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倒闸操作时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使用原则是什么
答
倒闸操作时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使用原则是:
(1)设备不允许无保护运行。一切新设备均应按照DL400-9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的规定,配置足够的保护及自动装置。设备送电前,保护及自动装置应齐全,图纸、整定值应正确,传动良好,压板在规定位置。
(2)倒闸操作中或设备停电后,如无特殊要求,一般不必操作保护或断开压板。但在下列情况要特别注意,必须采取措施:
1)倒闸操作将影响某些保护的工作条件,可能引起误动作,则应提前停用。例如电压互感器停电前,低电压保护应先停用。
2)运行方式的变化将破坏某些保护的工作原理,有可能发生误动时,倒闸操作前也必须将这些保护停用。例如当双回线接在不同母线上,且母联断路器断开运行,线路横联差动保护应停用。
3)操作过程中可能诱发某些联动跳闸装置动作时,应预先停用。例如,发电机无励磁倒备用励磁机,应预先把灭磁开关联锁压板断开,以免恢复励磁合灭磁开关时,引起发电机主断路器及厂用变压器跳闸。
(3)设备虽已停电,如该设备的保护动作(包括校验、传动)后,仍会引起运行设备断路器跳闸时,也应将有关保护停用,压板断开。例如,一台断路器控制两台变压器,应将停电变压器的重瓦斯保护压板断开;发电机停机,应将过电流保护跳其它设备(主变压器、母联及分段断路器)的跳闸压板断开。
②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的工作规定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规定?
1、工作负责人应查对运行人员所做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在工作屏的正、背面由运行人员设置“在此工作”的标志。如进行工作的屏仍有运行设备,则必须有明确标志,以与检修设备分开。相邻的运行屏前后应有“运行中”的明显标志(如红布幔、遮栏等)。工作人员在工作前应看清设备名称与位置,严防走错位置。
2、运行中的设备,如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操作,发电机、调相机、电动机的开停,其电流、电压的调整及音响、光字牌的复归,均应由运行值班员进行。“跳闸连片”(即投退保护装置)只能由运行值班员负责操作。在保护工作结束,恢复运行前要用高内阻的电压表检验连片的任一端对地都不带使断路器跳闸的电源等。
3、在一次设备运行而停部分保护进行工作时,应特别注意断开不经压板的跳、合闸线及与运行设备安全有关的连线。
4、在检验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时,凡与其他运行设备二次回路相联的压板和接线应有明显标记,并按安全措施票仔细地将有关回路断开或短路,做好记录。
5、在运行中的二次回路上工作时,必须由一人操作,另一人作监护。监护人由技术经镇拿验水平较高者担任。
6、不允许在运行的保护屏上钻孔。尽量避免在运行的保护屏附近进行钻孔或进行任何有震动的工作,如要进行,则必须采取妥善措施,以防止运行的保护误动作。
7、在继电保护屏间的过道上搬运或安放试验设备时,要注意与运行设备保持一定距离升旅昌,防止误碰造成误动。
8、在现场要带电工作时,必须站在绝缘垫上,带线手套,使用带绝缘把手的工具(其外露导电部分不得过长,否则应包扎绝缘带),以保护人身安全。同时将邻近的带电部分和导体
用绝缘器材隔离,防止造成短路或接地。
9、在清扫运行中的设备和二次回路时,应认真仔细,并使用绝缘工具(毛刷、吹风设备等),特别注意防止振动,防止误碰。
10、在进行试验接线前,应了解试验电源的容量和接线方式。配备适当的熔丝,特别要防止总电源熔丝越级熔断。试验用刀闸必须带罩,禁止从运行设备上直接取得试验电源。在进行试验接线工作完毕后,必须经第二人检查,方可通电。
11、对交流二次电压回路通电时,必须可靠断开至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回路,防止反充电。
12、在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进行短路接线时,应用短路片或导线压接短路。
运行中的电流互感器短路后,仍应有可靠的接地点,对短路后失去接地点的接线应有临时接地线,但在一个回路中禁止有两个接地点。
13、现场工作应按图纸进行,严禁凭记忆作为工作的依据。
如发现图纸与实际接线不符时,应查线核对,如有问题,应查明原因,并按正确接线修改更正,然后记录修改理由和日期。
14、修改二次回路接线时,事先必须经过审核,拆动接线前先要与原图核对,接线修改后要与新图核对,并及时修改底图,修改运行人员及有关各级继电保护人员用的图纸。修改后的图纸应及时报送所直接管辖调度的继电保护机构。
保护装置二次线变动或改进时,严防寄生回路存在,没用的线应拆除。
在变动直流二次回路后吵扒,应进行相应的传动试验。必要时还应模拟各种故障进行整组试验。
15、保护装置进行整组试验时,不宜用将继电器接点短接的办法进行。传动或整组试验后不得再在二次回路上进行任何工作,否则应作相应的试验。
16、带方向性的保护和差动保护新投入运行时,或变动一次设备、改动交流二次回路后,均应用负荷电流和工作电压来检验其电流、电压回路接线的正确性,并用拉合直流电源来检查接线中有无异常。
17、保护装置调试的定值,必须根据最新整定值通知单规定,先核对通知单与实际设备是否相符(包括互感器的接线、变比)及有无审核人签字。根据电话通知整定时,应在正式的运行记录簿上作电话记录,并在收到整定通知单后,将试验报告与通知单逐条核对。
18、所有交流继电器的最后定值试验必须在保护屏的端子排上通电进行。开始试验时,应先做原定值试验,如发现与上次试验结果相差较大或与预期结果不符等任何细小疑问时,应慎重对待,查找原因,在未得出正确结论前,不得草率处理。
19、在导引电缆及与其直接相连的设备上进行工作时,应按在带电设备上工作的要求做好安全措施后,方能进行工作。
20、在运行中的高频通道上进行工作时,应确认耦合电容器低压侧接地绝对可靠后,才能进行工作。
21、对电子仪表的接地方式应特别注意,以免烧坏仪表和保护装置中的插件。
22、在新型的集成电路保护装置上进行工作时,要有防止静电感应的措施,以免损坏设备。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③ 要成为电气自动化工程师应当学习哪些课程
申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级工程师考试大纲
1.1 熟悉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中必须执行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1.2 熟悉电气工程设计中必须执行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概念;1.3了解我国工程项目勘察设计的设计依据、内容深度、标准设计、设计修改、设计组织、审批程序等的基本要求;
