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图为在高温下用过量q木炭粉还原氧化铜q实验装置图.(1)根据装置B中发生q现象,可判断反应是否开始发
(1)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要判断有无二氧化碳生成,可以使用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反应进行,故填:澄清石灰水;
(2)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a处排出的气体手还可能含有一氧化碳,故填:CO;
(3)A手能发生的反应有:碳和氧化铜加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在B手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
2CuO+C
高温 | .
⑵ 图为用过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
1、实验过程中首先观察到的又能证明炭与CuO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广口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a处排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未排尽的空气和未被完全吸收的CO2外,还一定含有CO气体,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2CuO 高温.2Cu+CO 2↑,CO 2+C 高温.2CO 3、酒精灯上加一网罩的作用是使火焰集中,提高火焰温度 4、还原完毕后应进行的操作是(填序号) C 5、该装置有什么缺陷,请你指出来: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6、最能说明试管中反应已完成的实验现象是装澄清石灰水的容器中不再有气泡冒出
⑶ 图为高温下用过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1)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_(2)反应方程式A______B____
(1)发生的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回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答.故填: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木炭能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2CuO 2Cu+CO 2 ↑; CO 2 +Ca(OH) 2 =CaCO 3 ↓+H 2 O. (3)这个实验说明木炭具有还原性.这个实验装置还可用来检验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还原性;检验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⑷ 如图是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1)实验过程中你看到的实验现象有哪些______
(1)木炭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回和木炭是黑色粉末,答铜是红色的粉末,故会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会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由上述分析可知,大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2CuO 高温 | .
⑸ 如图为在高温下用过量的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1)根据装置B中发生的现象,可判断反应是否开始
(1)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要判断有无二专氧化碳生成,可以使用澄属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反应进行,故填:澄清石灰水; (2)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a处排出的气体中还可能含有一氧化碳,故填:CO; (3)A中能发生的反应有:碳和氧化铜加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在B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 2CuO+C 2Cu+CO 2 ↑;CO 2 +C 2CO;CO 2 +Ca(OH) 2 =CaCO 3 ↓+H 2 O. |
⑹ (2007白下区二模)如图是高温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1)根据B中发生的现象,可以判断反应是
(1)该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所以B中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 (2)在高温条件下,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一定有CO;网罩可集中火焰,集中的火焰可以使温度更高.故答案为:CO、形成高温条件; (3)反应物是炭和氧化铜,反应条件是高温写出化学反应式:C+2CuO 高温 | .
⑺ 如图是高温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铜是固体,都在试管中,铜包含在37.6g中了。
⑻ 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1)左侧试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2)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
(1)碳在高温时还原氧化铜,使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铜,所以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 (2)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3)碳在高温时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是C+2CuO 高温 | .
与如图所示是在高温下用过量的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砼打磨电动工具
发布:2025-09-12 16:01:24
浏览:671
实验室氨气装置
发布:2025-09-12 16:00:44
浏览:247
上海电动工具有
发布:2025-09-12 15:57:03
浏览:864
电动工具充电机
发布:2025-09-12 15:28:52
浏览:789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