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井口装置的组成包括
气井井口装置是由套管头、油管头、采气树组成。
套管头的作用是悬挂套管上部的部分重量和把几层套管相互隔开;油管头的作用是用来悬挂井内的油管和密封油、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采气树的作用是控制气井的开关,调节压力、流量以及用于气井压井、压裂、酸化等作业。
⑵ 到底采油树是什么是井口装置,还是包括磕头机
采油树实际上就是井口装置的主体部分,和抽油机(磕头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采内油设备。
采油树主容要有三部分构成:1、套管头;2、油管头;3、采油树本体(生产闸门、总闸门、测试闸门、小四通等)。
采油树的主要作用是:1、悬挂油管。2、密封油管和套管间的环形空间。3、控制和调节油井(注水井)的生产。4、实现各种井下作业。
而抽油机的作用是“抽汲”。它通过电机提供的动力,利用“四连杆机构”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驴头的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通过“光杆——抽油杆——深井泵”,将原油抽到地面上来。
⑶ 油管头的作用是什么
油管头是安者猜装在套管头上面,其作用是悬挂井内油管,肢嫌局并密封油管和油层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目前,多采用顶丝阀悬挂法,即在套管四通上安装一个顶丝阀,顶丝阀内有一历让个上大下小的锥形通道。油管悬挂器也是一个锥形题,上带密封圈,在全井筒油管重量的拉力下,油管悬挂器牢牢的坐在顶丝阀的座里。顶丝的作用是防止进内压力太高时间将油管柱顶出。
满意请采纳,谢谢!
⑷ 水下采油树的作用及组成
又称圣诞树。在油(气)井完井后进行测试油气时,或自喷井采油时的一种井口控制装置。它由油管挂及许多闸门和三通或四通组成,直接装在套管头上。只有一侧有出油管的采油树,称单翼采油树;两侧都有出油管的,称双翼采油树。采油树装有油嘴(阻流嘴),通过更换不同内径的油嘴来控制油气的产量。
有以下主要作用:(1)悬挂油管承托井内全部油管柱的重量。(2)密封油管、套管间的环形空间。(3)控制和调节油井的生产。(4)保证各项井下作业。(5)可进行录取油压、套压资料和测压、清蜡等日常生产管理。
水下采油树是任何一个海底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最初被称为十字树、x型树或者圣诞树,它是位于通向油井顶端开口处的一个组,它包括用来测量和维修的阀门,用来停车的安全系统和一系列监视器械。采油树包括许多可以用来调节或阻止所产原油蒸汽、天然气和液体从井内涌出的阀门。
⑸ 井口装置是什么
井口装置是石油、天然气钻井中,安装在井口用于控制气、液(油、水等)流体压力和方向,悬挂套管、油管,并密封油管与套管及各层套管环形空间的装置。它一般由套管头、油管头、防喷器组、四通、旁通管件组成。采油树、采气树也属于井口装置。
中文名称:
井口装置
cellar connection
海上石油钻采井口高出泥面以上的井口盘、隔水导管及防喷器的统称。
⑹ 修井用油管钳的资料及说明书怎么写啊
常规修井操作规程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5部分:井下作业井筒准备
SY/T5587.5--2004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油水井井筒准备过程中的施工准备、作业程序与质量控制、安全环保要求和资料录取。
本部分适用于井下作业过程中的井筒准备施工作业,包括起下油管作业、探砂面、冲砂洗井和通井、刮削套管工序的过程控制。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SY/T5587的本部分。
