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某学生设计如图甲实验装置

某学生设计如图甲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3-04-03 02:05:41

㈠ 为了探究铁与氯气的反应,某同学甲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其实验装置如下图:实验步骤为:(1)用注射器

(3)铁复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制氯化铁,可以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保持红热,产生棕褐色的烟,Fe3+具有能使硫氰化钾溶液变红的特性,故答案为:棕褐;红;
(4)Fe3+与KSCN反应生成络合物,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Fe3++3SCN-=Fe(SCN)3;Cl2+2OH-=Cl-+ClO-+H2O;吸收尾气Cl2
(5)氯化亚铁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高锰酸钾氧化氯化亚铁生成三价铁,高锰酸钾被还原为Mn2+,如果颜色褪去,则证明原生成物中含有氯化亚铁,
故答案为: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并振荡,如果溶液的紫色褪去,则证明原生成物中含有氯化亚铁,否则原生成物中不含氯化亚铁.

㈡ 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装置用于制取纯净的无水氯化铜.根据各小题的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装置B的作用

(1)制取氯气时需要加热,会使浓盐酸挥发出来,因此要用装置B除去HCl,可以使版用饱和食盐水,即权除去HCl又降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当氯气经过除杂装置B时,会使氯气中混入水蒸气,要用装置C中的浓硫酸吸收水蒸气.
(2)实验室制取氯气,要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即化学方程式为:MnO 2 +4HCl(浓)?MnCl 2 +Cl 2 ↑+2H 2 O;装置D中是纯净、干燥的氯气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即化学方程式为:Cu+Cl 2 ?CuCl 2
(3)在氯气与铜反应后,会有一部分氯气没有参与反应,直接排放带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要用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吸收氯气来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
(1)除去Cl 2 中混有的HCl,除去Cl 2 中混有的水蒸气.
(2)MnO 2 +4HCl(浓)?MnCl 2 +Cl 2 ↑+2H 2 O;Cu+Cl 2 ?CuCl 2
(3)吸收多余的Cl 2 ,防止污染空气.

㈢ 某同学设计的制取氯气和验证氯气部分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D处放有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E处

(1)浓盐酸具有还原性,二氧化锰有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4HCl(浓)+MnO2;;△;;.;MnCl2+Cl2↑+2H2O,故答案为:4HCl(浓)+MnO2;;△;;.;MnCl2+Cl2↑+2H2O;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氯气中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也能溶于水,饱和食盐水中有氯离子,抑制氯气的溶解,且吸收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3)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所以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碘与淀粉变蓝;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的空气中,用G吸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量的氯气,反应的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故答案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溶液变蓝;尾气处理,吸收过量的氯气;Cl2+2NaOH═NaCl+NaClO+H2O; (4)关闭活塞K,生成的氯气进入甲装置,导致H瓶中的压强大于大气压,为平衡压强,导致I瓶中液面上升,H瓶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所以甲装置的作用是储存多余的氯气,故答案为:储存多余的氯气.

㈣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1)甲、乙、丙这三个实验装置能构成几组对照实验_

(1)甲与乙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光是变量,可把甲与乙看做一组对照实验回;甲与丙其他条件都相同,金鱼答藻的有无为变量,可把甲与丙看做一组对照实验;乙与丙不能看做一组对照实验,因存在两个变量,一个是金鱼藻,一个是光照,故不能看做一组对照实验.
(2)细木条复燃验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说明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3)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充足加快了光合作用的速度,产生的氧气增多.
故答案为:(1)2组,甲和丙,不能,有光照和绿色植物两个不同条件;
(2)细木条复燃,金鱼藻进行光合作产生了氧气;增多,碳酸氢钠钠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增多.

㈤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 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打点计时器每

(1)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1个点,说明相邻的两个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4s
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物禅滚x=at2
a=

xBC?xAB
T2
=
0.0670?0.0619
(0.04)2
=3.2m/s2
(2)①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绳子拉力为F,以钩码为研究对象得:
mg-F=ma
以小车为研究对象F=Ma
解得:a=
mg
M+m

故:F=Ma=
mg
1+
m
M

要物体M的加速度a正比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g.
m
M
为0,即不随m的增大而变化罩余,所以必有m<<M,
如果不满足m<<M时,随m的增大物体的加速度a逐渐减小.故图象弯曲的原因是:未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②B图纵轴的截距大于0,说明在无拉力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大于0,即在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
故选D.
故答案为:(1)3.2;(2)①未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②平衡摩袭仔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

