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浓硫酸与碳反应的实验装置

浓硫酸与碳反应的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3-05-07 09:33:17

㈠ 请设计实验,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共热反应所生成的SO2气体.

解题思路:木炭粉与浓硫酸发生反应产生SO 2和CO 2气体,根据实验目的和装置图考虑操作步骤和试剂的作用及发生反应,从整体考虑,A为制取气体装置,接下来可以利用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退色的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硫碧庆兄气体的生成,但差枣是在确定二氧化碳之前必须先将二氧化硫除尽再检验.

(1)木炭和浓硫酸反应中,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碳为二氧化碳,本身被还原为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2SO4(浓)


.
2SO2↑+CO2↑+2H2O;图示装置中混合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因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气体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只有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且能除悔袭去二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为: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装置应该是先检验二氧化硫,在除去二氧化硫,再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故装置可以设计为:,
故答案为:;
(2)根据实验目的,可以知道各个装置的作用:A是气体产生装置,B:放入品红检验二氧化硫气体的产生;C:放入高锰酸钾,除去二氧化硫气体;D:放入澄清石灰水溶液,检验二氧化硫中存在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仪器标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用
A 木炭、浓硫酸 气体发生装置
B 品红溶液 检验二氧化硫的产生
C 高锰酸钾溶液 除去二氧化硫气体
D 澄清石灰水 检验二氧化碳的产生;
(3)焦炭和浓硫酸之间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H2SO4(浓)+C


.
2SO2↑+CO2↑+2H2O,
故答案为:2H2SO4(浓)+C


.
2SO2↑+CO2↑+2H2O.

点评:
本题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浓硫酸与碳反应的实验设计,明确反应的化学方程,把握物质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把握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实验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㈡ 浓硫酸与木炭实验装置的优点与不足

优点:
1. 操作简单,易于安装,操作起来也方便。
2. 实验装置的设计结构简单,易于拆卸、维护和维修高册,节约了维护成本。
3. 木炭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吸收氧气,减少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4. 实验装置可以自动控制气体流量,保冲型证实验稳定性。
不足:
1. 因为实验装置的密封性不够好,气体泄漏现象常常发生,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木炭质量不稳定,容易受潮,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调节气体流量的精度不够高,会影响实戚判宏验结果的准确性。

㈢ 如图是木炭与浓硫酸反应并检验反应产物的装置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

根据木炭粉与浓硫酸发生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C+2H2SO4

加热
.

㈣ 碳和浓硫酸加热的反应实验装置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检验顺序
1,检验水,后续检验都有水参与所以第一步检验谁
2,检验SO2(SO2会干扰CO2)实验装置编号1第一个品红是为了检验SO2,高锰酸钾是为了去除SO2,第二个品红是
确定气体中已经没有SO2
3,检验CO2
答案
1:C+2H2SO4=加热=CO2↑+2SO2↑+2H2O
2: 4→2→1→3
3:检验SO2,去除SO2,可用溴水代替,检验SO2去除干净
4:硫酸铜粉末(或者无水硫酸铜) 验证水,理由其他产物检验都在洗气瓶中检测必然会有部分
瓶中的水带出
5:澄清石灰水,CO2
6:SO2和CO2,H2O(水可能是前面洗气瓶带出)
H2O和SO2,CO2(SO2也可以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SO2和CO2,H2O(理由同1)

㈤ 检验碳和浓硫酸反应之后生成物的实验装置

无水硫酸铜->品红->酸性高锰酸钾->品红->澄清石灰水

㈥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做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实验,以及检验生成的CO 2 和SO 2 .已知:C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木炭粉与浓硫酸发生反应产生SO 2 和CO 2 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2H 2 SO 4 (浓)猜颤饥+C
.
2SO 2 ↑+CO 2 ↑+2H 2 O,
故答案为:2H 2 SO 4 (浓)+C
.
2SO 2 ↑+CO 2 ↑+2H 2 O;
(2)反应生成SO 2 ,可使品红褪色,故答案为:品红褪色;产物中有SO 2
(3)SO 2 具有还原性,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品红不褪色时,可说明SO 2 已除尽,
故答案为:品红不褪色;SO 2 已除尽;
(4)产物中有CO 2 ,与澄清石灰水发生CO 2 +Ca 2+ +2OH - =CaCO 3 ↓+H 2 O,可观穗返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物中有CO 2 ;CO 2 +Ca 2+ +2OH - =CaCO 3 ↓洞碰+H 2 O.

