工作原理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特点是振荡频率准确、电路结构简单、频率易调整。它被广泛应用于彩电、计算机、遥控器等各类振荡电路中。它还具有压电效应:在晶体某一方向加一电场,晶体就会产生机械变形;反之,若在晶片的两侧施加机械压力,则在晶片相应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场,这种物理现象称为压电效应。在这里,我们在晶体某一方向加一电场,从而在与此垂直的方向产生机械振动,有了机械振动,就会在相应的垂直面上产生电场,从而使机械振动和电场互为因果,这种循环过程一直持续到晶体的机械强度限制时,才达到最后稳定,这种压电谐振的频率即为晶体振荡器的固有频率。
用反相器与石英晶体构成的振荡电路如图2所示。利用两个非门G1和G2 自我反馈,使它们工作在线性状态,然后利用石英晶体JU来控制振荡频率,同时用电容C1来作为两个非门之间的耦合,两个非门输入和输出之间并接的电阻R1和R2作为负反馈元件用,由于反馈电阻很小,可以近似认为非门的输出输入压降相等。电容C2是为了防止寄生振荡。例如:电路中的石英晶体振荡频率是4MHz时,则电路的输出频率为4MHz。

图2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二)分频器
1、8421码制,5421码制
用四位二进制码的十六种组合作为代码,取其中十种组合来表示0-9这十个数字符号。通常,把用四位二进制数码来表示一位十进制数称为二-十进制编码,也叫做BCD码,见表1。
表1
8421码 5421码
0 0000 0000
1 0001 0001
2 0010 0010
3 0011 0011
4 0100 0100
5 0101 1000
6 0110 1001
7 0111 1010
8 1000 1011
9 1001 1100

2、分频器的具体工作原理
由于石英晶体振荡器产生的频率很高,要得到秒脉冲,需要用分频电路。例如,振荡器输出4MHz信号,通过D触发器(74LS74)进行4分频变成1MHz,然后送到10分频计数器(74LS90,该计数器可以用8421码制,也可以用5421码制),经过6次10分频而获得1Hz方波信号作为秒脉冲信号。(见图3)

图3 分频电路
3、图中标志的含义
CP——输入的脉冲信号
C0——进位信号
Q——输出的脉冲信号
(三)计数器
秒脉冲信号经过6级计数器,分别得到“秒”个位、十位,“分”个位、十位以及“时”个位、十位的计时。“秒”、“分”计数器为60进制,小时为24进制。
1、60进制计数器
(1) 计数器按触发方式分类
计数器是一种累计时钟脉冲数的逻辑部件。计数器不仅用于时钟脉冲计数,还用于定时、分频、产生节拍脉冲以及数字运算等。计数器是应用最广泛的逻辑部件之一。按触发方式,把计数器分成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两种。对于同步计数器,输入时钟脉冲时触发器的翻转是同时进行的,而异步计数器中的触发器的翻转则不是同时。
(2)60进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秒”计数器电路与“分”计数器电路都是60进制,它由一级10进制计数器和一级6进制计数器连接构成,如图4所示,采用两片中规模集成电路74LS90串接起来构成的“秒”、“分”计数器。

图4 60进制计数电路
IC1是十进制计数器,QD1作为十进制的进位信号,74LS90计数器是十进制异步计数器,用反馈归零方法实现十进制计数,IC2和与非门组成六进制计数。74LS90是在CP信号的下降沿翻转计数,Q A1和 Q C2相与0101的下降沿,作为“分”(“时”)计数器的输入信号,通过与非门和非门对下一级计数器送出一个高电平1(在此之前输出的一直是低电平0)。Q B2 和Q C2计数到0110,产生的高电平1分别送到计数器的清零R0(1), R0(2),74LS90内部的R0(1)和R0(2)与非后清零而使计数器归零,此时传给下一级计数器的输入信号又变为低电平0,从而给下一级计数器提供了一个下降沿,使下一级计数器翻转计数,在这里IC2完成了六进制计数。由此可见IC1和 IC2串联实现了六十进制计数。
其中:74LS90——可二/五分频十进制计数器
74LS04——非门
74LS00——二输入与非门
2、24进制计数器
小时计数电路是由IC5和IC6组成的24进制计数电路,如图5所示。
当“时”个位IC5计数输入端CP5来到第10个触发信号时,IC5计数器自动清零,进位端QD5向IC6“时”十位计数器输出进位信号,当第24个“时”(来自“分”计数器输出的进位信号)脉冲到达时,IC5计数器的状态为“0100”,IC6计数器的状态为“0010”,此时“时”个位计数器的QC5和“时”十位计数器的QB6输出为“1”。把它们分别送到IC5和IC6计数器的清零端R0(1)和R0(2),通过7490内部的R0(1)和R0(2)与非后清零,从而完成24进制计数。

