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简易机械计时装置

简易机械计时装置

发布时间:2023-03-19 14:35:20

机械计时器原理

机械计时器原理内部结构主要由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动力部件,由发条、上专发条的单向机构,使人属工拧转时,只能上紧,不会松。拧紧发条就提供了整个系统的动力。

第二部分是释放部件。由一系列的齿轮变速,使发条松弛时的旋转周数增加,在齿轮系的末端有擒纵轮、擒纵爪和游丝,保证齿轮系在发条的驱动下旋转的速度恒定。游丝上有调整游丝长度的装置,以调整擒纵爪摆动的频率,保证齿轮按设定的转速旋转,不会将已拧紧的发条一下子就松完,也不受发条松紧的影响而导致转速的变化。

第三部分是定时触发装置,使齿轮系中某个齿轮转到一定角度后发出一个电信号或机械信号,停止供电或发出铃声。

三个部分一起工作是,拧动定时器到某个刻度,实际做了二件事,一是拧紧发条,提供动力,使定时器开始工作,另一件事就是拧的刻度就是设定了触发机构的触发位置。

然后整个结构在擒纵轮的控制下,慢慢释放发条的动力,各级齿轮开始按恒定的转速旋转,直到触发机构动作。

⑵ 现代计时工具有哪些

现代计时工具有手表、秒表、电子钟、智能手机、沙漏等。手表腊昌:手表又称腕表,是指戴在手腕上,用以计时和显示时间的仪器。秒表:秒表是一种常用的测时仪器,又称机械停表。由暂停按钮、发条柄头、分针等组成,是利用摆的等时性控制指针转动而计时。电子钟:电子钟是利用数字电路来显示秒、分、时的计时装置,其具有走时准确、显示直观、无机械传动装置等优点。

现代计时工具有手表、秒表、电子钟、智能手机、沙漏等。

1、手表:手表又称腕表,是指戴在手腕上,用以计时和显示时间的仪器。

2、秒表:秒表是一种常用的测时仪器,又称机械停表。由暂停按钮、发条柄头、分针等组成,是利用摆的等时性控制指针转动而计时。

3、电子钟:电子钟是利用数字电路来显示秒、分、时的计时装置,其具有走时准确、显示直观、无机械传动装置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4、智能手机衡局卜:智能手机性能强大、咐穗操作性强、娱乐优秀,将计时功能完美融合在交流功能及娱乐功能当中。因此智能手机也是最受欢迎的计时器。

5、沙漏:沙漏也叫做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装置。通过充满沙子的玻璃球从上面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时间来对时间进行测量。

 

⑶ 体积小巧的机械钟是谁发明的

第一个发明钟的是中国人。早在1090年,北宋丞相苏颂创制发明了世界上第版一台装置有操纵机构的”机权械计时器”:“水运仪像台”。而外国人使用操纵器记时,那是在300年以后的事了。但中国最早发明钟表的人之一是元代的郭守敬,西元1267年,他在大明殿制作了专门计时用的机械钟,能“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钱,初正皆如是”。世界上改进用摆来控制的时钟的是荷兰科学家惠更斯(1629一1695),郭守敬制作机械钟比惠更斯早80年。所以说,钟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士兵为了看表方便,把表绑扎固定在手腕上,举起手腕便可看清时间,比原来方便多了。1918年,瑞士一个名叫扎纳·沙奴的钟表匠,听了那个士兵把表绑在手腕上的故事,从中受到启发。经过认真思考,他开始制造一种体积较小的表,并在表的两边设计有针孔,用以装皮制或金属表带,以便把表固定在手腕上,从此,手表就诞生了。

⑷ 关于中国古老的计时工具

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⑸ 古代的记时器有哪些(说出5种以上)

中国古代计时器大致有表、漏两类。

明代的圭表于庆伏巧公元1 4 3 7 —1 4 4 2 年,建在北
京古观象台,清乾隆九年重修。古代圭表的重要功用是
判断方向、测定节气誉键、四季划分和推算历法。中国古代
以农业为本,测定节气,不误农时,圭表这种古老的计
时仪器,在历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另外,日晷、晷仪
也是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它是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
时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


漏,又称刻漏、漏壶、水钟等。是以壶盛水,利用
水均衡滴漏方法,观测壶中“刻箭”的昼夜计时器。据
《初学记》引梁《刻漏经》说:“制作刻漏,开始于黄
帝时,传播在夏商时。”说明刻漏的出现是很早的。

