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学习生物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果酒制作
1.原理:菌种 ,属于 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 ,有氧时,呼吸的反应式为: ;无氧时,呼吸的反应式为: 。
2.条件:繁殖最适温度 ,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 。
(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3.菌种来源:
现在工厂化生产果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 。
4.实验设计流程图
挑选葡萄冲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酒 果醋
5.根据教材P4操作提示设计实验步骤及装置。
充气口作用 ; 排气口作用 ;
出料口作用 。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 。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 ;
制醋时,应将充气口 。
6.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可通过嗅觉和品尝初步鉴定,并用______________检验酒精存在。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二、果醋的制作:
1.原理:菌种: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核生物,新陈代谢类为_________
醋酸生成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2.条件:最适合温度为__________,需要充足的______________。
3.菌种来源:到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购买。
4.设计实验流程及操作步骤:
果酒制成以后,在发酵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
______________0C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污染。
三、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 消毒。
(2)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 的空间。
(3)制作葡萄酒时将温度严格控制在 ,时间控制在 d左右,可通过 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4)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 ,时间控制在 d,并注意适时在 充气。
【疑难点拨】
1、 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 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
1.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如 、 、 、
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是一种丝状 ,常见于 、 、 、 上。新陈代谢类型是 。
2. 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 分解成小分子的 和 ;脂肪酶可以将 水解成 和 。
3.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 条件下,将优良 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 ,保证 。
二、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
让豆腐长出毛霉→ → →密封腌制。
三、实验材料
含水量70%的豆腐,粽叶,盘子,盐,黄酒,米酒,糖,香辛料等,广口玻璃瓶,高压锅。
四、实验步骤
1.将豆腐切实3cm×3cm×1cm若干块
2.豆腐块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豆腐上再铺干净粽叶,再用保鲜膜包裹。
3.将平盘放在温度为 的地方,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d后,豆腐表面丛生直立菌丝。
4.当毛霉生长旺盛,呈淡黄色时,去除保鲜膜及粽叶,散热及水分,同时散去霉味约36h。
5.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的菌丝拉断,整齐排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分层摆放,分层加盐,并随层高而增加 ,在瓶口表面铺盐 ,以防止 ,约腌制8d。
7.将黄酒、米酒和糖、香辛料等混合制成卤汤。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 为宜。
8.广口玻璃瓶刷洗干净,用高压锅在1000C蒸汽灭菌30min,将腐乳成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酒精灯加热灭菌,用胶条密封,常温下,六个月即可以成熟。
【疑难点拨】
1.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盐在该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盐能抑制多种微生物的生长。
2.配制卤汤时,一般将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过高过低都不行,为什么?
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难以成块。
3.豆腐坯用食盐腌制,其作用是什么?
①渗透盐分,析出水分 ②给腐乳以必要的`咸味
③防止毛霉继续生长和污染的杂菌繁殖 ④浸提毛霉菌丝上的蛋白酶
4.腐乳在酿造后期发酵中添加多量酒液的目的是什么?
①防止杂菌污染以防腐
②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由于酒中特别是黄酒中含有酵母茼,经发酵可产生醇,并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赋予腐乳风味
③利于后期发酵
5.卤汤中香辛料的作用是什么?