图5 24进制计数电路
(四) 译码与显示电路
1、显示器原理(数码管)
数码管是数码显示器的俗称。常用的数码显示器有半导体数码管,荧光数码管,辉光数码管和液晶显示器等。
本设计所选用的是半导体数码管,是用发光二极管(简称LED)组成的字形来显示数字,七个条形发光二极管排列成七段组合字形,便构成了半导体数码管。半导体数码管有共阳极和共阴极两种类型。共阳极数码管的七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接在一起,而七个阴极则是独立的。共阴极数码管与共阳极数码管相反,七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在一起,而阳极是独立的。
当共阳极数码管的某一阴极接低电平时,相应的二极管发光,可根据字形使某几段二极管发光,所以共阳极数码管需要输出低电平有效的译码器去驱动。共阴极数码管则需输出高电平有效的译码器去驱动。
2、译码器原理(74LS47)
译码为编码的逆过程。它将编码时赋予代码的含义“翻译”过来。实现译码的逻辑电路成为译码器。译码器输出与输入代码有唯一的对应关系。74LS47是输出低电平有效的七段字形译码器,它在这里与数码管配合使用,表2列出了74LS47的真值表,表示出了它与数码管之间的关系。
表2
输 入 输 出 显示数字符号
LT(——) RBI(——-) A3 A2 A1 A0 BI(—)/RBO(———)
a(—) b(—) c(—) d(—) e(—) f(—) g(—)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1 X 0 0 0 1 1 1 0 0 1 1 1 1 1
1 X 0 0 1 0 1 0 0 1 0 0 1 0 2
1 X 0 0 1 1 1 0 0 0 0 1 1 0 3
1 X 0 1 0 0 1 1 0 0 1 1 0 0 4
1 X 0 1 0 1 1 0 1 0 0 1 0 0 5
1 X 0 1 1 0 1 1 1 0 0 0 0 0 6
1 X 0 1 1 1 1 0 0 0 1 1 1 1 7
1 X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8
1 X 1 0 0 1 1 0 0 0 1 1 0 0 9
X X X X X X 0 1 1 1 1 1 1 1 熄灭
1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熄灭
0 X X X X X 1 0 0 0 0 0 0 0 8
(1)LT(——):试灯输入,是为了检查数码管各段是否能正常发光而设置的。当LT(——)=0时,无论输入A3 ,A2 ,A1 ,A0为何种状态,译码器输出均为低电平,若驱动的数码管正常,是显示8。
(2)BI(—):灭灯输入,是为控制多位数码显示的灭灯所设置的。BI(—)=0时。不论LT(——)和输入A3 ,A2 ,A1,A0为何种状态,译码器输出均为高电平,使共阳极数码管熄灭。
(3)RBI(——-):灭零输入,它是为使不希望显示的0熄灭而设定的。当对每一位A3= A2 =A1 =A0=0时,本应显示0,但是在RBI(——-)=0作用下,使译码器输出全为高电平。其结果和加入灭灯信号的结果一样,将0熄灭。
(4)RBO(———):灭零输出,它和灭灯输入BI(—)共用一端,两者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多位数码显示的灭零控制。
3、译码器与显示器的配套使用
译码是把给定的代码进行翻译,本设计即是将时、分、秒计数器输出的四位二进制数代码翻译为相应的十进制数,并通过显示器显示,通常显示器与译码器是配套使用的。我们选用的七段译码驱动器(74LS47)和数码管(LED)是共阳极接法(需要输出低电平有效的译码器驱动)。译码显示电路如图6所示。

