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磁离合器的组成有哪些部件
部件组成:
主动部分:飞轮、离合器、盖压盘。
这部分与发动机曲轴连在一起。离合器盖与飞轮靠螺栓连接。压盘与离合器之间靠三到四个传动片传递扭矩的。
从动部分:从动盘、输出轴(又是变速输入轴)。
这部分由单片双片和多片从动盘所组成,他将主动部分通过摩擦传来的动力传给变速器的输入轴。
压紧机构:压紧弹簧(膜片离合器为膜片弹簧。周布离合器为螺旋弹簧)。
这部分主要由螺旋弹簧和膜片弹簧组成。他于主动部分一起璇转。他以离合器盖为依托,将压盘压向飞轮,从而将处于飞轮与压盘间的从动盘压紧。
操纵机构:离合器踏板,分离拉杆,分离叉,分离轴承,分离套筒等。
这部分是用来操纵控制的。
离合器分为电磁离合器、磁粉离合器、摩擦式离合器和液力离合器四种:
1、电磁离合器:靠线圈的通断电来控制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
电磁离合器可分为:干式单片电磁离合器,干式多片电磁离合器,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磁粉离合器,转差式电磁离合器等。
电磁离合器工作方式又可分为:通电结合和断电结合。
干式单片电磁离合器: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力吸合“衔铁”片,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线圈断电时“衔铁”弹回,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
干式多片、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原理同上,另外增加几个摩擦付,同等体积转矩比干式单片电磁离合器大,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工作时必须有油液或其它冷却液冷却。
2、磁粉离合器:在主动与从动件之间放置磁,不通电时磁粉处于松散状态,通电时磁粉结合,主动件与从动件同时转动。
优点:可通过调节电流来调节转矩,允许较大滑差。缺点:较大滑差时温升较大,相对价格高。
转差式电磁离合器:离合器工作时,主、从部分必须存在某一转速差才有转矩传递。转矩大小取决于磁场强度和转速差。励磁电流保持不变,转速随转矩增加而剧烈下降;转矩保持不变,励磁电流减少,转速减少得更加严重。
转差式电磁离合器由于主、从动部件间无任何机械连接,无磨损消耗,无磁粉泄漏,无冲击,调整励磁电流可以改变转速,作无级变速器使用,这是它的优点。该离合器的主要缺点是转子中的涡流会产生热量,该热量与转速差成正比。低速运转时的效率很低,效率值为主、从动轴的转速比,即η=n2/n1。
适用于高频动作的机械传动系统,可在主动部分运转的情况下,使从动部分与主动部分结合或分离。
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处于分离状态时,主动件转动,从动件静止;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处于接合状态,主动间带去从动件转动。
广泛适用于机床、包装、印刷、纺织、轻工、及办公设备中。
电磁离合器一般用于环境温度-20—50℃,湿度小于85%,无爆炸危险的介质中,其线圈电压波动不超过额定电压的±5%。
3、摩擦离合器:摩擦离合器是应用得最广也是历史最久的一类离合器,它基本上是由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和操纵机构四部分组成。
主、从动部分和压紧机构是保证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并能传动动力的基本结构,而离合器的操纵机构主要是使离合器分离的装置。 在分离过程中,踩下离合器踏板,在自由行程内首先消除离合器的自由间隙,然后在工作行程内产生分离间隙,离合器分离。在接合过程中,逐渐松开离合器踏板,压盘在压紧弹簧的作用下向前移动,首先消除分离间隙,并在压盘、从动盘和飞轮工作表面上作用足够的压紧力;之后分离轴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后移动,产生自由间隙,离合器接合。
4、液力离合器:液力离合器用流体(一般用油)作传动介质,与机械式离合器相比,除传动特性有各种变化以外,还主要吸收因主动轴和从动轴转动而产生的振动和冲击。
液力离合器的结构包括一个输入轴,具有一个增速齿轮系;一个工作液流腔,由一个叶轮、一个从动轮和一个叶轮壳构成;一个输出轴,带有从动轮,并且从动轮与叶轮可以操作地组合在一起;一般叶轮壳和叶轮由具有小比重和大应力承受范围的材料构成,以减小离心应力。
⑵ 汽车变速箱由前轮驱动、后轮驱动和四轮驱动各有什么优缺点
前汽车的驱动型式 (Layout)即汽车动力传动系(Power Train)的布置型式,对整车的性能、外形及内部尺寸、重量、轴荷分配、制造成本及维修保养等方面均产生重要影响。科学合理地选择驱动型式是汽车总体设计的首要工作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以燃油或燃气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汽车驱动型式。
根据发动机和各个总成相对位置的不同,现代汽车的驱动型式通常分为如下5种:
一、前置后驱 前置后驱,即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ont—engineRear—drive,简称FR),这是一种最传统的驱动型式。国内外大多数货车(含皮卡)、部分轿车(尤其是高级轿车)和部分客车都采用这种驱动型式,但采用该型式的小型车很少。
采用了前置后驱驱动型式的整车具有如下优势:
