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力课程
一 电力大学主要学哪些课程
我对电力的课程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大学主要学的都是哪些课程?
二 电气专业有哪些专业课程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计算机绘图技术、电力与拖动、自版动控制权原理、电力系统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热力设备等。
供用电技术(专科)
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路原理、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系统、工业用电设备、电能计量及仪表等。
应用电子技术(专科)
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与拖动、计算机控制、CAD电子测量、电视原理及维修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
主要课程
机电传动设计、机械设计、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原理、液压传动及控制、可编程控制器等。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科)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微机原理、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电力系统自动化、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等。
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哪些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课程有:
1、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包括地区调度实时监控、变电站自动化和负荷控制等三个方面。管理系统的自动信拦化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主要项目有电力工业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人事劳资管理、资料检索以及设计和施工方面等。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经历了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和集成电路型几个阶段后,现在发展到了微机保护阶段。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史微机继电保护指的是以数字式计算机(包括微型机)为基础而构成的继电保护。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是在英滑拦胡国、澳大利亚和美国。
3、嵌入式系统:是一种“完全嵌入受控器件内部,为特定应用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系统”,根据英国电气工程师协会( U.K. Institu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的定义,嵌入式系统为控制、监视或辅助设备、机器或用于工厂运作的设备。与个人计算机这样的通用计算机系统不同,嵌入式系统通常执行的是带有特定要求的预先定义的任务。
4、控制理论:控制理论是讲述系统控制科学中具有新观念、新思想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特别是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但是在民用领域即实衡册际生活中有很严重的脱节。
5、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如晶闸管,GTO,IGBT等)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所变换的“电力”功率可大到数百MW甚至GW,也可以小到数W甚至1W以下,和以信息处理为主的信息电子技术不同,电力电子技术主要用于电力变换。
四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要学习哪些课程
电路、电机学、发电厂电气部分,这几门都是必须的基础课程。
基础课:电路,电版气制图CAD,电工常权用仪器仪表,电机与拖动
专业课: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应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变频器应用技术
选修课:交直流调速系统,工厂供电,Protel,工业控制网络,上位机监控系统
公 共 基 础 教 育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信息技术基础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企业管理概论
高等数学B(1)-(2)
大学英语(1)-(4)
体育(1)-(4)
大学物理(1)-(2)
物理实验(1)-(2)
形势与政策
专业基础教育:
工程制图
线性代数B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电路实验
工程电磁场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A
自动控制理论B
电力电子技术
信号分析与处理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B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A
电路理论A(1)-(2)
电机学(1)-(2)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A(1)-(2)
专业教育: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发电厂电气部分 A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高电压技术
电气工程概论(报告形式分散进行)
五 电力技术课程包括哪些
有关电子方面的。
六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都学些什么课程
主要课程:电路、电机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自动化。
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机械制图、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力系统潮流离线计算、专业综合实验(动模实验)、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发电厂、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方面的设计和运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6)电力课程扩展阅读
特点:
1、学科性:方向正对国家定位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学科。
2、专业面宽:专业既涉及电力系统高压技术,网络分析,设备运行与选择,又涉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通讯、综合自动化等弱电自动控制的内容,做到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设计与施工相结合控制运行与管理相结合。强调技术基础,注意能力培养。
3、适应性、兼容性强。在确保基础扎实的前提下,可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在热能动力、通讯、用电管理和远动化等方面调整和拓宽其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材的需求变化。
七 电气工程专业学哪些课程
一楼是的我的答案,我是学高电压的,所以没写别的方向的,就我所在的学校来说,各个方向的本科专业课其实还有:
*
是各专业必选课
电机专业:
*
电机的智能控制
*
控制电机
*
电机优化理论
*
电机CAD技术
*
电机课程设计
电机测试技术
数字控制技术
电器专业:
*
电器原理基础
*
电力开关设备
*
电器CAD基础
*
电器智能化原理及应用
工厂供电
成套电器设备状态检测技术
现代电器设计方法
发电专业:
*
电力系统分析(1)
*
电力系统分析(2)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发电厂电气部分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综合实验
电力系统新技术专题
高压专业:
*
高电压绝缘技术基础
*
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
*
高电压试验技术
电力设备绝缘在线检测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高电压综合实验
绝缘专业:
*
工程电介质物理学
*
电气绝缘测试与诊断
*
电气功能材料学
*
电力设备绝缘设计原理
电气绝缘试验
电气绝缘技术训练
通讯电缆与光缆
设备测量传感与测控技术
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
工企专业(电力电子):
*
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
*
现代控制理论与智能控制基础
*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单片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