①调味 ②促进发酵 ③杀菌防腐
解释:(香辛料如花椒、大蒜、茴香中含有花椒酰胺、蒜辣素、茴香醚及茴香醛等,有极强的杀菌力;又有良好的调味功能;香辛料成分参与发酵过程,合成复杂的酯类,使腐乳形成特有色、香、味。)
6.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答: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7.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答: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8.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皮"对人体无害。
Ⅱ 果酒果醋发酵装置各部分作用
各部零件的作用:
充气口: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注:充气管下端要插入发酵液液面以下进瓶底处。
排气口: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按氧化碳。排气口要通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注:排气管下端离发酵液液面要有一段距离,外部要弯曲,并尽量保证管口向下。
出料口:取样检测菌体数量或酒精、醋酸浓度,排放废料。
装置的使用:
使用该装置进行酒精发酵时,应关闭充气口;进行醋酸发酵时,应将充气口连接充气泵,通入氧气。
我们需要知道菌种的来源、菌种特点、发酵原理、影响其生长和繁殖的因素。
果酒的制作原理
酵母菌的来源:自然发酵的菌种主要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工业发酵的菌种是人工接种的酵母菌。
菌种特点: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属于真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果醋的制作原理
醋酸菌的来源:人工接种的醋酸菌。
菌种特点:醋酸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属于细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发酵原理:
(1)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4.影响醋酸菌生长和繁殖的因素:有温度(最适生长温度为30到35℃)、pH(生活在偏酸性的环境中)、氧气(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出醋酸菌死亡。)
Ⅲ 求一些果酒果醋的资料
果酒和果醋制作
一、教材分析
《选修1》总的来说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探究的选修课程,本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能力,而课题1果酒果醋的制作则更是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深有体会的一个课题,本课题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实验条件下制作传统的发酵食品,学习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理解其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能力目标:
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的实践操作
②在对果酒制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果酒酿制历史的追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渗透STS教育。
三、教学重点:
① 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② 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四、教学难点:
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五、教学过程
引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样,有着它本身的光辉篇章。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有趣传说。猿猴酿酒说——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时间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流出,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与生活——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因此,被很多成年人当作饭后或睡前的软饮料来喝。
果酒简单来说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时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营养,通过果酒却可以吸收,因为营养成分已经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果酒里含有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体中堆积的作用,使人不容易积累脂肪和赘肉。此外,与其他酒类相比,果酒对于护理心脏、调节女性情绪的作用更明显一些。
课题1从课题背景人手,然后从实验原理、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较全 面的介绍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
一、基础知识
1.果酒制作的原理
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1)果酒的制作需要什么微生物?
(2)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
(3)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的反应式如何?
(4)酵母菌的适宜温度是多少?
(5)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葡萄酒呈红色?
(6)什么叫发酵?发酵等同于无氧呼吸吗?酵母菌有何实际应用?
(1)酵母菌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
①形态、结构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真核生物,细胞大小为1~30um,呈圆形、椭圆形等。
思考:你认为酵母菌的细胞中有哪些结构?
你认为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②繁殖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但多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
③菌落:
讨论:你知道什么的菌落吗? 在生态学上一个菌落属于什么?
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其表面湿润、黏稠,呈白色或粉红色。(在液体培养基中,有些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或在容器壁上出现酵母环,或产生沉淀。)
④生存的环境
自然界中,酵母菌分布广泛,但多分布在含糖较高的偏酸环境中,如水果、花、树皮上,(有些可与昆虫共生,有些使人致病,如白色假丝酵母引发鹅口疮、肺感染。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有啤酒酵母、葡萄汁酵母、鲁氏酵母(酱油酿造)、球拟酵母属、粉状毕赤氏酵母等。)一年四季,土壤始终是酵母菌的大本营。
思考:在发酵制作葡萄酒的时候,要对葡萄进行消毒吗?为什么?
其他微生物与酵母菌的关系是什么?
(2)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
①酵母菌的呼吸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
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酶
C6H1206+6O2 6CO2+6H20+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酶
C6H12O6 2C2H5OH+2C02+能量
思考:
在发酵过程中,如果要使酵母菌进行大量繁殖,应怎样处理?
如果要获得酒精呢?为什么?
(3)发酵
1).发酵概念
广义:是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包括有氧发酵(如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和无氧发酵(如酒精发酵)。
狭义:是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包括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等)。
2).所以:发酵≠无氧呼吸。
3).应用:
酿酒、发馒头、面包制作、酒精制造、生产药用酵母片、生产维生素、生产抗菌素等。
(4)温度要求
繁殖的最适温度:20℃;
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18~25℃。
思考:你知道酵母菌需要适宜温度的原因吗?