元、明、清各朝也继续在使用日晷、刻漏厅祥计算时间
。而在明代后期,随着计时器的发展,刻漏的使用就比
较少了。然而,使用日晷、刻漏计时正是中华民族文明
古国的见证之一。

中国古代机械计时器的发明,始于东汉。远在汉安
帝时期的张衡,应用漏壶的原理,用水做为动力系统来
运转天文仪器浑天仪,并附有计时装置,使水钟逐渐走
上机械时钟的阶段。“水运浑天仪”是世界上最早也是
完美的一部重要的天文仪器,而其中的机械计时部分也
要比欧洲最早出现的机械时钟早1 0 个世纪。

在唐宋两代,机械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表
现在天文仪器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张遂,又称一行和
尚,是唐朝魏州昌乐人(今河南乐阳),仅活了4 0 岁
,但他却对我国的天文学、历算学有巨大的贡献。他与
仪器制造家梁令瓒共同设计制造的浑天仪就是一例。而
其中计时报时部分和近代时钟的机械原理非常一致。

元代的科学家郭守敬创制了“大明殿灯漏”比旧有
仪器有很大改进,具有精制、灵巧、简便、准确等优点
。明初詹希元创制了独立的计时器。他们都在中国古代
近代科技史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李豫文

⑹ 计时码表怎么用

对于很多朋友来说,一般都是入手基本的三针或小三针表款。由于价格的高昂,对于更为复杂的计时码表款式很少有亲自体验。因此等入手一款计时码表时,不少人会问计时码表怎么用?

相信大家都知道“陀飞轮”与计时码表(机械式秒表)难度不相上下。机械秒表是真正意义上的复杂表,在普通机械手表的基础上增加一套计时装置,在需要的情况时,可以测量时段。其实它的用法很简单,按下启动按钮计时,而再次按下按钮,则能让计时秒针暂停,用以读数;如果再次按按钮,则可以继续计时。可以反复进行若干次;而复位归零按钮,但是必须在计时秒针暂停的情况下进行。

⑺ 设计一简易的数字计时装置。能显示0~23时,0~59分和0~59秒。小时、分、秒的十位的零均不予以显示

电子表都行啊。。。。

⑻ 日晷是如何计时的

日晷本义是指日影,是使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设备,主要由一根投射太阳阴影的指标、承受指标投影的投影面(即晷面)和晷面上的刻度线组成。最常见的设计是庭园日晷,让日影投射在一个标有时刻的平面上,当太阳移动时,影子所指示的时间也跟着变动。其实,日晷可以设计在任何物体的表面上,让固定的指针产生阴影来测量时间,因此日晷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地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子午式日晷和卯酉式日晷等。绝大部分的日晷显示的都是真太阳时,有些在设计上作了变更,可以显示平太阳时或是日光节约时间。
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
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
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宏枯穗,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古时计时工具有许多中,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

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

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蔽卜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机械计时器

单纯利用水的流动来计时有许多不便,人们逐渐发明了利用水做动力,以驱动机械结构来计时。公元前117年,东汉的张衡制造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器——水运浑天仪,初步具备了机械性计时器的作用。随后历代都相继制作了附设有计时装置的仪器,其中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把机械计时装置的发展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峰,水运仪象台的计时机械部分可以按时刻使木偶出来击鼓报刻,摇铃报时,示牌报告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等。

这类计时器尚不能算是独立的计时器,还是天文仪器与计时仪器的混合体,至十四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机械计时器已脱离了天文仪器而独立,不但具有传动系统-齿轮系,而且还有擒纵器,如果再进一步,就可能出现完全现代意义上的钟表。但遗憾的是,功亏一篑,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最终机械钟表还是从西方引进.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计时器外,还有其他一些计时方法。如,香篆、沙钟、油灯钟、蜡烛钟等。

原一昼败高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昼夜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

具体划分如下:

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 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秦12段记时: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午时指从现时的十一点到十三点,一个时辰分作八刻,从十一点起计,每十五分钟一个刻,十一点正为午起,十一点十五分为午时一刻,四十五分为午时三刻,十二点正为正午(午时四刻一般不这样说),到八刻为下一个时辰之始。

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也有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天色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代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夜间时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黄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点
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点
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 四鼓 丁夜 1-3点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点

【鼓】 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
【漏】 古时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时】 时是时辰,介绍见前古代纪时法。
【点】 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每点约等于现代的24分钟。
【刻】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短的时间。

⑼ 从简单到复杂,人类“计时系统”的演变进化史!