图6 译码显示电路
(五)校时电路
1、RS触发器(见图7)

图7 基本RS触发器
R(—) S(—)
Q Q(—)
说 明
0 1
1 0
1 1
0 0 0
1
0或1
1 1
0
1或0
1 置0
置1
保持原来状态
不正常状态,0信号消失后,触发器状态不定

2、无震颤开关电路
无震颤开关电路的原理:(见图8)当开关K的刀扳向1点时,S(—)=0,R(—)=1,触发器置1。S(—)端由于开关K的震颤而断续接地几次时,也没有什么影响,触发器置1后将保持1状态不变。因为K震颤只是使S(—)端离开地,而不至于使R(—)端接地,触发器可靠置1。
当开关K从S(—)端扳向R(—)端时,有同样的效果,触发器可靠置0。从Q端或Q(—)端反映开关的动作,输出电平是稳定的。
3、校时电路的实现原理
当电子钟接通电源或者计时发现误差时,均需要校正时间。校时电路分别实现对时、分的校准,由于4个机械开关具有震颤现象,因此用RS触发器作为去抖动电路。采用RS基本触发器及单刀双掷开关,闸刀常闭于2点,每搬动一次产生一个计数脉冲,实现校时功能,电路如图8所示。

图8 校时电路
(六)调 试

毕满清等.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1995.131~132
这本书上很全

3. 为制取较纯净的溴苯和验证反应机理,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实验装置(如图).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

(1)溴和苯在溴化铁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反应的方程拍仔扮式为C6H6+Br2→C6H5Br+HBr,故答案为:戚铅C6H6+Br2→C6H5Br+HBr;
(2)溴苯中含有溴,溴可与氢氧化钠反应而被除去,故答案为:提纯溴苯;
(3)又有溴易挥发,则生成的HBr中含有溴,因HBr不溶于四氯化碳,而溴易溶于四氯化碳,则用四氯化碳可除去溴,
故答案为: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
(4)如发生取代反应,则生成溴化氢,可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溴化银浅黄色沉淀,可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溶液变红,则向试管D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有HBr生成,则发生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向试管D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有HBr生成,则袭灶发生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4. 化学课外小组同学设计了一套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3Cu +8HNO3(稀)== 3Cu(NO3)2+2NO↑+4H2O
(2)产生无色气体,聚集在右端管口处,右端液面下降,左端液面上升
(3)推动注射器雀漏, 2NO+O2=2NO2
(4)反应在相对密闭的容器中进行此岁行,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容易控制反应的发生。不会对环境森哗造成污染。

5. 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一套如图所示的气体发生及收集装置,并探究该装置的多功能性. (1)甲同学认为装置

(1)双氧水或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2H 2 O 2 2H 2 O+O 2 ↑;c;
(2)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 d.

6. Ⅰ.为制取较纯净的溴苯和验证反应机理,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实验装置(如右图)。 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


(1)
(乱塌2)提纯溴苯
(3)除去HBr中的源旁溴
(4)向试雹陪橡管D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有HBr生成,则发生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每空2分共8分)
Ⅱ.(3)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11分)(1)萃取;分液漏斗(2)C 6 H 5 ONa;NaHCO 3
(3)C 6 H 5 ONa+CO 2 +H 2 O→ C 6 H 5 OH+NaHCO 3 (4)CaCO 3 、NaOH;过滤
(5)NaOH水溶液、CO 2

7. 组装一套较为复杂的实验装置,正确的组装顺序是什么

进行装置组装时要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实验完毕撤装置时正好相反,应从右到左,从上到下.

