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喷泉实验常见的装置

喷泉实验常见的装置

发布时间:2023-03-22 05:46:57

『壹』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

(1)AB (2) B (3) 减小;增大
(4) ①在盛有氨气的烧瓶中出现“喷烟雾”现象②打雹陪橡开活塞c

『贰』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图甲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某同学

(1)氢氧化钠能与二没谨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到瓶内,形成喷泉现象,要保证实验成功,必须 形成明显的压力差,所以要求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即氢氧化钠量足),装置气密性良好,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变红,所以说明溶液呈碱性,故本题答案为: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烧瓶内气压减小,②、碱性,③、氢氧化钠浓度要大,装置气密性要良好(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根据图乙装置可知,要形成喷泉,在锥形瓶中需要形成较大的压强,把锥形瓶中的液体压入烧瓶,而要产生压强差,锥形瓶内可以产生气体,也可以利用放出的热量使压强增大,A.CuCl 2 与NaOH溶液反应不产生气体,压强不变,B.Na 2 CO 3 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增大,C.MnO 2 固体与KClO 3 常温下不反应,压强不变,D.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压强增大,锥形瓶中加入酒精,要形成喷泉现象,需是酒精变为酒精蒸睁察粗汽,需要大量的热,所以本题答案为:①、B D,②、产生压强差,③、ACD;
(3)比较两图可以看悉镇出,甲是烧瓶内气体被消耗,压强减小,产生压力差,乙是在锥形瓶内产生气体或有大量的热放出,使压强增大,所以本题答案为:烧瓶内压强减小,产生压力差.锥形瓶内压强增大,产生压力差..
(4)喷泉实验利用的原理是压强差,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是喷泉,所以本题答案为:广场喷泉.

『叁』 喷泉实验装置图及原理

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扒茄世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现象:下方烧杯内的水被迅速倒吸入倒置的烧瓶中,呈现出喷泉状,且水迅速变红,呈现出红色喷泉。随着反应的进行,红色的水最后几乎充满整个烧瓶。

实验结论或原因: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L水可以溶解大约700L的氨气。假设胶头滴管春肢里的水有3mL,那么这3mL的水可以吸收超过2L的氨气。一个圆底烧瓶的体积大约100mL——500mL不等,很显然这点氨气会被胶头滴管里的水吸收完全。

然后,这个烧瓶压强变小,几乎就成了真空状态。打开弹簧止水夹,烧杯下方的水就会被猛烈地倒吸入烧瓶中形成氨水喷泉,氨水为弱碱性,故溶液变为红色。

『肆』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如图为化学教学中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

A、氯化氢易溶于水,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减小,故能形成喷泉.
B、氧气不易溶于水,烧瓶中的气体压强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故不能形成喷泉.
C、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雀顷碧中的气体压强就会减小,故能形成喷顷举泉.
D、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减小,故能乎此形成喷泉.
故答案选:B

『伍』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实验现象(如下图),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

(1)B(2) C(3)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图一圆底烧瓶内部压强减小,小于大气版压,图二锥形瓶权内压强增大。(4)图二

『陆』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形成压强差.(1)图Ⅰ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夹持仪

(1)极易溶于水或气体与溶液易发生化学反应可形成图中喷泉,A、C、D均可内形成喷泉容,而B中氧气不易溶于水,则不能形成喷泉,故答案为:B;
(2)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可形成喷泉,则选择的物质与冷水接触放出大量的热即可,只有A中生石灰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BD中热效应不明显,C中吸热,
故答案为:A;
(3)图Ⅲ所示的喷泉实验装置,利用气体的热膨胀打破压强平衡即可引发喷泉实验,则方法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空气,氨气与水接触,从而引发喷泉,故答案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空气,氨气与水接触,从而引发喷泉.

『柒』 喷泉实验怎么做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力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力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裤辩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试液),把实验装置装好后。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
可以看到,烧杯里的胡誉缺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氨极易溶于水,经试验测定,在常温,常压下,一体积的水虚首中能溶解700体积的氨。

『捌』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实验现象(如图),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

(1)该装置中形成喷泉的条件是烧瓶中的气压变小;
A、HCl易溶于H2O,所以能使烧瓶中的气体迅速减小,能形成喷泉,故A不选;
B、O2不易溶于H2O,所以不能使烧瓶中的气体减小,不能形成喷泉,故B选;
C、SO2和NaOH溶液能迅速反应,能导致烧瓶中的气体减小,所以能形成喷泉,故C不选;
D、CO2和NaOH溶液能迅速反应,能导致烧瓶中的气体减小,所以能形成喷泉,故D不选;
故答案为:B;
(2)图Ⅱ是在锥形瓶中加入的物质能导致锥形瓶中气压变大才能形成喷泉;
A、CaCO3与稀硫酸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生成二氧化碳比较少,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化不大,不能形成喷泉,故A错误;
B、稀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不生成气体,不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故B错误;
C、锌与稀盐酸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所以能形成喷泉,故C正确;
D、NaCl与稀HNO3反应不生成气体,不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图Ⅰ和图Ⅱ两套装置,均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图Ⅰ是减小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而图Ⅱ是增大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
故答案为:图Ⅰ是减小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使其小于大气压,而图Ⅱ是增大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使其大于大气压;
(4)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图Ⅱ原理相似,故答案为:图Ⅱ.

『玖』 某个实验题,氧气和一氧化氮的反应,喷泉反应的装置

根据总反应方程式:4NO+3O2+2H2O=4HNO3,易得等体积的NO反应后剩余氧气1/4体积,所以
瓶内剩余气体占烧瓶容积的1/4

与喷泉实验常见的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中国成立自动升旗装置 浏览:410
氧气阀门坏了能修吗 浏览:136
电脑机械键盘什么轴最好 浏览:320
智能仪表不知道站地址了怎么办 浏览:366
机床加工中应注意什么 浏览:908
仪表盘260码的大众车多少钱 浏览:329
我的世界无中生有自动筛矿装置 浏览:672
顶楼楼道暖气排气阀门图 浏览:3
自动化给水装置 浏览:764
花鼓轴承损坏后什么声音 浏览:21
什么是超声波清洗机 浏览:120
机械制造都是学什么 浏览:731
gle仪表盘是什么意思 浏览:179
电叉车轴承怎么换 浏览:18
汽车仪表盘wifi灯闪烁是什么故障 浏览:131
绍兴五金机电城新开 浏览:693
怎么说明阀门关不住水 浏览:869
厦门abb电力设备怎么样 浏览:861
设备调试方法如何写 浏览:961
机油滤芯设备多少钱一个 浏览:427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