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三化学题目,急
①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让混合气体从导管衫伍口进入,所得纯净气体从导管c逸出(假设反应完全进行),此时逸出的气体是__CO_______;
②混合气体通入完毕后,再关闭活塞a,弊塌虚打开活塞b,使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进入广口瓶,这时逸出的气体是租燃___CO2________。
3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 =CaCO3+H2O;2HCl+CaCO3=CaCl2+CO2+H2O
㈡ 初三化学实验题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选甲装置: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固加热型)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选乙装置:液体与固体不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液常温型)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示意图
装----装药品
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注意:一律先让试管均匀受热,否则会因冷热不均炸裂试管)
收----收集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稿或
离----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此步骤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导管在盖上玻片)山敬做
熄----熄灭酒精灯
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先预热,之后可以将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装有药品部位定向加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大约0.5cm);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堵塞导管,使所制得气体无法较好排出;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走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进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把空气排尽。
过氧化氢(双氧水)制氧气
步骤:查---装---收
过氧化氢(双氧水)制氧气实验示意图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夹子把导管夹上(应使用两节导管,中间用较短橡皮管连接,便于检查),然后往长颈漏斗中加水,长颈漏斗的颈部中的水柱如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装---装药品,先装固体,后装液体(防止液体飞溅)
收---收集气体(同上高锰酸钾收集法)
注意点
①长颈漏斗的颈部应在液面以下(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泄露,可用分液漏斗代替(可控制反应速率);
②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氧气检验
检验方法: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O2。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O2已满。
排水法:
当集气瓶瓶口冒气泡时(刚开始排出的是逗衡试管中的空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是纯氧)
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初级化学的一个实验,通常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实验完毕后,可以用过滤法回收。
向上排气法 (O2密度大于空气)
㈢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题【初三】
1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前沿约在12
mL的刻度线上
3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最后稳定在约8
mL的刻度线上
解:(1)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整个装置都不漏气;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这时白磷燃烧消耗掉的只是试管内的氧气为40mL×
=8mL,所以活塞应停在20mL-8mL=12mL的刻度处;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白磷实际消耗掉的是试管40mL和注射器内20mL的氧气为(40mL+20mL)×
=12mL,所以活塞应停在20mL-12mL=8mL的刻度处
㈣ 问一道初三化学实验题
41.某兴趣小组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用一个集气瓶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一会儿熄灭了.它为什么会熄灭呢 每个人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提出猜想]
大家讨论后很难达成一致,于是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设计及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1)取一小块白磷(着火点为40℃),放在一铝箔制的小盒中,将其放入装有生石灰的锥形瓶内.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燃烧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
磷燃烧需满足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知缓粗着火点;
②____可燃物与氧气接触_____
猜想正确的同学是_(同学的观点是什么呢?)____________
(2)待哪运冷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水,立即关闭活塞,观察现象.
铝盒中的白磷燃烧,放出热量的同时产生了___白烟_________
[实验反思]
①在实验搭镇中,生石灰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CaO+H2O=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㈤ 初三化学题
(1).酚酞溶液变红,B中颜色较浅或变红的速度比c慢
(2).氨气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加热氨水能加速氨气生颤态成
(3).阻雹昌止了氨气的泄露(保护源洞扒空气环境)
(4).淀粉遇碘变蓝
㈥ 初三化学实验题
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实青蛙呼吸就呼出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石灰水,会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于瓶内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本来空气中就有)连同青蛙呼出的二氧化碳一起与石灰水反应,导致瓶中空气减少,气压减小,外界的大气压就把空气通过玻璃管压进瓶中,以达到平衡气压的目的,这样一来,就把红墨水给压进瓶中,即红墨水向左移,进入瓶中。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瓶中空气减少的少的话,那么红墨水只会向右移,不会进入瓶中,因为气压不够。
㈦ 在初三化学的考试中,对于给出几种实验装置,选择发生或收集装置的依据的一类题要怎么答呢
发生装置:(初中的两种类型)
1、如果题目是: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
则回答:发生装置选用固固加热型。
理由: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
2、如果目是: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
则回答:发生装置选用固液不加热型。
理由: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
初中就两种爱考
收集装置:(只给出气体)
1、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则回答: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2、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则回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3、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略小
则回答:不能采用“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略大/略小。
4、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可/能/易溶于水
则回答: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可/能/易溶于水。
5、如果题目是:该气体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则回答: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气体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总结:综合回答,记住字眼:“只能”“或”
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可/能/易溶于水
则回答: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可/能/易溶于水。
如果题目是: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则回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难/不能/不易溶于水。
不懂的可以继续问
㈧ 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中的装置还可以制取并收集哪种气体
既然你是初三的,“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装置还可以制取并收集(初中的)H2,CO2
只要两种反应物一个是固体,一个是液体,就可以用这个装置
㈨ 初三化学题目
【1】、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原因有二:一是实验生成物中的NH₃、SO₂、SO₃等均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二是上述气体生成物均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冷却咐则携加热装置及其中的化学物质,排空实验装置中残留的有害气体。
不知道参考答案会怎么写,但是个人意见上述两方面都需要具备,否则是不完善的。
【3】①、110.8
100℃时晶体只脱结晶水,盐不分解,因此B装置只吸收到了脱除出来的结晶水。
(NH₄)₂Fe(SO₄)₂·6H₂O=(NH₄)₂Fe(SO₄)₂+6H₂O↑
39228418×6
39.2克28.4克10.8克
【3】②、2NaOH+SO₂=Na₂SO₃+H₂O
注意,分解生成的NH₃、SO₃、H₂O都被B装置吸收,C装置中只吸收到SO₂,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物是亚硫酸钠。
【3】③、在A、B装置之间加装硫酸铜干燥剂(足量)装置,在100℃时,硫酸铜干燥剂由白变蓝,而B装置重量不变。③'、不变。
第一空方法多种多样,选用能与H₂O反应(或吸收)的化学药剂或装置即可。
第二空不变,因为碱石灰只起最后的防护作用,主要是防衡伏止B、C装置中药剂不足导致盯友过量的SO₂、SO₃等有害气体排出。只要C装置中NaOH足量,是否加装碱石灰装置不影响实验数据。
【4】Fe₂O₃
反应物两步分解方程式分别为:
(NH₄)₂Fe(SO₄)₂·6H₂O=(NH₄)₂Fe(SO₄)₂+6H₂O
2(NH₄)₂Fe(SO₄)₂=Fe₂O₃+4NH₃↑+3SO₃↑+SO₂↑+2H₂O↑
第二步中,部分硫元素(+6价)被还原成SO₂(+4价),铁元素(+2价)被氧化成+3价。
+3价铁的氧化物和大多数化合物均为棕红色或棕黄色,浓度较低时为橘黄色或浅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