1.4 熟悉我国工程项目勘察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规定;
1.5 了解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过程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的基本概念; 1.6 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和基本要求;
.7 掌握阻抗、导纳、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
1.8 熟练掌握三相电路中电源和负载的联接方式及相电压、相电流、线电压、线电流、三相功率的概念和关系;
1.9掌握我国规定的电力网络额定电压与发电机、变压器等主要电力设备的额定电压;
1.10 掌握电压降落、电压损耗、功率损耗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1.11了解电力线路、发电机、变压器的参数与等值电路,熟悉电网等值电路中元件有名值和标幺值参数的简单计算和归并;
1.12 掌握我国工程建设中电气设备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内容;
1.13掌握负荷分级的原则及供电要求。
2.电气安全
2.1 熟悉我国电气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必须执行的有关人身安全的法律、法规、建设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
2.2 了解我国工程设计中电气安全的概念和要求;
2.3 掌握我国工程设计中电气安全保护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2.4 掌握我国危险环境电力装置的设计要求;
2.5 熟悉电气设备消防安全的措施;
2.6 了解安全电压的概念;
2.7 了解电气设备防护等级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8 了解电气设备防误操作的要求及措施;
2.9 掌握电气工程设计的防火要求。
3. 电气主接线
3.1 熟悉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含接入系统设计要求);3.2 掌握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基本接线设计及特点;
3.3 了解各种电气主接线型式设计及应用范围;
3.4 掌握主接线设计中的设备配置;
3.5 了解发电机及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3.6了解无功补偿的基本概念及设计要求。
4.短路电流计算
4.1 掌握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方法;
4.2 熟悉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和其结果的应用;
4.3 熟悉影响短路电流的因素和限制短路电流的设计措施。
5.设备选择
5.1 熟悉主要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
5.2 熟悉发电机、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器等高低压设备的选择;
5.3 掌握开关电器和保护电器的选择;
5.4 熟悉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5.5 了解成套电器设备的选择;
5.6 了解高压电瓷及金具的选择;
5.7了解中性点设备的选择。
6.导体及电缆的设计选择
6.1 掌握硬导体的设计选择;
6.2 熟悉电缆设计选择的原则;
6.3 了解管形导体设计的特殊问题;
6.4 了解分相封闭母线和共箱母线的设计选择;
6.5 了解软导线的设计选择及拉力弧垂的计算方法、原理;
6.6 掌握电缆敷设设计;
6.7 掌握电缆防火与阻燃的设计要求。
7.电气设备布置
7.1 熟悉变配电所(开关站)所址选择的基本要求;
7.2 熟悉各级配电装置的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
7.3 掌握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布置设计;
7.4 了解特殊地区的配电装置设计;
7.5 掌握配电装置带电距离的确定及校验方法。
8.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8.1 熟悉电力系统过电压种类和过电压水平;
8.2 掌握雷电过电压的特点及相应的限制和保护设计;
8.3 掌握暂时过电压的特点及相应的限制和保护设计;
8.4 掌握操作过电压的特点及相应的限制和保护设计;
8.5 了解防直击雷保护设计的计算方法和设计要求;
8.6 了解输电线路、配电装置及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方法及绝 缘水平的确定;
8.7熟悉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原则及采取的措施。
9.接地
9.1 熟悉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
9.2 了解电气装置接地电阻的要求;
9.3 了解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设计;
9.4 了解低压系统的接地型式设计和对电气装置接地电阻的要 求;
9.5 掌握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设计以及保护线的选择;
9.6 掌握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的计算方法;
9.7 了解各种接地型式的适用范围;
9.8 熟悉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和应用
10.照明
10.1 熟悉照明方式和照明种类的划分;
10.2 掌握照度标准及对照明质量的要求;
10.3 掌握光源选用和灯具选型的有关规定
10.4 了解照明供电的有关规定;
10.5 掌握照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10.6 熟悉照明与环境的关系
11.仪表和控制
