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的机工版高职教材1
书 名: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ISBN: 7-111-16428-8
开本: 16开
定价: 19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规划教材。主要内容有: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工业、生活等领域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转换电路及其应用;检测系统信号的处理、变换及抗干扰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等。
本书突出了传感器的应用和制造工艺方面的内容,特别介绍了新技术、新器件在自动检测领域的新应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参考性,旨在帮助读者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类、仪器仪表类、电子技术类、机电技术及数控类、计算机类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生产技术、管理、运行人员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1.1 测量的基本概念
1.2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1,3 测量结果的数据分析及其处理
1.4 传感器及其基本特性
1.5 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及其应用
2.1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
2.2 电位器式传感器
2.3 测温热电阻式传感器
2.4 其他电阻式传感器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及其应用
3.1 自感式传感器
3.2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3.3 电涡流式传感器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及其应用
4.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形式
4.2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转换电路
4.3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热电偶传感器及其应用
5.1 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5.2 热电偶的种类和结构
5.3 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和测温电路
5.4 热电偶的应用及其配套仪表
复习思考题
第6章 光电传感器及其应用
6.1 光电效应及光电元器件
6.2 光电开关及光电断续器
6.3 电荷耦合器件(CCD)
6.4 光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6.5 热释电元件及红外人体检测
复习思考题
第7章 霍尔传感器及其应用
7.1 霍尔元件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7.2 霍尔元件的特性参数及其误差
7.3 霍尔集成电路
7.4 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8章 数字式传感器及其应用
8.1 码盘式传感器
8.2 光栅传感器
8.3 磁栅传感器
8.4感应同步器
复习思考题
第9章 其他类型传感器及其应用
9.1 压电传感器
9.2 超声波传感器
复习思考题
第10章 信号的处理、变换及抗干扰技术
10.1 信号的处理与变换
10.2 信号的输出、显示和记录装置
10.3 抗干扰技术
复习思考题
第11章 自动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
11.1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11.2 自动检测系统的智能化
11.3 综合应用举例
复习思考题
附录
附录A 测量的基准、标准和单位制简介
附录B 几种常用传感器的性能比较
附录C 工业热电阻分度表
附录D 镍铬一镍硅热电偶分度表(自由端温度为0℃)
参考文献
B.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学科概况
本学科是隶属于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本学科以自动化、电子、计算机、控制工程、信息处理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控制理论、传感技术与应用、计算机控制等为技术基础,以检测技术、测控系统设计、人工智能、工业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等技术为专业基础,同时与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工程、电子与信息、机械等学科相互渗透,主要从事以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研究领域为主体的、与控制、信息科学、机械等领域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研究本学科及相关科学领域基础理论的分析、建模与仿真、应用技术及系统设计和自动化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等。掌握本科学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及其工程应用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各行业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本学科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的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阔。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应用基础是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科研和工程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新技术使用技能和知识;随着自动化系统规模和新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加上学科基础理论和光、机、电结合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促进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的迅速发展。本学科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应用已经遍及工业、交通、航空航天、电力、冶金及国防等各个领域。
C.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学制
硕士生学制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课程
类别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
时 学
分 开课
季节 学
位
课 自然辩证法 Physical dialectics 54 2 春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munism 36 1 秋 第一外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 ) 180 3 秋、春 专业外语() Specialty Foreign Language() 36 2 秋 随机过程 Stochastic process 54 3 春 矩阵论 Matrix theory 54 3 秋 最优化方法 Optimization method 54 3 春 线性系统理论 Linear system theory 36 2 秋 机器人控制与自主系统 Robotic control and autonomous system 54 3 春 计算机控制理论与应用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54 3 春 自动测试理论 Automatic measurement theory 54 3 春 运筹学 Operation research 54 3 秋 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 System engineering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54 3 春 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complex systems 54 3 秋 非
学
位