软件工程基础
过程控制
控制系统仿真
电工电子:
DSP技术与应用
可编程逻辑器件与应用
PLC编程技术及应用实验
嵌入式系统设计
八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要学习哪些课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要学习哪些课程
电路、电机学、发电厂电气部分,这几门都是必内须的基础课程。
基础课:电路,电气制图CAD,电工常用仪器仪表,电机与拖动
专业课: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应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变频器应用技术
选修课:交直流调速系统,工厂供电,Protel,工业控制网络,上位机监控系统
公 共 基 础 教 育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信息技术基础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企业管理概论
高等数学B(1)-(2)
大学英语(1)-(4)
体育(1)-(4)
大学物理(1)-(2)
物理实验(1)-(2)
形势与政策
专业基础教育:
工程制图
线性代数B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电路实验
工程电容磁场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A
自动控制理论B
电力电子技术
信号分析与处理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B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A
电路理论A(1)-(2)
电机学(1)-(2)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A(1)-(2)
专业教育: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发电厂电气部分 A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高电压技术
电气工程概论(报告形式分散进行)
九 如何学习电力方面知识
我是电力专业学生,在读,我想说,那要看你想要那种程度的掌握!系统方面,电路是基础,然后分方向了:如果你要搞电力系统方面,那么你要学习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很重要,还有自动控制理论。如果是高电压方向研究,那么高电压与绝缘很重要。这些课的学习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微积分基础。
十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的全部课程有哪些
没听说过电力系有你这种情况的,貌似是没有先例,或者我就直接说了,待了四年也没听说过电力系有自考生……根本就不要……别专业的每年还要转专业到电力系几十个……已经没有任何容量了
动力系知道有两个专升本的……看来你对电力系太缺乏认识了,我看你可以试试问问学校,不过我估计学校给你的答复应该是让你考科技学院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三本,但也是本科……)
㈡ 电力负荷控制的目的及手段是什么减少线损的手段和措施是什么
文章太多了,想要的话请选四篇最接近的联系我(点我可见),没有诚意的话就算了,我不想浪费大家的时间。
3 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设计 任燕 电工技术杂志 2004/10
4 电顷笑力负荷控制技术 王月志 东北电力技术 2003/03
5 基于负控系统的电压质量监测通信系统的设计 邓志良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6
6 基于负荷控制的供电运营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徐明荣 现代电力 2001/02
7 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王建国 电子工程师 2001/10
8 用户信息系统建设之我见 黄学军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1/02
9 关于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发展探索 周尤林 大众用电 2000/04
10 电压合格率自动监控统计系统设计思路 孙洗凡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2
11 沈阳电业局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新功能 李瑾 东北电力技术 2000/06
12 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功能扩展的探讨 刘煜 福建电力与电工 2000/01
13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功能在用电营销中的扩展 孔繁钢 农村电气化 2000/07
14 对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工程的思考与完善 李钨 矿山机械 2000/10
15 济南电网大用户远方抄表分析 姚鲁 电测与仪表 2000/07
16 市场经济下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吕林霞 华北电力技术 1999/11
17 远景规划 中国计算态丛机用户 1998/46
18 邵阳市无线电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焦春波 无线电工程 1998/03
19 一种新型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杜继宏 微计算机信息 1998/02
20 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功能的延伸及问题 马蓉芬 供用电 1998/05
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Technical Measures for Recing Lines Loss
【作者】 董占领;
【英文作者】 Dong zhan-ling (Wenan Power Supply Company; Langfang; China);
【机构】 文安县供电局;
【刊名】 华北电力技术 , 编辑部邮箱 2005年 S1期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英文刊名】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中文关键词】 线损; 技术线损; 管理线损; 技术措施;
【英文关键词】 line loss; the lines loss imputed to technology j the lines loss imputed to management; technical measures;
【中文摘要】 从线路、变帆乎樱电站、配电变压器、计量4个方面来探讨采用技术手段和改进管理来降低线损的方法
【英文摘要】 Proceeding from four aspects of lines , substations,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s, measurem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s to rece lines loss by means of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management.
【DOI】 CNKI:ISSN:1003-9171.0.2005-S1-025
与本文主题相近或内容相似的文献。较全面反映本文研究方向的动态信息。 共检索到 7297 条相似文献
[1] 董占领.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华北电力技术,2005,(S1)
[2] 刘国频.电网降损的技术措施.农村电气化,2001,(11)
[3] 王西训.农村电网降损的技术措施.大众用电,2005,(08)
[4] 贾芳明.有的放矢地降线损.农电管理,2005,(09)
[5] 李鑫.山区输电工程的特点及应采取的措施.农村电气化,2005,(01)
[6] 手工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焊接,1972,(06)
[7] 张宁,张少海.降低电力网线损的技术措施.农机化研究,2005,(04)
[8] 贾玉林,贾丽玲,.计费电能计量装置改造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中国电力教育,2005,(S1)
[9] 王利军.电力网降损的十项技术措施.农村电气化,2004,(01)
[10] 曹明杰,张海彬.多供少损 经济供电.农村电气化,2001,(06)
城市供电线损构成和降损措施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作者】 田鑫淼;
【机构】 黑龙江省哈尔滨电业局拉林供电局;
【刊名】 农村电气化 , 编辑部邮箱 2004年 08期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
【英文刊名】 Rural Electrification
【中文关键词】 城市供电; 线损构成; 降损措施;
【中文摘要】 介绍了城市电网的线损构成,以及针对城市电网的特点所应采取的降损措施,本文以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及通过加强企业管理的方法,达到降损的目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DOI】 CNKI:ISSN:1003-0867.0.2004-08-016
