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戴比空气压力装置的实验

戴比空气压力装置的实验

发布时间:2023-03-15 05:17:52

❶ 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一、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不生成气体),使容器内压强减小,让水进入容器。测定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二、实验装置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弹簧夹

药品:红磷、水

❷ 波义耳研究空气成分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Law):在定量定温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压力成反比。是由英国化学家波义耳(Boyle),在1662年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在密闭容器中的定量气体,在恒温下,气体的压力和体积成反比关系。”称之为波义耳定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定律”。
公式:V=k/P
V 是指气体的体积
P 指压力
k 为一常数
这个公式又可以继续推导,理想气体的体积与圧力的乘积成为一定的常数,即:
PV=k
如果在温度相同的状态下,A、B两种状态下的气体关系式可表示成:
PAVA=PBVB
习惯上,这个公式会写成:
p2=p1V1/V2 波义耳定律的伟大意义波义耳创建的理论——波义耳定律,是第一个描述气体运动的数量公式,为气体的量化研究和化学分析奠定了基础。该定律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初都要学习它。
波义耳具有实验天赋,还证实了气体像固体一样是由原子构成的。但是,在气体中,原子距离较远,互不连接,所以它们能够被挤压得更密集些。早在公元前440年,德谟克里特就提出原子的存在,在随后的两千年里人们一直争论这个问题。通过实验,波义耳是科学界相信原子确实是存在的。 波义耳定律的发现历程波义耳生于伯爵之家,是英国科学协会的会员。在1662年科学协会的会议上,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宣读了一篇论文,论文描述法国关于“空气弹性”的实验。17世纪,科学家对空气特征产生了浓厚兴趣。
法国科学家制造了一个黄铜气缸,中间装有活塞,安装得很紧。几个人用力按下活塞,压缩缸里的空气。然后,他们松开活塞,活塞弹回来,但是没有全部弹回来。不论他们隔多长时间做一次实验,活塞总是不能全部弹回来。
通过这项实验,法国科学家声称空气根本不存在弹性,经过压缩,空气会保持轻微的压缩状态。
波义耳宣称法国科学家的实验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他指出,活塞之所以不能全部弹回来,是因为他们使用的活塞太紧。有人反驳道,如果活塞稍松,四周就会漏气,影响实验。
罗伯特·波义耳许诺要制造一个松紧适中的绝好活塞,证明上述实验是错误的。
两周后,罗伯特·波义耳手持“U”形大玻璃管站在众会员面前。这个“U”形玻璃管是不匀称的,一支又细又长,高出3英尺多,另一支又短又粗,短的这支顶端密封,长的那只顶端开口。
波义耳把水银倒进玻璃管中,水银盖住了“U”形玻璃管的底部,两边稍有上升。在封闭的短管中,水银堵住一小股空气。波义耳解释,活塞就是任何压缩空气的装置,水银也可以看作“活塞”。向法国实验所期望的那样,波义耳的做法不会因为摩擦而影响实验结果。
波义耳记录下水银重量,在水银和空气交界处刻了一条线。他向长玻璃管中滴水银,一直把它滴满。这时,水银在短玻璃管中上升到一半的高度。在水银的挤压下,堵住空气的体积变成不到原来的一半。
在短玻璃管上,波义耳刻下了第二条线,标示出里面水银的新高度和堵住空气的压缩体积。
然后,通过“U”形玻璃管底部的阀门,他把水银排出,直到玻璃活塞和水银的重量与实验开始时的重量完全相等。水银柱又回到它实验开始的高度,堵住的空气又回到它当初的位置。空气果真有弹性,法国科学家的实验是错误的,波义耳是正确的。
罗伯特·波义耳用玻璃活塞继续实验,发现了很多值得注意的事情。当他向堵住的空气施加双倍的压力时,空气的体积就会减半;施加3倍的压力时,体积就会变成原来的1/3。当受到挤压时,空气体积的变化与压强的变化总是成比例。他创建了一个简单的数学等式来表示这一比例关系,现在我们称之为“波义耳定律”。就认识大气、利用大气为人类服务而言,这一定律是极为重要的。

❸ 求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讲解‘!!!

1、实验原理

利用某些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不生成气体),使容器内压强减小,让水进入容器。测定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和方法

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以水槽中水水面为基准线,将钟罩水面以上容积分为5等份。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用酒精灯点燃后,立即插入钟罩内,同时塞紧橡皮塞,观察红磷燃烧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3、实验现象

(1)钟罩内充满白烟;(2)片刻后白烟消失,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占钟罩体积的1/5。

4、实验结论

红磷燃烧消耗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实验注意事项

(1)可用来反应的物质必须是易与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如红磷),木炭、硫不能用作测定氧气含量的反应物。

(2)若所用液体不是水,而是碱溶液(如NaOH溶液),用碳、硫作反应物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因为生成的气体CO2、S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

(3)所用来反应的物质必须足量或过量。

(4)容器的气密性必须良好。

(5)应冷却到室温时才测定进入容器内的水的体积,否则钟罩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小于钟罩容积的1/5。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参考资料:http://www.newssc.org/gb/Newssc/meiti/zsksb/fxyk/userobject10ai772193.html