1.在拼合良好的路面上启动、加速或爬坡时,驱动轮的负荷增大(即驱动轮的附着压力增大),其牵引性能比前置前驱型式优越;
2.轴荷分配比较均匀,因而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并有利于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3.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等总成临近驾驶室,简化了操纵机构的布置;
4.转向轮是从动轮,转向机构结构简单、便于维修。 同时,FR型式具有如下的弊端:
①由于采用传动轴装置,不仅增加车重,同时降低动力传动系的传动效率,影响了燃油经济性;
②纵置发动机、变速器和传动轴等总成的布置,使驾驶室空间减小,影响乘坐舒适性;同时,地板高度的降低也受到限制;
③.在雪地或易滑路面上启动加速时,后轮推动车身,易发生摆尾现象
采用前置后驱方式的客车,易于由货车改谨知装,与货车通用的部件较多。除具有相似于前置后驱货车的优握穗缺点外,还存在如下弊端:
①由于发动机罩突出于地板之上,降低车厢内的面积利用率,并导致了车内噪声大,隔热、隔振比较困难,影响了乘坐舒适性;
②前轴容易过载,轴荷分配不够理想,影响了操纵稳定性;
③由于前悬受到限制,导致后悬过长,上坡时容易刮地。 近年来,随着城市公交车进一步向准低地板、超低地板方向发展,大客车的驱动型式已呈现出由后置后驱取代前置前驱的趋势。
四轮驱动,又称全轮驱动,顾名思义是指汽车前后的轮子都有动力驱动,可以按照行驶路面状态的不同而将发动机输出扭矩分别分布在前后所有的轮子上,提高汽车的行驶能力。这是一种由电磁控制(现代途胜和日产X-Trail就属于这一种)或者液压控制(福特 Maverick和本田 CR-V就是采用这种办法)离合器多层叶片从而改变发动机驱动力在变速器内传递路径的技术。拥有这种技术的汽车,当它们对应的前轮失去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或者附着力减小的时候,通过这种机构就可以把相应的驱动力传给后轴,段晌卜例如,日产X-Trail它的后轮在必要的时候最大可以获得全部驱动力中的43%,而上边提到的其他三部车的后轮则最多可以获得全部驱动力中的50%。而且这种驱动力适应性分配都是自动完成的,不需要驾驶者附加的工作,另外,这种系统都可以进行人为的状态锁止,这样就可以在前后轮之间始终按照一个较好的比例分配动力,可以提升该车的越野性能。四轮驱动表示法用4×4或者4WD。注明有这些符号的汽车就是有四轮驱动的功能了。
现代轿车的马力都比较大,加速时重心后移,全车重量就会向后轴移动,造成前轴轻飘。这对于前轮驱动的轿车来讲,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车也会打滑,四轮驱动就可以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所以,轿车应用四轮驱动,主要作用是提高车子的加速性能。目前四轮驱动的小车,发动机以前置或者中置为主。轿车的四轮驱动装置已经引进了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当前轮或后轮驱动时,车子随时根据路面状态的反馈信息分配前后轮子的动力,变为四轮驱动。
四轮驱动的车辆能很好防止打滑现象产生。四轮驱动系统有更好的驱动力应用效率,能达到更好的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有效发挥,而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与行车安全性。
●适时驱动
在正常的路面,车辆一般会采用后轮驱动的方式。而一旦遇到路面不良或驱动轮打滑的情况,电脑会自动检测并立即将发动机输出扭矩分配给两个前轮,自然切换到四轮驱动状态。其最大优势是操作简单,但同时因为采用了电脑调控,车辆反应会慢一些。
●全时四驱
这种传动系统前后车轮永远维持四轮驱动模式,行驶时发动机输出扭矩平均设定在前后轮上,使前后排车轮保持等量的扭矩。全时驱动系统具有良好的驾驶操控性和行驶循迹性。但这种系统废油,经济性差。
●分时四驱
这是一种驾驶者可以在两驱和四驱之间手动选择的四轮驱动系统,由驾驶员根据路面情况,通过接通或断开分动器来变化两轮驱动或四轮驱动模式,也是最常见的驱动模式。最显著的优点是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取驱动模式,比较经济。
⑶ 火车机车上与电磁接触器比较,电空接触器有哪些优缺点
电磁接触器采用电磁传动装置,电空接触器采用电空传动装置.电磁接触器一般应用于机车的辅助电路中,电空接触器应早培用于主电路中
电空接触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传动力大等优点,所以在电力机车的主电路内广泛采用。电空接触器的触头系统应包括主触头和弧触头两部分。
电控接触器唤携是由电控阀控制压缩空气传动的一种高压电器开关。
电磁接触器是利用电磁作用力驱动的一种电器开关。
电控阀是利用电磁吸引力转换压缩空气通路的三通阀。
继电器是一种自动电器,当继电器轨入量达到一定值时,就使输出量有一个陆链唯跃变,因而继电器是一个断续控制的自动电器。
⑷ 3.电空传动装置有何优点
2.电磁传动装置一般由什么组成?3.电磁铁一般有几种分类?4.串联电磁铁有何特点?并联电磁铁有何特点?5.交流电磁铁的吸力有什么特点?6.简述闭式电空阀的工作原理。电空传动装置由电磁传动装置的吸力特性可知,电磁吸力随气隙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在需要长行程,大传动力的场合,用电磁传动装置就不适宜了。而电空传动装置却能将较大的力传递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