课 现代控制理论专题 Special topic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 36 2 鲁棒控制系统 Robust control systems 36 2 春 最优控制 Optimal control 36 2 春 自适应控制 Adaptive Control 36 2 春 最优估计与系统辨识 Optimal estimate and system identification 36 2 春 过程控制 Process control 36 2 秋 非线性控制系统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s 36 2 春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 Discrete event dynamic systems 36 2 春 PETRI网 Petri net 36 2 秋 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36 2 春 智能化方法与技术 Intelligent method and technology 36 2 模糊理论与应用 Fuzz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36 2 春 模糊逻辑控制系统 Fuzzy logic control system 36 2 春 人工神经网络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36 2 秋 遗传算法与进化算法 Genetic and evolutional algorithm 36 2 春 实时控制系统 Real-time control systems 36 2 秋 机器人视觉 Robotic vision 36 2 春 MATLAB系统分析语言及应用 MATLAB and its Toolbox Application in Analysis and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s 36 2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Intranet Computer Network and Internet/Intranet 36 2 秋 现代检测技术 Modern detection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36 2 秋 多传感器融合理论与应用 Multi-sensors data fus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36 2 秋 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 Distributed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36 2 春 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 Control net and field bus technology 36 2 秋 模糊与神经网络工程导论 Introction to fuzzy and ANN engineering 36 2 秋 数字系统故障诊断技术 Fault diagnosis technology for digital systems 36 2 秋 智能化仪表 Intelligent instruments 36 2 秋 交流传动系统及控制 AC Drive Control Theory and System 36 2 春 现代电力电子学 Modern Power Electronics 36 2 秋 电磁兼容性技术 EMC Thechnology 36 2 春 制造工业自动化设备与系统 The Proc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 for Factory and Workshop Automation 36 2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设计与实施概论 Introction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36 2 企业运营管理 Enterprise Management 36 2 柔性制造自动化的原理与实践 The 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36 2 集成化系统开发的技术基础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ed Systems 36 2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理论方法与应用 Theory,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36 2 决策支持系统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36 2 现代设计方法及CAX技术概论 Contemporary Design Method and CAX Technology Introction 36 2 企业远程服务与远程工程支持系统 Supporting System for Enterprise Long-range Service and engineering 36 2 系统工程专题讲座
(5次共计1学分) Special lectures ( total 5 times, total 1 credit) 18 1 *:任选两门 必修环节
共计5学分,具体分配如下:
论文选题:包括文献阅读及选题报告,记1学分
学术讲座:不少于4次,记1学分
社会实践(或教学实践):记2学分,时间不少于6个月
健身课:记1学分
学位论文
按学校有关学位论文工作的规定执行。
发表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具体要求见有关文件)
D. 自动化专业考研(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方向)都考哪些科目
考研的时候,具体考什么专业课,要根据各个高校的要求来,一般来说,各个高校在考研报名的时候会出一本手册,手册上有报考专业对应的考试课程。数学、英语、政治,全国统考,而专业课,则每个高校的要求不一样,是自己确定考试科目、内容的。所以,专业课一定要跟报考的学校联系起来。一般来说,内容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信号系统,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等。但是肯定得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科目了!
E.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介绍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代码:081102,是将自动化、电子、计算机、控制工程版、信息权处理、机械等多种学科、多种技术融合为一体并综合运用的复合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各领域自动化装备及生产自动化过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符合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而且紧密结合国民经济的实际情况,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铁路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F.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专业介绍
目前用VC语言编程较多。
G.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好考吗
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复001组,制按一级学科招生,下设四个二级学科: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系统工程;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我报的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这四个二级学科都很难考吗?
H. 请问自动化研究生专业里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主要学什么对女生来说难吗会需要天天编程么
学习传感器技术是主要的,不分男女,编程和电路设计,安装和调试都要的,单片机不难的,主要是你没有掌握方法,需要帮助的话留言给我。
I. 自动检测技术的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是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在仪器仪表的使用、研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自动检测就是在测量和检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或仅需要很少的人工干预而自动进行并完成的。实现自动检测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程度,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和人为差错,可以提高生产过程或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 1. 自动检测的任务:
自动检测的任务主要有两种,一是将被测参数直接测量并显示出来,以告诉人们或其他系统有关被测对象的变化情况,即通常而言的自动检测或自动测试;二是用作自动控制系统的前端系统,以便根据参数的变化情况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实施自动控制。
2. 自动检测技术主要的研究内容:
自动检测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系统、及数据处理。
3.测量系统:
确定了被测量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后,就要设计或选用装置组成测量系统,主要有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
1)模拟式测量系统
模拟量测试系统是由传感器,信号调理器,显示、记录装置和(或)输出装置组成。
2)数字式测量系统
数字式测量系统是由传感器、信号调理器、输入接口、中央处理器组件、输出接口和显示记录等外围设备组成。
4.检测技术的特点
1)实时性强
2)精确度高
3)可靠性高
4)通道多
5)功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