酵母菌有不同的最适温度说明了什么?
补充: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酵母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生活。温度低于10℃,酵母菌发育很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时为最佳繁殖温度,此时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强。超过35℃,酵母菌生长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开始出现死亡。如果想要获得高酒精浓度的发酵液、减少究竟的损耗,必须控制好发酵温度。
你知道吗?
1、一般情况下,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
(在发酵的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红色。)
2、葡萄酒分成干红、干白等种类的依据是什么?
(1、根据葡萄酒的颜色分成白葡萄酒、红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三种。
白葡萄酒:用白葡萄酿造,皮汁分离发酵;
红葡萄酒:用红葡萄酿造,皮汁混合发酵;
桃红葡萄酒:颜色介于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之间,皮的发酵时间短。
2、根据葡萄酒的含糖量分成干、半干、半甜、甜四种。
干葡萄酒:含糖量低于4克/升;
半干葡萄酒:含糖量介于4克-12克/升之间;
半甜葡萄酒:含糖量介于12克-50克/升之间;
甜葡萄酒:含糖量高于50克/升。)
(5)菌种来源:
(在果酒的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也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例如:干酵母或酒药)
2、果醋制作的原理
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
(1)醋酸菌的形态?细胞结构?
(2)醋酸菌有哪些方面的实际应用?
(3)醋酸菌的代谢类型?
(4)果醋的制作原理?
(1)醋酸菌形态
1).从椭圆到杆状,有单个,有成对,有成链状,以鞭毛运动或不运动,不形成芽孢,属原核生物,以分裂方式繁殖,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醋酸菌与酵母菌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
2).应用:食醋、果醋
(2)果醋制作的原理 ,
醋酸菌是—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当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人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茵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酶
C6H12O6 →3CH3COOH(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如下)。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一35℃。
酶
酶
2C2H5OH+O2 →2CH3CHO(乙醛)+2H2O 2CH3CHO+O2 →2CH3COOH(醋酸)
过渡:根据这个原理,我们是怎样设计果酒、果醋制作方案的?
提示: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选材、设计实验装置、操作过程
二、实验设计
1.果酒和果醋实验流程示意图
冲洗
榨汁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果酒
果醋
挑选葡萄
阅读教材3-4页,对A、B两同学的实验装置进行讨论:
A: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制醋时,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进行葡萄醋的发酵。(来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
B:分析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2、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①、取葡萄500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叶子。
②、用清水冲洗葡萄1-2次除去污物。(注意冲洗次数不宜太多,为什么?)
讨论: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灭菌
讨论: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
(3)榨汁
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
(4)发酵
①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
(如图右图所示),并封闭充气口。
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1.由于发酵作用,葡萄浆中糖分大部分转变为CO2和C2H5OH,及少量的发酵副产品。C02排出越来越旺盛,使发酵液出现沸腾,CO2从排气口排出,在发酵10天后,现象最明显。发酵过程产热,会使发酵液温度上升,但酒精发酵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发酵过程中,果皮上的色素及其他成分逐渐溶解于发酵液中;在发酵瓶表面,生成浮槽的盖子。
2.设置对照组,将葡萄汁进行高压灭菌,分别装入A、B两个发酵瓶,并各留有1/3空间,A组加入酵母菌,B组不加,进行发酵,可证明葡萄酒的产生是由于酵母菌的作用。证明葡萄醋中有醋酸生成,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3.制作的葡萄酒色泽鲜艳、爽口、柔和、有浓郁的果实香味;果醋具有琥珀色或棕红色,具有特有的果香,酸味柔和,稍有甜味,不涩。
四、课题延伸
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检测时,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人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的变化。想一想,如果要使检验的结果更有说服力,应该如何设计对照?