2.1
冲砂
向井内高速注入流体,靠流体作用将井底沉砂冲散,利用流体循环上返的携带能力将冲散的砂子带到地面的方法。
2.2
正冲砂
修井液沿冲砂管向下流动,在流出冲砂管口时以较高流速冲击砂堵,冲散的砂子与修井液混合后,一起沿冲砂管与套管环形空间返至地面的冲砂方式。
2.3
反冲砂
修井液由套管与冲砂管的环形空间进入,冲击沉砂,冲散的砂子与修井液混合后沿冲砂管上返至地面的冲砂方式。
2.4
正反冲砂
采用正冲的方式冲散沉砂,并使其呈悬浮状态,然后改用反冲洗,将砂子带到地面的方式。
2.5
正洗井
修井液从油管进入,从油套环形空间返出的洗井方法。
2.6
反洗井
修井液从油套管环形空间进入,由油管返出的洗井方法。
2.7
喷量
洗井出口液量大于进口液量的差值,也就是洗井过程中从地层喷出的液量。
2.8
漏失量
洗井进口液量大于出口液量的差值,也就是洗井过程中漏人地层的修井液液量。
2.9
通井
用规定外径和长度的柱状规下井直接检查套管内通径的作业。
2.10
套管刮削
刮削套管内壁,清除套管内壁上水泥、硬蜡、盐垢及炮眼、毛刺等的作业。
2.11
痕迹
通井时通井规经井内摩擦、碰挤后所显示的痕印。
3.施工准备
3.1资料准备
3.1.1 基础数据(包括井斜数据)、目前井内状况、施工目的及注意事项。
3.1.2 施工井地质方案和工程设计应资料齐全、数据准确。
3.1.3 井内油管规格、根数和长度,井下工具名称、规格深度及井下管柱结构示意图。
3.1.4 历次作业情况及井下事故发生时间、事故类型、实物图片及铅印图。
3.1.5 油层套管情况。
3.2设备准备
3.2.1 修井机、通井机和井架能满足施工提升载荷的技术要求,运转正常,刹车系统灵活可靠。
3.2.2 井架、天车、游动滑车、绷绳、绳卡、死绳头和地锚等,均符合技术要求。
3.2.3 调整井架,使天车、游动滑车和井口中心在一条垂直线上。
3.2.4 检查液压钳、管钳和吊卡,应满足起下油管规范要求。
3.2.5 作业中的修井机或通井机都应安装检定合格的指重表或拉力计。
3.2.6 大绳应使用外径22mm~25mm的钢丝绳(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与提升负荷相匹配的钢丝绳),穿好游动滑车后整齐地缠绕排列在滚筒上。当游动滑车在最低位置时,滚筒上至少留半层钢丝绳。当大绳在一个捻距内断六丝时,应更换新的大绳。
3.2.7 搭好井口操作台(钻台)、拉油管装置及滑道。井口操作台上除必须的工具、用具外,不准堆放其他杂物。
3.2.8 泵车的泵压和排量达到施工设计要求。
3.2.9 液压钳应悬挂合适的位置,尾绳拴牢,并配备扭矩仪表。
3.3工具管柱准备
3.3.1 下井工具、油管按设计要求准备。
3.3.2 油管的规格、数量和钢级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不同钢级和壁厚的油管不能混杂堆放。
3.3.3 油管桥架应不少于三个支点,并离地面高度大于或等于300mm。油管10根一组并按照顺序进行编号,排放整齐,油管上严禁堆放重物和人员行走。
3.3.4 清洗油管管体及内外螺纹,检查油管有无弯曲、腐蚀、裂缝、孔洞和螺纹损坏。不合格油管有明显记号并单独摆放,不准下入井内。暂时不下井的油管分开摆放。
3.3.5 下井油管应用油管规通过,油管规选用符合表1规定。
3.3.6 丈量油管使用+,&以上的钢卷尺,丈量三次,累计复核误差每1000mm应小于或等于0.2m。
3.3.7 冲砂、洗井出口管线用硬管线连接,管线末端采用120°弯头,喷口向下,管线每10m~15m用地锚或水泥墩固定。
3.3.8 根据油层套管内径选择合适的通井规,通井规外径应小于套管内径6mm~8mm,其长度大于或等于800mm。
3.3.9 根据油层套管内径选择套管刮削器。套管刮削器规格应符合表2和表3的规定。
3.3.10 将准备并保养好的井控器材和消防器材摆放到位。
