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自动络筒机的简介
性能特点
适用于棉、毛、纤、纯纺与混纺等的络筒工序,生产高质量的无结头筒纱。
适用纤维品种:棉、毛、化纤及其混纺。
适用纱线品种:单纱、股线。
接头方式:机械打结,空气捻接、机械搓捻,并可以有湿加及热加。
自动络筒机配置有:空气捻接器、机械捻接器;电子清纱器;镍合金铸铁槽筒;机械防叠装置;平衡、防震、张力装置;定长、定径装置;单锭变频调速装置;上蜡装置;机头综合监控系统;游动吹吸风装置等。
自动络筒机具有运转高效、高速、高质、稳定,维修简便,性能优良等优点。
Ⅱ 机械式络筒机和全自动络筒机的区别
生产方式和操作流程不同。
1、机械式络筒机需要肢友手工进行操作,生产效率较低,其主要部件包括卷线管、滑轮、框架等,通过人工操纵滑轮和绕线机头使线圈呈现出预期的结构形态,该机器通常比较简单,易于使用和维护,衫饥燃适合小批量的生产和试验型生产。
2、全自动络筒机则采用电子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和高速运行,它具有更加完善的功能,如自动调整线圈张力、自动切割线头、自动识别线断等,能够生产大或虚批量的产品,并且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品质稳定性。
Ⅲ 托盘型(式)和纱库型(式)自动络筒机的区别
自动络筒机节纱装置专利发明人张子祥“自动络筒机节纱装置专利”技术成果介绍提要:引进自动络筒机在保证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装上专利技术节纱装置,一年每台可节约1-1.5吨纱(以18.2号为例)企业一年可净增收入三万元左右。
武汉市青红电子设备厂受专利发明人张子祥的委托,全权代理进口(日本村田7-2型、西德
138、238-146/147型)自动络筒机节纱装置专利技术的推广应用。
此项专利技术,安装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对设备不打孔、不焊接、不影响工人操作,节约效果明显。
如何降低消耗,增加收益是当今广大厂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进口络筒机虽然质量好、效益高,但其缺点回丝浪费大,是众所周知的,如安装这项节纱装置专利技术就可以大幅度降低消耗,节约用纱,增加效益。
从全国已推广使用这项专利技术的几十个企业实践情况看效果显著,是节约用纱最有效途径。
下面就该节纱装置专利技术成果简单介绍如下:节纱原理进口络筒机产生回丝量太大已是众所周知,也是引进该设备使用厂家经常讨论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张子祥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进口络筒机回丝量过大,主要是该机在换头、接头、找头时各吸风口吸入纱线过长造成的。
张子祥发明的这项专利是以减少吸入风口纱线长度来节约的。
下面就村田7-2型机和西德238型机分别作以介绍:对于村田7-2型机它的回丝浪费主要在上吸嘴,该机自动接头时,上吸纱头风口靠近宝塔纱筒时,槽筒带动宝塔纱筒反转退绕纱线,该纱线被吸入上吸纱头风口内,由于宝塔筒反转速度过快,造成纱线退绕过长,因而吸入上吸纱头风口内的纱线太长造成浪费。
本专利采用降低槽筒反转速度,减少吸入上吸头风口内长度来减少回丝量,一般正常吸入长度3.8米,改后达1.8米左右效果显著。
对于西德238型机它的回丝浪费主要在下吸嘴
Ⅳ 博纳络筒防叠参数多少合适
络筒工艺参数主要有被加工纱线线密度、络筒速度、导纱距离、张力装置形式及工艺参数、清纱器形式及工艺参数、筒子卷绕密度、筒子卷绕长度及长度修正系数或者筒子卷绕直径(mm)、结头规格、管纱长度,以及防叠装置参数、槽筒启动特性参数、空气捻接器的工作参数、自动速度控制参数等项。络筒工艺要根据纤维材料、原纱质量、成品要求、后工序条件、设备状况等诸多因素来统筹制订。合理的络筒工艺设计应能达到:纱线减磨保伸,缩小筒子内部、筒子之间的张力差异和卷绕密度差异,良好的筒子卷绕成形,合理的去疵慧袭前、去杂和毛羽减少作用。