一、活动材料
细铁丝、白醋、水、烧杯(250mL两只)、试管(约6cm长)、刻度尺、计时表、玻璃棒、试管刷。
二、活动原理
试管中形成的液柱高度与试管长度的比值代表空气中氧气含量,如28mm/150mm=19%。这存在着一个假设,即试管长度正比于试管体积,试管内气柱长度的变化完全是氧气消耗导致(试管中所有氧气被消耗),而且空气是理想混合气体,温度和压强不发生变化,该比值可表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师最好向学生建议用较细规格的铁丝及合适长度(与试管大小有关);在家里操作也可以用普通玻璃杯代替烧杯。
三、活动过程
1.量取长约100cm~200cm的细铁丝(越细越好),并弯折成长约4cm。
2.分别取1/8杯(约30mL)的醋和水,配制1∶1的醋—水混合物。
3.将弯折好的细铁丝浸入醋—水溶液中1min(浸于液面以下),然后轻轻取出并小心抖落上面的溶液(勿使醋溅出)。
4.稍扯铁丝使之蓬松,借助玻璃棒将其塞进试管,快速将试管倒放在另一只已经充满了3/4体积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口靠在水杯底(如附图)。
5.5min后,轻移试管,使试管中液面和烧杯中液面保持水平,量出试管中水柱高度,然后再将试管口靠在烧杯杯底。
6.每5min重复一次步骤5,当试管中液面高度不再变化时,记下该高度。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细铁丝有何变化,试管中的液面有何变化?
7.当试管内液面不再改变时,取出试管中的细铁丝,仔细观察细铁丝表面有何变化?然后用试管刷刷净试管。
8.测量试管的总长,计算试管液面不再变化时的高度与试管长度的比值,想一想,该比值能代表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吗?
四、问题思考
1.活动中,你观察到细铁丝的变化了吗?想想看,细铁丝是否发生了某种化学反应?你能写出细铁丝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吗?(提示:可根据细铁丝的表面颜色的变化来确定反应产物)
2.试管中液面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此变化?
3.步骤5中为什么要移动试管,使得试管内外液面齐平?
4.在活动中,试管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了吗?
5.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21%,把你的结果与该值比比看,相差多少?思考一下,以上哪些步骤可能对结果的影响较大?
五、参考答案
1.细铁丝的颜色从银白转变为红褐色,发生的化学反应是铁的氧化还原反应或腐蚀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4Fe(s)+3O2(g) 2Fe2O3(s)来表示。
2.水液面上升,试管中的氧气被消耗了,压强和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氧气减少意味着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则水面上升。
3.这是为了保证试管中气体体积(或长度)的测量是在相同大气压下进行,学生应尽可能获得不超过10%误差的测量结果。

❹ 测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

测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如下:

一、实验目的

学习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根据某物质只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且生成的物质容易被吸收,从而使密闭容器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密闭容器内的水面上升来测量的。

六、注意事项

1、可燃物要求:该物质要足量且在空气中就能燃烧,并且只能与氧气反应;燃烧后产物容易被液态物质吸收。

2、装置要求:整个置换气密性良好。

3、操作要求:点燃红磷后要将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红磷熄灭后,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❺ 某校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首先,


(1)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中有气体,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铜粉、汞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是固体物质,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故选A;(1)保证集气瓶中的氧气与红磷完全反应,故选A;为了保证实验能够成功,实验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成功测定空气主要组成成分.
(2)
①仪器名称:A长颈漏斗;D烧杯;
②对于操作的填写,根据上面关于关闭开关B后冷却至室温后,此时乙装置处于密闭状态,所以要观察现象就要改变乙装置的密闭状态,所以应该打开开关C.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倒吸入乙装置,大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1
5

③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虽然消耗掉氧气,但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CO气体代替氢气进行上述实验;如果用CO气体代替氢气改进措施:验前在乙瓶内壁先附着一层浓NaOH溶液.
答案:
(1)A足量
(2)A检查气密性
(3)
①长颈漏斗;烧杯;
②打开开关C;丙中的水倒流入乙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乙瓶容积的
1
5

③不能;实验前在乙瓶内壁先附着一层浓NaOH溶液.

❻ 负压移动实验室有什么特点,里面搭载的负压装置是避免交叉感染吗

特点就是两抄个:可以移动的实验室袭,整体搬动到某一地点后即可以使用的实验室,室内空气压力比外界气压稍低,外面的空气可以流入实验室内,而内部的空气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这个内部负压装置主要不是防止“交叉感染”,而是防止感染源“通过空气扩散”。

阅读全文

与戴比空气压力装置的实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饭店用什么煤气阀门 浏览:956
在配电网导线上有哪些设备 浏览:210
珠三角电子五金制品厂 浏览:95
水在仪器内壁既不也不什么意思 浏览:973
DR使用中的自动曝光控制装置是 浏览:860
仪表盘显示鞋的标志是什么 浏览:108
吸水率仪器怎么设置 浏览:40
奔驰gla200仪表台怎么拆 浏览:891
12电瓶充满电自动断电装置 浏览:757
消防泵软接头上方的是什么阀门 浏览:299
高中化学j经典实验装置 浏览:141
电动车换仪表看师傅如何操作的 浏览:793
灼烧实验仪器有哪些 浏览:147
轴承的数量按什么数 浏览:742
燃气管道控制阀门 浏览:575
气管有声音用什么仪器 浏览:331
超声波什么牌子质量好 浏览:930
设备层要注意什么 浏览:916
性电动工具视频女 浏览:1000
产后修复店需要哪些仪器 浏览:869