五、相关链接
1.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而人工培养酵母菌,首先需要获得纯净的酵母菌菌种。如何将葡萄上附着的酵母菌分离出来,获得纯净的菌种呢?你可以在参考“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查阅资料,再做尝试。
2.制作果醋时,也可以直接在果酒中加入醋酸菌。醋酸菌的菌种可以到当地生产食醋的工厂或菌种保藏中心购买。你也可以尝试从食醋中分离醋酸菌,分离的方法参见专题2。
相关知识:
果酒制作用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发酵和果醋制作用的是醋酸杆菌的有氧发酵,不论酵母菌还是醋酸杆菌都是微生物,那么什么是微生物,哪些生物属于微生物呢?
1、微生物的概念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类群
微生物的种类大约有10万种;
微生物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资源。微生物的种类仅次于昆虫,是生命世界里的第二大类群。然而由于微生物的微观性,以及研究手段的限制,许多微生物的种群还不能分离培养,其已知种占估计种的比例仍很小。
练习
2.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灭菌装瓶等获得成品酒或醋。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定的风味和色泽。
3.提示:需考虑厂房、设备投资、原材料采购、工人人数及工资、产品种类、生产周期、销售渠道、利润等问题。
Ⅳ 高中生物果酒果醋的制作知识点
真正的知识分子该有一副傲骨,不善趋炎附势。这使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显得个色,总是鹤立鸡群,混不进人堆里。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果酒果醋的制作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果酒果醋的制作知识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 谷氨酸发酵 ·无氧发酵: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生物真菌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 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
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
C2H5OH+O2→CH3COOH+H2O
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
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2℃,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高中生物果酒果醋的制作知识
0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0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如:要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进行酒精消毒;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0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的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2℃,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高中生物复习攻略
1. 收集资料。
比如:老师对高考趋势的看法,专家的评价等,在研究这些资料的过程中,要对于高考生物的重点做到心里有数,如果可能的话,能够适当预测高考题目,但不能沉迷其中。
2. 基础训练,提升能力。
掌握教材之后要利用试题进行巩固。从最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可以看出,基础题目一直占据主要位置。所以不一定要选择难度较大的题目,但是一定要覆盖所有知识点,并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梳理,不放过任何死角。绝对不能蜻蜓点水更不能像炒冷饭一样的重复知识点。这些内容需要同学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构建知识网络 。
我们知道,生物学的概念、名词、术语相对较多,也是考试所要考察的重点内容。但是它们的分布比较零散。
如何深刻的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掌握有关公式、原理、生理过程呢?建议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等,运用比较形象的方式,包括画图、表格、知识网络图等构建知识网络,构建出来之后还需要找老师修改,或者可以与其他同学相比对,互相指导、互相促进。
4.每次测试后先做好试题分析。
对同一类型的错误和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明白错误的根源。对于错误较多的问题,要从正面、反面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讨论。
在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利用生物学的观点来指导复习和做题。要重视实验,领会实验的设计意图,掌握实验的操作 方法 。一轮复习不能操之过急,只有稳扎稳打、把基础知识夯实,生物成绩才能在接下来的复习中突飞猛进。
高中生物果酒果醋的制作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生物高二下册期中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章节复习要点总结
★ 高中生物选修一笔记整理
★ 2017高中生物选修一必考考点
★ 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 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整理
★ 生物选修一第一单元《生物技术实践》基础知识总结
★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中生物选修一必会知识点
★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
Ⅳ 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管子下端为什么浸入液体中而排气口的管子下端不浸入液体中
排气口的作用是排气,如果浸入液体就成了排液了。
试想下,如果排气口下端在页面下专方,当瓶中发酵产生属大量气体时会如何?因为气压增大,会对下方的液体产生压力从而令液体通过排气口流出,这个显然不是它的目的。
因为作用是排气,自然要放在气体聚集的空间区域,这样气压大了以后发现有一个出气口可以走便会从排气口出去了。