沙发沙洲一叶
2015-7-5 22:07:00
1 v5 ]9 `5 k; Z: \
1.络筒速度
络筒速度影响到络筒机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现代自动络筒机的设计比较先进、合理,适宜于高速络筒,络筒速度一般达1200m/min以上。用于管纱络筒的国产槽筒式络筒机络筒速度就低一些,一般为500~800m/min,各种绞纱络筒机的络筒速度则更低。这些设备用于棉、毛、丝、麻、化纤不同纤维材料、不同纱线时,络筒速禅祥度也各不相同。以槽筒式络筒机为例,当纤维材料容易产生摩擦静电,引起纱线毛羽增加时,络筒速度可以适当低一些,譬如化纤纯纺或混纺纱。如果纱线比较细、强力比较低或纱线质量较差、条干不匀,这时应选用较低的络筒速度,以免断头增加和条干进一步恶化。同时,挡车工的看台能力也须综合考虑。
板凳沙洲一叶
2015-7-5 22:07:49
5 G. c5 s* M9 z4 g& l
2.导纱距离; ^1 p) @# \& W
普通管纱络筒机采用短导纱距离,一般为60~100mm,合适的导纱距离应兼顾到插管操作方便,张力均匀和脱圈、管脚断头最少等因素。自动络筒机的络筒速度很高,一般采用长导纱距离并附加气圈破裂器或气圈控制器。
地板沙洲一叶
2015-7-5 22:13:26
3.张力装置形式及工艺参数+ \+ b/ U5 V; ]; J+ j0 o
络筒张力的影响因素很多,生产中主要是通过调整张力装置的工艺参数来加以控制。因此,张力装置的工艺参数是络筒工艺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张力装置有许多形式,它们都是以工作表面的摩擦作用使纱线张力增加,达到适当的张力数值。设计合理的张力装置应符合结构简单,张力波动小,飞花、杂物不易堆积堵塞的要求。
, M# I- W$ [2 P) {' d+ ^! g' A
络筒张力装置* N9 \8 e1 P6 F: `2 M9 i$ |
1—圆盘2—缓冲毡块3—张力垫圈4—张力弹簧5—张力调节紧圈6—固定梳齿+ ?1 t5 S0 F% W0 w) w
7—活动梳齿8—慢转张力盘9—加压张力盘10—气动或电磁加压力
/ Y& S; |* v' Y! D7 b v
如图(a)、(b)所示为目前广泛使用的垫圈式张力装置和弹簧式张力装置,它们采用了累加法和倍积法兼容的工作原理。弹簧式张力装置的加压方式比垫圈式有所改进,张力波动有所减小。图(c)所示是络丝机上使用的梳形张力装置,它采用倍积法工作原理,通过调节张力弹簧力来改变纱线对梳齿的包围角,从而控制络丝张力。上述三种装置都有不同程度的络筒张力波动的缺点。自动络筒机上采用气动或电磁力无柱芯张力装置,如图(d),这种装置比较先进,采用累加法工作原理,气动或电磁力加压,把张力盘的动态附加张力减小到最低程度,对减少络筒张力波动十分有利。新型张力装置和张力传感器组成络筒张力闭环控制系统,张力传感器检测络筒张力,通过电磁力的改变来调节张力装置对纱线产生的张力。当管纱退绕到较小卷装时,该措施可抑制络筒张力的快速增长,有利于均匀络筒张力。
张力装置的工艺参数主要是指加压压力或梳齿张力弹簧力。加压压力由垫圈重量(垫圈式张力装置)、弹簧压力(弹簧式张力装置)、压缩空气压力(气压式张力装置)、电磁力来调节。加压力的大小应当轻重一致,在满足筒子成形良好或后加工特殊要求的前提下,采用较轻的加压压力,最大限度地保持纱线原有质量。梳形张力装置梳齿张力弹簧力的调节原则同上。各种纱线的络筒张力可根据第二节推荐的范围选择,原则上粗特纱线的络筒张力大于细特纱线。
几种棉纱的络筒张力和络筒速度) h7 \/ D+ I2 M% M0 d! L" {; H
纱线线密度(tex)
络筒张力(cN)
络筒速度(m/min)
纱线线密度(tex)
络筒张力(cN)
络前清筒速度(m/min)
J7.3
9
900
C27.8
18
1300
J14.6
12
1200
C36.4
22
1300
[/tr]
5#沙洲一叶
2015-7-5 22:16:58
4.清纱器形式及工艺参数: y: m1 r- U+ X+ H0 J/ b" {1 n6 G
电子清纱器的工艺参数(即工艺设定值)包括纱线特数、络筒速度、纱线类型以及不同检测通道(如短粗短细通道、长粗通道、长细节、棉结通道等)的清纱设定值。每个通道的清纱设定值都有纱疵截面积变化率(%)和纱疵长度(cm)两项,棉结通道工艺参数为纱疵截面积变化率。% j/ a3 E4 G6 ^5 F+ q$ T; m