共检索到 31 条读者推荐文章
[1]董永沛,周明凤,黄爱珠.供电企业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农村电气化,2003,
[2]叶梅.福州供电区10kV及低压线损的问题及对策.机电技术,2004,
[3]秦腊梅.电力网的线损管理.农村电气化,2004,
[4]吴崇勇.农村低压电网线损的理论分析及降损措施.农机化研究,2004,
[5]徐丽欣,张云声,刘继权.线损管理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农村电工,2004,
[6]濮贤成 ,钟诵平 ,程文.实用降损技术讲座(一) 自然功率因数与自然功率因数的提高.农村电工,2004,
[7]赵继红.电力系统10kV配网中的线损管理.农村电气化,1999,
[8]李占昌,赵福生.利用实时监控系统计算实际线损的研究与实践.电网技术,2000,
[9]黄天真.加强乡镇供电所线损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农村电气化,2001,
[10]张清国.县级供电企业降低线损浅析.农村电气化,2001,
㈢ 电力系统的研究开发
电力系统的发展是研究开发与生产实践相互推动、密切结合的过程,是电工理论、电工技术以及有关科学技术和材料、工艺、制造等共同进步的集中反映。电力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还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对于信息、控制和系统理论以及计算技术起了推动作用。反过来,这些科学技术的进步又推动着电力系统现代化水平的日益提高。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30年代,交流电路的理论、三相交流卖源输电理论、分析三相交流系统的不平衡运行状态的闭配盯对称分量法、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同步电机振荡过程和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流动波理论和电力系统过电压分析等均已成熟,形成了电力系统分析的理论基础。随着系统规模的增大,人工计算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要求,从而促进了专用模拟计算工具的研制。20世纪2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首次研制成功机械式模拟计算机──微分仪,后来改进成为电子管、继电器式模拟计算机,以后又研制成直流计算台和网络分析仪,成为电力系统研究的有力工具。5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大规模电力系统的精确、快速计算得以实现,从而使电力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电力系统的主体结构方面,燃料、动力、发电、输变电、负荷等各个环节的研究开发,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整体功能。高电压技术的进步,各种超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研制成功,电晕放电与长间隙放电特性的研究等,为实现超高压输电奠定了基础。新型超高压、大容量断路器以及气体绝缘全封闭式组合电器,其额定切断电流已达100千安, 全开断时间由早期的数十个工频周波缩短到1~2个周波,大大提高了对电网的控制能力,并且降低了过电压水平。依靠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实现了超高压直流输电。由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各种动力负荷,为节约用电提供了新的技术装备。
超导电技术的成就展示了电力系统的新前景。30万千瓦超导发电机已经投入试运行,并且还继续研制容量为百万千瓦级的超导发电机。超导材料性能的改进会使超导输电成为可能。利用超导线圈可研制超导储能装置。动力蓄电池和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源设备均已有千瓦级的产品处于试轿和运行阶段,并正逐步进入工业应用,这些研究课题有可能实现电能储存和建立分散、独立的电源,从而引起电力系统的重大变革。
在各工业部门中,电力系统是规模最大、层次很复杂、实时性要求严格的实体系统。无论是系统规划和基本建设,还是系统运行和经营管理,都为系统工程、信息与控制的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园地,并促进了这些理论、技术的发展。针对电力系统的特点,60年代以来在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分析与管理中,在电力系统规划和设计中,都广泛引入了系统工程方法,包括可靠性分析及各种优化方法。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电力系统监控与调度自动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在理论上和技术上继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㈣ 主变增容对母线保护的影响
主变增容是指在电力系统中,通过给主变压器的高压侧串联一个电容器来提高其输出功率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输电线路的传输能力和稳定性,但同时也会对母线保护产生一定影响。
具体来说,主变增容会使得母线上出现更多禅猛困的谐波分量,并且这些谐波分量可能会引起过流、过热等问题。因此,在进行母线保护时需要考虑到这些额外的谐波成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
另外,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对于主变增容后形成的新负载情况要有充分了解,包括其工作状态知悄、运行特性等方面;
2.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继电保护装置参数,确保其能够正确识别并快速响应故障信号;
3. 在设计继电保护方案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类型故障(如接地故障、短路故障等)贺念可能带来的影响,并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策略。
总之,主变增容技术在提高输电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与母线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㈤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
实验室成立以来,承担国家(973)1项;攀登B项目26项;国家攻关项目2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3项;以及大量的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合作的横向研究课题。实验室成立以来,获得国家级奖励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发明奖四等奖一项;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优秀成果奖一项。获省部级奖46项,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12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培养硕士研究生353人;博士研究生139人;博士后35人。
供电系统谐波检测与治理
大型火电机组性能与振动远程在线监测及诊断系统
大型汽轮机及调速系统在线参数辨识技术
大中型变频调速高效异步电动机
低压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
电力变压器故障树的建立与分析
电力市场交易与电网调度管理技术支持系统
电力系统发变电站接地网腐蚀及断点的诊断方法
线路绝缘子饱和污秽度下污耐受电压特性及复合绝缘子老化性能研究
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的研究及±300Kvar样机的研制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综合程序
电力系统四大参数建模和参数数据库建立
微机非线性励磁调节器的研制及在电网中的应用
东北电网实时静态安全分析和最优控制
同步电机模型和非线性参数在线适应辨识研究
故障电流对城市通信设施的影响和工频磁场测量的研究
广东电网安全防御系统研究
广东省地区电网外网等值自动生成系统
序列运算理论研究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玉林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MS开发和应用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关键技术
直流合成绝缘子运行特性及检测的研究
中长期电力需求分析与预测系统
硅橡胶外绝缘耐污特性研究及其应用
轨迹分析法理论研究
国产化大容量变速恒频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系统
基于EMS/DTS的电网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和预警系统
基于软分区的网省级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系统
电网能量管理和培训仿真一体化系统
66KV公园变电所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
我国第一条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降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电力系统发变电站接地电阻的爆破接地技术
