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石棉网的作用
(1)将装有固体粉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物版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权,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46℃.
(3)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8℃.
(4)比较图象a和b可知,a物质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而b物质边吸热、温度边升高,说明a是晶体,故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a;
(5)44℃低于熔点,则为固态,第7min处于熔化过程中,还没有完全熔化完,是固液共存态.
(6)实验中还需要记录时间,所以需要秒表;
(7)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均匀;(2)46;(3)48,晶体;(4)a;(5)固;固液并存;(6)秒表;(7)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 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
(1)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所以B方法正确.采用A方法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相交点的温度高于B视线与刻度线相交点,因此采用A方法读数结果会偏大.
由于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为晶体.
(2)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受热均匀;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试管中固体物质的表面应低于烧杯中的水面的高度.
(3)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由于容器底的温度较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偏高.
(4)BC段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所对应温度230℃即为物质的熔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所以该物质的凝固点也是230℃;
AB段该物质处于温度升高阶段,未达到熔点,故处于固态,吸热,温度升高,BC段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从外界需要吸热.由图象可知该晶体的熔化过程用了4分钟;
D点后随时间温度逐渐降低,EF段为晶体的凝固过程,E点开始凝固,因此DE段中E点为液体.
故答案为:(1)偏大;晶体;(2)均匀受热;低于;(3)高;(4)230℃;4;液体.
3. (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
(1)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回
由图象知,CD段温度升高得答更快;
DE段是液态升温后达到的一个状态,温度不变,所以是液体的沸腾过程;
(2)①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温度计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到低温的温度计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温度计上,所以温度计变模糊了;
②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3)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水蒸气会液化成水,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说明液化是放热过程.
故答案为:(1)晶体;慢;沸腾;(2)①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管壁上;②不变;(3)有水生成;放出.
4. .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小倩设计了如图6—1所 示的实验装置。小倩认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
NaCl,无变化,U形管左端上升
NaOH,温度变低U形管左端下降
NH4NO3,温度变高无变化
后面的让你设计实验画出简图谁有答案啊
5. 如上图乙所示,是探究某液态物质
从图象知,此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誉数物质或尘为晶体.
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了8min-3min=5min.
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庆团首所以其示数为73℃.
故答案为:晶体;5;73.
6. 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
(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视线要和液面相平,B符合这种情况;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兄嫌,液面在40℃以上8格处,示数为48℃;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这种物质就是晶体.
(2)试管中的物质御扮是靠烧杯中的水加热的,试管底的温度比较高;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温度计反映的是试管底的温度,因此测得的温度值偏大;
(3)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受镇尘灶热均匀.
故答案为:(1)B、48、晶体;(2)高;(3)使物质受热均匀.
7. 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明认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
(抄1)可行
(2)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等溶于水放热的物质后,则小试管中的溶液温度升高,会导致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压着U形管的液面左端下降,右端上升.若加入硝酸铵,溶于水后吸热,会导致集气瓶中的气体遇冷收缩,外界大气压压着液面,U形管的液面左端上升,右面下降.
8.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
(1)为了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需要将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全部浸没在水中,但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
(2)物质熔化时,把试管取出,物质停止熔化,放回烧杯物质继续熔化,可见物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3)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镇春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在第3min时.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从第1min到第5min,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因此熔点为0℃.物质是固态时,吸热1min,物质温度升高了4℃(从-4℃到20℃).物质是液态时,吸热2min,物质温度升高了4℃(从0℃到4℃).所以该物质熔化前(御宏耐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快.
故答案为:(1)试管不接触烧杯底和试管中装有晶绝局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2)吸收;(3)晶体、固液共存;(4)0、快.
9.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及作用
熔化规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非晶专体在熔化属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还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而且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装置很简单啊:酒精灯,铁架台,加热皿,温度计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