电子清纱器的短粗短细通道的清纱工艺参数(纱疵截面积变化率和纱疵长度)对应着清纱特性曲线,清纱特性曲线是Uster纱疵分级图上应该清除的纱疵和应当保留的纱疵之间的分界曲线,如图所示。在短粗区域曲线以上的疵点应予清除,在短细区域曲线以下的疵点应予清除。生产中可根据后工序生产的需要和布面外观质量的要求,以及布面上显现的不同纱疵对布面质量的影响程度,结合被加工纱线的Uster纱疵分布实际情况,制订最佳的清纱范围,选择清纱特性曲线,达到合理的清纱效果。部分清纱器还兼有捻接的检验功能,其参数以捻接部位的直径和长度来表征。' k7 p$ e& y9 a2 Y
机械式清纱器有隙缝式清纱器、梳针式清纱器、板式清纱器,三者的工艺参数分别是隙缝的宽度(约为纱线直径的1.5~3倍)、梳针与金属板的隔距(约为纱线直径的4~6倍)和上下板之间的隔距(约为纱线直径的1.5~2倍),机械式清纱器技术落后,它的使用较少。+ n) a) }8 Q; a+ R {
电子清纱器的清纱特性曲线. m8 j0 t8 m, E) P( v8 I
6#沙洲一叶
2015-7-5 22:19:20
' W9 Q5 N3 e- ?' [9 L, c
6.筒子卷绕长度和管纱长度3 c, x8 }. r3 ]* v0 V1 M+ F
络筒工序根据整经或其他后道工序所提出的要求来确定筒子卷绕长度或者筒子卷绕直径。新型自动络筒机上一般都配备电子定长装置,筒子卷绕长度达到工艺设定值时,筒子自动停止卷绕。实际使用中,筒子的设定长度和实际长度会不一致,必须进行长度修正。' t8 s$ t9 f; W* }2 ]
长度修正系数=原修正系数×(设定长度/ 实际长度)
式中原修正系数初始设定值为1.000。
# N- }6 }; Y) W2 U
在不具备定长装置的络筒机上,通常以筒子的卷绕尺寸来控制其卷绕长度,这种方式的控制精度很低。. D6 U( h( B9 O: Q+ L
管纱的纱长也是工艺参数之一,当管纱上剩纱少于10%而发生断头时,自动络筒机根据管纱纱长确定是否换管,以减少接头。同时,管纱长度参数也为络筒机的自动速度控制提供依据。1 j, Z' d+ H6 |7 I4 q7 U m' E
7#沙洲一叶
2015-7-5 22:21:22
7.结头规格
部分络筒机仍采用打结接头。结头规格包括结头形式和纱尾长度两方面。接头操作要符合操作要领,结头要符合规格。在织造生产中,对于不同的纤维材料、不同的纱线结构,应用的结头形式也有所不同,主要有:用于棉织、毛织和麻织的自紧结、织布结;用于丝织的单揢结或双揢结等。
8.防叠装置参数
防叠装置通过周期地改变槽筒转速,使筒子和槽筒发生滑移来抑制纱圈重叠,防叠装置参数为速度减少的比例,如3%、6%、9%、12%。
9.槽筒启动特性参数
槽筒启动特性参数为槽筒加速到正常速度时所需时间。恰当的槽筒加速时间可以减少筒子启动时槽筒对筒子的摩擦,减少纱线磨损以及毛羽增长;同时,也因减少了筒子与槽筒之间的滑移,从而提高了筒子定长精度。
8#沙洲一叶
2015-7-5 22:22:55
10.空气捻接器的工作参数
空气捻接器的工作参数包括纱头的退捻时间(T1)、捻接器内加捻时间(T2)、纱尾交叠长度(L)和气压(P),可根据不同的纱线品种设定和调整上述参数的代码值。部分空气捻接器的加捻时间(T2)由一次加捻、暂停、二次加捻时间组成,合理调节三段时间(代码值),达到理想的捻接质量。表1-4为空气捻接器(590L型)加工棉纱的工艺参数。
空气捻接器(590L型)加工棉纱的工艺参数
纱线线密度(tex)
T1
T2
L
P(105Pa)
J7.3
5
4
7
6.5
J14.6
3
3
4
6
J14.6(强捻)
6
4
4
6.5
竹纤维纱19.4
3
3
7
5.5
C36.4
2
4
5
5.5
[/tr][/tr][/tr][/tr]
注T1、T2、L所列数值是空气捻接器的参数代码值。
此外,空气捻接器工艺参数还有允许重捻次数、热捻接温度等。
9#沙洲一叶
2015-7-5 22:24:39
5 t6 ]3 f! U% g
11.自动速度控制参数, x6 {4 K0 Z* T2 s: r" \* n
