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按照图仪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1)实验开始前应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
(1)实验开始前应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气密性必须良好;实验过程中慎差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剧烈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冷却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被吸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2)该实验不能将红磷换成木炭,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态,占居集气瓶空间,使水不能被吸入集气瓶;
(3)结果偏小气原因可能是装置气密性较差,或红磷的量不足,没有把集气瓶蔽宽中的氧气完全消耗掉等;
(4)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25%;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容积的70%,则有可能镁条与空气中的氮气了生了反宽并皮应;
故答案为:(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红磷剧烈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烧杯里的水被吸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2)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态,占居集气瓶空间,使水不能被吸入集气瓶;
(3)红磷的量不足;(4)25%;氮气;
6.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
(1)红磷点燃后在集气瓶内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 2 2P 2 O 5 ,故答案为: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4P+5O 2 2P 2 O 5 (2)①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由B装置中玻璃管的敞口出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静置一会儿后观察A中液面若仍然在15cm处,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由B装置中玻璃管的敞口出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静置一会儿后观察A中液面若仍然在15cm处,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液面至A装置的15cm刻度处后,A装置内气体的高度为15cm,其中氧气约占15cm×15=3cm.因此反应完成后,A中液面应上升至15cm-3cm=12cm处.若液面升至11cm处,则15cm-11cm=4cm>3cm.说明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偏大.故答案为:12cm;偏大 (3)改进后红磷在密闭的系统中燃烧,误差小,这样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答案为:环保,气密性更好 |
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1)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要完成的操
(1)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要完成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故填:检穗察液查装置气密性.
(2)在打开弹簧夹之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故填: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3)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故填:猜物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4)因为镁除和氧气反应外,还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了反应,因此使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会出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填:镁除和没稿氧气反应外,还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了反应.
(5)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先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上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再点燃酒精灯,再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最后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即顺序是③①②④;
因为试管容积为45mL,所以试管中氧气的体积为45mL×
=9mL,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mL刻度处才停止.
故填:③①②④;1.
8.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一个隔热效果良好的容器上方安装一个
因所选药品是红磷,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和红磷燃烧现象相同,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开始气体受热膨胀冷却后因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装置内压强减小, 故(1)答案: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活塞先向上移动,再向下移动,最后停在刻度4处. 由开始刻度指在5到实验后指在4处,可得到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2)答案: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基本不变,最后看不到活塞移动, 故(3)答案: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容器内气体压强基本不变. |
9. 甲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
(1)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原理是消耗氧气使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水被吸入占据氧气的空间,从而达到测定氧气的目的,红磷过量,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
(2)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所以会导致集气瓶内压强减小,水被压入集气瓶,进入的水量正好占据集气瓶内氧气的空间,约为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
(3)图2可知该实验不用打开橡皮塞在引燃红磷,所以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故答案为:(1)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
(3)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使测量结果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