11.1 熟悉控制方式的设计选择;
11.2 了解控制室的布置设计;
11.3 掌握二次回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11.4 了解二次回路的设备选择及配置;
11.5 掌握五防闭锁功能的要求及相应的装置;
11.6 熟悉电气系统采用计算机监控的设计方法;
11.7 了解设备及控制电缆需要抗御干扰的要求;
11.8 了解电能测量及计量的设置要求;
11.9 熟悉同期装置的原理及设计要求。
12. 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及调度自动化
12.1 掌握线路、母线和断路器继电保护的原理、配置及整定计 算;
12.2 熟悉主设备继电保护的配置、整定计算及设备选择;
12.3 了解安全自动装置的原理及配置;
12.4 了解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功能及配置;
12.5 了解远动、电量计费的功能及配置。
13.操作电源
13.1 熟悉直流系统的设计要求;
13.2 掌握蓄电池的选择及容量计算;
13.3 了解充电器的选择及容量计算;
13.4 了解直流设备的选择和布置设计;
13.5 了解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的选择及配置要求;
13.6 掌握UPS的选择。
14.发电厂和变电所的自用电
14.1 熟悉自用电负荷的分类和自用电电压的选择;
14.2 掌握自用电接线要求、备用方式和配置原则;
14.3 掌握自用电系统的设备选择;
14.4 了解自用电设备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
14.5 熟悉保安电源的设计;
14.6 了解自用电系统保护设计;
14.7 了解自用电系统的测量、控制和自动装置;
14.8 掌握交、直流电动机的起动方式及起动校验;
14.9 掌握交、直流电动机调速技术。
15.电力系统规划设计
15.1 了解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15.2 了解电力需求预测及电力供需平衡;
15.3 了解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及安全稳定标准以及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措施;
15.4 了解电源规划设计;
15.5 了解电网规划设计;
15.6 了解无功补偿型式选择及容量配置;
15.7 了解潮流、稳定及工频过电压计算。
参 考 资 料
1.《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GB/T11022;
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
3.《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
5.《交流电气装置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
6.《过电压保护及绝缘配合》GB50064;
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
8.《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
9.《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DL/T5186
10.《水力发电厂自动化设计技术规范》 DL/ T5081;
11.《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SDGJ;
12.《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
13.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编《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中国电力出版社,1989年;
14.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编《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二次部分),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年;
15.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编《水电厂机电设计手册》(电气一次分册) ,水利电力出版社,1982 年;
16.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编《水电厂机电设计手册》(电气二次分册) ,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年。
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大纲
专业基础部分考试大纲
1、电路与电磁场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掌握电阻、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受控电压源、受控电流源、电容、电感、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诸元件的定义、性质
(2)掌握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概念
(3)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1.2 电路的分析方法
(1)掌握常用的电路等效变换方法
(2)熟练掌握节点电压方程的列写方法,并会求解电路方程
(3)了解回路电流方程的列写方法
(4)熟练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1.3 正弦电流电路
(1)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和有效值
(2)掌握电感、电容元件电流电压关系的相量形式及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掌握阻抗、导纳、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
(4)熟练掌握正弦电流电路分析的相量方法
(5)了解频率特性的概念
(6)熟练掌握三相电路中电源和负载的联接方式及相电压、相电流、线电压、线电流、三相功率的概念和关系