㈥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为实验装置简图.(交流电的

(1)由于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故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所以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乎型T=0.1s,利用逐差法△x=aT2可得
(x3+x4)-(x1+x2)=4aT2
12m
(3)没有平衡岁纳猜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小车和车上砝码的质量

㈦ (10分)某学生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图用于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 (1)指出上 述装置图中的错误(有几

(10分)
(1)①铁架台上少酒精灯②_少石棉网
③_稀盐酸改成浓盐酸④_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
⑤_AB装置互换⑥_A中导管长进短出
(2)①_除去氯气乱塌中混有的源旁氯化氢气体_;②干燥氯气;③尾气处理,防止空气污染。雹陪橡
(3)MnO 2 +4HCl(浓)="=" MnCl 2 +Cl 2 ↑+2H 2 O

㈧ 某学生设计如图甲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据此回答下列

(1)装置中添加浓盐酸通过分液漏斗;氯物孙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过量的氯气;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吸收尾气;
(答埋2)漂白粉将在U形管中产生,是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水;其化学方程清蚂蚂式为:2Cl2 +2Ca(OH)2=CaCl2 +Ca(ClO)2 +2H2O;
故答案为:2Cl2 +2Ca(OH)2=CaCl2 +Ca(ClO)2 +2H2O;
(3)Cl2易腐蚀橡皮塞,在两个橡皮套管内的玻璃管口应尽量紧靠,故答案为:Cl2易腐蚀橡皮塞;
(4)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Cl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用冰水或冷水冷却;
a、当温度低时,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当温度高时,生成氯酸钙和氯化钙,刚开始反应时,温度较低,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所以图2中曲线I表示离子ClO-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
b、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计算氯离子的物质的量,设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则n×1=0.10mol×1+0.05mol×5=0.35mol,含氯元素的物质的量=0.35mol+0.1mol+0.05mol=0.5mol,氯化钙、次氯酸钙、氯酸钙中钙离子和含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2,所以所取石灰乳中含有Ca(OH)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c、取一份与②等物质的量的石灰乳,物质的量为0.25mo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生成氯离子得到电子和生成次氯酸根和氯酸根失去的电子守恒,设n(ClO-)=x,n(ClO3-)=y;则得到:①0.37=x×1+y×5;依据氯化钙、次氯酸钙、氯酸钙中钙离子和含氯元素的物质的量比为1:2,得到氯元素物质的量为0.5mol;②x+y+0.37=0.5;①②联立得到:
x=0.07mol,y=0.06mol;则n(ClO-)/n(ClO3-)=7:6;
故答案为:ClO-;0.25;7:6
②装置中无氯气的除杂装置,挥发出的氯化氢会和氢氧化钙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需要在发生装置和U型管之间放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故答案为:2HCl+Ca(OH)2=CaCl2+2H2O;发生装置和U型管之间放饱和氯化钠溶液;

㈨ 如图是某学生设计的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图,并采取了以下主要实验操作:①在甲试管中依次加入适量浓硫

(1)A.导管若插入溶液中,可能因甲试管中气压降低(乙酸乙酯冷凝及乙酸、乙醇溶解)而专使乙试管属中溶液倒吸到甲试管中,使实验失败,故A错误;
B.由于乙醇、乙酸乙酯的沸点比较低,为减少反应物及生成物挥发造成的损失,导气管应该长一些,使乙酸乙酯能冷凝为液体流到乙试管中,故B错误;
C.浓硫酸的密度大于乙醇、冰醋酸,混合时应该先加乙醇和冰醋酸,然后加入浓硫酸,故C错误;
D.甲试管中导管不能太长,否则影响生成的乙酸乙酯的导出,故D正确;
故答案为:ABC;
(2)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吸收,易于除去杂质,
故答案为: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
(3)生成物与水不混溶,且是液体混合溶液,故可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4)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与某学生设计如图甲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阳江薄砂铸造厂怎么选 浏览:938
水管阀门安装在什么地方 浏览:481
给水阀门pi是什么阀 浏览:207
大阀门上的拧头叫什么 浏览:405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问题 浏览:812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运行管理 浏览:871
煤气阀门关闭记录表 浏览:116
后轮轴承怎么打磨 浏览:552
数控机床怎么磨球 浏览:563
含有差压式变送器的仪器有哪些 浏览:214
某传动装置采用 浏览:228
超声波过焊发脆怎么办 浏览:142
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什么 浏览:340
手机设备无法验证失败怎么办 浏览:444
排气阀门调教程 浏览:258
五金制品电镀锌 浏览:879
万向传动装置的应用主要有 浏览:586
铸造拔模有什么要求 浏览:446
重力工具箱没响应 浏览:730
石膏厂都有什么设备 浏览:516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