3.3.11 进行冲砂作业时,井场具备10m3以上的储液罐。
3.3.12 泡沫冲砂时,井场具备泡沫发生器。
3.4修井液准备
3.4.1 修井液性能要求。
3.4.1.1 修井液与油水层产出液应具有良好的配伍性。
3.4.1.2 注水井修井液水质应符合下述要求:
———固体悬浮物含量不大于2mg/L;
———含铁离子总量不大于0.5mg/L;
———含油量不大于30mg/L;
———PH值为6.5~8.5。
3.4.1.3 修井液的密度、粘度、PH值和添加剂性能应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3.4.2 修井液储备量为井筒容积的两倍以上。
3.4.3 修井液应具有较强的携砂能力,一般情况下应避免使用钻井液冲砂,严禁用沟渠水冲砂或洗井。
3.4.4 配制修井液用的配制罐应摆放整齐,标识清楚,保持清洁。
3.4.5 配制修井液使用的处理剂、原材料应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或经检测合格。
4 作业程序与质量控制
4.1 起下油管作业程序与质量控制
4.1.1 卸井口装置,进行试提。
4.1.1.1 卸井口装置前,首先将油套管阀门缓慢开启,无大的喷溢趋势时方可拆卸采油树。将采油树的钢圈、螺栓和钢圈槽清洗干净,涂抹黄油,摆放在固定位置备用。
4.1.1.2 试提前检查油管头的顶丝退出情况,试提时应缓慢提升。如果井内遇卡,在设备提升能力安全范围内上下活动管柱,直至悬重正常无卡阻现象,再继续缓慢提升管柱。油管挂提出井口后,停止提升,卸下油管挂并清洗干净,摆放在固定位置。
4.1.1.3 安装封井器,并试压调试合格。
4.1.2 起、下油管。
4.1.2.1 起油管。
4.1.2.1.1 有自溢能力的井,井筒内修井液应保持常满状态,每起/!根, 0!根油管灌注一次修井液。
4.1.2.1.2 根据动力提升能力、井深和井下管柱结构的要求,管柱从缓慢提升开始,随着悬重的减少,逐步加快至规定提升速度。
4.1.2.1.3 使用气动卡瓦起油管肘,待刹车后再卡卡瓦,卡瓦卡好后再开吊卡。严禁猛刹刹车。
4.1.2.1.4 应使用液压钳卸油管螺纹,待螺纹全部松开后,才能提升油管。
4.1.2.1.5 起井下工具和最后几根油管时,提升速度要小于或等于#$& $12 ,防止碰坏井口、拉断拉弯油管或井下工具。
4.1.2.1.6 起出油管应按先后顺序排列整齐,每10根一组摆放在牢固的油管桥上,摆放整齐并按顺序丈量准确,做好记录。
4.1.2.1.7 油管滑道应顺直、平稳、牢固,起出油管单根时,应放在小滑车上顺道推下。
4.1.2.1.8 起油管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油管和井下工具有无异常,有无砂、蜡堵、腐蚀及偏磨等情况。
4.1.2.1.9 应对起出的油管或工具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及时进行标识、隔离或更换。
4.1.2.1.10 起立柱时,起完管柱或中途暂停作业,井架工应从二层平台上将管柱固定。
4.1.2.2 下油管。
4.1.2.2.1 下井油管螺纹应清洁,连接前应均匀涂密封脂。密封脂应涂抹在油管外螺纹上,不应涂抹在内螺纹处。
4.1.2.2.2 油管外螺纹应放在小滑车上或戴上护丝拉送。拉送油管的人员应站在油管侧面,两腿不应骑跨油管。
4.1.2.2.3 用液压钳上油管螺纹。下井油管螺纹不应上斜,应上满扣、旋紧,同时观察扭矩仪显示数据,其扭矩可参见附录A的规定。
4.1.2.2.4 油管下放速度应控制,当下到接近设计井深的最后几根时,下放速度不应超过5m/min。
4.1.2.2.5 下人井内的大直径工具在通过射孔井段时,下放速度应小于或等于5m/min。
4.1.2.2.6 油管未下到预定位置遇阻或上提受卡时,应及时分析井下情况,校对各项数据,查明原因及时解决。
4.1.2.2.7 油管下完后上接清洗干净的油管挂(装有密封圈),对好井口下人并坐稳,再顶上顶丝。
