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图是小明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
(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
(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90℃上面第6个小格处,读作96℃;液体沸腾的图象,横坐标代表时间,一个小格代表1分钟,纵坐标代表温度一个小格代表1℃,从第10分钟开始沸腾,在这个过程中,水尽管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大小为98℃.
(3)图丙中的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气泡里面是水蒸气.
(4)在此实验中,属于两个量之间关系的定量探究,所以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可靠结论”.
(5)甲装置热量损失大,实验耗时长,所测水的沸点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丁装置热量损失少,实验耗时少,但所测水的沸点不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
故答案为:(1)铁圈;(2)96;98;(3)a;水蒸气;(4)①;(5)甲装置热量损失大,实验耗时长,所测水的沸点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丁装置热量损失少,实验耗时少,但所测水的沸点不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
❷ 水的电解实验中的实验装置分析图
(1)在分解水时,在电极上有气泡生成,由于b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回少,应是氧气,检验的操作是答:打开活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
(2)水电解过程中,由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生成的氧气与氢气体积比为1:2,由于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的分子数相同,所以水电解后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是1:2;
(3)水电解实验的主要实验目的是探究水的组成.
故答为:(1)有气泡产生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位,慢慢打开活塞(2)电 化学 1:2 (3)D.
❸ 如图甲是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时的装置.(1)在组装过程中应先调整图甲中的______ (选
(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图中回温度计的玻璃泡未答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2)图乙中的温度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因此它的读数为96℃;
(3)根据丙图可知,水的沸点为97℃;水沸腾时的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气泡上升时不断变小;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故丁图中的a是沸腾时的情况.
(4)水的质量过多、水的初温过低、未加盖、酒精的火焰过小,都会造成加热时间过长.所以可能是水的质量过多,或酒精灯火焰小或水的初温过低.
故答案为:(1)B;温度计的玻璃泡未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2)96;(3)97;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a;(4)水的初温较低(其他合理也可).
❹ 如图甲所示,是“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装置图.(1)实验过程中,依据观察到的______现象,判定
(1)水沸腾时的现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水面处破裂,所以由气泡的情回况可判断答水是否已经沸腾;
(2)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的温度为98℃;
(3)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连线作出水沸腾的图象;
(4)由图象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水的内部产生的大量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2)98;
(3)
(4)保持不变,吸热.
❺ 小芳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解题思路:(1)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结合图甲分析即可;
(2)液体沸腾的条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观察图2即可解答,知道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4)水受热沸腾前,水的下方温度较高,上层的水温度较低,气泡上升时,遇到上层温度低的水,液化且气泡变小;
沸腾时整个容器中的水温度都相同,气泡上升的过程中,气泡在水中的深度越来越浅,所受的压强越来越小,气泡越来越大.
(5)实验中需要多次实验,但是不同性质的实验多次的含义不同.
(6)从沸点的变化和加热时间的变化来进行分析画图;
(7)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应该降低容器内的气压,沸点也会随之降低.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9℃;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移走酒精灯观察水是否沸腾;
(3)观察图2即可知OA段斜线表明水吸热升温,AB段水平线说明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保持在沸点不变.
沸腾温度不足100℃,是因为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故ABC错误,D正确;
(4)水沸腾前,由于上层水温较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液化而变小;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的水温相同,气泡上升,水压变小,气泡变大.故选:A.
(5)在此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
(6)两次水的质量不同,质量越大加热时间较长,故图象为,见下图:
(7)A、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缩短加热沸腾时间,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方法不可行;
B、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用微火加热,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方法不可行;
C、增加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会升高,高于80℃,说法是错误的;
D、降低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也会降低,低于80℃,此方法是可行的.
故选D.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2)99;移走酒精灯观察水是否沸腾;
(3)D;
(4)A;
(5)①;
(6);
(7)D.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考点点评: 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主要考查了有关实验装置的安装、实验器材的选择及水沸腾时的特点.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沸腾图象的分析能力.
❻ 加热水和电解水装置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的种类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图A是加热水的实验,属于物理变化,A实验中的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破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由新的分子聚集为新的物质;图B是水的电解的实验,属于化学变化;B装置中的水分子发生了改变,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故答案为:A实验中的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B实验水分子发生了改变,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❼ (2014泉州模拟)如图所示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表一 测温物质 凝固点/
(1)液体温度计抄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被测水的温度大约88~98℃之间,这个温度都高于水银和酒精的凝固点,但是高于酒精的沸点,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此温度时,酒精已经汽化成蒸气,不能完成测量.这个温度低于水银的沸点,可以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工作.所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选择水银.
(2)倒入热水时,热的水蒸气遇冷的温度计壁液化成小水珠,沾在温度计壁上,造成很难看清示数.
(3)由表格数据知,水在第6min开始,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水吸收的热量为Q=cm△t=4.2×103J/(kg?℃)×0.2kg×10℃=8.4×103J.
(4)实验中发现水沸腾前加热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
故答案为:(1)水银;
(2)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温度计表面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温度计表面;
(3)98;8.4×103
(4)提高水的初温.
❽ 如图是研究水结冰时体积如何变化的实验装置,图甲的烧杯中装有高1.3cm的水,图乙是这些水结冰后用尺测量
从图示看冰的高度为1.5cm,冰的体积增大,质量不变,根据ρ=
m |
V |
❾ 水的沸腾实验装置图化学
(1)根据所画的图象,横坐标轴是时间轴,那么就得需要秒表来记录时间;
(2)水沸腾时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有气泡生成,气泡由小变大,从而判断图丙正确;
(3)根据图象我们可以判断,水在第三分钟开始沸腾,故沸点为98℃,此时水温不变,而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此时98℃说明大气压强小于一标准大气压;
(4)做实验要讲究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随意改动数据,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故答案为 (1)秒表;(2)丙;(3)不变,98,<;(4)不对,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❿ 小米学习了沸腾以后,要研究水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请你帮他设计这次实验的全过程(要求:写出所需器
(1)实验所需的器材有烧杯,水,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钟表,铁架台.
(2)探究水沸腾实验的步骤:
①从下到上固定好实验装置.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把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将温度计插入水中.
③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④水的温度升到90℃左右,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到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到几分钟.
⑤停止加热后,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3)在实验中记录了下列的数据,
时间 /m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