充气口如果不伸入液体,也会造成充的气立刻顺着排气口走掉,没有停留足够的时间进行化学反应。充气口充的应该是氧气,目的是把瓶里的酒精氧化成醋酸,那么申入液体会让它们充分反应,达到目的。
Ⅵ 排气口、冲气口、出料口各有什么作用
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器等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
2)取苹果(或草莓)500g,用清水冲洗除去污物;
3)去子、切块、榨汁(或捣碎);
4)将汁液装入合适容器中;
5)加入酵母;
6)加入蔗糖;
7)搅拌均匀后放入发酵瓶。
8)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18-25℃)下发酵。
9)简易装置每天排气一次。(拧松瓶盖)
10)10天后,取样检验。(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11)取果酒的上清液,加入醋酸菌,然后移至30-35℃条件下发酵,适时充气
从制作过程就能知道 试验所需要的装置是什么了,这里就不一一写出。
排气口,充气口,出料口,简单的说是,无氧发酵中会产生 二氧化碳和水等,所以要在分解发酵过程中要定期放气,后期开始有氧发酵 需要氧气,所以要给充气。出料口 就不难解释了,发酵好的东西放出。
Ⅶ 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需要的逻辑思维并不用十分的强,下面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果酒和果醋和制作》
一、果酒制作
1.原理:菌种 ,属于 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 ,有氧时,呼吸的反应式为: ;无氧时,呼吸的反应式为: 。
2.条件:繁殖最适温度 ,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 。
(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现在工厂化生产果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 。
4.实验设计流程图
挑选葡萄冲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酒 果醋
5.根据教材P4操作提示设计实验步骤及装置。
充气口作用 ; 排气口作用 ;
出料口作用 。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 。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 ;
制醋时,应将充气口 。
6.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可通过嗅觉和品尝初步鉴定,并用______________检验酒精存在。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二、果醋的制作:
1.原理:菌种: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核生物,新陈代谢类为_________
醋酸生成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2.条件:最适合温度为__________,需要充足的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流程及操作步骤:
果酒制成以后,在发酵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
______________0C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污染。
三、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 消毒。
(2)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 的空间。
(3)制作葡萄酒时将温度严格控制在 ,时间控制在 d左右,可通过 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4)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 ,时间控制在 d,并注意适时在 充气。
【疑难点拨】
1、 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 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腐乳的制作》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
1.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如 、 、 、
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是一种丝状 ,常见于 、 、 、 上。新陈代谢类型是 。
2. 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 分解成小分子的 和 ;脂肪酶可以将 水解成 和 。
3.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 条件下,将优良 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 ,保证 。
二、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
让豆腐长出毛霉→ → →密封腌制。
三、实验材料
含水量70%的豆腐,粽叶,盘子,盐,黄酒,米酒,糖,香辛料等,广口玻璃瓶,高压锅。
四、实验步骤
1.将豆腐切实3cm×3cm×1cm若干块
2.豆腐块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豆腐上再铺干净粽叶,再用保鲜膜包裹。
3.将平盘放在温度为 的地方,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d后,豆腐表面丛生直立菌丝。
4.当毛霉生长旺盛,呈淡黄色时,去除保鲜膜及粽叶,散热及水分,同时散去霉味约36h。
5.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的菌丝拉断,整齐排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分层摆放,分层加盐,并随层高而增加 ,在瓶口表面铺盐 ,以防止 ,约腌制8d。
7.将黄酒、米酒和糖、香辛料等混合制成卤汤。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 为宜。
8.广口玻璃瓶刷洗干净,用高压锅在1000C蒸汽灭菌30min,将腐乳成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酒精灯加热灭菌,用胶条密封,常温下,六个月即可以成熟。
【疑难点拨】
1.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盐在该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盐能抑制多种微生物的生长。
2.配制卤汤时,一般将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过高过低都不行,为什么?