±500kV直流输电外绝缘特性研究
±800kV特高压直流合成绝缘子研制
±800kV直流外绝缘技术开发及设备研制
±500KV直流合成绝缘子
220KV变电站仿真系统研究
三维协调的新一代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350MW火电机组全工况实时仿真与多功能在线综合研究系统
三峡机组主保护配置方案的综合优化
三峡输变电前期科研--三峡500kV双回同塔新技术研究
深圳地区电网经济运行和灾难性事故防治对策的模型建立及HAVC系统实现
大型风力发电场接入电力系统问题的研究
600MW火电机组模拟培训装置
配电网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机理及防护措施研究
BPT4000-12/29404000KW交交变频调速同步电动机
FXBW4-750/210∽300高压线路用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
FXBZ-500/300,FXBZ-500/210直流复合绝缘子
GEC-1型微机非线性励磁控制器
HVDC系统地中电流对交流系统的影响及防范措施研究
变电所电磁环境评估技术及防护的研究
超高压变压器油流静电带电的计算模型及实验研究
超高压合成绝缘子
体外特高频(UHF)传感的GIS局部放电在线检测、定位和诊断
铁路地理图形信息系统
同步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分析和三峡发电机内部故障主保护配置方案的研究
大型地网状态评估研究
大型发电机稳定安全监视与无刷励磁检测系统
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关键技术及试验工程
基于行波原理的电力线路在线故障测距技术
同步电机阻尼磁练定向控制理论及其在大功率交交变频协调中的应用
基于小波变换的输电线路暂态行波分析和故障测距理论研究
太阳能扬水与照明综合应用系统
基于高压IGCT的新型大容量变频调速系统(ASD6000T)
超高压输电系统中灵活交流输电(可控串补)技术的研究
运行合成绝缘子检测技术和耐雷电冲击特性的试验研究
10KV配电网架空绝缘导线断线机理及防护技术的研究
HVDC系统地中回流对交流系统影响的机理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基于CC-2000支撑平台的EMS高级应用软件
国家电网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轻型厢式客货电动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研制
±800kV直流输电工程电磁环境研究
500kV/220kV同塔四回路输电线路设计及应用
中国第一条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江苏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系统
大型发电机与变压器放电性等故障的在线监测与诊断技术
上海电网黄渡分区±50MvarSTATCOM装置的研制
黑龙江省东部电网区域稳定控制装置研制
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性能综合测试系统研制
电力系统负荷综合测辨建模法
基于RISC工作站的功能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统高级应用软件及支撑系统
基于IGCT的高压大容量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
大型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分析及其主保护的定量化设计
电力系统非线性鲁棒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
电力系统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的研制
㈥ matlab单相接地故障怎么建立模型
建立单相接地故障模型的方法,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 确定系统拓扑结构:首先需要确定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包括各个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其参数。
2. 确定故障类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单相接地故障的类型(短路故障、开路故障等),并对其进行建模。
3. 建立模型:将拓扑结构和故障类型结合起来,建立电力系统的模型。在MATLAB中,可以使用Simulink来建立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a. 打开Simulink,新建一个模型。
b. 选取电力系统所需要的各种模块,在模型中相应位置进行设置和拖拽。
c. 在模型中插入故障点,并设置故障类型和参尺渣数。
d. 将信号源与目标连接起来,并设置信号源和目标的参数。
4. 运行模型:在建立好模型后,可以点击运行按钮,对系统进行仿真操作,并观察系统响应情猛腊况。在仿真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监视器等工具,对系统各个参数进行观测和分析。
5. 分析结果:根据仿真结果,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比较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结果,做出相应的结论。
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模型时,要对系统各枝困滑种参数进行正确设置和输入,以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模拟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
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研究方向
(1)智能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对电力系统电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将国内外最新的人工智能、模糊理论、综合自动控制理论、自适应理论、网络通信、微机新技术等应用于新型继电保护装置中,使得新型继电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多年研究,研制的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35kV~500kV各种电压等级变电站。微机保护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电力市场理论与技术
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和电力工业技术经济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了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深入探讨并明确了运营流程中各步骤的具体规则;提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的期货交易(年、月、日发电计划)、转运服务等模块的具体数学模型和算法,紧紧围绕当前我国模拟电力市场运营中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3)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系统
对电力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引进了加拿大teqsim公司生产的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建成了全国高校第一家具备混合实时仿真环境的实验室。该仿真系统不仅可进行多种电力系统的稳态及暂态实验,提供大量实验数据,并可和多种控制装置构成闭环系统,协助科研人员进行新装置的测试,从而为研究智能保护及灵活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一流的实验条件。
(4)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培训仿真系统
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培训仿真系统是针对我国电力企业职工岗位培训的迫切要求,将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最新成果和传统的电力系统分析理论相结合,利用专家系统、智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进行电力系统知识教学、培训的一种强有力手段。本系统设计新颖,并合理配置软件资源分布,教、学员台在软件系统结构上耦合性很少,且系统硬件扩充简单方便,因此学员台理论上可无限扩充。
(5)配电网自动化
在中低压网络数字电子载波ndlc、配网的模型及高级应用软件pas、地理信息与配网scada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其中,ndlc采用了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了载波接收灵敏度,解决了载波正在配电网上应用的衰耗、干扰、路由等技术难题;高级应用软件pas将输电网ems的理论算法与配网实际结合起来,采用了最新国际标准iec61850、61970cim公共信息模型;采用配网递归虚拟流算法进行潮流计算;应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进行负荷预测。
