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酸碱滴定步骤中的取液是什么怎么操作(如图)
就是把滴定液倒进滴定管内。
② 酸碱滴定的实验原理
酸碱滴定法是指利用酸和碱在水中以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可用于测定酸、碱和两性物质,是一种利用酸碱反应进行容量分析的方法。用酸作滴定剂可以测定碱,用碱作滴定剂可以测定酸,这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分析方法。最常用的酸标准溶液是盐酸,有时也用硝酸和硫酸。标定它们的基准物质是碳酸钠。
滴定开始前 pH=1.00
滴入NaOH液19.98ml时 pH=4.30
化学计量点时 pH=7.00
滴入NaOH液20.02ml时 pH=9.70
从滴定曲线可以看出:
(1)根据滴定突跃选择指示剂。滴定曲线显示,滴定突跃(在计量点附近突变的pH值范围)范围很大,为4.30~9.70,凡是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都可以用来指示终点,所以酸性指示剂(甲基橙、甲基红)和碱性指示剂(酚酞)都可以用来指示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终点。
(2)选择滴定液的浓度。浓度大,突跃范围宽,指示剂选择范围广;但是,浓度太大,称样量也要加大,所以一般使用0.1mol/L浓度的滴度液。
从滴定曲线可以看出:
(1)只能选择碱性指示剂(酚酞或百里酚酞等),不能选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如甲基橙、甲基红等)。因为突跃范围较小,pH值在7.75~9.70之间;计量点在碱性区。
(2)弱酸被准确滴定的判决是C·Ka>10-8。因为Ka愈大,突跃范围愈大。而Ka<10-8时,已没有明显突跃,无法用指示剂来确定终点;另外,酸的浓度愈大,突跃范围也愈大
③ 酸碱比较滴定的实验原理
用已知物质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实验
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以测定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中和滴定的装置见右图示
把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注入事先已用该盐酸溶液润洗过的酸式滴定管 至刻度 0 以上 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轻轻转动下面的活塞 使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且无气泡 然后调整管内液面 使其保持在 0 或 0 以下的某一刻度 并记下准确读数 把待测浓度的NaOH溶液注入事先已用该溶液润洗过的碱式滴定管 也把它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轻轻挤压玻璃球 使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且无气泡 然后调整管内液面 使其保持在 0 或 0 以下某一刻度 并记下准确读数
在管下放一洁净的锥形瓶 从碱式滴定管放出25.00mL NaOH溶液 注入锥形瓶 加入2滴酚酞试液 溶液立即呈粉红色 然后 把锥形瓶移到酸式滴定管下 左手调活塞逐滴加入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 同时右手顺时针不断摇动锥形瓶 使溶液充分混合 随着盐酸逐滴加入 锥形瓶里OH-浓度逐渐减小 最后 当看到加入1滴盐酸时 溶液褪成无色 且反滴一滴NaOH溶液又变回红色说明反应恰好进行完全 停止滴定 准确记下滴定管溶液液面的刻度 并准确求得滴定用去盐酸的体积 为保证测定的准确性 上述滴定操作应重复二至三次 并求出滴定用去盐酸体积的平均值 然后根据有关量关系 计算出待测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具体计量关系为C(A)*V(A)=C(B)*V(B)其中A(Acid)为酸 B(Base)为碱
④ 酸碱滴定的具体步骤如题 谢谢了
用已知物质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实验】 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以测定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中和滴定的装置见右图示。 把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注入事先已用该盐酸溶液润洗过的酸式滴定管,至刻度“ 0”以上,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轻轻转动下面的活塞,使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且无气泡。然后调整管内液面,使其保持在“0”或“0”以下的某一刻度,并记下准确读数;把待测浓度的NaOH溶液注入事先已用该溶液润洗过的碱式滴定管,也把它固定在滴定管夹上。轻轻挤压玻璃球,使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且无气泡,然后调整管内液面,使其保持在“ 0”或“ 0”以下某一刻度,并记下准确读数。 