8.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1)过氧化钠与二氧

(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为:2Na 2 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故答案为:2Na 2 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大于;
(2)盐酸和碳酸钙反应时可能会带出一部分氯化氢,为了使实验更准确应该可用稀硫酸和小苏打反应制二氧化碳,故答案为:bc;
(3)根据实验目的可以知道,先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来判断干燥的二氧化碳是否能够和过氧化钠反应,所以打开的止水夹为K 2 ,故答案为:K 2
(4)(3)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当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时,不可能全部反应,所以应该除去二氧化碳,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是否产生了氧气,
故答案为:除去未充分反应的CO 2
②根据查阅资料部分可以知道,水也能够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所以不能判断是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水与Na 2 O 2 反应生成氧气;
(5)Ⅲ中固体若有碳酸钠,盐酸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故答案为: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9. [测试技术动态压力传感器设计]微型动态压力传感器

测 试 技 术

传感器设计(动态压力)

设计作品名称:电团岩子式水流压力传感器 作品设计人员:王思云([1**********])王剑峰([1**********])

组员:王世斌([1**********])余光林([1**********]) 王泽青([1**********])

课程名称:测试技术

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

专业:交通运输

设计时间:2013年11月26日-2013年12月1日

电子式水流压力传感器的设计

有关压力传感器简介—带或耐—压力传感器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而我们通常使用的压力传感器主要是利用压电效应制造而成的,这样的传感器也称为压电传感器。

我们知道,晶体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某些晶体介质,当沿着一定方向受到机械力作用发生变形时,就产生了极化效应;当机械力撤掉之后,又会重新回到不带电的状态,也就是受到压力的时候,某些晶体可能产生出电的效应,这就是所谓的极化效应。科学家就是根据这个效应研制出了压电传感器。

压电效应是压电传感器的主要工作原理,压电传感器不能用于静态测量,因为经过外力作用后的电荷,只有在回路具有无限大的输入阻抗时才得到保存。实际的情况不是这样的,所以这决定了压电传感器只能够测量动态的应力。诸如空气流动压力,液体流动压力,接下来我们设计的动态压力传感器就是利用水流压力来测量各种数据的传感器——水流压力传感器

目 录

绪论......................................................................................

1.1 背景....................................................................................................

1.2 应用实例..........................................................................................

原理分析..............................................................................

2.1 工作原理...........................................................................................

实现过程..............................................................................

3.1 电路图设计.......................................................................................

3.2 电路仿真...........................................................................................

心得体会 ...............................................................................

绪 论

1.1 背景

水流压力传感器中主要使用的压电材料包括有石英、酒石酸蠢春钾钠和磷酸二氢胺。其中石英(二氧化硅)是一种天然晶体,压电效应就是在这种晶体中发现的,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内,压电性质一直存在,但温度超过这个范围之后,压电性质完全消失(这个高温就是所谓的“居里点”)。由于随着应力的变化电场变化微小,压电系数比较低,所以石英逐渐被其他的压电晶体所替代。而酒石酸钾钠具有很大的压电灵敏度和压电系数,但是它只能在室温和湿度比较低的环境下才能够应用。磷酸二氢胺属于人造晶体,能够承受高温和相当高的湿度,所以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压电电阻效应是由于应力的作用,引起导体与价电子带能量状态的变化,以及载流子数量与迁移率变化所产生的一种现象。日本从1970年开始研究开发,首先应用在血压计上,之后在过程控制领域及轿车发动机控制部分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最近几年在家用电器、家用水表、等应用领域普遍采用电子压力传感器作为压力控制、流量监控的效果。

图1 电子压力传感器模型

1.2 应用实例

图2 水流压力传感器在全自动洗衣机中的应用

图3 水流压力传感器结构图

图4 水流压力传感器在水表中的应用 测量流量

图2是水流压力传感器在全自动洗衣机中的应用实例。如图所示,利用气室,将在不同水位情况下水压的变化,作为空气压力的变化检测出来,从而可以在设定的水位上自动停止向洗衣机注水。图3是水流压力传感器在水表当中的应用实例,利用管道当中的水流压力压迫管壁上的流量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显示在水表上。

第2章 原理分析

2.1 工作原理

图1为PS水流压力传感器的截面结构图,图2为其传感器部分的结构。如图所示,在压力传感器半导体硅片上有一层扩散电阻体,如果对这一电阻体施加压力,由于压电电阻效应,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受到应变的部分,即膜片由于容易感压而变薄,为了减缓来自传感器底座应力的影响,将压力传感器片安装在玻璃基座上。