(6)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对在线测量技术、实时相角测量、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理论与技术、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电力系统振荡机理及抑制方法、发电机跟踪同期技术、非线性励磁和调速控制、潮流计算的收敛性、电网调度自动化仿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基于柔性数据收集与监控的电网故障诊断和恢复控制策略、电网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非线性理论、软计算理论和小波理论在电力系统应用方面,以及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的新理论、新模型、新算法和新的实现手段进行了研究。
(7)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结合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将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以及进化理论应用到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运行分析、警报处理、故障诊断、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实用研究。在上述实用软件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8)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开展了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理论和控制算法、各种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直流输电的微机控制技术、动态无功补偿技术、有源电力滤波技术、大容量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和新型储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9)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通过将传感器技术、光纤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及模式识别技术等结合起来,针对电气设备绝缘监测方法和故障诊断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基础研究,开发了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电容型设备和直流系统等主要电气设备的监控系统,全面提高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
㈧ 浅谈具有特色的电网模拟实验室建设与运用
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为发电厂、供电公司、农电局、送变电公司、大型工矿企业等培养从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电力系统设计与执行、电气装置安装与检修、试验分析、研制开发、资讯处理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阶工程技术人才。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对电力行业的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我国高校电力专业的课程设定体系已不能完全满足电力行业的发展要求。比如:现有的一些理论教材已经用了几十年,出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相脱离等现象,导致学生缺少创新思维。正是基于这种现象,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通过几年的努力,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专案资金的支援,开展了基于电力行业标准的开放式电力工程实践基地群之一的电网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与研究,学生通过在电网模拟实验室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与实际岗位的技术水平,能够更好地适应电力行业发展的要求。
一、特色电网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悉衡从2006年开始,我们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专案资金的支援,按照电力系统行业标准,依据现场实际需要,开展了具有特色的电网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我们先后走访了清华大学、北京电科院、河北省电力培训中心、湖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贵州省电力培训中心、四川省电力模拟培训中心、四川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辽宁省电力排程中心等单位。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最后根据我们的设计方案,采用学校招标形式,与清华大学在2007年签订了电力工程实践基地群之一的具码如有特色的电网模拟实验室共建专案的协议。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该实验室现已建设完毕。
二、特色电网模拟实验室的功能
基于成熟的电网排程员模拟培训系统***DTS***的技术平台,建立一个包含典型省电网、地区电网、区县电网的统一电力系统模型,实现统一模型的数字模拟,逼真模拟各级电网的稳态和故障执行情况;同时利用计算机系统组成完整的排程自动化模拟睁模做系统,完整地模拟各级电网排程的物理环境。
电网模拟实验室集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计算机通讯、资料采集及监控***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简称SCADA***、电力系统分析计算、电力系统静态模拟和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为一体,几乎覆盖整个专业领域。在这个实验室里学生可以得到电力系统执行控制、分析计算等全方位的训练。
在DTS的实际排程应用中,学员坐在学员室中充当“排程员”接受培训,学员室中配备有与实际排程室一致的***或接近的***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MS***和软硬体系统***即学员台***,让学员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教员在教员室里,利用教员台在培训前准备教案***教案源自于实际电网系统的执行资料断面和实际的电网模型以及引数***,在培训中控制培训过程,具体指导培训工作的进行,并在培训结束后评价学员的排程能力。在培训进行过程中,学员与教员之间的通讯采用电话或计算机资讯互动进行,来模拟排程时排程员和厂站值班员之间的通讯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整个培训过程都由教员与学员之间“一对一”地完成,这种做法符合现场需要,它利于教员了解每一个学员对排程规程的熟练程度和操作情况,以及他们对故障的应变能力。
模拟教学实验系统可以满足多位学员同时独立接受模拟培训的要求,也可以实现教员与学员“一对多”的模式,这样指导老师通过教员台***主工作站***向各学员终端下达教案,也可设定预想的故障,在模拟实验过程中控制程序,具体指导实验的进行,并在实验中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
在统一模型下的电网模拟培训,还可以实现多级排程的联合模拟培训,让学员了解上下级排程的协调配合,训练联合反事故的能力。
新建成的特色电网模拟实验室,除具有以上功能外,针对沈阳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具体情况,还开发实现了以下几种功能。
***1***变电站模拟系统能与电网模拟联网执行,电网模拟和变电站模拟在电网模型、资料库、人机介面、功能模组等多个方面实现一体化,两套系统共享公共的电网模型,共享公共的装置引数和模拟画面,对于公共的部分,使用者只需要维护一套模型和引数。电网模拟和变电站模拟可以各自单独执行,也可以联合模拟。联合模拟时,两套系统共享同一套电网模型,在任一系统中进行操作或设定故障后,两套系统均能自动响应,并各自给出正确、完整的二次装置动作资讯。作为电网模拟中的一个深度模拟的变电站,可以实现电网排程和变电站执行值班人员的联合模拟培训。
***2***利用DTS电网数字模拟培训系统硬体平台,可以实现开放式《电力系统分析》实验,这样在建成的电网模拟教学实验室中,就可以进行面向电网执行值班的排程员模拟培训,也可以进行面向基础教学的电力系统分析模拟试验,而且教员可以方便地在两套系统之间进行切换。
***3***电网模拟实验室不但可以满足电气工程系各专业的电网环节实习、实训需求,而且可以为学院节省大量的实习经费。
***4***为电气自动化的学生做毕业设计提供软体平台,达到锻炼学生自主设计的目的。
三、特色电网模拟实验室的创新
新建成的电网模拟实验室与国内其它院校电网模拟实验室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之处。
首先,它不是单一的电网模拟实验室,而是集电网模拟、电网模拟与变电站模拟联网执行系统、电力系统分析实验、学生毕业设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课堂或自己需要,在电网模拟系统、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毕业设计三套系统之间任意切换,互不干扰。