在管下放一洁净的锥形瓶,从碱式滴定管放出25.00 mL 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加入 2滴酚酞试液,溶液立即呈粉红色。然后,把锥形瓶移到酸式滴定管下,左手调活塞逐滴加入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同时右手顺时针不断摇动锥形瓶,使溶液充分混合。随着盐酸逐滴加入,锥形瓶里OH-浓度逐渐减小。最后,当看到加入1滴盐酸时,溶液褪成无色,且反滴一滴NaOH溶液又变回红色说明反应恰好进行完全。停止滴定,准确记下滴定管溶液液面的刻度,并准确求得滴定用去盐酸的体积。为保证测定的准确性,上述滴定操作应重复二至三次,并求出滴定用去盐酸体积的平均值。然后根据有关计量关系,计算出待测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具体计量关系为C(A)*V(A)=C(B)*V(B),其中A(Acid)为酸,B(Base)为碱。 【酸碱中和滴定的注意事项】 一 摇瓶时,应微动腕关节,使溶液像一个方向做圆周运动,但是勿使瓶口接触滴定管,溶液也不得溅出。 二 滴定时左手不能离开旋塞让液体自行流下。 三 注意观察液滴落点周围溶液颜色变化。开始时应边摇边滴,滴定速度可稍快(每秒3~4滴为宜),但是不要形成水流。接近终点时应改为加一滴,摇几下,最后,毎加半滴,即摇动锥形瓶,直至溶液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准确到达终点为止。滴定时不要去看滴定管上方的体积,而不顾滴定反应的进行。加半滴溶液的方法如下:微微转动活塞,使溶液悬挂在出口嘴上,形成半滴(有时还不到半滴),用锥形瓶内壁将其刮落。 四 每次滴定最好从“0.00”ML处开始(或者从0ML附近的某一段开始),这也可以固定使用滴定管的某一段,以减小体积误差 【阅读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些有机染料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能显示不同的颜色。于是,人们就利用它们来确定溶液的pH。这种借助其颜色变化来指示溶液pH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们的变色原理是由于其分子和电离出来的离子的结构不同,因此分子和离子的颜色也不同。在不同pH的溶液里,由于其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的比值不同,因此显示出来的颜色也不同。例如,石蕊是一种有机弱酸,它是由各种地衣制得的一种蓝色色素。如果用HIn代表石蕊分子,HIn在水中发生下列电离: 如果在酸性溶液中,由于c(H+)增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c(HIn)增大,因此主要呈现红色(酸色)。如果在碱性溶液中,由于c(OH-)增大,OH-与HIn电离生成的H+结合生成更难电离的H2O: 使石蕊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于是c(In-)增大,因此主要呈现蓝色(碱色)。如果c(HIn)和c(In-)相等,则呈现紫色。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都是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发生的,我们把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pH范围叫做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由实验测得的。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颜色变化 变色范围(pH) 石蕊红—蓝 5~8 甲基橙 红—黄 3.1~4.4 酚酞无—红 8~10 酸碱中和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之一 (1)酚酞:酸滴定碱时:颜色由红刚好褪色 碱滴定酸时:颜色由无色到浅红色 (2)甲基橙:酸滴定碱时:颜色由黄到橙色 碱滴定酸时:颜色由红到橙色 一般不选用石蕊 酸碱中和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之二 为了减小方法误差,使滴定终点和等当点重合,需要选择适当的指示剂。 强酸与弱碱相互滴定时,应选用甲基橙。 强碱与弱酸相互滴定时,应选用酚酞。 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时,既可选用甲基橙,也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注意,中和滴定不能用石蕊作指示剂。原因是石蕊的变色范围(pH5.0~8.0)太宽,到达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不明显,不易观察。 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之三 常用的指示剂多是弱酸或弱碱,如石蕊;酚酞和甲基橙是比较复杂的有机酸。指示剂的分子和离子具有不同的颜色,酸或碱溶液能影响指示剂的电离平衡,因此在酸或碱溶液中指示剂会显示不同的颜色。中和滴定时选择指示剂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pH稍有变化,指示剂就能改变颜色。