(7)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分析的相量方法
(8)掌握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1.4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1)了解非正弦周期量的傅立叶级数分解方法
(2)掌握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定义和计算方法
(3)掌握非正弦周期电路的分析方法
1.5 简单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1)掌握换路定则并能确定电压、电流的初始值
(2)熟练掌握一阶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3)了解二阶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1.6 静电场
(1)掌握电场强度、电位的概念
(2)了解应用高斯定律计算具有对称性分布的静电场问题
(3)了解静电场边值问题的镜像法和电轴法,并能掌握几种典型情形的电场计算
(4)了解电场力及其计算
(5)掌握电容和部分电容的概念,了解简单形状电极结构电容的计算
1.7 恒定电场
(1)掌握恒定电流、恒定电场、电流密度的概念
(2)掌握微分形式的欧姆定律、焦耳定律、恒定电场的基本方程和分界面上的衔接条件,能正确地分析和计算恒定电场问题
(3)掌握电导和接地电阻的概念,并能计算几种典型接地电极系统的接地电阻
1.8 恒定磁场
(1)掌握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及磁化强度的概念
(2)了解恒定磁场的基本方程和分界面上的衔接条件,并能应用安培环路定律正确分析和求解具有对称性分布的恒定磁场问题
(3)了解自感、互感的概念,了解几种简单结构的自感和互感的计算
(4)了解磁场能量和磁场力和计算方法
1.9 均匀传输线
(1)了解均匀传输线的基本方程和正弦稳态分析方法
(2)了解均匀传输线特性阻抗和阻抗匹配的概念
附:参考书目
电路(第三版)上、下册
邱关源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模拟电子技术
2.1 半导体及二极管
(1)掌握二极管和稳压管特性、参数
(2)了解载流子,扩散,漂移;PN结的形成及单向导电性
2.2 放大电路基础
(1)掌握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直流负载和交流负载线。
(2)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的分析方法
(3)了解反馈的概念、类型及极性;电压串联型负反馈的分析计算
(4)了解正负反馈的特点;其它反馈类型的电路分析;不同反馈类型对性能的影响;自激的原因及条件
(5)了解消除自激的方法,去耦电路
2.3 线性集成运算放大器和运算电路
(1)掌握放大电路的计算;了解典型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差模、共模、零漂的概念,静态及动态的分析计算,输入输出相位关系;集成组件参数的含义。
(2)掌握集成运放的特点及组成;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零漂抵制原理;了解复合管的正确接法及等效参数的计算;恒流源作有源负载和偏置电路
(3)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频响
(4)掌握理想运放的虚短、虚地、虚断概念及其分析方法;反相、同相、差动输入比例器及电压跟随器的工作原理,传输特性;积分微分电路的工作原理
(5)掌握实际运放电路的分析;了解对数和指数运算电路工作原理,输入输出关系;乘法器的应用(平方、均方根、除法)
(6)了解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
④ 继电保护管理的规程和标准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93 继电保护技术规程GB14285-2006 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通内用技术要求 国网容二十九项反措_继电保护期工程 DLT970-2005大型汽轮发电机非正常和特殊运行及维护导则
⑤ 继电保护专业行规标准
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5145-2001 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T 15147-2001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
GB/T 14598-1998 电气继电器
GB/T 7261-2000 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 50150-19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 408-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DL/T 74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准则
DL/T 587-1996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DL/T 624-1997 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技术条件
DL/T 769-2001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
DL/T 671-1999 微机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670-1999 微机母线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770-2001 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DL/T 527-2002 静态继电保护逆变电源技术条件
DL/T 955-2006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不能确保是最新的规程。大致上都是行业标准。
⑥ 什么是继电保护的四项基本原则,谈谈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1)可靠性:
指保护该动作时动作,不该动作时不动作,就是既不能误动也不能拒动,确保切除的是故障设备或线路。
(2)灵敏性:
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的灵敏系数。
保证有故障就切除。
指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对故障情况的反应能力。满足灵敏性要求的保护装置应在区内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位置与短路的类型如何,都能灵敏地正确地反应出来。
通常,灵敏性用灵敏系数来衡量,并表示为K1m。
其中故障参数的最小、最大计算值是根据实际可能的最不利运行方式、故障类型和短路点来计算的。
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2016》中,对各类保护的灵敏系数K1m的要求都作了具体规定。
(3)选择性:
指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线路的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切除故障。避免大面积停电。选择性是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仅将故障元件切除,而使非故障元件仍能正常运行,以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选择性就是故障点在区内就动作,区外不动作。当主保护未动作时,由近后备或远后备切除故障,使停电面积最小。因远后备保护比较完善(对保护装置DL、二次回路和直流电源等故障所引起的拒绝动作均起后备作用)且实现简单、经济,应优先采用。
(4)速动性:
指保护装置应能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
快速切除故障。提高系统稳定性;减少用户在低电压下的动作时间;减少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
2、继电保护的四项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以上四个基本要求是设计、配置和维护继电保护的依据,又是分析评价继电保护的基础。这四个基本要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但往往又存在着矛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电网的结构和用户的性质,辩证地进行统一。
(1)四性的先后顺序:
可靠性、灵敏性、选择性、速动性。
(2)四性的矛盾性:
① 灵敏性和可靠性是相互矛盾的。
如果要满足灵敏性,保护动作定值就不能定的太高。但是保护定植如果太低,保护可能就不可靠。例如过负荷时,在受到扰动时保护就动作了。
② 选择性和速动性是相互矛盾的。
电流保护一般分为三段式保护,其中三段有个配合的问题,靠保护定植的不同和时间的不同来配合。这样就需要靠时间躲避保护区域交叉的问题,例如一段保护时间200ms,二段一般取500ms,当一段失灵的时候要靠二段来动作,500ms的时间无法满足速动性的要求。
(6)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技术规程扩展阅读:
1、继电保护可按以下四种方式分类:
(1)按被保护对象分类,有输电线保护和主设备保护(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电抗器、电容器等保护)。
(2)按保护功能分类,有短路故障保护和异常运行保护。前者又可分为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后者又可分为过负荷保护、失磁保护、失步保护、低频保护、非全相运行保护等。
(3)按保护装置进行比较和运算处理的信号量分类,有模拟式保护和数字式保护。一切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和集成电路型(运算放大器)保护装置,它们直接反映输入信号的连续模拟量,均属模拟式保护;采用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的保护装置,它们反应的是将模拟量经采样和模/数转换后的离散数字量,这是数字式保护。
(4)按保护动作原理分类,有过电流保护、低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功率方向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纵联保护、瓦斯保护等。
2、一般情况而言,整套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元件、逻辑环节和执行输出三部分组成。
(1)测量比较部分:
测量比较部分是测量通过被保护的电气元件的物理参量,并与给定的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给出“是”、“非”性质的一组逻辑信号,从而判断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启动。
(2)逻辑部分:
逻辑部分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判定故障的类型和范围,最后确定是应该使断路器跳闸、发出信号或是否动作及是否延时等,并将对应的指令传给执行输出部分。
(3)执行输出部分:
执行输出部分根据逻辑传过来的指令,最后完成保护装置所承担的任务。如在故障时动作于跳闸,不正常运行时发出信号,而在正常运行时不动作等。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是:
(1)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2)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而动作于信号,以便值班员及时处理,或由装置自动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就会引起损坏或发展成为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此时一般不要求保护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免暂短地运行波动造成不必要的动作和干扰而引起的误动。
(3)继电保护装置还可以与电力系统中的其他自动化装置配合,在条件允许时,采取预定措施,缩短事故停电时间,尽快恢复供电,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⑦ 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总体策略是什么
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