管纱直径退绕到某一尺寸时,由于气圈形状突然变化导致摩擦纱段增长,从而络筒张力增加。为抑制络筒张力的增加,达到均匀络筒张力、减少纱线毛羽的目的,部分自动络筒机配备了自动速度控制功能,起到络筒速度自动降低的作用,通过减速起到均匀络筒张力、减少毛羽的作用。自动速度控制参数包括减速的起点与幅度,起点为纱长的20%~80%,推荐值为80%;减速幅度50%~90%,推荐值为60%。1 ~1 [$ G# ^# S* M, @4 v* U6 G
配有络筒张力自动控制装置的络筒机,以张力传感器探测络筒张力,当张力超过一定数值时(譬如5cN),自动降低络筒速度,通过降速实现络筒张力的均匀。
Ⅳ 新型自动络筒机是如何保证络筒质量的
加强设备维护
设备状态良好,要求无空锭且一次捻接合格率高。据统计:一台络筒机60锭,一次捻接成功率低于1.5%的锭子出现7~8个,该络筒机简脊羡效率则低于80%。因为自动络筒机每捻接一次,该单锭停转8 s,极大地影响机械效率和生产效率。通过以下具体措施的实施,保证每台络筒机一次捻接合格率低于1.5%的单锭控制在3个以内,机械效率达到85%以上。
a) 捻接器:加强捻接器的清洁维修、保养、润滑工作——定期清除捻接器振荡片及其附近的飞花回丝,野孝及时更换破损的振荡片;检查纱线张力吸嘴动程,确保把纱线推入解捻器的正确部位;调整捻接长度范围在20 mm~25 mm,保证捻接强力不小于原纱的80%,直径不大于原纱的1.2倍。
b) 吸嘴:检查并调整大吸嘴与筒纱平行,在基准筒子直径为100 mm时,调整距离为2 mm~3 mm;纱线张力吸嘴静止时,与纱线距离为3 mm~4 mm。
c) 气压设定:每班检查自动络筒机机头部分的4个压力表,保证平衡压力在0.25 MPa;防振压力在0.15 MPa;单锭张力根据纱线品种不同设定不同数值,以防止由于拦拍筒子密度差异引起断头;捻接气压为0.6 MPa;防止捻结疵点导致频繁切纱、频繁接头的恶性循环。
d) 其他部分:经常清洁上、下剪刀,磨损后及时更换;杜绝中探知损坏,不工作;保证握持盘转动灵活,纱管夹持盘上插锭不弯曲;杜绝吸嘴负压低造成捉纱不灵,空管排出不良,纱库动作不良。
加强管理培训
挡车工作为自动络筒机的操作者,必须按照一定的路线巡回看管机台,将插纱、清洁、检查机械、防捉疵点等工作有计划地进行。日常巡回中要掌握生产规律,做到主动性、计划性、灵活性兼顾。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了解机器性能、结构、工艺要求及加工范围,能够处理一些简单的小故障。
挡车工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单项操作要做到“一小、四准”,一小——提线动作小,不要太大;四准——拿纱、找头、插纱、喂入准。定期组织排纱、落筒和生头测定,尽量减少操作损失时间,减少络筒机红灯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Ⅵ 络筒机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啊
络筒机是纺织行业的专用设备。络筒作为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和专织造的首道工序,起着承属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而在纺织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络筒的工作原理
络筒的工作时改变卷装,增加纱线卷装的容纱量:通过络筒将容量较少的管纱(或绞纱)连接起来,做成容量较大的筒子,一只筒子的容量相当于二十多只管纱。筒子可用于整经,并捻,卷纬,染色,无梭织机上的纬纱以及针织用纱等。这些工序如果直接使用管纱会造成停台时间过多,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影响产品质量的提高,所以增加卷装容量是提高后道工序生产率和质量的必要条件。
清除纱线上的疵点,改善纱线品质:棉纺厂生产的纱线上存在着一些疵点和杂质,比如粗节,细节,双纱,弱捻纱,棉结等。络筒时利用清纱装置对纱线进行检查,清除纱线上对织物的质量有影响的疵点和杂质,提高纱线的均匀度和光洁度,以利于减少纱线在后道工序中的断头,提高织物的外观质量。纱线上的疵点和和杂质在络筒工序被清除是最合理的,因为络筒时每只筒子的工作是独立进行的,在某只筒子处理断头时,其它筒子可以不受影响继续工作。