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3.豆腐坯用食盐腌制,其作用是什么?
①渗透盐分,析出水分 ②给腐乳以必要的咸味
③防止毛霉继续生长和污染的杂菌繁殖 ④浸提毛霉菌丝上的蛋白酶
4.腐乳在酿造后期发酵中添加多量酒液的目的是什么?
①防止杂菌污染以防腐
②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由于酒中特别是黄酒中含有酵母茼,经发酵可产生醇,并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赋予腐乳风味
③利于后期发酵
5.卤汤中香辛料的作用是什么?
①调味②促进发酵③杀菌防腐
解释:(香辛料如花椒、大蒜、茴香中含有花椒酰胺、蒜辣素、茴香醚及茴香醛等,有极强的杀菌力;又有良好的调味功能;香辛料成分参与发酵过程,合成复杂的酯类,使腐乳形成特有色、香、味。)
6.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答: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7.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答: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8.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皮"对人体无害。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一、基础知识
3.在本课题中,我们主要探究有关加酶洗衣粉的三个问题:一是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 效果有什么不同;二是在什么温度下使用加酶洗衣粉 最好,三是 的洗衣粉,其洗剂效果有哪些区别。
二、实验操作
1.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
(1)实验遵循的原则:实验变量为洗涤剂,设计时应遵循 原则、 原则,有效地控制其他变量,如水的用量、污染物的量、所用实验用布的质地大小、两种洗衣粉的用量,搅拌及洗涤时间。
(2)实验过程
①取两只大烧杯并 ,用量筒分别量500mL蒸馏水放入其中,放入400C的水浴锅保温。
②将制好的污染布和洗衣粉(一组为 和 ,另一组为 和 )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
③用玻璃棒同时充分搅拌 时间,一段时间后搅拌可重复进行。
④过相同的时间后观察洗涤效果,探究加酶洗衣粉使用时的最适温度。
2.不同种类的酶洗衣粉对同一污渍的洗涤效果
(1)实验原理: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所加的酶不同,而酶具有 ,所以对不同污渍的洗涤效果不同。
(2)实验过程:根据表格设计实验步骤
编号 污渍
类型 洗涤效果 蛋白酶 脂肪酶 淀粉酶 复合酶 普通洗衣酶 1 鸡血 2 牛奶 3 菜油 4 番茄汁 5 墨水 6 染料 【疑难点拨】
1.普通洗衣粉中包含哪些化学成分?
提示:普通洗衣粉中通常包含有:表面活性剂、水软化剂、碱剂、漂白剂等成分,有的洗衣粉中还含有增白剂、香精和色素,以及填充剂等。
2.在本课题中你打算使用什么方法和标准判断洗涤效果?
提示:可在洗涤后比较污物的残留状况,如:已消失、颜色变浅、面积缩小等,
3.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的洗剂效果好,可以用丝绸作为实验材料吗?