其次,由于实现了电网模拟与变电站模拟联网执行,可以使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认识实习、毕业实习,而且也会收到较好的实习效果。比如:在电网模拟中,假如有35kV、66kV、110kV、220kV、500kV等不同的厂站,可以在变电站模拟中找到与它匹配的厂站,两者能达到同步执行,这样学生就可以既看到电网模拟中系统厂站的装置执行情况,又可以看到变电站模拟中实际的三维画面和动作过程,效果非常理想。
另外,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可以衡量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也是衡量一个毕业生能力的重要标准,做好学生毕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利用电网模拟软体平台,独立设计了毕业设计软体平台,让学生可以任意组建电力系统网路模型,通过拓扑进行各种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达到锻炼学生自主设计的目的。这也开创了我院发电专业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改革的新篇章。
四、特色电网模拟实验室的现实意义
特色电网模拟实验室是按照电力系统行业标准,依据现场实际需要,根据以“面向企业、立足岗位、突出实践”为指导思想的“技术岗位型”培养模式来建设的。
通过电网模拟实验室建设与研究,可以整合现有发电专业的课程设定体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该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方便性。同时可以做到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即根据电力行业岗位需求,真正做到真实模拟电力系统装置,来作为学生的训练手段。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模拟某一地区真实电网网路发生故障。怎么进行处理,用到了哪些专业知识?学生的处理结果会由评判系统给分。而且这个处理过程必须和实际现场一样。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实践工作能力,达到实际现场岗位的技能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知道学生对于哪些知识点掌握比较模糊,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了,还有哪些知识点只需要对个别进行辅导,哪些知识点是需要对多数人进行强调的。学生需要有方便的手段将这些资讯实时向老师反馈。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控制实验的节奏,掌握每个学生的完成状况,统一导演实验的程序。同时在进行联合实验的时候,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必须通过资讯互动进行有效的协调,更好地完成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本实验室在这些方面都做了较深刻的研究,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方便的交流手段,这样就可以使教学实验过程变得积极、互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和开发电网模拟实验室这个平台,围绕着电力系统的发展情况,注重研究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适时编写理论教程。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现场实际的关系问题,为我们培养合格的电力系统人才提供良好的保障。
总之,特色电网模拟实验室建成与运用的研究,对于如何开展电力专业教学改革,加强专业教学研究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和指导作用。
㈨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电气自动化应用逐渐深入人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之中,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气自动化就是电气信息及其自动化工程,常见的家用电器都与电气自动化息息相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气自动化专业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的运用 》
【摘要】所谓电气工程内部自动化应用技术,就是希望透过不同类型自动检测途径,以及专属控制器具,进行远程性电力系统精准调试和监管,进一步确保对周边不同区域企业、居民的电力供应质量,同步处理好内部各项经济、安全类事务。尤其最近阶段,我国不管是经济或是高新技术研发实力,都产生本质性的变化结果,这对于后期一线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素质等,更提出较为严格的规范要求。笔者的核心任务,便是依据如今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规范要求和发展态势,进行后期各项全新应用方案筹备,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工作人员,提供些许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功能;应用 措施
电气工程,在当今高新科技领域中的支撑地位毋庸置疑,其主张时刻以计算机网络为主导媒介,透过本质层面上整改基层人员生活、工作模式。而电气自动化涉足行业类型繁多,如电气开关设计和航天科技研究等,毕竟电力才是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针对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细节,加以充分论证解析,绝对是迎合时代发展步伐的必要途径。
1目前我国电气工程内部电气自动化技术设
计规划的核心原则论述(1)其主张利用有限地资源,进行不同产品工艺制备流程电气自动化改造诉求满足。(2)电气自动化应用方案切勿过于复杂,旨在清晰划分处置机械、电气之间的关联特性。截至至今,大多数民用或是高新科技产品,都主张借助电气自动化技术予以改造,不可避免地牵涉到工艺形式创新、制造成本缩减、维护便捷性控制等问题。归根结底,技术人员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方案布置应用过程中,需要精准地控制不同类型电器部件,确保现场施工的安全可靠状况,以及人工智能操作维护的简单、人性特征。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灵活拓展沿
用的措施内容解析在电气工程领域内部改良延展自动化应用技术,其优势特征包括:①大幅度提升电气设备全程运行的安全、稳定水准。②全面深入地克制以往定期故障检修方式下遗留的诸多弊端,同步提升电力系统日常工作绩效,获取更多企业的广泛认知和大力推广沿用成就。尤其是透过技术应用层面观察,全新时代背景下的电气工程,有关内部状态检修技术,具体倾向于在电气工程中应用资产管理系统事务,将其在工程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功能如数发挥,届时提供状态检修过程所需中的状态数据信息;同时,结合相应的数据,准确预测电气工程中各种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存在的安全故障以及故障出现的因素等。有关诸多应用控制细节表现为:
2.1电网调度层面
处理电气工程内部的电网调度自动化改造事务,需要快速集合调度中心内的 显示器 、打印装置、计算机网络、服务终端等,其核心动机在于针对电网运营质量加以经济化调度,使得电网运行细节,都能够得到细致地监控、验证解析,方便在任何时间范围内,快速搜集电力生产期间的数据,使得发电控制、电力系统状态科学评估、合理调度、电力负荷预测等工序,都能够自动交接。如若当中衍生任何事故,电气自动化系统会快速追踪发生源,辅助技术人员在当下制定实施合理对策,尽量防止事故扩散,节省合理数目的成本资金。
2.2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应用层面
此类系统主要包括以太网、工程师工作站等分层分布结构单元,可以直接接受热电阻、电气量、开关量,以及脉冲量等信号,经过自行处理过后,针对既有设备运行参数加以实时显示,稳定内部信号输出效率,并将最终结果予以打印,妥善的处理设备与设备,线路与设备,线路与线路之间的关联,长此以往,对于快速贯彻电气生产中各类细节的实时监、保护指标,辅助功效异常深刻。
2.3变电站、配电工程层面
就是说在变电站透过不同类型自动化设备和计算机系统,替代过往复杂的人工作业,顺势提升变电站整体运作实效。透过此类角度观察验证,变电站内部自动化技术,主要是用以多层次、全方位地监控相关设备安全运行状况。技术人员需要全程利用微机设备,进行电磁式装置替代,顺势衔接自动测量、远程监控、事故信息自动记录等设备,完成操作监视图像、智能化改造指标,使得最终变电站能够顺利朝着综合自动化方向过渡扭转。
3结语
按照以上内容论述,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结果,是一类国家综合式经济、科研实力的象征产物,特别是经过全球化、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过后,我国电气工程内部自动化应用功能获得全面新生,开始朝着不同学科领域内自由扩散。今后,相关工作人员要做的便是,主动联合不同实际状况进行思维创新,争取为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全面改造沿用,创设应有的支撑辅助贡献。
作者:张诗淋 赵新亚 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伟.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8(36):123~130.