4.1.2.2.8按设计要求安装井口装置,井口阀门方向应一致。
4.2 探砂面作业程序与质量控制
4.2.1 起出原井管柱,下管柱探砂面。
4.2.2 采用金属绕丝筛管防砂的井,要下带冲管的组合管柱探砂面。绕丝筛管与组合管柱规格的使用配合应符合表4规定。
4.2.3 当探砂管柱下至距油层上界30m时,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以悬重下降10kN~20kN 时连探两次,确定砂面位置。2000m以内的井深误差小于或等于0.3m,大于2000m的井深误差小于或等于0.5m,并记录砂面位置。
4.2.4 带冲管的组合管柱探砂面,在冲管接近防砂铅封顶或进入绕丝筛管内时,应边转管柱边下放,悬重下降5kN~10kN时连探两次,确定砂面位置,误差小于或等于0.5m,并记录砂面的位置。
⑺ 为什么说油井是油气从油层到地面的通道
人们为了取得地下水开凿了水井。水井实际是水从水层到地面的通道。石油和天然气埋藏在地下的油气层中,要把它开采出来,也需要在地面和地下油(气)层之间建立一条油气通道,称为油井。油井比水井复杂得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井筒、完井结构和井口装置。
井筒是由多层同心钢管并经水泥固结后形成的。油井中下入的第一层管子叫导管,其作用是建立最初的钻井液循环通道,保护井口附近的地表层;油井中下入的第二层管子叫表层套管,一般为几十至几百米,其作用是封隔上部不稳定的松软地层和浅水层;油井中下入的第三层套管叫技术套管,它是钻井中途遇到高压油、气、水层、漏失层和坍塌层等复杂地层时,为保证钻井能钻到设计深度而下的套管;油井中下入的最内层套管叫油层套管,油层套管的下入深度取决于油层深度和完井结构。其作用是封隔油、气、水层,建立一条可供长期开采油、气的通道。以上各层套管都要用水泥与地层固结在一起,并与井口装置连接起来,形成永久性通道。正常采油生产时还要再下入油管,以便携带抽油泵、各种工具进入井内并通过它将油气导出。
井中下入钢管后,仅仅建成了井眼,但通道还不完善,还需要完井。完井是为满足各种不同性质油气层的开采需要而选择的油、气层与井底的连通方式和井底结构的作业。裸眼完井法是指在油层部位不下入套管,整个油层完全裸露,油层与地面通过油井直接连通,农村水井常用此方法。射孔完井法是目前油井完井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它是指用一种特殊的枪对准油、气层,射穿套管和水泥环并进入地层一定的深度,使油气通过射开的孔眼流入井筒,实现油层与井筒连通的完井作业方法。贯眼完井法是指钻穿油气层后,把带有孔眼的套管下到油气层部位,油气从地层经过孔眼流入井筒。砾石筛管完井法是在油层部位下入绕丝筛管,然后在筛管与井壁之间充填一定粒度的砾石,油气可经过筛管、穿过砾石层流入井筒。
井筒一旦和油气层连通后,就会处于高压状态,因此还必须有一套能控制和调节油气生产的设备,这套设备就叫做井口装置。它主要由套管头、油管头和采油树组成,其作用是控制油气的流动。
套管头位于整个采油树的最下端并把井内各层套管连接起来,使各层套管间的环形空间密封不漏;油管头是安装在套管头上面,其作用是悬挂井内的油管,并密封油管和油层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目前,普遍采用顶丝阀悬挂法,即在套管四通上安装一个顶丝阀,顶丝阀内有一上大下小的锥形通道。油管悬挂器也是一个锥形体,上带密封圈,在全井筒油管重量的拉力下,油管悬挂器牢牢地坐在顶丝阀的座里。顶丝的作用是防止井内压力太高时将油管柱顶出。采油树,有人认为是一棵树。其实它是业内对井口装置约定俗成的称谓,最早因其形似圣诞树而得名。它由闸门、四通、油嘴等组成。其作用是通过开启或关闭闸门和调节油嘴的大小来调节油气井生产并与地面集油管线连接。
油井—油气从油层到地面的通道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