通过观察古代太阳、月亮、星星和季节的变化,时间概念逐渐形成。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和 探索 ,伴随着整个人类 历史 的发展。同样长度的时间也是客观量,但时间是无形的。随着人类 社会 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计时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就时间的许多性质而言,人类首先掌握的是计算时间的方法。由于时间是一个连续有序的运动过程,我们可以用测量物体运动的过程来表示测量早慎稿时间的标准。这样一个标准的运动过程需要尽可能统一和连续。例如,测量时间的标准运动可以用来测量水滴、缓慢燃烧的香、原子振荡等。

测量物体阴影在一天内的变化是人们最早掌握的计时方法。太阳作为地球自转的反射,日复一日地在东西方升起和落下,产生地球上物体的阴影运动。在人类早期,时间的概念是通过观察这一自然现象而产生的,并逐渐学会了计算时间。用物体眼影的变化和运动过程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运动。简而言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阴影的长度或运动来计算时间。这就是光影计时的原理。这个原理比较简单,量具也不复杂,所以是人类首先掌握的。

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出的计时工具一般通称为太阳钟,具体包括圭表和日晷等计时工具。 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通过“表”在“圭”上投影的长短来确定时间。

在成书于周代的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 历史 相当久远。我国现存最早的圭表实物是1965年在江苏仪征一座东汉中叶墓葬中出土的一件袖珍铜制圭表,它由19.2厘米的表和34.39厘米长的圭构成,圭表之间有枢轴相连,可将表平放于匣内,圭表合装一体,启合自如,携带方便。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间。

我国 历史 典籍中关于日晷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汉书》当中。从出土文物来看,我国现存最早的日晷是1897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土的“玉盘日晷”。此晷呈正方形,边长27.4厘米,厚度3.5厘米,晷面上刻有辐射条纹和1至69的数字,按顺时针方向排列,数字以小隶书写。

圭表与日晷的主要区别在于:圭表根据日影的长短判别方向测定季节、全年日数和冬至、夏至的日子,推算历法等;日晷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来指定当日的孝银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

圭表、目晷等太阳钟操作简易,原理也不复杂,但是其最大弱点就是在阴雨天气或者没有太阳的黑夜是无法使用的,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其他的计时方法。计时水钟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据梁代《漏刻经》记载:“漏刻之作,盖肇于轩辕之日,宣乎夏商之代。”这说明,早在公元前三、四千年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用漏刻这种滴水的器具来计时了。

漏刻的发明是古人受到容器漏水现象启发的结果。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我国先民已能制作陶器。陶器在使用时难免会有破损裂缝,某些盛水的陶器可能因破损而漏水,而水的流失与时间的流逝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在长期的 社会 生活中,这种现象多次地出现,使古人逐渐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久而久之,古人就产生用这种方法计量时间的概念。

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也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简单的说,漏刻计时的原理是通过水慢慢地从小孔漏出,利用容器内水面的升降来计算时间。

最早的漏刻是简单的单只泄水型漏壶。它就是一只壶,在靠近底部的一侧有一个出水孔。将刻箭置于壶中,随着水面的下降,刻箭缓缓下沉从而显示时间的变化。因此这种漏刻也称为“沉箭漏”,最初是陶制的,以后逐渐用铜制作陆孝。目前我国尚未发现秦朝以前的漏刻实物,但从文献来看,先秦时期漏刻已广泛使用。先秦漏刻大都与军事活动有关,军事调度需要有统一的时间,这无疑会促进漏刻的发展。用于军事上的漏刻必须便于携带,故其尺寸不会很大。最常用的漏刻就是“一刻之漏”,即每漏完一壶水的时间为一刻(古刻,一昼夜为100刻,一古刻合今14.4分钟。现代的一刻等于15分钟,一昼夜为96刻)。如果要计量较长的时间,可以再灌满漏壶,重复下去。