[2]牟佳媛.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4(01):88~91.
[3]乔荣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9(17):123~138.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运用 》
1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设计的原则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供电系统中的应用设计占据有重要的地位,极大的提高了我国供电系统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其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对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以下原则,以提高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设计的效果。
1.1应用选型原则
选择恰当的自动化设备是确保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有效应用的重要物质性前提。因此,在供电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相应的选型原则,即主要从远程调动及自动化系统监控的角度进行自动化设备功能选型,亦要注重自动化设备选型接线的简便性以及性能的稳定性、价格的合理性,以便于日常运行过程中的维护。
1.2应用设计原则
在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供电系统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方面的应用设计原则:一是开关设计原则,即在供电系统中,对于需要远程操控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开关,必须选用同时具有远程分闸和合闸功能的智能开关,以便于计算机监控系统远程操作功能的顺利实现;二是继电保护原则,即在供电系统规划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变压保护和综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电保护装置中的应用,以便于实现继电保护装置效用发挥的最大化。
2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设计的重要性
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有利于供电系统电力管理目标的实现
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到供电系统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供电系统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亦可以实现对供电系统运行的连续性、自动化和智能化监控,从而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掌握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使整个电力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从而更好的实行对供电系统的管理控制工作,实现供电系统的电力管理目标。
2.2有利于实现供电系统中设备运行的高效率、低成本
在供电系统规划设计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将无功补偿技术、节能结束等相关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亦可通过节能机械设备的选用实现供电系统运行的低损耗,并有效对供电系统中的超负荷运行进行调整,实现供电系统中设备运行的高效率、低成本。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设计方向
3.1供电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与智能保护的应用设计方向
随着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以及供电系统自动化保护理论的不断发展,微机技术、综合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相关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保护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实现了供电系统电气自动化保护装置控制的智能化,亦有效提高了供电系统电气自动化保护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用性,而基于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则在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2供电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的应用设计方向
供电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是在实时仿真建模以及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应用的逐渐成熟而引入了实时数字模拟仿真系统,为供电系统的暂态试验、稳态实验等营造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并经过实验提供了更加接近供电系统真实运行状态的实验数据,为新装置的实验测试提供了安全、稳定以及可靠的实验条件。
3.3供电系统人工智能的应用设计方向
专家系统、模糊逻辑等都是供电系统人工智能的应用设计方向,并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并广泛应用在供电系统及其相关元件中,主要包括供电系统的运行分析以及元件故障诊断等;与此同时,随着供电系统中相关智能控制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人工智能逐渐与机械智能等结合在一起,不仅有效提高了供电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亦大大提高了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3.4供电系统配电网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设计方向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配电网中的应用设计相对而言,比较成熟,且截止到目前,已达到国际的标准规范。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实现供电系统配电网电气自动化的关键性技术,该技术在配电网电气自动化中应用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其将高级现代化软件、配电网信息一体化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等相关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克服了传统配电网系统技术路由以及载波消耗等技术的缺点,有效提高了供电系统载波接收的精准度。
4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的应用设计
就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4.1供电系统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的应用设计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应用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具有操作灵敏性、远程跨界操作方便等方面的特点,且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为基础的供电系统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设计相对较为简单。但值得注意的是,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是由统一处理器对相关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这就导致处理器的功能处理任务较为繁重,且速度较为缓慢;与此同时,由于要对供电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的监控,不仅会造成主机冗余下降,亦会导致电缆数量的增加,加大投资成本;此外,长距离电缆亦会影响影响到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效用的发挥。因此,在供电系统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相关因素对系统功能发挥的影响,以便于保障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基于此,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被常用在小型电气自动化监控中,并没有在全场供电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4.2外电缆设计和电力监控器的选择
基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应用的逐渐成熟,变配电站中的外部电缆设计越来越简便,不仅能满足变配电站的功能需求,亦降低了设计成本。就目前我国变配电站外部电缆线的设计来讲,一般只有两部分构成:一是额定电源为220V的交流电源线;二是通信电缆,常用的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屏蔽电缆和双芯屏蔽双绞线。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选型的过程中,一般每种类型的通信电缆都需要选用两对,其中一对正常使用,而另一对则用于备用,以备不时之需。而在对电力监控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电力监控器的抗干扰性;二是电力监控器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在供电系统电力监控器具体选型的过程中,要根据供电系统的电源类型进行选型,具体表现在:一是当供电系统为220V的直流电源时,一般选择直流屏作为电力监控器,以便于供电系统进行集中供电;二是当供电系统为10kV以下时,在进行电力监控器选型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供电的集中性,亦要考虑到设备的监控功能。
4.3变压电站综合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选用
就目前电力市场的生产状况来看,存在众多变压电站综合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的生产商,且各生产商所设计和生产出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标准、参数等各有不同,如国外比较好的西门子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选型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我国供电系统的具体情况以及其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的功能性需求以及相关参数要求,以便于所选用的设备能够正常应用在我国供电系统中,满足网络互联、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功能需求,以为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支持。