Ⅶ 浅谈自动络筒机的发展|高速络筒机
自动络筒衡掘机是集机、电、仪、气一体化、高水平的新一代纺织机械产品,具有运转高效、高速、高质、稳定及维修简正扮便、性能优良等优点。自动络筒机的配置包括空气捻接器,机械捻接器,电子清纱器,镍合金铸铁槽筒,机械防叠装置,平衡、防震、张力装置,定长、定径装置,单锭变频调速装置,上蜡装置,机头综合监控系统,游动吹吸风装置等。
1新型自动络筒机的发展
目前传统自动络筒机中大都没有纱线位置控制,在捕捉纱头的过程中一般靠时间设定。在捕到纱头之后,多余的设定时间会使更多长度的纱线继续吸入。反之,如果设定的时间太短,捕头成功率则会降低。为最大限度优化纱线的捻接控制,减少回丝量,当前最先进现代自动络筒机使用了纱头传感器控制技术。由自动络筒机中的纱头感应传感装置,对吸入的纱头进行捕捉,一旦纱头被捕捉到,传感器能立即发信号进行捻接动作,否则会保持前一动作,直至捕捉到纱头才会继续下一动作。该类设备设计制造精度及稳定性要求非常高,是各先进国家近年重点研发的主要纺织设备之一,也是我国众多纺织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的主要技改内容。
自动络筒机已经实现全面单锭控制,根据加工纱线种类和质量的不同,能耗波动有所差异。现阶段全部采用的是变频电机,中央电脑设定控制。在实际工艺中,为保证在最恶劣的状态下不超过最低工艺要求极限,络筒机的参数设定值都一般设定为较高。最先进的现代络筒机在采用变频电机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全自动电脑负压监控装置,这样能够根据耗气量大小自动调节吸风电机转速,在没有或仅较少锭位时,吸风电机低速运行,可降低风机功耗 50% 以上;在较短时段有很多锭位同时动作时,变频电机转速迅速提高,保证负压准确维持在设定值上,以便纱头捕捉迅速。该时段过后系统会自动回复到低转速状态。因此,自动络筒机的工作负压设定在较接近极限工艺要求的位置,使得对应的电机平均转速有效降低,使整机平均功耗能降低 20%左右,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1.1防重叠系统
防叠系统一直是自动络筒机的重要部分,是筒纱成形良好的关键。有关资料表明,自动络筒机的防叠效果一般达到 85% 左右。新的电子防叠技术防叠效果更好。
Oerlikon Schlafhorst(欧瑞康赐来福)的Autoconer 5利用计算机控制Propack FX筒子架压力及槽筒驱动,保证了无冲击平滑启动,并举拦灶控制防叠加速的滑动,而使防叠效果 显著。
意大利Savio(萨维奥)ORION � M/L型采用计算机智能卷绕系统,采用电子调制防叠功能,根据设备运转参数自我调整的电子式“起动 � 停止”调整方式,能够避免无用的加速过程,在综合监控系统上设定工作幅度及频率槽筒直接驱动,还可以保证筒子与槽筒之间的传动比,起到防重叠的作用。
1.2捻接纱系统
空捻接头技术是当代自动络筒机的发展趋势,接头质量好。空气捻接器是自动络筒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空捻接头可减少针织布的破洞,普通接头纱由于结头大,在生产高密织物时会在钢筘处断经或在布面上有较大的疵点。目前空捻接头技术已广泛用于任何原料、任何品种、纱支的接头,是络纱工序不可分开的部分。
Oerlikon Schlafhorst的Autoconer 5型自动络筒机采用了新的赐来福空捻器接头技术,接头纱外观基本与原纱一致,进一步提高了络筒机加工的筒子纱的外观质量,接头处强力达到纱的平均强力。不仅提高了筒子纱及织物的外观及内在质量,而且为环锭细纱机提高车速创造条件,如:减小钢领直径,提高纺纱速度,使当代的环锭细纱机锭速已高达 25 000 r/min,这与络筒机用空捻接头质量达到无接头痕有密切关系。
Savio公司生产的自动络筒机其捻接器除机械搓捻器能生产配备外,其他均由意大利MESDAN公司提供配备,接头质量较好。经纬股份青岛宏大生产的SMARO M自动络筒机采用新型空气捻接器,只需更换不同的捻接腔,就可满足单纱、股线和弹力包芯纱接头工艺的需要。此外,还备有水捻捻接器等特殊工艺捻接器以适应麻、高捻纱等特殊品种的捻接要求。