沉箭漏受环境温湿度、大气压力的因素影响较大,是漏刻发展的初级阶段。之后,漏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浮箭漏”出现了。浮箭漏是由两只漏壶组成,~只是播水壶(亦称供水壶或泄水壶),另一只是受水壶。受水壶内装有指示时刻的箭尺,故通常称为“箭壶”。箭壶承接由播水壶流下的水,随着壶内水位的上升,安在箭舟上的箭尺随之上浮,所以称作浮箭漏。由于箭尺不直接放在播水壶中,故可以采取措施来保持播水壶内水位的稳定,从而保证流量的稳定,提高计时精度。此后沿着稳定水位、提高精度这一思路,又逐渐发展出了使用数只补给水壶的“多级漏壶”。所谓多级漏壶就是用两个以上漏壶,自上而下放置,使最上面一个壶中的水流入第二壶,再由第二壶流入第三壶,以此类推,逐一补给直至最后一壶(泄水壶)流入箭壶。箭壶中的水连同浮舟慢慢升起。由于得到上面几级漏壶的补给,最后一级壶中的水位可大体保持稳定不变,从而大大提高了计时精度。从这以后,经过历代的研究、改良,浮箭漏成为我国古代漏刻的主流。

机械钟表的发明和应用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伴随着人类 社会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提高。简而言之,机械钟是以弹簧(弹簧)变形恢复所释放的能量或下落重物的重力为能量,以机械振动系统为时间基准来测量时间和周期的机械机构。

在现代欧洲,随着古典物理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物体的机械振动有一个固定的周期。时间是通过测量和计算物体的机械振动固有周期来测量的,这就是机械时钟计时的原理。伽利略发现钟摆的等时性后,建议研制利用单摆作为核心守时装置的计时器,这一提议在惠更斯手中得到实现。就这样,惠更斯钟摆诞生于1656年,由重锤驱动,以单摆为基础。这也是人类 历史 上第一个钟摆钟。

此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制造水平的提高,机械中的动力装置、传动系统和计时机构不断优化和创新。1918年,瑞士一位名叫Zana sanu的钟表制造商经过精心设计,制作了一款小型机械表,并在表的两侧设计了针孔,以适合皮革或金属表带,从而将手表固定在手腕上——手表诞生了。手表是人类发明的最小、最强、最精确的机器之一。

机械钟最早于公元1601年传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将自钟(机械钟)奉为明朝万历皇帝的贡品,揭开了中国人使用机械钟的序幕。清康熙年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钟表进口国。来自西方的珐琅钟、玩具钟和各种打簧表涌入中国。康熙皇帝本人对西方钟表也有浓厚的兴趣。为此,他特地下令在英国内政部制造局设立钟表制造办公室。中国第一次设立了钟表制造办公室,开始生产自己的机械钟。19世纪末,中国钟表制造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875年,上海美利华作坊生产的南京钟,是一种镀金面、刻有花纹的丝网钟。它以造型简洁典雅、民族风格鲜明、计时明快、行程时间准确而闻名于海内外。1903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特别奖。

1955年初,在中国著名的港口城市天津,原天津华北钟表厂组建了一支队伍,试图自己制作手表。1955年3月24日下午5时45分,经过三个多月的研发,两块15颗钻石手表成功制造组装。在140多块手表中,除了发条、弹簧、等配件外,大部分手表都是由工厂师傅用智能的手加工而成。从那一刻起,中国人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 历史 就结束了,中国造表的滴答声也从未停止过。

计时工具的演变是人类 社会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直到今天,人们还可以测量原子的周期来计时。但是任何先进的计时工具都只是记录时间的流逝,所以年轻的朋友没有时间等待,让我们珍惜时间,珍惜我们度过的每一天。

阅读全文

与简易机械计时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关于骨科什么仪器检查最好 浏览:286
水流量标准装置设计 浏览:335
轴承怎么挑选视频 浏览:115
凝汽器冷却装置的作用 浏览:637
报停暖气关几个阀门 浏览:89
开家小型面馆需要什么设备 浏览:837
射精阀门受损是什么症状 浏览:673
阀门硬密封用什么符号表示 浏览:212
cnc宝龙机床攻牙加什么 浏览:685
卖炸鸡汉堡需要什么设备 浏览:683
砼打磨电动工具 浏览:671
实验室氨气装置 浏览:247
上海电动工具有 浏览:864
把脸部螨虫吸出来的仪器叫什么 浏览:816
摩托车前轮轴承更换要多少钱 浏览:974
工业管道阀门安装标准 浏览:472
氟利昂制冷机组带弹簧的叫什么 浏览:169
外租区域怎么单独收制冷费 浏览:61
电动工具充电机 浏览:789
五金机电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浏览: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