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石棉网的作用是什么
石棉网是用于烧煮液体时架在酒精灯上的三脚架上的铁丝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石棉网的知识点,赶快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石棉网的作用
石棉网是由两片铁丝网夹着一张石棉水浸泡后晾干的棉布做的。火焰长时间集中在容器的某个地点,最终会使容器爆裂。用了石棉网,火焰的热量会分散到容器的每个角落,长时间烧容器也不会爆裂。因为石棉不是可燃性物质,铁丝可将火焰的热量分散到空气里,传到容器上方,热量均匀。它是科学家们常用的化学器械。
石棉网的含义及危险性
含义:
石棉网是用于加热液体时架在酒精灯上的三脚架上的铁丝网,它是由两片铁丝网夹着一张石棉
水浸泡后晾干的棉布做的,是一种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化学仪器。
危险性:
由于石棉纤维能引起石棉肺、胸膜间皮瘤等疾病,许多国家选择了全面禁止使用这种危险性物质,其他一些国家正在审视石棉的危险。因此中国初中、高中化学实验室至今仍使用石棉网的现象十分令人担忧。
石棉网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石棉网用于加热时使物体受热均匀,不致造成局部高温,保护仪器不被炸裂。
石棉网是用方形铁丝网作成,其中部两面粘有石棉绒。常用的规格为125×125mm。
注意事项:
1.不要与水接触,以免石棉脱落或铁网生锈,
2.石棉网应轻拿轻放,避免用硬物撞击而使石棉绒脱落。严禁折叠。
❷ 石棉网在蒸发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石棉网在蒸发实验中的作用是让蒸发皿均匀受热。
蒸发实验:
蒸发具有多个定义,一般指物质从液好祥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大气科学-大气物理学)、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地理学-水文学)、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电力-通论)、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电力-通论)。
温度低于沸陪袜歼点时,从水面、冰面或其他含水物质表面逸出水汽的过程(水利科技-水文、水资源-陆地水文学)、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资源科技-气候资源学)。在现代汉语中,蒸发常形容人或物反常地呈现出近乎消失的状态。
❸ 实验室制备氯气时在圆底烧瓶和铁圈之间垫上石棉网的作用
石棉网能够使圆底烧瓶受热均匀,防治圆底烧瓶炸裂,
1、发生装置:固液加热型——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
酒精灯、导气管、并组装好。
2、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集气瓶,导气管(密度大,长进短出)。
3、尾气处理装置:溶液吸收法——较浓氢氧化钠溶液。
1、检查装置气密性;互动一nobook上用热毛巾捂住看是否冒泡,离开是否产生
水柱。
2、装药品,进行实验;nobook上装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以及氢氧化钠溶液。
工业制法
电解饱和食盐水
通电
2NaCl+2H2O====2NaOH+Cl2↑+H2↑
❹ 化学实验中,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有哪些
化学实验中,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圆底烧瓶、平底烧瓶、三角烧瓶--锥
形瓶)
❺ 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仪器都有哪些
综述答案为:试管、蒸发皿、坩埚;烧杯、烧瓶、锥形瓶;酒精灯。化学实验中,有的仪器是可以直接加热的,如:试管、蒸发皿、坩埚和燃烧匙等;有的仪器是不可以直接加热的,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如:烧杯、烧瓶、锥形瓶等;实验室最常用的加热工具是酒精灯。
化学:
化学(chemistry)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世界由物质组成,主要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还有核反应)。不同于研究尺度更小的粒子物理学与核物理学,化学研究的原子 ~ 分子 ~ 离子(团)的物质结构和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等相互作用。
❻ 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
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仪器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否则由于受热不均匀而破裂。火焰长时间集中在容器的某个地点,最终会使容器爆裂。用了石棉网,火焰的热量会分散到容器的每个角落,长时间烧容器也不会爆裂。
必须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分别是:烧杯,烧瓶(平底、圆底、蒸馏烧瓶三种),锥形瓶(平底、圆底、蒸馏烧瓶三种)。
火焰长时间集中在容器的某个地点,最终会使容器爆裂。用了石棉网,火焰的热量会分散到容器的每个角落,长时间烧容器也不会爆裂。因为石棉不是可燃性物质,铁丝可将火焰的热量分散到空气里,传到容器上方,热量均匀。
1、烧杯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玻璃器皿,通常由玻璃、塑料或者耐热玻璃制成。烧杯呈圆柱形,顶部的一侧开有一个槽口,便于倾倒液体。有些烧杯外壁还标有刻度,可以粗略地估计烧杯中液体的体积。烧杯一般都可以加热,在加热时一般应该均匀加热,最好不要干烧。
2、烧瓶通常具有圆肚细颈的外观,与烧杯明显地不同。它的窄口是用来防止溶液溅出或是减少溶液的蒸发,并可配合橡皮塞的使用,来连接其它的玻璃器材。当溶液需要长时间的反应或是加热回流时,一般都会选择使用烧瓶作为容器。
3、锥形瓶一种化学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由德国化学家理查·鄂伦麦尔于1861年发明。是硬质玻璃制成的纵剖面呈三角形状的滴定反应器。口小、底大,有利于滴定过程进行振荡时,反应充分而液体不易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