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溶液导电性实验装置中盛有硫酸铜溶液,
选A,之前变暗,是因为物质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物不导电,又变亮是因为反应结束后只剩该物质和生成物,该物质导电。
首先排除BC因为是沉淀,不选D因为反应后剩硫酸亚铁,铜粉。铁不溶于硫酸亚铁。
2. 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溶液导电性实验。 (1)用一定量的硫酸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发现灯
(1)硫酸是电解质,产生了较多的H + 和SO 4 2- ,所以灯泡较亮,加入氢氧化钡后,溶液中的H + 和SO 4 2- 与氢氧化钡电离出的Ba 2+ 和OH - 反应生成BaSO 4 和H 2 O,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少,灯泡变暗。反应完毕后,继续滴加Ba(OH) 2 溶液,由于Ba(OH) 2 电离出Ba 2+ 和OH - ,灯泡又逐渐变亮。 (2)氨水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通入CO 2 后由于溶液中发生反应:2NH 3 +CO 2 +H 2 O=(NH 4 ) 2 CO 3 , (NH 4 ) 2 CO 3 电离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灯泡逐渐变亮。 |
3. 在溶液导电性装置中分别注入两种弱点解物质,灯光都很暗,如果把这两种物质放在一起,灯光会很亮,为什么
这两种电解质一种是弱酸,一种是弱碱,混合后发生中和,汪脊生成了扮液强电解质盐,例如醋酸和氨水混合后生成醋酸铵,溶困缺渗液导电性会变得强很多
4. 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
A.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NaCl,溶液电荷浓度不为0,灯泡不可能熄灭,故A错误;
B.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电荷浓度接近0,灯泡熄灭,符合题目要求,故B正确;
C.硫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NaOH和硫酸钡,溶液电荷浓度不为0,灯泡不可能熄灭,故C错误;
D.盐酸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溶液电荷浓度不为0,灯泡不可能熄灭,故D错误.
故选B.
5. 溶液导电性实验
C刚开始加氢氧化钡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钡逐渐形成难溶沉淀(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数目逐渐减少,导电能力降低,故灯泡逐渐变暗。到了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没有阴阳离子,无法导电,故灯泡熄灭。继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又有了阴阳离子(钡离子和氢氧根),故又能继续导电了
6. 如图所示为某物质溶于水后测溶液导电性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甲、乙均为带电粒子.若已知乙为Cl-,则下
A、从图中可以知道,乙离子为8个,而甲离子为4个,根据电荷守恒可以判断,甲离子应该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A错误;
B、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所以未通电时,甲和乙均分散于水中且是不断运动的,故B说法错误;
C、溶液中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所以溶液是电中性的,故C说法错误;
D、阴离子向电源的正极移动,而阳离子向电源的负极移动,所以通电后,甲粒子会向b电极移动,乙粒子会向a电极移动,故D说法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