不能。因为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损坏衣物。
【典例解析】
下列不属于酶制剂的是
A.蛋白酶 B.脂肪酶 C.淀粉酶 D.麦芽糖酶
解析: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大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强的去污能力。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一、基础知识
酶:优点:催化效率高,低耗能、低污染,大规模地应用于食品、化工等各个领域。
实际问题:对环境条件敏感,易失活;溶液中的酶很难回收,不能再次利用,提高了生产成本;反应后的酶会混合在产物中,如不除去,会影响产品质量。
设想:
固定化酶:优点
实际问题: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而在生产实践中,很多产物的形成 都是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才能得到的
设想:
固定化细胞:优点
二、固定化酶的应用实例
高果糖浆是指
能将葡萄糖转化为果糖的酶是 。使用固定化酶技术,将这种酶固定在一种 上,
再将这些酶颗粒装到一个反应柱内,柱子底端装上分布着许多小孔的 。酶颗粒无法通过筛板的小孔,而反应溶液却可以自由出入。生产过程中,将葡萄糖溶液从反应柱的上端注入,使葡萄糖溶液流过反应柱,与 接触,转化成果糖,从反应柱的下端流出。反应柱能连续使用半年,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果糖的产量和质量。
三、固定化细胞技术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 或
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 、 和 法。
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 和 法固定,而细胞多采用 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 或 ,而个小的酶容易从 中漏出。
包埋法法固定化细胞即将微生物细胞 包埋在不溶于水的 中。常用的载体有 、 、 、 和 等。
四、实验操作
(一)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需要的材料是 、 、 、 、
、 、 、 、 和
1.酵母菌的活化
活化就是处于 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2.配制物质的量尝试为0.05mol/L的CaCl2溶液
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加热溶化海藻酸钠时要注意:
4.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菌细胞混合
5.固定化酵母细胞
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制好的 溶液中,并浸泡 (时间)。
(二)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
1.将固定好的酵母细胞用 冲洗2-3次。
2.发酵时的温度就为 ,时间 。
五、结果分析与评价
(一)观察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
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 ;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则说明 ,制作失败,需要再作尝试。
(二)观察发酵的葡萄糖溶液
利用固定的酵母细胞发酵产生酒精,可以看到产生了很多 ,同时会闻到
补充: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催化的优缺点:
类型 优点 不足 直接使用酶 催化效率高,低耗能、低污染等。 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容易失活;溶液中的酶很难回收,不能被再次利用,提高了生产成本;反应后酶会混在产物中,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固定化酶 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同时,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被反复利用。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而在生产实践中,很多产物的形成都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才能得到的。 固定化细胞 成本低,操作更容易。 固定后的酶或细胞与反应物不容易接近,可能导致反应效果下降等。
【疑难点拨】
1.细胞的活化。
提示:在缺水的状态下,微生物会处于休眠状态。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酵母细胞所需要的活化时间较短,一般需要0.5~1小时。
2.如何检验凝胶珠的质量是否合格。
提示:检验凝胶珠的质量是否合格,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用镊子夹起一个凝胶珠放在实验桌上用手挤压,如果凝胶珠不破裂,没有液体流出,就表明凝胶珠的制作成功。二是在实验桌上用力摔打凝胶珠,如果凝胶珠很容易弹起,也表明制备的凝胶珠是成功的。
3.酶和细胞分别适应哪种固定方法?
提示: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典例解析】
酶和细胞分别适应哪种固定方法?
提示: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 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一、提取DNA的方法
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 。对于DNA的粗提取而言,就是要利用 、 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
1)DNA的溶解性 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 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 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的。
此外,DNA不溶于 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
2)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蛋白酶能水解 ,但是对 没有影响。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oC的高温,而DNA在 以上才会变性。洗涤剂能够瓦解 ,但对DNA没有影响。
3)DNA的鉴定 在 条件下,DNA遇 会被染成 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二、实验设计
1)实验材料的选取 凡是含有 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但是使用 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在下面的生物材料中选取适合的实验材料:
鱼卵、猪肝、菜花(花椰菜)、香蕉、鸡血、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猕猴桃、洋葱、豌豆、菠菜、在液体培养基的大肠杆菌
2)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 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鸡血细胞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同时用 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需要先用 溶解细胞膜。例如,提取洋葱的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 和 ,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
3)去除滤液中的杂质
4)DNA的析出与鉴定
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 、冷却的 ,静置 ,溶液中会出现 ,这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 搅拌,卷起丝状物,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分。
取两支20ml的试管,各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 的NaCl溶液5ml,将丝状物放入其中一支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丝状物溶解。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ml的`
。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 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看看溶解有DNA的溶液是否变 。
三、操作提示
以血液为实验材料时,每100ml血液中需要加入3g ,防止 。
加入洗涤剂后,动作要 、 ,否则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不利于后续步骤地操作。加入酒精和用玻璃棒搅拌时,动作要 ,以免 ,导致DNA分子不能形成絮状沉淀。
二苯胺试剂要 ,否则会影响鉴定的效果。
四、结果分析与评价
【疑难点拨】
1.为什么加入蒸馏水能使鸡血细胞破裂?