㈦ 浓硫酸与碳反应如何检验其产物

1、先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

2、再用品红检验二氧化硫。

3、用酸性高锰酸钾除去二氧化硫。

4、再用品红检验二氧化硫全部除尽。

5、最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7)浓硫酸与碳反应的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由于浓硫酸中含有大量未电离的硫酸分子(强酸溶液中的酸分子不一定全部电离成离子,酸的强弱是相对的),所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俗称炭化,即腐蚀性)和强氧化性等特殊性质;而在稀硫酸中,硫酸分子已经完全电离,所以不具有浓硫酸的特殊化学性质。

发烟硫酸是无色或棕色油状稠厚的发烟液体(棕色是因为其中含有少量铁离子),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吸水性很强,与水可以任何比例混合,并放出大量稀释热。所以进行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除了酸固有的化学性质外,浓硫酸还具有自己特殊的性质,与稀硫酸有很大差别,主要原因是浓硫酸溶液中存在大量未电离的硫酸分子(硫酸分子亦可以进行自偶电离),这些硫酸分子使浓硫酸有很强的性质。

㈧ 碳和浓硫酸加热的反应实验装置顺序应该是怎样

(1)C+2H2SO4(浓)=2H2O+CO2↑+2SO2↑
(2)4213
(3)验证产物中SO2
将氧化吸收 溴水 确证产物中SO2已被B溶液全部吸收
(4)无水硫酸铜 水蒸气
由于产物气体通过1、3会带出水蒸气,所以2必须在1、3之前
(5)澄清石灰水 CO2
(6)如果按照①②③的顺序连接,可以检出的物质是SO2、CO2
能检出的是 H2O
如果按照②③①的顺序连接,可以检出的物质是H2O
不能检出的是CO2、SO2;
如果按照①③②的顺序连接,可以检出的物质是SO2、CO2,
不能检出的是H2O

分析:该题是一道综合性题目,考查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并设计实验验证所有反应产物,特别在验证CO2和SO2时,需先验证SO2,然后除去SO2,检验SO2已经除尽,最后才检验CO2的存在。
木炭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CO2、SO2和水蒸气。CO2和SO2在化学性质上的相同点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跟澄清的石灰水中的Ca(OH)2反应,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相互干扰鉴别。CO2和SO2在化学性质上的明显区别是SO2有漂白性和较强的还原性,CO2则没有。在SO2和CO2混合气体中,首先用品红检验SO2存在,然后将SO2氧化除去,再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2的存在,是一种确认SO2和CO2共存的好方案。
由于对CO2和SO2的验证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所以应在确认CO2和SO2之前,验证H2O。与H2O发生作用并伴有明显现象的物质,就是无水CuSO4。白色的无水CuSO4与水反应生成 蓝色的CuSO4·H2O。无水CuSO4与CO2和SO2都不发生任何作用。

㈨ 浓硫酸和碳反应

碳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属于还原反应。碳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的产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蒸气,验证全部产物需要先用无水硫酸铜验证水蒸气的存在。

知识拓展:

为防止后续实验通过溶液带出的水蒸气干扰再利用品红验证二氧化硫气体存在,通过高锰酸钾除去二氧化硫,通过品红验证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在常压下,沸腾的浓硫酸可以腐蚀除铱和钌之培雀稿外所有金属(甚至包括金和铂),其可以腐蚀的金属单质种类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王水。硫酸在浓度高时具有强氧化岁闭性,这是它与稀硫酸最大的区别配孝之一。同时它还具有脱水性,难挥发性,酸性,吸水性等。

㈩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装置来验证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的产物中含有SO2和CO2.同学们查阅资料

(1)根据木炭粉与浓硫酸发生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为C+2H2SO4(浓)

.

与浓硫酸与碳反应的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挖机带风镐是叫什么机械 浏览:743
车床围坐滚轴轴承怎么调节 浏览:817
煤气管道阀门防静电跨接线 浏览:300
河南全自助酿酒设备哪里好 浏览:292
空调设备及安装工乘如何纳税 浏览:615
制取硫代硫酸钠的实验装置 浏览:157
mv代表什么阀门 浏览:277
建筑物防雷装置跟踪检测规范 浏览:393
做什么设备的才会用上工控机 浏览:531
自动开关窗户装置PPT 浏览:886
帮德电动工具 浏览:283
什么是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 浏览:449
加药装置自动清洗器 浏览:502
静音制冷是什么意思 浏览:643
东风天锦自动熄火装置怎么拆除 浏览:832
什么机械属于重点耗能设备 浏览:820
转轴承受什么性质的力 浏览:885
浙江电动工具招聘 浏览:7
超声波清洗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800
百花工具箱 浏览:619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