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且在等当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 (2)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浅到深容易观察,而由深变浅则不易观察。因此应选择在滴定终点时使溶液颜色由浅变深的指示剂。强酸和强碱中和时,尽管酚酞和甲基橙都可以用,但用酸滴定碱时,甲基橙加在碱里,达到等当点时,溶液颜色由黄变红,易于观察,故选择甲基橙。用碱滴定酸时,酚酞加在酸中,达到等当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易于观察,故选择酚酞 (3)强酸和弱碱、强碱和弱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时,前者溶液显酸性,后者溶液显碱性,对后者应选择碱性变色指示剂(酚酞),对前者应选择酸性变色指示剂(甲基橙)。 (4)为了使指示剂的变色不发生异常导致误差,中和滴定时指示剂的用量不可过多,温度不宜过高,强酸或强碱的浓度不宜过大。 【影响滴定结果的因素】 (1)读数:滴定前俯视或滴定后仰视 (大) (2)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大) (3)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大) (4)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尖嘴气泡消失 (大) (5)不小心将标准液滴在锥形瓶的外面 (大) (6)指示剂(可当作弱酸)用量过多 (小) (7)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太剧烈,有少量液滴溅出 (小) (8)开始时标准液在滴定管刻度线以上,未予调整 (小) (9)碱式滴定管(量待测液用)或移一管内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注入待测液 (小) (10)移液管吸取待测液后,悬空放入锥形瓶,少量待测液洒在外面 (小) (11)滴定到指示剂颜色刚变化,就是到了滴定终点 (小) (12)锥形瓶用蒸馏水冲洗后,不经干燥便直接盛待测溶液 (无) (13)滴定接近终点时,有少量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 (无)
⑤ 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酸碱滴定管的构造
首先你可以看看这张图片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B%E1%BC%EE%B5%CE%B6%A8%B9%DC&in=3936&cl=2&cm=1&sc=0&lm=-1&pn=0&rn=1&di=1886338528&ln=13
酸式滴定管:是左边毕配搭前带玻璃活塞那个,用手枝指于盛装酸性液体
碱式滴定管:是右边带橡皮活塞那个,用于盛装碱性液体
因为碱性溶液会跟玻璃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带玻璃活塞的滴定管乘装碱性液体,而酸性液体会腐蚀橡皮,所以不能用带橡皮活塞的滴定管乘装酸性液体
⑥ 酸碱滴定管的区别在何处
一、滴定管的构造特点:
1、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见图左)----玻璃活塞----量取或滴定激悔没酸溶液或氧化性试剂。
碱式滴定管(见图右)----橡胶管、玻璃珠-------量取或滴定碱溶液。
2、刻度上边的小(有0刻度),下边的大。
3、精确度是百分之一。
即可精确到0.01ml
4、下部尖嘴内液体不在刻度内,量取或滴定溶液时不能将尖嘴内的液体放出。
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1、使用时先检查是否漏液。
2、用滴定管取滴液体时必须洗涤、润洗。
3、读数前要将管内的气泡赶尽、尖嘴内充满液体。
4、读数需有两次,第一次读数时必须先调整液面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
5、读数时,视线、刻度、液面的凹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6、量取或滴定液体的体积==第二次的读数-第一次读数。
三、滴定误差的分析方法:
由于中和滴定的计算原理为:
中υ(待测)/υ(标准)为计量数之比,由化学方程式确定,而V(待测)与C(标准)均为确定值,所以只有V(标准)影响着C(待测)的计算结果;故在实验中由操作中的各种误差将会对V(标准)值有影响,从而对C(待测)的计算产生了误差,V(标)增大,最后的结果偏高;V(标)减小,最后的结果偏低。
这样我们在中和滴定误差分析的步骤是:不正确操作→直接后果→对V(标)的影响→滴定误差。
四、例:若用标准氢氧化钠来滴定待测盐酸溶液,
分析下列操作会对滴定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1)碱式滴定管水洗之后未用标准碱溶液润洗。
分析:不正确操作:未用标准碱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直接后果:稀释了标准碱溶液。
对V(标)的影响:使用的标准碱溶液增多,V(标)增大。
