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化学实验时吸收尾气的装置为什么不能密封
看是什么气体!密封很可能会导致密封装置内气压过大,发生爆炸!
如果是无毒无害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出来,如果有害的,就要用相对应的溶液对其进行吸收处理,或者将尾气燃烧掉!
Ⅱ 初三化学中如何检查装置密闭性
可以在装置中放入碳酸氢氨加热,如果有刺激性气味就证明密封不好!
Ⅲ 化学实验时吸收尾气的装置为什么不能密封
你好!
密封起来的话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你密封起来,这个气体还是存在地球上,将酸性气体通入碱溶液,如SO2和SO3,CO2通入NaOH或CaOH.就能从根本上达到"消灭"有毒气体的目的.
但如果是无毒无害的尾气的话,可以直接排放出来,对环境不会有影响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Ⅳ 化学实验中密闭容器有哪些
密闭容器应该是带有瓶塞的容器,如容量瓶。
我燃梁感觉你问的问题应该是,在化学实验中需要密闭的装置有哪些?这要看实验要求。例如:初中实验室制取氧伍高气、二氧化碳的腔段尺发生装置,高中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
Ⅳ 化学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初三化学)
热胀冷缩 手握试管使试管内气体膨胀 因而从导管溢出 在水中产生气泡 若气密性不好则会从接口处泄露
此实验有时效果不明显 也可以采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则效果更为明显
Ⅵ 化学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有哪些
有三种方法。
一.将实验仪器组装好后,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加热试管,若过一会儿,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若没有上述现象,则气密性不好,这时要一段一段的仔细用上述方法检验。
二.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若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则气密性好.
三.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若导管的另一端插在组装仪器上,连成的仪器中最前面的是有插孔的空反应瓶时,先用分液漏斗向瓶中滴加半瓶水,将分液漏斗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再滴加水.若瓶中液面上升,则气密性不好.
一般的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应该就这些吧 。但是这些方法都要使得装置与外界空气隔绝(能堵的地方都堵上)。
Ⅶ 检查化学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其原理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实验前,确保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基础。气密性检查主要分为:微热法(热胀冷缩法)、注水法(液差法)、打气与抽气法(针筒+长颈漏斗)等,检查原理为:改变内部压强大小,形成内外压强差,产生水柱。具体方法如下:
一、微热法(热胀冷缩法)
原理:通过微热使装置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溢出一部分气体,冷却后,装置内的气体冷缩后压强减小,外界气压大,将水压入导管内,形成水柱。
实例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试管+导管)的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导管一端放入水中,构成密闭系统,用双手捂住试管,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进入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实例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分液漏斗+锥形瓶)的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中的旋塞,构成密闭系统,用双手捂住锥形瓶(或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加热锥形瓶,加热片刻即可),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进入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二、注水法(液差法)
原理:用分液漏斗向密封的装置中注水,水压缩装置内的气体使内部气压上升,大于外部气压,再注水时,水会留在长颈漏斗中,与装置内的液面形成液面差。
实例1、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长颈漏斗+锥形瓶)的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不断注入水,使长颈漏斗中的水高出装置内部水面一段距离,形成液面差,观察液面差稳定无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实例2、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检查
关闭启普发生器下面活塞,从球形漏斗上口不断注入水,直至球形漏斗的底端浸没在水面以下。再关闭启普发生器上面活塞后,继续注入水,使球形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反应器中的液面,停止注入后,观察一段时间,如果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实例3、U型管的气密性检查
将U型管的一端的弹簧夹关紧,在另一端注入水,直至左右形成液面差,静置一段时间,液面差无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三、打气与抽气法(针筒+长颈漏斗)
原理:利用针筒的打气与抽气使装置内部的气压变大变小。抽气时,内部气压变小时,外部气压大,外界气压大,外界气体进入形成气泡。打气时,装置内部的气压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
实例1、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长颈漏斗+锥形瓶)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锥形瓶的双孔塞,一个放长颈漏斗,另一孔与针筒相连。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至长颈漏斗的底端浸没在水面以下。利用针筒向锥形瓶中打气或抽气。
向外抽气时,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向内打气时,装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成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Ⅷ 化学实验时,为什么要用密封的实验装置
只有用密封的实验装置才能制取纯净的气体或者得到精确的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