如图2,图3所示,当向空腔部分加上一定的压力时,膜片受到一定程度的拉伸或收缩而产生形变。压电电阻的排列方法如图3所示,受到拉伸的电阻R2和R4的阻值增加;受到压缩的电阻R1和R3阻值减小。图4由于各压电电阻如图4那样组成桥路结构,如果将它们连接到恒流源上,则由于压力的增减,将在输出端获得输出电压ΔV,当压力为零时的ΔV等于偏置电压Voffset,在理想状态下我们希望Voffset=0V,实际上在生成扩散电阻体时,由于所形成的扩散电阻体尺寸大小的不同和存在杂质浓度的微小差异,因此总是有某个电压值存在。压力为零时,R1=R2=R3=R4=R,我们把加上一定压力时R1、R2电阻的变化部分记作ΔR;相应R3、R4电阻的变化部分记作-ΔR,于是ΔV=ΔRI 。这个ΔV相对压力呈现几乎完全线性的特性,只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第3章 实现过程

3.1 电路图设计

图5是PS压水流压力传感器的外围电路设计实例,图中用恒流源来驱动压力传感器。

图5 水流压力传感器设计电路

由于桥路失衡时的输出电压比较小,所以必须用运放IC1b和IC1C来进行放大。图中VR1为偏置调整,VR2为压力灵敏度调整,VR3为没有加压时输出电压调整,C1、C2用于去除噪声。另外,如果电源电压波动的话,将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化,所以必须给电路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源。

3.2 电路仿真

心得体会

测试技术(传感器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学科,它需要数学、物理学、电子学、力学、机械等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各种物理量的变换原理、各种静态和动态物理量(如力、振动、噪声、压力和温度等)的测定,以及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在做此次设计前,我把老师所讲的测试技术教材通读了一遍,对测试技术有了一定得了解。因为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类似的课程设计,所以这次实验,我们感觉有些困难。 传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知识,想做好这次实验,必须要有较好的理论知识,例如:电路,模电,还有画图时,也要用软件画图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只有熟悉了这些们课程才能真正的完成这次实验。首先,是电路图的设计,要明白传感器的原理及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虽然最终设计出的电路图不是很复杂,但是也是几经周折。其次,是在multisim中连接电路元件,让我们进一步得熟悉了这个软件的功能,并能运用自如。最后,是电路的仿真,可以说是最关键的一部了,前面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为它打基础,一旦仿真失败就意味着所有得努力可能全部白费。仿真的结果虽然显示出数字来了,但是和是要得要求相差很远。因此,就一次一次的调试,改变电阻的阻值,以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终把结果调试出来了。

通过这次传感器的设计,使我们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

要的是,做设计的过程,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设计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在这次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调试电路图的过程中,要自己学会思考。最后,通过这次设计我们不但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增强了我们的综合能力,希望以后能多有这样的作业,使我们能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实践运用。使我们整体对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不少的提高让我们得到更好的锻炼。

10. 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验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1)写

(1)装置A中是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
故答案为:CaCO3+2H+═Ca2++H2O+CO2↑;
(2)实验室用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放出的热量导致盐酸挥发,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为除去氯化氢气体,选取的试剂应能除去氯化氢气体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则只能选取可溶性的饱和碳酸氢盐,一般常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D装置中的黑色固体是炭,反应方程式为:CO2+C

高温
.

与多功能动态实验装置课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制取硫代硫酸钠的实验装置 浏览:157
mv代表什么阀门 浏览:277
建筑物防雷装置跟踪检测规范 浏览:393
做什么设备的才会用上工控机 浏览:531
自动开关窗户装置PPT 浏览:886
帮德电动工具 浏览:283
什么是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 浏览:449
加药装置自动清洗器 浏览:502
静音制冷是什么意思 浏览:643
东风天锦自动熄火装置怎么拆除 浏览:832
什么机械属于重点耗能设备 浏览:820
转轴承受什么性质的力 浏览:885
浙江电动工具招聘 浏览:7
超声波清洗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800
百花工具箱 浏览:619
大神工具箱下载地址 浏览:277
魅工具箱主题破解版 浏览:428
一片两片三片阀门有什么区别 浏览:853
泰丰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浏览:200
自由落体实验仪装置 浏览:551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