造成的滴定误差:使最后的结果偏高。
(2)a、滴定前碱式滴定管中未将气泡赶尽,滴定后气泡消失。
分析:不正确操作:未将滴定管中的气泡赶尽,滴定后气泡消失。
直接后果:经读数后计算出的体积并非实际滴定用标准溶液的体积。
对V(标)的影响:使V(标)增大;造成的滴定误差:使最后的结果偏高。
b、滴定前碱式滴定管中已将气泡赶尽,但滴定时由于操作上的错误,碱式滴定管内进了气泡。
分析:不正确操作:滴定时由于操作上的错误,碱式滴定管内进了气明纳泡。
直接后果:经读数后计算出的体积并非实际滴定用标准溶液的体积;对V(标)的影响:使V(标)减小;造成的滴定误差:使最后的结果偏低。
(3)锥形瓶水洗后用待测酸液润洗,将会对滴定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分析:不正确操作:锥形瓶水洗后用待测酸液润洗。
直接后果:使待测液的体积增大。
对V(标)的影响:使V(标)增大;造成的滴定误差:使最后的结果偏高。
(4)若使用的锥形瓶水洗之后未干燥,即注入酸并进行滴定,对滴定结果有何影响?
不会对V(标)造成影响,也不会造成滴定误差。
(5)a、滴定读数时,开始是平视,结束时读数仰视将对滴定结果有何影响?
分析:不正确操作:滴定结束时读数仰视。
直接后果:滴定结束时的读数大于了正确操作时的读数。
对V(标)的影响:通过公式:滴定标准溶液的体积==第二次的读数-第一次读数,可以看出,V(标)增大;造成的滴定误差:使最后的结果偏高。
b、结束时读数俯视将对滴定结果有何影响?略。
五、总结:
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可用一段口诀来概括:
前茄酸管碱管莫混用,视线刻度要齐平。
尖嘴充液无气泡,液面不要高于零。
莫忘添加指示剂,开始读数要记清。
左手轻轻旋开关,右手摇动锥形瓶。
眼睛紧盯待测液,颜色一变立即停。
数据记录要及时,重复滴定求平均。
误差判断看V(标),规范操作靠多练。
⑦ 酸碱滴定法步骤
⑧ 谁知道 “酸碱中和滴定” 的详尽操作方法
1.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H++OH-==
H2O
即k·C标·V标=
C待·V待
已知酸和碱的体积,并知道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以计算出另一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2.酸碱中和滴定所需的仪器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移液管,洗耳球
3.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
(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溶液V标和V待的樱拍体积
(2)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进行
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
4.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
(1)滴定前准备工作
a.滴定管:洗涤---检漏---润洗---注液---赶气泡---调液
润洗:用标准液或待测液分别润洗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调液:调节液面至零或零刻度线以下.如果尖嘴部分有气泡,要排出气泡.
读数:视线和凹液面最低点相切.
b.锥形瓶:洗涤(但不能用所放溶液润洗,为什么
)
注入(用滴定管或移液管)一定体积的溶液(待测液或标准液)到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指示剂.
(2)滴定过程
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
右手摇动锥形瓶
目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3)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指示剂一般选用酚酞和甲基橙,石蕊试液由于变色不明显,在滴定时不宜选用
.
强酸与强碱滴定
酚酞或甲基橙
强酸与弱碱滴定
甲基橙
弱酸与强碱滴定
酚酞
(4)终点的判断
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脊没羡分钟内不再变色.
多次测定求各体积察差的平均值
5.酸碱中和滴定中的误差分析
(1)滴定前,在用蒸馏水清洗碱式滴定管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2)移取待测酸溶液时,移液管的残留液吹入锥形瓶中.
(3)滴定前,滴定管内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4)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太激烈,有少量溶液溅出.
(5)读取V碱的刻度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仰视.
(6)若酚酞作指示剂,最后一滴碱滴入使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又变为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