5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应用设计的发展前景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供电系统中应用设计的逐渐成熟以及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体现出以下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供电系统中应用设计的国际标准化,如IED在我国供电系统中应用的兼容性和信息共享性等已达到国家标准;二是以太网技术的应用,该技术具有数据传播速度快、数据载量大等方面的特点,其在满足供电系统通信实时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较为广阔;三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与数字化、信息化等相关技术的有机结合,并在基于大量信息的基础之上,组合成由多维空间信息、动态变化信息以及高分率信息共同构成的电气自动化数字地球,创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6结语
综合上述可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极大的提高了供电系统运行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推动我国供电系统技术与国际的接轨。因此,在进行供电系统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 种植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并在遵循相关应用原则的前提下,将人工智能、仿真设计、实时监控等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在供电系统的配电网、变电站等中,提高供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电气自动化控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1现代建筑中电气技术的应用特点
1.1电气自动化应用于现代建筑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飞跃,生活环境的舒适度、信息交流的简便性、服务设备的完善性等等,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这就给建筑设施的健全性以及电气设备的功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除此之外,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给照明控制系统,供配电系统,以及消防控制系统等的管理和运行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建筑设计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经途径。
1.2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特点与技术优势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由电力、空调、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构成综合系统。智能楼宇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现代化楼宇方面的技术,其子系统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对建筑整体的进行楼宇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电梯控制、照明电气控制等。随着全球智能化的发展,可以预见,楼宇建筑的自动化性将会越来越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广泛用于供配电、各种电气设备、电气控制及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方案设计、设备维护、技术改进、产品的开发及管理中。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联动性较高。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采用电子传感技术、计算机与现代通讯技术对包括采暖、通风、电梯、空调监控,给排水监控,配变电与自备电源监控,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安全保卫等系统实行全自动的综合管理,各个子系统之间可以通过信息进行沟通和互动。其次,有很强的安全性。由于电气系统本身就具有危险性,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不规范,以及环境突变等都可能是导致系统产生严重安全风险的原因。通过自动化控制可以使系统在发生危险时快速发现并解决,另外,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远程遥控还可避免故障对维修工作人员产生直接的危害。最后,具有健全的数据以及精准的计算。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自身的操作流程、故障处理等数据建立完善健全的数据库以及精准的计算,为后期进行信息优化决策提供条件。
2现代智能建筑中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的实现
现代智能建筑中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实时的数据采集;实时的控制决策;实时的控制输出。其系统包括自控给排水系统、照明控制系统、供配电系统以及消防安全系统等。其中,给排水系统包含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市政给排水管网系统、市政水处理(包括给水处理以及废水处理)建筑给排水、 雨水 系统、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等。照明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和实现不同的灯光效果,而且还能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源,延长灯具寿命,减少用户维护费用等等。供配电系统先从发电厂发出经过升压变压器(升压)到线路,中枢变电所这一部分为供电系统从中枢变电所经线路到用户变压器,开关柜这一部分完成大的配电系统从用户变电所到各个厂区或用电负荷,最后完成全部的配电。消防控制系统是指接到火警后,发出信号,相关设备自动转到到消防状态。例如电梯,在接到火警信号后,电梯自动关门转为下行至首层,由进入轿厢的消防员控制运行。除了以上所说的控制系统之外,为了满足不同人群对不同功能的需求,可以相应的根据建筑环境设置一些特定的子系统,如停车场管理系统、智能家居服务系统、物业管理应用系统等,实现个性化的自动管理。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实现现代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的丰富性,必须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数字化控制体系,这是实现控制技术应用的基本条件,与此同时,建立远程控制管理中心,这样可以对本地控制台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以此提高数字控制体系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电气自动化控制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以及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建筑智能化在我国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它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就加快了智能楼宇进程的日新月异。智能楼宇主要包括安防系统、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电气自动化控制是智能楼宇功能发挥的技术保障,在智能楼宇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3.1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安装前,制定科学的计划
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质量的好坏直接不仅影响建筑物功能是否正常运行,而且还影响该建筑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在施工前,相关工作人员不能盲目地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全面了解设计方案,及时对设计图纸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避免工程返工的情况。此外,还要依照业主的需求及利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安装计划,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施工,以此满足建筑本身以及业主的相关需求。
3.2电气设备的安装
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需进行以下步骤:首先,一定要理解整个设备的工艺流程、控制流程,熟练掌握电气设备要用到的各种仪表。其次,仔细研究设计方案及施工图纸。最后,根据设计图纸对电气设备内部的接线了解清晰,接着就可以对设备进行实际的接线。在所有设备调试完毕后,再对其进行安装施工。在设备安装时,必须严格根据设备的安装要求与规范进行安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接线前一定要先进行校线,在确定设备外观完好、接线正确、外来信号正常的基础上,方可让使用方开始带电调试,在送电之前,要将所有断路器保持断电状态。
4结束语
众所周知,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要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就要大力发展作为支柱性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然而,由于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逐渐增加,以往的传统性建筑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于是智能楼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其带来的高品质生活享受,令人们向往不已。而智能建筑的建立又离不开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支持。换句话说,智能建筑的出现,给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平台,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及专业,其技术具有更新速度快,复杂程度高等特点,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地学习及积累 经验 ,与时俱进。
有关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
2. 电气工程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
4. 电气自动化论文精选范文
5.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
6.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范文
㈩ 电力系统中的负控装置的作用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用怎么用
负控装置就是负荷控制装置。利用负控装置可以对某台发动机的负荷进行设定和遥控。负控装置可以装在电网中心调度室,由调度员直接控制几台大机组的负荷,提高了电网调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