答:蒸馏水对于鸡血细胞来说是一种低渗液体,水分可以大量进入血细胞内,使血细胞胀裂,再加上搅拌的机械作用,就加速了鸡血细胞的破裂(细胞膜和核膜的破裂),从而释放出DNA。
2.加入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洗涤剂是一些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有利于DNA的释放;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有利于DNA的溶解。
3.如果研磨不充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研磨不充分会使细胞核内的DNA释放不完全,提取的DNA量变少,影响实验结果,导致看不到丝状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不显示蓝色等。
4.此步骤获得的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细胞成分?
答:可能含有核蛋白、多糖和RNA等杂质。
5.为什么反复地溶解与析出DNA,能够去除杂质?
答:用高盐浓度的溶液溶解DNA,能除去在高盐中不能溶解的杂质;用低盐浓度使DNA析出,能除去溶解在低盐溶液中的杂质。因此,通过反复溶解与析出DNA,就能够除去与DNA溶解度不同的多种杂质。
6.方案二与方案三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答:方案二是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从而使提取的DNA与蛋白质分开;方案三利用的是DNA和蛋白质对高温耐受性的不同,从而使蛋白质变性,与DNA分离。
7. DNA的溶解度与NaCl溶液浓度的关系:
当NaCl溶液浓度低于0.14mol/L时,随浓度的升高,DNA的溶解度降低;当NaCl溶液浓度高于0.14mol/L时,随浓度升高,DNA的溶解度升高。
8. 制备鸡血细胞液时,要在新鲜的鸡血中加入柠檬酸钠的原因
制备鸡血细胞液时,要在新鲜的鸡血中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其原理是柠檬酸钠能与血浆中Ca2+发生反应,生成柠檬酸钙络合物,血浆中游离的Ca2+大大减少,血液便不会凝固,因为鸡血红细胞,白细胞都有细胞核,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在离心或静置沉淀后,要弃出上层清液--血浆。
9.提取DNA的第一步是材料的选取,其目的是一定要选取DNA含量较高的生物材料,否则会由于实验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损失而造成检测的困难;第二步是DNA的释放和溶解,这一步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尽可能使细胞内的DNA全部溶解;第三步是DNA的纯化,即根据DNA的溶解特性、对酶及高温的耐受性的不同等特性,最大限度地将DNA与杂质分开;最后一步是对DNA进行鉴定,这是对整个实验的结果的检测。
10.在DNA的析出的步骤中用到玻璃棒搅拌时,注意动作要轻缓,以免加剧DNA分子的断裂,导致DNA分子不能形成絮状沉淀。
11.盛放鸡血细胞液的容器,最好是塑料容器。鸡血细胞破碎以后释放出的DNA,容易被玻璃容器吸附,由于细胞内DNA的含量本来就比较少,再被玻璃容器吸附去一部分,提取到的DNA就会更少。因此,实验过程中最好使用塑料的烧杯和试管,这样可以减少提取过程的DNA的损失。
;Ⅷ 如何判断果醋是否制作成功
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版。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权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Ⅸ 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排气孔长而弯曲且管口朝下是如何做到防止杂菌污染的
排气管抄细长且开口向下避免空气中灰尘落入发酵液中,从而防止杂菌污染。
发酵装置的排气孔长而弯曲且管口朝下可以防止空气中的灰尘(主要是细菌)进入到发酵液中,灰尘中含有多重对发酵不利的细菌,在发酵液中大量繁殖后导致果酒或者果醋发酵失败,排气孔细长且开口向下空气中灰尘难以进入从而避免了杂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