1.3络纱张力控制系统
张力盘式张力装置属于可控制络纱张力的张力装置,络纱张力一般较大而波动小。该装置接触运动纱线部分长,对纱线毛羽增加起着重要作用。络纱张力在生产前可在机头电脑中设定,每个锭位可设定相同的张力值,也可分区段设定不同的张力值,以适应多品种的需要。此外,若络纱张力发生严重波动,并且超出范围时,机器控制系统张力装置对运动纱线控制,实现纱线张力的自动调节,使之恒定。
Autoconer 5的Autotense FX纱线张力调节系统,通过张力传感器检测卷绕张力,对张力电磁铁电压进行调整,达到改变张力盘压力的目的,从而改变卷绕张力。
QRION � M/L型络纱张力控制系采用安装在电子清纱器上部的张力传感器检测络纱张力,络纱张力超出设定范围时,单锭电脑控制张力系统改变对纱线的压力,实现恒定络纱张力。若络纱张力超出设定的范围,纱线张力装置自动调节无法实现时,可以启动预先设定的增速或减速曲线,改变槽筒转速,及时恒定络纱张力。
日本Muratec(村田)公司No.21C Process Coner型自动络筒机采用高速卷绕的张力管理系统TENSIONMANAGER SYSTEM I,从卷绕开始至结束,气圈控制器(BAL � CON)跟踪退绕,保持卷绕力始终不变。从本质上看,该系统主要控制了纱线退绕时的气圈高度,使之为恒定,以实现络纱张力的恒定。
1.4定长装置
筒子的纱线长度每超过预设长度 1 m就有可能导致整经过程中上百米的纱线浪费。因此,筒子的纱线长度越精确,下道工序的纱线浪费越少,经济效益越高。Muratec公司No.21C Process Coner采用PLC21精密定长装置,可使卷状长度误差精确到 0.5%。Savio公司的POLAR自动络筒机利用激光距离传感器直接测量长度,使筒子纱的长度误差低于 1%。Autoconer 5的Ecopack FX纱线精密定长装置是利用光学原理来精确测量纱线长度,可使卷状长度误差精确到 1%,大大减少后道工序的筒脚纱,为用户带来经济效益。
2总结与建议
对于我国纺织企业技术改革来说,企业应根据产品结构和要求,分层次对现有络筒机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可以采用高速整经机和新型高速无梭织机,对成品质量要求较高的或技术含量高的宜配套使用自动络筒机,还可采用国产自动络筒机和适当引进国际先进的自动络筒机。大面积的中、低档产品可根据品种特征和技术要求分层次进行更新改造。细络联在国际上已经广泛应用,我国也将逐步推广,目前应重视对细络联的开发研制。
(1)加大引进国外自动络筒机的先进技术力量,在此基础上改造形成中国式的先进自动络筒机。通过减少机械零部件,扩大电气类零部件的技术改革,实现生产中的智能、机电一体化,提高加工制造过程中的精度,降低更换零部件的难度,从而提高整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随着机电一体化的进步,国内自动络筒机制造厂、零部件生产厂家应加大产业研发的投资,联合科研机构或高校,形成产学研链,围绕协作攻关,争取尽快形成整机批量生产,并逐步扩大生产能力,以满足络筒机更新改造的需求。
(3)通过国家政策对国产自动络筒机的发展扶持,给予国产自动络筒机的进口部件及电气件的关税平等待遇,使制造成本降低,提高国内自动络筒机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于纪元. 浅谈自动络筒机的技术发展[J]. 才智,2008(11):150 � 151.
[2] 张治国. 浅谈络筒机技术的发展[J]. 天津纺织科技,2009(3):58 � 60.
[3] 秦贞俊. 从慕尼黑纺机展览会看自动络筒机的技术进步[J]. 现代纺织技术. 2009(1):21 � 22.
[4] 李兆旗. 自动络筒机的最新发展[J]. 纺织导报,2009(1):61 � 63.
[5] 秦贞俊. 自动络筒机的异纤清除和捻接技术[J]. 纺织器材,2009,36(1):62 � 63,69.
Ⅷ 自动络筒机张力传感器在什么部位
就在滚筒那来里。
传感器自(英文名称:trans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